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论治长期不明原因高热

吕军;仲润生

关键词:长期不明原因高热, 辨证论治
摘要:介绍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长期不明原因的高热,立法以益气养阴,导邪外出为主,效果显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计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冠心病(CHD)与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35例EH、3l例CHD、33例EH合并CHD患者与36例健康人的白细胞计数作对照,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H组、CHD组和EH合并CHD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43±0.97)、(6.12±1.08)、(6.49±1.17)×109/L,与对照组[(4.41±0.74)×109/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H合并CHD组的白细胞计数与单纯E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CH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在EH和CHD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咏慧;吴佳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许燕平;樊栋良;奚惠娟;钱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仍居首位.大部分的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意味着生殖功能的永久丧失,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朱月琴;马伟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索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12例).对两中毒组患者分别在第1、3、5、7d采取静脉血作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8例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一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毒组患者初期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恢复明显较常规治疗组快,二者相差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作者:任清华;鲁传冬;石立宣;郝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孢吡肟与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注射用头孢吡肟和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 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可以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作者:陈久艳;钱金娥;宋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12例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TCD观察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由Aaslid博士[1]1982年首次推出.在诊断脑血管病,研究脑循环中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2].本文将112例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的TCD检测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刘翠霞;陈丽亚;张康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丹奥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糖尿病足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血糖、抗菌、清创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奥注射液(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丹东医创药业有限公司原丹东制药厂生产);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奥可促进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变化;手术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乳腺癌患者手术可显著缓解肿瘤导致的血液高粘滞高凝固状态.

    作者:熊文;苏海洪;陈应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2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应用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通过三色/四色流式细胞术对126例CL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26例CLL中117例为B系来源(92.9%),9例为T系来源(7.1%).117例B-CLL均表达CD19,其他B系抗原CD20、CD22、CD23阳性率分别为88.6%、66%、74.2%.无一例表达FMC7和CD10.所有B-CLL中CD5+B-CLL占79.1%,CD5-B-CLL占20.9%.45例B-CLL进行CD38及ZAP-70的检测.共14例CD38+ZAP-70+,4例CD38+ZAP-70-,3例CD38-ZAP-70+,24例CD38-ZAP-70-.CD38与ZAP-70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9例T-CLL患者均为成熟T细胞表型,仅表达T系抗原,不表达任何B系抗原.结论 了解CLL的免疫表型特点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后微小残余病灶(MRD)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需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姚建新;李建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及早期结果 .方法 对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 良好,改良UCLA评分在29~33分,患者主观满意.结论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可切除的恶性骨肿瘤是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刘亦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研究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自愿者20名,上午空腹连续吸烟两支,吸烟前、吸烟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分别检验受试者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指标,血液流态指标及袢周状态指标.结果 吸烟后3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加重,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吸烟后9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血流速度有所恢复.吸烟后12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基本恢复到吸烟前状态.结论 吸烟对人体有害,对人体微循环有明显的影响,减少吸烟或戒烟,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 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田勇;谭纪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用于妇科病人的手术配合

    目的 了解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方法 ,使更多的病人接受内窥镜治疗.方法 总结100例妇科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结果 腹腔镜用于妇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被临床所接受.

    作者:蒯建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

    目的 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天数8~66d,中数22d.结果 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真菌清除率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57.5%,低血钾40%,消化道反应20%,肾功能损害15%.结论 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为治疗IFI的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梅;周剑峰;张义成;孙汉英;邓金牛;张东华;刘文励;郭静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底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体会

    眼底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单纯中医四诊难以准确辨证,笔者在临床上注重两点:一方面要根据西医诊断,明确眼底出血的原发病因,针对病因采取必要的西药治疗;另一方面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有关检查及论述进行辨证施治,多获良效.现将临诊中应用现代医学辅助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美冬;孙汉英;黄伟;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评价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 ,将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40例),口服2.5~5.0mg/d和氨氯地平组(40例),口服5~10mg/d.观察5周,每周1次上午延迟1~4h用药并测谷值坐位血压、心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5周末左旋氨氯地平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有效反应率分别为88%和84%,两组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治疗前后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1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结论 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

    作者:李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NSE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了解复杂性FS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20例复杂性FS和10例有发热而无惊厥对照患儿于发作当日及发作10日的血清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复杂性FS发作当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发作10日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FS发作当日,发作持续时间≥15min、发作次数≥2次及呈部分性发作患儿血清NSE明显增高(P<0.05),尤其是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者.结论 血清NSE能较全面反映复杂性FS后脑损伤程度,复杂性FS发作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或反复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作者: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NOS、eNOS及iNOS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晚期三型NOS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人脑皮层NOS的表达.结果 三型NOS在缺血再灌注12、24、72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iNOS在12~72h表达逐渐增加,nNOS在12~72h表达逐渐减少,eNOS在12~72h表达呈逐渐减少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12~72h,随着时间的延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增加,nNOS、eNOS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弱,而iNOS的表达却越来越强,可见在缺血再灌注中晚期损伤的病理进程中三种NOS担当着不同的作用,提示在此期间选择应用iNOS抑制剂有可能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作者:聂莹雪;郭玫;禹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食管异物34例治疗体会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和设备的普及,内镜下取消化道异物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1月内镜治疗食管异物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雪琴;吴兵;孙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 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金明华;徐利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