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20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附1例报告)

肖毅;张义成;张东华;黄亮;李登举;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B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例难治、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AHSCT同时联合使用了抗CD20单抗.采用环磷酰胺(CTX)4g/m2+阿糖胞苷(Ara-C)4g/m2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d×3d+经典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MNC)4.36×108/kg,CD34+细胞2.48×106/kg,回输后分别于+1d及+8d予抗CD20单抗375mg/m2行体内净化.结果 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顺利,于+15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18d血小板>20×109/L.移植后1月复查腹腔淋巴结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3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AHSCT联合抗CD20单抗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NHL的有效方法 之一,有利于清除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RD),防止复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观察

    目的 对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进行观察对比,对两种麻醉方法 的起效时间、循环干扰程度、镇痛及肌松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各50例.S组麻醉穿刺点选择L2-3或L3-4,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mL+5%葡萄糖注射液1mL)或1∶1∶1复合液(丁卡因重比重液,1%丁卡因1mL+3%麻黄碱1mL+5%葡萄糖注射液1mL)2mL;E组麻醉穿刺点选择L2-3,局麻药用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的复合液(利多卡因浓度为1%,丁卡因浓度为0.25%),总量13~35mL.监测记录注入局麻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所达到的高感觉阻滞平面、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对镇痛及肌松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与E组相比,S组从注入局麻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短,能达到的痛觉阻滞平面高,镇痛及肌松效果优,且差异显著;S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E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麻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只要加强麻醉管理及监测,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是安全的.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大出血漏诊一例报告

    甲减是全身代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较多样,多系统均受影响,但起病隐袭,发病缓慢;本病患者症状尤其不典型,前期治疗并未查明贫血原由,更是导致诊疗漏判的因素.提示在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本病的特殊表现.其基础代谢率低为本病特征之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免漏误诊.

    作者:王天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目的 探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开始均行静力型固定,术后6~8周改为动力型固定.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32例,Ⅱ型23例,Ⅲ8例,均为Ⅲa型.结果 6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弯曲、断裂.膝关节痛4例(占6%),表浅感染5例(占8%),均治愈.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Ⅲa型以下开放性胫骨骨折是安全的,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

    作者:吴锦春;何斌;宋斌;包洪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ADAMTS-13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裂解酶(ADAMTS-13)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残余胶原结合实验及ELISA分别测定78例肺癌血浆ADAMTS-13和vWF,以ELISA测定血清TNF-α值.结果 肺癌患者vWF抗原(vWF:Ag)(107.7±4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3±49.5)及肺良性疾病组(82.4±413)(P<0.05),而ADAMTS-13在肺癌患者(59.2±21.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6.6±1.8)和肺良性疾病组(79.4±13.3)(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肺良性(59.7±18.3)及恶性(74.2±19.7)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8±17.1).(2)三指标在肺癌晚期广泛转移时较局限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vWF:Ag升高、ADAMTS-13降低及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与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衡伟;王兆钺;刘芳;白霞;董宁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20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附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例难治、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AHSCT同时联合使用了抗CD20单抗.采用环磷酰胺(CTX)4g/m2+阿糖胞苷(Ara-C)4g/m2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d×3d+经典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MNC)4.36×108/kg,CD34+细胞2.48×106/kg,回输后分别于+1d及+8d予抗CD20单抗375mg/m2行体内净化.结果 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顺利,于+15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18d血小板>20×109/L.移植后1月复查腹腔淋巴结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3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AHSCT联合抗CD20单抗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NHL的有效方法 之一,有利于清除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RD),防止复发.

    作者:肖毅;张义成;张东华;黄亮;李登举;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第十二届日本血液流变学学术会议概要

    第十二届日本血液流变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11月17~18日在日本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京都召开,会议由日本血液流变学学会主办,会场设在京都府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自日本全国各地120余名代表和16个参展商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2篇,其中45篇在大会上发言.此次会议学术交流涉及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研究、细胞流变学、临床血液流变学、可视化血液流变学技术的应用、药物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以及生活方式和食物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作者:刘剑刚;王丹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DSA或手术结果 对照.结果 11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3个,11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2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T2WI、T1WI检出12个.结论 MRA能够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详尽、可靠的信息.

