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张义成;张东华;黄亮;李登举;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CHOP方案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常规化疗方案,但由于阿霉素类药物的心脏毒性等副反应,临床应用受一定限制,我们于2000年2月~2005年1月,应用吡柔比星(THP)取代阿霉素(ADM)组成THP-COP方案治疗NHL2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剑明;徐浩;张晓玲;蔡益鹏;陈天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20Gy全脑单次照射,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水量在照射后一个月内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受照射后24h,就存在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这种变化持续在整个观察期.结论 证实自由基在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中起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持续一个月.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俞志英;秦颂兵;徐晓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85年3月~2005年12月间外科治疗的29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长期随访未发现冠状动脉瘘再发和残余瘘以及冠状动脉瘘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成人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中远期效果满意,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
作者:韩庆奇;徐志云;张宝仁;黄盛东;邹良建;韩林;徐激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血型鉴定是血库工作的一项常规试验,正确的定型结果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我科2004年4月~2005年8月使用微柱凝胶法对2万余份血型标本进行测定,除了技术和管理因素的干扰以外,发现了26例正反定型不合的现象,经整理分析后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志英;翟菊萍;王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注射用头孢吡肟和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 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可以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作者:陈久艳;钱金娥;宋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4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和38例正常男性的血清FPSA、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比值,讨论它们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结果 单独以血清TPSA大于4.0μg/L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76.2%.以FPSA/TPSA小于0.11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限定值,当血清TPSA小于4.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68.1%;当血清TPSA大于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69.1%;而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0.5%.结论 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 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金明华;徐利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在体外及体内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兔MSCs分别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体外复合,并经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诱导分化,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体外实验中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体内实验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植入物的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中NSCs在两组材料上均能贴壁生长,珊瑚材料组见少量细胞坏死,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体外培养第12d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多于珊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ALP值均明显升高,珊瑚组各时间点ALP值均高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各时间观察点均可见骨组织生长和单核或多核巨细胞,无炎症细胞,12周材料已全部降解;珊瑚组各时间点可见骨组织、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生长,12周材料大部降解.结论 体外和体内的实验表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前者较后者的相容性更好.
作者: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120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预防性矫治,能使患者的牙(牙合)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颌而部恢复正常容貌,疗程短,效果肯定.
作者:戴春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腹部手术后或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2例医源性急性胰腺炎(8例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例发生于ERCP检查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结果 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再次手术清创、引流治愈,1例ERCP后急性重症胰腺炎经3次手术后死亡.结论 腹部手术或ERCP后急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术后24~72h,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后较长时间内,如果输入袢内疝嵌顿、梗阻,胰液和胆汁返流,仍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医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及时做腹腔穿刺,做腹腔穿刺液、血尿淀粉酶测定并做B超、C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上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凡MRCP能达到检查目的 者,尽量避免ERCP.术中胆道探查尽量采用较细探条,操作需轻柔.Billroth Ⅱ式胃空肠吻合后,注意消灭易致吻合口梗阻(内疝、输入袢扭转等)的因素.
作者:郑君华;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结肠癌组织中MMP-9表达,分析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1.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期、D期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A、B期(P<0.01),低分化者血清MMP-9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2.结肠癌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ukes分期C+D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 MMP-9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文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作用.方法 糖尿病足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血糖、抗菌、清创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奥注射液(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丹东医创药业有限公司原丹东制药厂生产);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奥可促进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脑钠肽(BNP)的概述脑钠肽(BNP)是钠尿肽家族中的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除了一个由位于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双硫键闭合的含有17个氨基酸的中心环外还有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末端和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末端.BNP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并分泌,其合成受到左心室室壁张力和多种神经激素作用的调节,以脉冲方式由冠状窦释放入血,主要在肾脏降解.半衰期为22min,而无活性的NT-Pro BNP半衰期为120min.血浆BNP的水平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作者:邴艳霞;孙绍军;宋珍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变化;手术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乳腺癌患者手术可显著缓解肿瘤导致的血液高粘滞高凝固状态.
作者:熊文;苏海洪;陈应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鼠受到全脑照射后早期血脑屏障(BBB)的改变.方法 建立清醒状态下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采用4MeV电子线作30Gy的单次全脑照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分别于照射前即刻、照射后6h、1 d、1周和1月时记录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T2加权的信号强度及其增强率,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化分析海马区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照射组照射后T1加权的信号强度降低,T2加权的信号强度和信号强度的增强率升高,脑组织EB含量在照射后6h、1周和1月时及照射后6h VEGF表达较假照射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放射性脑损伤后早期,VEGF表达上调,BBB通透性增加,导致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琛;田野;徐府奇;谢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疑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头颅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患者给予高张糖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不同分子质量毒素的清除及营养情况的评估.方法 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接受LF-HD及HF-HD各3月,每周均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h.分别于透析前及3月后测定患者血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B2-MG)以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F-HD和HF-HD透析治疗后患者的Scr下降率分别为62.5%和61.1%,血BUN的下降率分别为66.9%和65.8%,两种透析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F-HD透析治疗后血β 2-MG的下降率为45.1%,明显优于LF-HD透析治疗后β2-MG下降率-1.8%(P<0.01).结论 HF-HD能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血β2-MG),LF-HD不能清除中分子毒素(血β2-MG).对于小分子毒素(Scr、血BUN)的清除率以及对血浆白蛋白的影响,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陆莹;狄伟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胸腺近输出功能,评价白血病化疗后T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检测56例急、慢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外周血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含量,同时检测50例正常健康人TREC水平以确定正常值范围.结果 正常人TREC含量为3351.06±3711.12拷贝/105细胞,并且正常人TREC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TREC含量为307.87±433.26拷贝/105细胞;1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TREC含量为314.23±868.63拷贝/105细胞.结论 正常人外周血TREC含量与年龄呈相关.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TREC含量均远远低于正常人水平(P<0.001),但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胸腺近输出功能低下,T细胞免疫缺陷.
作者:符粤文;吴德沛;岑建农;邱桥成;朱子玲;常伟荣;冯宇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前,随着血流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临床所起的参考价值引起广泛关注.规范化、标准化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其与实验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仪器良好的质量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密不可分.普利生LBY-N6C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椎板仪和微量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下面试述普利生LBY-N6C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验心得.
作者:孙伟峰;谢国强;陈国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 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田勇;谭纪伏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