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陈浩;周惠琴;朱雪明
目前,随着血流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临床所起的参考价值引起广泛关注.规范化、标准化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其与实验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仪器良好的质量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密不可分.普利生LBY-N6C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椎板仪和微量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下面试述普利生LBY-N6C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验心得.
作者:孙伟峰;谢国强;陈国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床边血液灌流.观察两组治愈率、呼吸机维持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和阿托品用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提高、呼吸机维持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用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脑钠肽(BNP)的概述脑钠肽(BNP)是钠尿肽家族中的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除了一个由位于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双硫键闭合的含有17个氨基酸的中心环外还有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末端和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末端.BNP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并分泌,其合成受到左心室室壁张力和多种神经激素作用的调节,以脉冲方式由冠状窦释放入血,主要在肾脏降解.半衰期为22min,而无活性的NT-Pro BNP半衰期为120min.血浆BNP的水平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作者:邴艳霞;孙绍军;宋珍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评价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 ,将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40例),口服2.5~5.0mg/d和氨氯地平组(40例),口服5~10mg/d.观察5周,每周1次上午延迟1~4h用药并测谷值坐位血压、心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5周末左旋氨氯地平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有效反应率分别为88%和84%,两组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治疗前后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1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结论 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
作者:李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CHOP方案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常规化疗方案,但由于阿霉素类药物的心脏毒性等副反应,临床应用受一定限制,我们于2000年2月~2005年1月,应用吡柔比星(THP)取代阿霉素(ADM)组成THP-COP方案治疗NHL2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剑明;徐浩;张晓玲;蔡益鹏;陈天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贫血血清铁、叶酸值的关系及对血总雌三醇、胎膜早破发生的影响.方法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3月~2005年9月间分娩的95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及158例正常孕妇临床资料血清铁、叶酸、血总雌三醇值的测定.结果 (1)正常孕妇及妊娠合并贫血孕妇均存在血清铁降低,而叶酸值在正常范围内.(2)轻度妊娠合并贫血对血总雌三醇值影响不大.(3)妊娠合并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高.结论 孕期均需补充铁剂,贫血者加服叶酸片,孕期纠正贫血可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方皖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复杂血液流动状态的体外模型,并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软刻法制作带后向台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动腔.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通道内的流型和剪切力分布.结果 获得了一个光学性能良好并能模拟体内特殊流型的流动腔,数值模拟显示,在流动腔中能产生流动停滞、涡流与再附流动等,形成了一个扰动流场.结论 该加工方法 快速、简便,制作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流动腔中流场的特征与体内动脉弯曲和分叉管处的血液流动相似,可进一步用于体外细胞力学行为的研究.
作者:张莉;韩亚刚;蔡绍皙;蒋稼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裂解酶(ADAMTS-13)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残余胶原结合实验及ELISA分别测定78例肺癌血浆ADAMTS-13和vWF,以ELISA测定血清TNF-α值.结果 肺癌患者vWF抗原(vWF:Ag)(107.7±4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3±49.5)及肺良性疾病组(82.4±413)(P<0.05),而ADAMTS-13在肺癌患者(59.2±21.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6.6±1.8)和肺良性疾病组(79.4±13.3)(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肺良性(59.7±18.3)及恶性(74.2±19.7)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8±17.1).(2)三指标在肺癌晚期广泛转移时较局限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vWF:Ag升高、ADAMTS-13降低及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与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衡伟;王兆钺;刘芳;白霞;董宁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单纯性高血粘度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了解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对口服阿司匹林三个月以上的高血粘度患者,连续三个月每个月定期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能力测定.结果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血液流变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结论 对单纯性的高血粘度患者不必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作者:苏海洪;王天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0例活动期和33例稳定期患者,并与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活动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30s-1,1s-1)、血沉、红细胞压积、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方程K值、高切相对黏度、低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稳定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高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同时动态观察,红斑狼疮经治疗缓解后,血液流变学趋于正常.结论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相关,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玉萍;浦春;陆进明;杨利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介绍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长期不明原因的高热,立法以益气养阴,导邪外出为主,效果显著.
作者:吕军;仲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和设备的普及,内镜下取消化道异物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1月内镜治疗食管异物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雪琴;吴兵;孙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阐述经消化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评估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7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经洗胃、使用阿托品、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呼吸机、血液灌流等的综合治疗,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中7例死亡,40例存活,综合治疗有效.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血液灌流,是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第十二届日本血液流变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11月17~18日在日本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京都召开,会议由日本血液流变学学会主办,会场设在京都府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自日本全国各地120余名代表和16个参展商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2篇,其中45篇在大会上发言.此次会议学术交流涉及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研究、细胞流变学、临床血液流变学、可视化血液流变学技术的应用、药物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以及生活方式和食物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作者:刘剑刚;王丹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对尿布配纸尿裤护理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将102例神经内科女性尿失禁住院患者随机分成4组:尿布配纸尿裤组32例,纸尿裤组27例,便盆/女性尿壶组12例,留置导尿组31例.观察患者尿液外溢污染被褥及皮肤湿疹、破损情况,记录每周尿常规.结果 尿布配纸尿裤组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较便盆/女性尿壶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余2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布配纸尿裤组尿液外渗污染被褥发生率低于便盆/女性尿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2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布配纸尿裤组泌尿系感染和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其他3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尿布配纸尿裤可减少并发症,经济实用.
作者:郭前祝;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疑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头颅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患者给予高张糖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胸科手术中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双腔管(DLT)插管是否定位准确症.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因其无隆突钩,故插入气管较为方便,且不易损伤气道,但导管就位准确与否存在不确定因素.听诊定位法简单易行,但其主观性较大,特别是在肺隔离不全时易漏诊.该文拟研究听诊法和PET CO2波形分析法判断插管后双腔管位置的准确性并作出比较.
作者: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许燕平;樊栋良;奚惠娟;钱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椒苯酮胺(peperphentonamine,PPTA)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比格犬iv PPTA 2.63,5和10mg·kg-1,用反相HPLC-UV法测定在不同时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比格犬iv PPTA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三个剂量的血浆清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76±0.10、1.26±0.46、1.32±0.35min,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4905±1421、10253±3616、24256±5471 ng·min·mL-1(比例为1∶2.1∶4.9),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例增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结论 PPTA在2.63~10mg·kg-1范围内给比格犬给药,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AUC增加与剂量增加成比例,显示出线性动力学特征.
作者:牟英;孟志云;窦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由Aaslid博士[1]1982年首次推出.在诊断脑血管病,研究脑循环中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2].本文将112例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的TCD检测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刘翠霞;陈丽亚;张康会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