陆莹;狄伟南
血型鉴定是血库工作的一项常规试验,正确的定型结果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我科2004年4月~2005年8月使用微柱凝胶法对2万余份血型标本进行测定,除了技术和管理因素的干扰以外,发现了26例正反定型不合的现象,经整理分析后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志英;翟菊萍;王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许燕平;樊栋良;奚惠娟;钱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共纳入40例适合病例,治疗方案为草酸铂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CF2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5-FU500mg/m2于CF滴完后静脉滴注,每3~4周重复.结果 该组研究中可评价疗效的病例40例,CR3例(7.5%),PR18例(45%),SD11例(27.5%),PD8例(20%),总有效率(CR+PR)为52.5%.临床获益患者(CR+PR+SD)为80%.1年生存率为39.1%,2年生存率为20%.所有病人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L-OHP+5-FU+LV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有效,毒性能耐受.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裂解酶(ADAMTS-13)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残余胶原结合实验及ELISA分别测定78例肺癌血浆ADAMTS-13和vWF,以ELISA测定血清TNF-α值.结果 肺癌患者vWF抗原(vWF:Ag)(107.7±4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3±49.5)及肺良性疾病组(82.4±413)(P<0.05),而ADAMTS-13在肺癌患者(59.2±21.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6.6±1.8)和肺良性疾病组(79.4±13.3)(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肺良性(59.7±18.3)及恶性(74.2±19.7)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8±17.1).(2)三指标在肺癌晚期广泛转移时较局限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vWF:Ag升高、ADAMTS-13降低及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与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衡伟;王兆钺;刘芳;白霞;董宁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DSA或手术结果 对照.结果 11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3个,11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2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T2WI、T1WI检出12个.结论 MRA能够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详尽、可靠的信息.
作者:王玉红;沈钧康;刘金来;郭建锋;张彩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对尿布配纸尿裤护理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将102例神经内科女性尿失禁住院患者随机分成4组:尿布配纸尿裤组32例,纸尿裤组27例,便盆/女性尿壶组12例,留置导尿组31例.观察患者尿液外溢污染被褥及皮肤湿疹、破损情况,记录每周尿常规.结果 尿布配纸尿裤组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较便盆/女性尿壶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余2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布配纸尿裤组尿液外渗污染被褥发生率低于便盆/女性尿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2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布配纸尿裤组泌尿系感染和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其他3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尿布配纸尿裤可减少并发症,经济实用.
作者:郭前祝;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腹部手术后或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2例医源性急性胰腺炎(8例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例发生于ERCP检查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结果 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再次手术清创、引流治愈,1例ERCP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经3次手术后死亡.结论 腹部手术或ERCP后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术后24~72h,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后较长时间内,如果输入袢内疝嵌顿、梗阻,胰液和胆汁返流,仍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医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及时做腹腔穿刺,做腹腔穿刺液、血尿淀粉酶测定并做B超、C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上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凡MRCP能达到检查目的 者,尽量避免ERCP.术中胆道探查尽量采用较细探条,操作需轻柔.Billroth Ⅱ式胃空肠吻合后,注意消灭易致吻合口梗阻(内疝、输入袢扭转等)的因素.
作者:郑君华;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和设备的普及,内镜下取消化道异物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1月内镜治疗食管异物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雪琴;吴兵;孙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介绍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长期不明原因的高热,立法以益气养阴,导邪外出为主,效果显著.
作者:吕军;仲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仍居首位.大部分的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意味着生殖功能的永久丧失,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朱月琴;马伟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鼠受到全脑照射后早期血脑屏障(BBB)的改变.方法 建立清醒状态下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采用4MeV电子线作30Gy的单次全脑照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分别于照射前即刻、照射后6h、1 d、1周和1月时记录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T2加权的信号强度及其增强率,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化分析海马区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照射组照射后T1加权的信号强度降低,T2加权的信号强度和信号强度的增强率升高,脑组织EB含量在照射后6h、1周和1月时及照射后6h VEGF表达较假照射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放射性脑损伤后早期,VEGF表达上调,BBB通透性增加,导致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琛;田野;徐府奇;谢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病后3d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中小量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从发病第3d开始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两周后血肿体积由23.88±9.62mL变为14.86±8.62mL,水肿体积由16.37±5.23mL变为25.37±7.23mL,而对照组血肿体积由24.08±+9.13mL变为22.68±9.86mL,水肿体积由15.97±7.43mL变为34.26±10.27mL,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减少血肿体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车玉琴;聂莹雪;高旭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 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田勇;谭纪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前,随着血流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临床所起的参考价值引起广泛关注.规范化、标准化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其与实验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仪器良好的质量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密不可分.普利生LBY-N6C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椎板仪和微量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下面试述普利生LBY-N6C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验心得.
作者:孙伟峰;谢国强;陈国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 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金明华;徐利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12例).对两中毒组患者分别在第1、3、5、7d采取静脉血作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8例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一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毒组患者初期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恢复明显较常规治疗组快,二者相差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作者:任清华;鲁传冬;石立宣;郝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4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和38例正常男性的血清FPSA、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比值,讨论它们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结果 单独以血清TPSA大于4.0μg/L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76.2%.以FPSA/TPSA小于0.11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限定值,当血清TPSA小于4.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68.1%;当血清TPSA大于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69.1%;而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0.5%.结论 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椒苯酮胺(peperphentonamine,PPTA)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比格犬iv PPTA 2.63,5和10mg·kg-1,用反相HPLC-UV法测定在不同时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比格犬iv PPTA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三个剂量的血浆清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76±0.10、1.26±0.46、1.32±0.35min,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4905±1421、10253±3616、24256±5471 ng·min·mL-1(比例为1∶2.1∶4.9),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例增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结论 PPTA在2.63~10mg·kg-1范围内给比格犬给药,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AUC增加与剂量增加成比例,显示出线性动力学特征.
作者:牟英;孟志云;窦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老年人患自发性气胸(SP)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常较重,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我院1996年~2004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SP患者40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福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医师控制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 的区别.方法 选择外科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P组,咪达唑仑自控镇静组;D组,咪达唑仑常规镇静组.病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术前访视病人时讲解PCA泵使用方法 .人室后连续监测HR、ECG、BP、SPO2.P组使用Graseby9500型PCA泵,配方:咪达唑仑20mg+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量0.02mg·kg~,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PCS为0.02mg·kg-1,锁定时间为3min,PCS给药时间为30s.A组以咪达唑仑使用Graseby3500型微量泵持续输注镇静,负荷量0.02mg·kg-1,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每隔10min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如达不到或超过理想的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4分),则增加或减少50%的速度,直至达到理想的镇静深度.镇静开始前给病人观看图片3张,术后12h询问病人记忆情况.使用VAS评分评估病人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咪达唑仑用量分别为P组(10±4)mg,A组(9±3)m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遗忘率P组87%,A组8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P组(89±6)、A组(71±8),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常规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 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病人更满意自控镇静.
作者:田阿勇;白涛;王俊科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