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北京降压0号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邱建国

关键词:北京降压0号, 氨氯地平, 高血压
摘要:目的观察北京降压0号长期治疗的疗效和评价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方法高血压门诊就诊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北京降压0号半片/d开始,依据血压情况调整至1片/d,大剂量2片/d.对照组用氨氯地平,开始用5mg/d,后调整至10mg/d,大剂量20mg/d.观察2月、6月、1年、2年. 结果 2月末两组患者坐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21.1±6.6/18.9±5.5mmHg,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20.8±6.4/17.5±4.7 mmHg,P>0.05.2年末两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P>0.05.结论国产北京降压0号长期治疗疗效与氨氯地平疗效相似,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不失为价廉、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过敏原检测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与哮喘诊治中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及哮喘儿童与过敏原的关系以及患儿年龄与过敏原的相关性.方法 82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153例哮喘患儿分别按年龄分组,用Uni CAP全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仪进行吸入性过敏原Phadiatop和食物性过敏原Fx5E筛查,观察阳性率及不同年龄组过敏原情况.结果 (1)哮喘组患儿Phadiatop阳性率为77.1%,Fx5E阳性率为34.6%,<3岁组Fx5E阳性率高于Phadiatop,随年龄增大Phadiatop阳性率逐渐升高,而Fx5E阳性率逐渐降低.(2)支肺组患儿Phadiatop阳性率为12.1%,Fx5E阳性率为25.6%,Phadiatop阳性率除<1岁组外与年龄间未显示明显规律性,Fx5E阳性以小年龄组为主,1~2岁组阳性率高达40.7%,随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渐降低.

    作者:计雪强;朱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6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5例抽动秽语综合症作脑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及运用氟哌啶醇治疗.结果脑电图正常6例(9.23%),轻度异常18例(27.69%),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达96.92%.结论脑电图对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氟呱啶醇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云;阮利江;刘宇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背根节BSI-B4表达的调节观察

    目的观察炎性痛条件下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BSI-B4,可以选择性标记参与痛觉信息传递的C纤维及其终末)结合位点的变化情况以及电针对其调节.方法采用大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第3、7d)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针刺(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条件下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后第3、7d各组大鼠背根节的BSI-B4结合位点表达关系比较如下:炎性痛组(包括3、7d组)>电针组(包括3、7d组)>生理盐水组(包括3、7d组)(P<0.01).且炎性痛组大鼠BSI-B4表达还表现为3d组>7d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下调炎性痛大鼠背根节BSI-B4结合位点表达的增多,这可能是电针镇痛的机理之一,即通过减缓炎性痛大鼠C伤害性感受器的持久发放达到治疗炎性痛的目的.

    作者:王丽娜;杨建平;张育文;李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血小板聚集性及血小板计数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CO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联二亚硫酸盐法及电阻法测定6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20例健康晚孕妇女(对照组)血浆CO水平、全血血小板聚集性(PA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结果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CO、PLT水平随病情加重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CO、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全血PA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各组患者血浆CO与PAg之间均呈显著直线负相关(P<0.01).结论 (1) HO-CO系统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2)血小板聚集性和血小板计数的检测对预测妊高征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同森;韦德华;耿正惠;廖予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8表达的探讨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用三色标记法检测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CD28的表达.结果脑损伤组及愈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中CD28-CD8+的表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CD3+、CD28+、CD28+CD8+T细胞则低于正常健康组.结论 CD28对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愈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萍;季顺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附102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0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对于炎症严重、周围渗液明显者,温氏孔放置乳胶管引流,术后24h内拔除.结果 95%的病人手术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只要时机选择恰当,完全可以行腹腔镜手术,不必行开放手术.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治(附11例报告)

    目的总结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1993年~2004年间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154例,其中因门静脉高压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11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仅7例出现剧烈腹痛,5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原因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肠系膜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24h后未见明显好转而剖腹探查时发现.行部分小肠切除8例,3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术后死亡5例,3例为广泛血栓形成患者,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起病隐匿,常导致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同时应加强术后护肝、支持治疗,尽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邵秀根;朱兴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丙型肝炎患者T细胞CD28表达的探讨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CD28表达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用三色标记法检测40例丙肝患者和3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细胞CD28的表达.结果丙肝患者外周血中CD28-CD8+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CD8+,CD28+CD8+ T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健康对照组.结论 CD28对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愈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茅挺;冯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唇腭裂修补术的分析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由于患儿年龄小,机体调节不完善,应激反应能力弱,修复唇腭裂的目的不仅使患儿的容貌,发音得以改善,而且对颌骨,牙齿的发育及至鼻部的整复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3],我院自1996年~2003年共施行唇腭裂修补术640例.现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郭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米索前列醇剂量对药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中加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是否能够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方法对照组按国家计生委颁发计划生育药物流产技术常规方法米索600μg,实验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加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阴道流血时间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流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刮宫情况实验组11例,对照组24例(P>0.05);完全流产率实验组91.4%,对照组82.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全流产率实验组8.6%,对照组17.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的副作用及月经恢复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在原有药流方法的基础上加服米索前列醇可以缩短药流后阴道流血时间、减少流血量;提高完全流产率.药物的副作用无增加.

