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
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在体外及体内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兔MSCs分别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体外复合,并经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诱导分化,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体外实验中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体内实验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植入物的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中NSCs在两组材料上均能贴壁生长,珊瑚材料组见少量细胞坏死,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体外培养第12d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多于珊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ALP值均明显升高,珊瑚组各时间点ALP值均高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各时间观察点均可见骨组织生长和单核或多核巨细胞,无炎症细胞,12周材料已全部降解;珊瑚组各时间点可见骨组织、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生长,12周材料大部降解.结论 体外和体内的实验表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前者较后者的相容性更好.
作者: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20Gy全脑单次照射,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水量在照射后一个月内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受照射后24h,就存在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这种变化持续在整个观察期.结论 证实自由基在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中起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持续一个月.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俞志英;秦颂兵;徐晓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由Aaslid博士[1]1982年首次推出.在诊断脑血管病,研究脑循环中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2].本文将112例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的TCD检测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刘翠霞;陈丽亚;张康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及早期结果 .方法 对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 良好,改良UCLA评分在29~33分,患者主观满意.结论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可切除的恶性骨肿瘤是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刘亦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85年3月~2005年12月间外科治疗的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长期随访未发现冠状动脉瘘再发和残余瘘以及冠状动脉瘘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成人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中远期效果满意,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
作者:韩庆奇;徐志云;张宝仁;黄盛东;邹良建;韩林;徐激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介绍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以便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 该组6例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结果 、胸片、高分辧率CT(HRCT)资料并与病理活检做对照,重点介绍该病在高分辨率CT上的表现.结果 6例临床表现为咳嗽、气急、呼吸困难和低氧血征.胸片显示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高分辧率CT上的表现是:磨玻璃样影、网状影以及晚期的蜂窝样影等.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结论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相结合,有助于作出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一经病理证实,及时治疗,部分病例可获得好的结果 .
作者:奚日泉;徐正昌;褚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方法 总结85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进行侧卧外展试验和放射学测量,分析术后脱位的原因.结果 在850例全髋置换术后6个月共发生脱位38例,首次置换共776例,发生脱位30例,脱位率3.87%,翻修手术77例,发生脱位8例,脱位率10.81%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在侧卧外展试验阳性患者共164例,脱位18例,脱位率10.98%,该试验阴性患者612例,脱位12例,脱位率1.9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放射学测量臼杯安放位置在安全区内共626例,发生脱位17例,脱位率2.72%,在安全区外共150例,发生脱位13例,脱位率8.6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经后外侧人路的患者236例,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5.98%,经外侧入路的患者540例,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2.86%,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直径为28mm的股骨头假体的患者572例,发生脱位16例,脱位率2.80%,直径小于28mm的股骨头假体的患者204例,发生脱位14例,脱位率6.8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体重、性别的患者的术后脱位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假体的放置的位置、组织的肌力平衡、手术入路、假体的设计和是否翻修等因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无关.
作者:邵凌云;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甲减是全身代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较多样,多系统均受影响,但起病隐袭,发病缓慢;本病患者症状尤其不典型,前期治疗并未查明贫血原由,更是导致诊疗漏判的因素.提示在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本病的特殊表现.其基础代谢率低为本病特征之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免漏误诊.
作者:王天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对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进行观察对比,对两种麻醉方法 的起效时间、循环干扰程度、镇痛及肌松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各50例.S组麻醉穿刺点选择L2-3或L3-4,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mL+5%葡萄糖注射液1mL)或1∶1∶1复合液(丁卡因重比重液,1%丁卡因1mL+3%麻黄碱1mL+5%葡萄糖注射液1mL)2mL;E组麻醉穿刺点选择L2-3,局麻药用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的复合液(利多卡因浓度为1%,丁卡因浓度为0.25%),总量13~35mL.监测记录注入局麻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所达到的高感觉阻滞平面、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对镇痛及肌松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与E组相比,S组从注入局麻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短,能达到的痛觉阻滞平面高,镇痛及肌松效果优,且差异显著;S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E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麻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只要加强麻醉管理及监测,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是安全的.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腹部手术后或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2例医源性急性胰腺炎(8例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例发生于ERCP检查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结果 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再次手术清创、引流治愈,1例ERCP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经3次手术后死亡.结论 腹部手术或ERCP后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术后24~72h,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后较长时间内,如果输入袢内疝嵌顿、梗阻,胰液和胆汁返流,仍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医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及时做腹腔穿刺,做腹腔穿刺液、血尿淀粉酶测定并做B超、C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上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凡MRCP能达到检查目的 者,尽量避免ERCP.术中胆道探查尽量采用较细探条,操作需轻柔.Billroth Ⅱ式胃空肠吻合后,注意消灭易致吻合口梗阻(内疝、输入袢扭转等)的因素.
