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莹雪;郭玫;禹红梅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变化;手术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乳腺癌患者手术可显著缓解肿瘤导致的血液高粘滞高凝固状态.
作者:熊文;苏海洪;陈应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作用机理、技术优势、操作要点,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8条患肢)采用腔内钬激光治疗,切取部分经治疗过的静脉段作病理检查.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血D-二聚体水平测定.术前、术中、术后定期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基本消失.27条患肢(71%)术中见治疗后大隐静脉腔内血流即刻消失.术后一个月起见大隐静脉管径变细、管壁增厚、内膜粗糙,腔内回声逐渐增强,全程无血流.15条患肢随访6个月以上无血管再通现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检查显示经治疗过的大隐静脉内皮细胞消失,内、中、外膜均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平滑肌细胞断裂,细胞核固缩.结论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作者:褚雪峰;缪秀华;圣小平;张松贵;许晓萍;陈正言;龚就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由Aaslid博士[1]1982年首次推出.在诊断脑血管病,研究脑循环中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2].本文将112例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的TCD检测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刘翠霞;陈丽亚;张康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第十二届日本血液流变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11月17~18日在日本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京都召开,会议由日本血液流变学学会主办,会场设在京都府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自日本全国各地120余名代表和16个参展商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2篇,其中45篇在大会上发言.此次会议学术交流涉及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研究、细胞流变学、临床血液流变学、可视化血液流变学技术的应用、药物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以及生活方式和食物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作者:刘剑刚;王丹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动物和寄生虫试验信息进行新型无纺布的生物学评价和防霉、防蛀的效果评价.方法 依据行业标准FZ/T2004-91和DA/T26-2000进行防霉药效和防蛀检测.依据ISO10993-10方法 通过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和豚鼠致敏试验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 试验样品原发刺激指数为0.0,在整个试验期,临床观察正常,未观察到致敏的证据,试样织物失重保护率为99.18%,织物受损害程度均为0,7d内未见霉斑.结论 试验样品无皮肤刺激作用,无迟发性致敏作用,防霉防蛀药效合格.
作者:赵学芳;刘清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共纳入40例适合病例,治疗方案为草酸铂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CF2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5-FU500mg/m2于CF滴完后静脉滴注,每3~4周重复.结果 该组研究中可评价疗效的病例40例,CR3例(7.5%),PR18例(45%),SD11例(27.5%),PD8例(20%),总有效率(CR+PR)为52.5%.临床获益患者(CR+PR+SD)为80%.1年生存率为39.1%,2年生存率为20%.所有病人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L-OHP+5-FU+LV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有效,毒性能耐受.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冠心病(CHD)与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35例EH、3l例CHD、33例EH合并CHD患者与36例健康人的白细胞计数作对照,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H组、CHD组和EH合并CHD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43±0.97)、(6.12±1.08)、(6.49±1.17)×109/L,与对照组[(4.41±0.74)×109/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H合并CHD组的白细胞计数与单纯E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CH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在EH和CHD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咏慧;吴佳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天数8~66d,中数22d.结果 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真菌清除率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57.5%,低血钾40%,消化道反应20%,肾功能损害15%.结论 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为治疗IFI的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梅;周剑峰;张义成;孙汉英;邓金牛;张东华;刘文励;郭静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活细胞形态、凝聚状态、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方法 用美国产布氏多功能生物显微镜(5型)对41例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活血分析并测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率、白细胞活化率、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循环内团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还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结论 高血压时出现高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爱婷;杨磊;李洁;经先振;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胸科手术中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双腔管(DLT)插管是否定位准确症.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因其无隆突钩,故插入气管较为方便,且不易损伤气道,但导管就位准确与否存在不确定因素.听诊定位法简单易行,但其主观性较大,特别是在肺隔离不全时易漏诊.该文拟研究听诊法和PET CO2波形分析法判断插管后双腔管位置的准确性并作出比较.
作者: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20Gy全脑单次照射,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水量在照射后一个月内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受照射后24h,就存在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这种变化持续在整个观察期.结论 证实自由基在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中起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持续一个月.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俞志英;秦颂兵;徐晓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复杂血液流动状态的体外模型,并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软刻法制作带后向台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动腔.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通道内的流型和剪切力分布.结果 获得了一个光学性能良好并能模拟体内特殊流型的流动腔,数值模拟显示,在流动腔中能产生流动停滞、涡流与再附流动等,形成了一个扰动流场.结论 该加工方法 快速、简便,制作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动腔中流场的特征与体内动脉弯曲和分叉管处的血液流动相似,可进一步用于体外细胞力学行为的研究.
作者:张莉;韩亚刚;蔡绍皙;蒋稼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裂解酶(ADAMTS-13)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残余胶原结合实验及ELISA分别测定78例肺癌血浆ADAMTS-13和vWF,以ELISA测定血清TNF-α值.结果 肺癌患者vWF抗原(vWF:Ag)(107.7±4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3±49.5)及肺良性疾病组(82.4±413)(P<0.05),而ADAMTS-13在肺癌患者(59.2±21.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6.6±1.8)和肺良性疾病组(79.4±13.3)(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肺良性(59.7±18.3)及恶性(74.2±19.7)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8±17.1).(2)三指标在肺癌晚期广泛转移时较局限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vWF:Ag升高、ADAMTS-13降低及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与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衡伟;王兆钺;刘芳;白霞;董宁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和设备的普及,内镜下取消化道异物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1月内镜治疗食管异物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雪琴;吴兵;孙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甲减是全身代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较多样,多系统均受影响,但起病隐袭,发病缓慢;本病患者症状尤其不典型,前期治疗并未查明贫血原由,更是导致诊疗漏判的因素.提示在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本病的特殊表现.其基础代谢率低为本病特征之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免漏误诊.
作者:王天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始均行静力型固定,术后6~8周改为动力型固定.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32例,Ⅱ型23例,Ⅲ8例,均为Ⅲa型.结果 6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弯曲、断裂.膝关节痛4例(占6%),表浅感染5例(占8%),均治愈.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Ⅲa型以下开放性胫骨骨折是安全的,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
作者:吴锦春;何斌;宋斌;包洪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影响及安全性判断.方法 筛选81例在我科住院具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并观察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 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显著下降,奥扎格雷组仅血栓素B2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耐受性更好.结论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显著又经济,奥扎格雷尚不适合预防用药.
作者:王敏红;吴永华;汪宪平;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自愿者20名,上午空腹连续吸烟两支,吸烟前、吸烟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分别检验受试者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指标,血液流态指标及袢周状态指标.结果 吸烟后3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加重,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吸烟后9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血流速度有所恢复.吸烟后12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基本恢复到吸烟前状态.结论 吸烟对人体有害,对人体微循环有明显的影响,减少吸烟或戒烟,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在体外及体内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兔MSCs分别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体外复合,并经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诱导分化,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体外实验中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体内实验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植入物的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中NSCs在两组材料上均能贴壁生长,珊瑚材料组见少量细胞坏死,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体外培养第12d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多于珊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ALP值均明显升高,珊瑚组各时间点ALP值均高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各时间观察点均可见骨组织生长和单核或多核巨细胞,无炎症细胞,12周材料已全部降解;珊瑚组各时间点可见骨组织、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生长,12周材料大部降解.结论 体外和体内的实验表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前者较后者的相容性更好.
作者: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单纯性高血粘度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了解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对口服阿司匹林三个月以上的高血粘度患者,连续三个月每个月定期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能力测定.结果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血液流变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结论 对单纯性的高血粘度患者不必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作者:苏海洪;王天佑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