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患者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俞文渊

关键词:结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 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结肠癌组织中MMP-9表达,分析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1.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期、D期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A、B期(P<0.01),低分化者血清MMP-9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2.结肠癌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ukes分期C+D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 MMP-9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抗血小板作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影响及安全性判断.方法 筛选81例在我科住院具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并观察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 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显著下降,奥扎格雷组仅血栓素B2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耐受性更好.结论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显著又经济,奥扎格雷尚不适合预防用药.

    作者:王敏红;吴永华;汪宪平;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全髋置换术后脱位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方法 总结85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进行侧卧外展试验和放射学测量,分析术后脱位的原因.结果 在850例全髋置换术后6个月共发生脱位38例,首次置换共776例,发生脱位30例,脱位率3.87%,翻修手术77例,发生脱位8例,脱位率10.81%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在侧卧外展试验阳性患者共164例,脱位18例,脱位率10.98%,该试验阴性患者612例,脱位12例,脱位率1.9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放射学测量臼杯安放位置在安全区内共626例,发生脱位17例,脱位率2.72%,在安全区外共150例,发生脱位13例,脱位率8.6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经后外侧人路的患者236例,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5.98%,经外侧入路的患者540例,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2.86%,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直径为28mm的股骨头假体的患者572例,发生脱位16例,脱位率2.80%,直径小于28mm的股骨头假体的患者204例,发生脱位14例,脱位率6.8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体重、性别的患者的术后脱位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假体的放置的位置、组织的肌力平衡、手术入路、假体的设计和是否翻修等因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无关.

    作者:邵凌云;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诊治体会

    老年人患自发性气胸(SP)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常较重,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我院1996年~2004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SP患者40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福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关于普利生LBY-N6C全自动血流变仪的使用心得

    目前,随着血流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临床所起的参考价值引起广泛关注.规范化、标准化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其与实验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仪器良好的质量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密不可分.普利生LBY-N6C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椎板仪和微量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下面试述普利生LBY-N6C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验心得.

    作者:孙伟峰;谢国强;陈国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仍居首位.大部分的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意味着生殖功能的永久丧失,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朱月琴;马伟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适时预防性矫治

    对120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预防性矫治,能使患者的牙(牙合)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颌而部恢复正常容貌,疗程短,效果肯定.

    作者:戴春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国产草酸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分析

    目的 观察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共纳入40例适合病例,治疗方案为草酸铂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CF2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5-FU500mg/m2于CF滴完后静脉滴注,每3~4周重复.结果 该组研究中可评价疗效的病例40例,CR3例(7.5%),PR18例(45%),SD11例(27.5%),PD8例(20%),总有效率(CR+PR)为52.5%.临床获益患者(CR+PR+SD)为80%.1年生存率为39.1%,2年生存率为20%.所有病人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L-OHP+5-FU+LV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有效,毒性能耐受.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诊疗

    目的 总结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85年3月~2005年12月间外科治疗的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长期随访未发现冠状动脉瘘再发和残余瘘以及冠状动脉瘘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成人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中远期效果满意,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

    作者:韩庆奇;徐志云;张宝仁;黄盛东;邹良建;韩林;徐激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辨证论治长期不明原因高热

    介绍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长期不明原因的高热,立法以益气养阴,导邪外出为主,效果显著.

    作者:吕军;仲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许燕平;樊栋良;奚惠娟;钱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探究

    目的 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疑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头颅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患者给予高张糖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透析质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不同分子质量毒素的清除及营养情况的评估.方法 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接受LF-HD及HF-HD各3月,每周均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h.分别于透析前及3月后测定患者血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B2-MG)以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F-HD和HF-HD透析治疗后患者的Scr下降率分别为62.5%和61.1%,血BUN的下降率分别为66.9%和65.8%,两种透析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F-HD透析治疗后血β 2-MG的下降率为45.1%,明显优于LF-HD透析治疗后β2-MG下降率-1.8%(P<0.01).结论 HF-HD能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血β2-MG),LF-HD不能清除中分子毒素(血β2-MG).对于小分子毒素(Scr、血BUN)的清除率以及对血浆白蛋白的影响,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陆莹;狄伟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7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开放性研究,维思通剂量为2~8mg/d,平均3.12±0.67mg/d,疗程1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90%,显效率72%,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有失眠(7例)、口干(6例)、困倦、头晕、静坐不能(4例)、恶心呕吐(4例)、震颤(4例),其他不良反应轻.结论 作者认为,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少且轻,因而是可行的.