    作者:王玉红;沈钧康;刘金来;郭建锋;张彩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亚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和频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显著,慢性病毒携带者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钟荀华;杨桂林;黄华;姚红艳;舒丹;李美忠;王平;曾丽红;胡毅文;许诚;李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4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和38例正常男性的血清FPSA、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比值,讨论它们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结果 单独以血清TPSA大于4.0μg/L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76.2%.以FPSA/TPSA小于0.11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限定值,当血清TPSA小于4.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68.1%;当血清TPSA大于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69.1%;而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0.5%.结论 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仍居首位.大部分的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意味着生殖功能的永久丧失,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朱月琴;马伟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病后3d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中小量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从发病第3d开始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两周后血肿体积由23.88±9.62mL变为14.86±8.62mL,水肿体积由16.37±5.23mL变为25.37±7.23mL,而对照组血肿体积由24.08±+9.13mL变为22.68±9.86mL,水肿体积由15.97±7.43mL变为34.26±10.27mL,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减少血肿体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车玉琴;聂莹雪;高旭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的生物相容性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在体外及体内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兔MSCs分别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体外复合,并经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诱导分化,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体外实验中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体内实验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植入物的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中NSCs在两组材料上均能贴壁生长,珊瑚材料组见少量细胞坏死,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体外培养第12d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多于珊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ALP值均明显升高,珊瑚组各时间点ALP值均高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各时间观察点均可见骨组织生长和单核或多核巨细胞,无炎症细胞,12周材料已全部降解;珊瑚组各时间点可见骨组织、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生长,12周材料大部降解.结论 体外和体内的实验表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前者较后者的相容性更好.

    作者: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1例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9月~2006年3月,2062例LC中31例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LC成功率为98.5%,中转开腹31例,占1.5%.其中,病变因素致中转开腹23例,占1.11%,技术因素致中转开腹8例,占0.39%.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胆囊炎症程度、腹腔内广泛粘连、胆道损伤及出血.严格LC适应症及手术程序,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20Gy全脑单次照射,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水量在照射后一个月内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受照射后24h,就存在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这种变化持续在整个观察期.结论 证实自由基在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中起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持续一个月.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俞志英;秦颂兵;徐晓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介绍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以便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 该组6例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结果 、胸片、高分辧率CT(HRCT)资料并与病理活检做对照,重点介绍该病在高分辨率CT上的表现.结果 6例临床表现为咳嗽、气急、呼吸困难和低氧血征.胸片显示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高分辧率CT上的表现是:磨玻璃样影、网状影以及晚期的蜂窝样影等.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结论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相结合,有助于作出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一经病理证实,及时治疗,部分病例可获得好的结果 .

    作者:奚日泉;徐正昌;褚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 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田勇;谭纪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活血分析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活细胞形态、凝聚状态、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方法 用美国产布氏多功能生物显微镜(5型)对41例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活血分析并测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率、白细胞活化率、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循环内团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还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结论 高血压时出现高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爱婷;杨磊;李洁;经先振;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研究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自愿者20名,上午空腹连续吸烟两支,吸烟前、吸烟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分别检验受试者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指标,血液流态指标及袢周状态指标.结果 吸烟后3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加重,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吸烟后9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血流速度有所恢复.吸烟后12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基本恢复到吸烟前状态.结论 吸烟对人体有害,对人体微循环有明显的影响,减少吸烟或戒烟,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肠癌患者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结肠癌组织中MMP-9表达,分析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1.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期、D期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A、B期(P<0.01),低分化者血清MMP-9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2.结肠癌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ukes分期C+D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 MMP-9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文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鼠模型示教辅助脑血管病临床教学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准确和系统掌握从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的相关知识.目前临床教学中病人资源有限,尚不能充分适应上述要求.该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例阐明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入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赵炜疆;徐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