    作者:赵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楔状缺损的损害形态与修复体固位关系的临床研究

    通过对215人1 595颗楔状缺损的损害形态调查,发现楔状缺损的损害形态可分为三角型(26.46%)、碟型(50.97%)和月型(22.57%)三种.在损害形态与修复体固位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三角型缺损固位较好,可采用常规操作方法,直接用复合体修复;碟型和月型缺损在牙体预备时,需磨除少量牙体组织,制作倒凹固位型,并加以调(牙合).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U)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30例SAH患者及26例健康自愿者ET含量.结果 (1)SAH患者血浆ET含量为19.75±10.08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ET含量为9.69±3.91pg/mL,SAH组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越大,血浆中ET含量越高,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率也高.(3)SAH后血浆中E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可能作为推测疾病发展及予后判定的一个指标.结论 ET在SAH疾病的进展,特别是CV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戚其学;李玉芬;张晓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输血前交叉配合试验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受、供者血液间有无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有效地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很多,有盐水介质法、酶法、凝聚胺法(MPT)、抗人球蛋白法(AGT).近年来,微柱凝胶试验(MGT)由于其明显的优点已在国外成为常规的输血检测方法[1].我院从2002年应用LISS/Coombs凝胶卡,常规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现将近二年多遇到的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虞秀兰;翟菊萍;周志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镜在疑难消化道出血手术中应用

    目的探讨内镜在疑难消化道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以来手术处理3例疑难消化道出血,术中经内镜检查,1例为回肠末端及盲肠浅表溃疡出血;1例为回肠距盲肠10~15cm肠壁毛细血管瘤出血;1例为十二指肠段内后壁溃疡出血.前2例行病变肠段切除,十二指肠内后壁溃疡出血行局部缝扎止血+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结果 3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无消化道出血.结论内镜对于疑难消化道出血手术中的出血部位的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李恒建;顾殿华;王静松;何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温对口腔颌面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温对口腔颌面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低温组(L)和保温组(W)两组,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h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结果 L组病人手术结束时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及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均升高,术后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术前及W 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W 组病人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温使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流变性降低,预防低温的发生,可明显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作者:张倩;金玄玉;陈树斌;何晓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对心血管系统调节的模型研究

    目的建立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评价它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运用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进行数学建模,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模拟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结果当缺氧或PCO2升高时,心脏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均增大,PCO2升高时对阻力血管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的增快作用,远大于缺氧的作用. 结论仿真模型构造清晰,具有可扩充性,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将 122 例 HBsAg,HBeAg 阳性或 HBeAg 阴性,而HBV DNA 阳性的 CHB 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①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组;②单用干扰素组;③单用拉米夫定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各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肝功复常率为89.3%.而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5.4%和60.9%.三组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HBeAg阴转率为68.8%, HBV DNA 阴转率为82.9%,干扰素组分别为44%和61.9%,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8.1%和59.1%,三组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组与拉米夫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干扰素组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余两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CHB 有协同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明显改善肝功能,优于单用干扰素组或单用拉米夫定组,提高了疗效,且安全经济.

    作者:雷一凡;李海华;邓炳修;何明汉;李春;徐永亮;丁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国产北京降压0号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北京降压0号长期治疗的疗效和评价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方法高血压门诊就诊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北京降压0号半片/d开始,依据血压情况调整至1片/d,大剂量2片/d.对照组用氨氯地平,开始用5mg/d,后调整至10mg/d,大剂量20mg/d.观察2月、6月、1年、2年. 结果 2月末两组患者坐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21.1±6.6/18.9±5.5mmHg,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20.8±6.4/17.5±4.7 mmHg,P>0.05.2年末两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P>0.05.结论国产北京降压0号长期治疗疗效与氨氯地平疗效相似,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不失为价廉、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作者:邱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与预后分析

    目的对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加重期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分析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60例患者,评估治疗后疗效及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者来自于慢阻肺(COPO)占发病率为82.1%,心动能Ⅲ级、Ⅳ级患者为63.3%、36.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苯那普利(商品名:洛丁新)治疗后心功能状态在1~2周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前(P<0.05),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心衰的药物.结论依据发病病因、年龄、就诊时间、肺心病病程、临床症状、身体状况是判断心衰预后的重要因素;肺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镇辉;柴祖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侧脑室脑膜瘤手术治疗

    目的侧脑室脑膜瘤发病率低,手术入路亦有差别,特别在优势半球尤为明显.该文讨论侧脑室脑膜瘤佳手术方案.方法通过13例侧脑室脑膜瘤手术治疗,使手术入路大限度暴露肿瘤及供血血管,而不损害高级功能区;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9例经项枕入路;2例经颞入路;1例经额入路;1例经胼胝体后入路.肿瘤全切除,无死亡;仅1例发生偏盲,其他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肿瘤大小、位置、供血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顶枕入路适合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运用显微技术,分块切除肿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华群;王宏盛;桂群峰;许为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