作者:郑君华;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自愿者20名,上午空腹连续吸烟两支,吸烟前、吸烟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分别检验受试者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指标,血液流态指标及袢周状态指标.结果 吸烟后3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加重,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吸烟后9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血流速度有所恢复.吸烟后12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基本恢复到吸烟前状态.结论 吸烟对人体有害,对人体微循环有明显的影响,减少吸烟或戒烟,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许燕平;樊栋良;奚惠娟;钱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血型鉴定是血库工作的一项常规试验,正确的定型结果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我科2004年4月~2005年8月使用微柱凝胶法对2万余份血型标本进行测定,除了技术和管理因素的干扰以外,发现了26例正反定型不合的现象,经整理分析后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志英;翟菊萍;王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应用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通过三色/四色流式细胞术对126例CL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26例CLL中117例为B系来源(92.9%),9例为T系来源(7.1%).117例B-CLL均表达CD19,其他B系抗原CD20、CD22、CD23阳性率分别为88.6%、66%、74.2%.无一例表达FMC7和CD10.所有B-CLL中CD5+B-CLL占79.1%,CD5-B-CLL占20.9%.45例B-CLL进行CD38及ZAP-70的检测.共14例CD38+ZAP-70+,4例CD38+ZAP-70-,3例CD38-ZAP-70+,24例CD38-ZAP-70-.CD38与ZAP-70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9例T-CLL患者均为成熟T细胞表型,仅表达T系抗原,不表达任何B系抗原.结论 了解CLL的免疫表型特点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后微小残余病灶(MRD)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需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姚建新;李建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晚期三型NOS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人脑皮层NOS的表达.结果 三型NOS在缺血再灌注12、24、72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iNOS在12~72h表达逐渐增加,nNOS在12~72h表达逐渐减少,eNOS在12~72h表达呈逐渐减少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12~72h,随着时间的延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增加,nNOS、eNOS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弱,而iNOS的表达却越来越强,可见在缺血再灌注中晚期损伤的病理进程中三种NOS担当着不同的作用,提示在此期间选择应用iNOS抑制剂有可能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作者:聂莹雪;郭玫;禹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床边血液灌流.观察两组治愈率、呼吸机维持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和阿托品用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提高、呼吸机维持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用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外伤性脑损伤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变化,探讨脑血流及其反应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CD检测对照组、外伤性脑损伤(TBI)和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HIE),观察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收缩峰、舒张期末、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和阻力指数)变化,以及病程第1、3、5d的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IE与对照组相比,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流速与平均流速明显降低,而脉搏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增加(P值均<0.05).TBI与对照组间除收缩峰流速外均无明显差异;而与HIE组相比,除阻力指数外,其它血流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HIE和TBI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且脑血管的反应性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不同类型脑损伤脑血流的变化不同,但其脑血管反应性的变化均可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李跃伟;刘励军;张玉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的标准方法 .方法 应用FCM对49例PNH病人,1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0例缺铁性贫血(IDA),正常对照40例;采用活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红细胞和粒细胞膜表面的CD55和CD59的表达.结果 49例PNH病人除2例红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小于5%,其余病例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大于5%(5.9%~79.1%).18例AIHA病人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小于5%.10例IDA病人有8例红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大于5%(5.0%~9.1%),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小于5%.40例正常对照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小于5%.49例PNH病人蛇毒因子试验5例阴性;糖水试验4例阴性、酸溶血试验5例阴性.而这其中仅2例病人蛇毒因子试验、糖水试验、溶血试验同时阴性.其余病人蛇毒因子试验、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均阳性.结论 同时检测红细胞和粒细胞膜的CD55和CD59诊断PNH,该方法 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达100%.因此,针对国内其他单位在开展此项目时仅检测CD55或CD59,或者只检测红细胞或白细胞的CD55、CD59的情况,作者认为同时检测红细胞和粒细胞膜的CD55和CD59诊断PNH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标准方法 .
作者:朱明清;耿美菊;陈黎;王爱青;周有宁;阮长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贫血血清铁、叶酸值的关系及对血总雌三醇、胎膜早破发生的影响.方法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3月~2005年9月间分娩的95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及158例正常孕妇临床资料血清铁、叶酸、血总雌三醇值的测定.结果 (1)正常孕妇及妊娠合并贫血孕妇均存在血清铁降低,而叶酸值在正常范围内.(2)轻度妊娠合并贫血对血总雌三醇值影响不大.(3)妊娠合并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高.结论 孕期均需补充铁剂,贫血者加服叶酸片,孕期纠正贫血可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方皖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准确和系统掌握从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的相关知识.目前临床教学中病人资源有限,尚不能充分适应上述要求.该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例阐明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入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赵炜疆;徐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