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的生物相容性比较研究

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摘要: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在体外及体内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兔MSCs分别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体外复合,并经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诱导分化,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体外实验中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体内实验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植入物的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中NSCs在两组材料上均能贴壁生长,珊瑚材料组见少量细胞坏死,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体外培养第12d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多于珊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ALP值均明显升高,珊瑚组各时间点ALP值均高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各时间观察点均可见骨组织生长和单核或多核巨细胞,无炎症细胞,12周材料已全部降解;珊瑚组各时间点可见骨组织、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生长,12周材料大部降解.结论 体外和体内的实验表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前者较后者的相容性更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探究

    目的 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疑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头颅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患者给予高张糖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孢吡肟与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注射用头孢吡肟和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 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可以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作者:陈久艳;钱金娥;宋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鼠模型示教辅助脑血管病临床教学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准确和系统掌握从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的相关知识.目前临床教学中病人资源有限,尚不能充分适应上述要求.该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例阐明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入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赵炜疆;徐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NSE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了解复杂性FS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20例复杂性FS和10例有发热而无惊厥对照患儿于发作当日及发作10日的血清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复杂性FS发作当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发作10日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FS发作当日,发作持续时间≥15min、发作次数≥2次及呈部分性发作患儿血清NSE明显增高(P<0.05),尤其是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者.结论 血清NSE能较全面反映复杂性FS后脑损伤程度,复杂性FS发作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或反复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作者:汤继宏;李岩;顾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Wnt和Notch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受自身内在基因和其所处微环境信号的共同调控.两条经典的发育调控通路Wnt,Notch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证实Notch信号对Wnt信号介导的维持造血干细胞末分化状态是必需的.在此对Wnt和Notch信号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的作用,尤其是二者的串话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朱艳;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 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田勇;谭纪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抗血小板作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影响及安全性判断.方法 筛选81例在我科住院具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并观察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 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显著下降,奥扎格雷组仅血栓素B2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耐受性更好.结论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显著又经济,奥扎格雷尚不适合预防用药.

    作者:王敏红;吴永华;汪宪平;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许燕平;樊栋良;奚惠娟;钱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 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金明华;徐利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变化;手术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乳腺癌患者手术可显著缓解肿瘤导致的血液高粘滞高凝固状态.

    作者:熊文;苏海洪;陈应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底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体会

    眼底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单纯中医四诊难以准确辨证,笔者在临床上注重两点:一方面要根据西医诊断,明确眼底出血的原发病因,针对病因采取必要的西药治疗;另一方面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有关检查及论述进行辨证施治,多获良效.现将临诊中应用现代医学辅助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美冬;孙汉英;黄伟;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诊疗应用中的研究

    1 脑钠肽(BNP)的概述脑钠肽(BNP)是钠尿肽家族中的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除了一个由位于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双硫键闭合的含有17个氨基酸的中心环外还有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末端和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末端.BNP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并分泌,其合成受到左心室室壁张力和多种神经激素作用的调节,以脉冲方式由冠状窦释放入血,主要在肾脏降解.半衰期为22min,而无活性的NT-Pro BNP半衰期为120min.血浆BNP的水平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作者:邴艳霞;孙绍军;宋珍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动腔的构建与数值模拟

    目的 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复杂血液流动状态的体外模型,并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软刻法制作带后向台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动腔.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通道内的流型和剪切力分布.结果 获得了一个光学性能良好并能模拟体内特殊流型的流动腔,数值模拟显示,在流动腔中能产生流动停滞、涡流与再附流动等,形成了一个扰动流场.结论 该加工方法 快速、简便,制作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动腔中流场的特征与体内动脉弯曲和分叉管处的血液流动相似,可进一步用于体外细胞力学行为的研究.

    作者:张莉;韩亚刚;蔡绍皙;蒋稼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大出血漏诊一例报告

    甲减是全身代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较多样,多系统均受影响,但起病隐袭,发病缓慢;本病患者症状尤其不典型,前期治疗并未查明贫血原由,更是导致诊疗漏判的因素.提示在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本病的特殊表现.其基础代谢率低为本病特征之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免漏误诊.

    作者:王天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1例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9月~2006年3月,2062例LC中31例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LC成功率为98.5%,中转开腹31例,占1.5%.其中,病变因素致中转开腹23例,占1.11%,技术因素致中转开腹8例,占0.39%.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胆囊炎症程度、腹腔内广泛粘连、胆道损伤及出血.严格LC适应症及手术程序,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诊疗

    目的 总结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85年3月~2005年12月间外科治疗的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长期随访未发现冠状动脉瘘再发和残余瘘以及冠状动脉瘘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成人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中远期效果满意,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

    作者:韩庆奇;徐志云;张宝仁;黄盛东;邹良建;韩林;徐激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

    目的 阐述经消化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评估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7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经洗胃、使用阿托品、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呼吸机、血液灌流等的综合治疗,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中7例死亡,40例存活,综合治疗有效.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血液灌流,是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NOS、eNOS及iNOS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晚期三型NOS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人脑皮层NOS的表达.结果 三型NOS在缺血再灌注12、24、72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iNOS在12~72h表达逐渐增加,nNOS在12~72h表达逐渐减少,eNOS在12~72h表达呈逐渐减少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12~72h,随着时间的延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增加,nNOS、eNOS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弱,而iNOS的表达却越来越强,可见在缺血再灌注中晚期损伤的病理进程中三种NOS担当着不同的作用,提示在此期间选择应用iNOS抑制剂有可能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作者:聂莹雪;郭玫;禹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活血分析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活细胞形态、凝聚状态、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方法 用美国产布氏多功能生物显微镜(5型)对41例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活血分析并测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率、白细胞活化率、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循环内团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还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结论 高血压时出现高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爱婷;杨磊;李洁;经先振;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目的 探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始均行静力型固定,术后6~8周改为动力型固定.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32例,Ⅱ型23例,Ⅲ8例,均为Ⅲa型.结果 6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弯曲、断裂.膝关节痛4例(占6%),表浅感染5例(占8%),均治愈.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Ⅲa型以下开放性胫骨骨折是安全的,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

    作者:吴锦春;何斌;宋斌;包洪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