    作者:沙东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椒苯酮胺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椒苯酮胺(peperphentonamine,PPTA)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比格犬iv PPTA 2.63,5和10mg·kg-1,用反相HPLC-UV法测定在不同时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比格犬iv PPTA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三个剂量的血浆清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76±0.10、1.26±0.46、1.32±0.35min,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4905±1421、10253±3616、24256±5471 ng·min·mL-1(比例为1∶2.1∶4.9),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例增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结论 PPTA在2.63~10mg·kg-1范围内给比格犬给药,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AUC增加与剂量增加成比例,显示出线性动力学特征.

    作者:牟英;孟志云;窦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型无纺布防蛀性能和生物性能研究

    目的 采用动物和寄生虫试验信息进行新型无纺布的生物学评价和防霉、防蛀的效果评价.方法 依据行业标准FZ/T2004-91和DA/T26-2000进行防霉药效和防蛀检测.依据ISO10993-10方法 通过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和豚鼠致敏试验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 试验样品原发刺激指数为0.0,在整个试验期,临床观察正常,未观察到致敏的证据,试样织物失重保护率为99.18%,织物受损害程度均为0,7d内未见霉斑.结论 试验样品无皮肤刺激作用,无迟发性致敏作用,防霉防蛀药效合格.

    作者:赵学芳;刘清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呼出气CO2监测用于开胸术中双腔管定位的临床观察

    胸科手术中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双腔管(DLT)插管是否定位准确症.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因其无隆突钩,故插入气管较为方便,且不易损伤气道,但导管就位准确与否存在不确定因素.听诊定位法简单易行,但其主观性较大,特别是在肺隔离不全时易漏诊.该文拟研究听诊法和PET CO2波形分析法判断插管后双腔管位置的准确性并作出比较.

    作者: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尿布配纸尿裤护理女性尿失禁患者应用比较

    目的 对尿布配纸尿裤护理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将102例神经内科女性尿失禁住院患者随机分成4组:尿布配纸尿裤组32例,纸尿裤组27例,便盆/女性尿壶组12例,留置导尿组31例.观察患者尿液外溢污染被褥及皮肤湿疹、破损情况,记录每周尿常规.结果 尿布配纸尿裤组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较便盆/女性尿壶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余2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布配纸尿裤组尿液外渗污染被褥发生率低于便盆/女性尿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2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布配纸尿裤组泌尿系感染和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其他3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尿布配纸尿裤可减少并发症,经济实用.

    作者:郭前祝;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孢吡肟与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注射用头孢吡肟和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 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可以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作者:陈久艳;钱金娥;宋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索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12例).对两中毒组患者分别在第1、3、5、7d采取静脉血作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8例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一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毒组患者初期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恢复明显较常规治疗组快,二者相差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作者:任清华;鲁传冬;石立宣;郝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及耐药性比较

    目的 为了解苏大附二院近3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的检出情况及与非ESBLs株的耐药性比较.方法 采用WHONET5.1分析统计软件对2003年至2005年的大肠埃希菌及其对17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三年总感染率为35.1%,各类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哌拉西林在ESBLs株均有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几乎均大于90%,而三、四代头孢菌素在非ESBLs株仍保持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为10.6%~39.7%,亚胺培南及含酶抑制剂的药物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 ESBLs株与非ESBLs株药敏结果 存在显著差异,但检出比例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作者:秦陈浩;周惠琴;朱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