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熊坤林;周政;何作云
目的通过实验方法扩增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方法主要通过PCR技术,用各种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并结合电泳技术,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通过电泳图谱和酶切图谱初步证实了这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均已得到有效的扩增.结论成功扩增了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并为其文库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贾伟;吴士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21-氨基类固醇(U-74389G)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2)胆总管结扎组;(3)胆总管结扎+生长激素组.每组在两周之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0.02mg/kg,第三组在给予内毒素之前30min和之后30min分别静脉注射U-74389G 3mg/kg和1.5mg/kg.在给予内毒素之后1、2、4h分别计数各组大鼠的存活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阻黄大鼠给予内毒素之后1、2h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脏中TNF-α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在2、4h后大鼠存活率降低,给予U-74389G可逆转这些改变.结论 U-74389G可降低肝脏中TNF-αmRNA的表达,在阻黄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起保护作用.
作者:汪良;朱建明;管洪庚;陈易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建立Ang-(1-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RT-PCR检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mRNA水平.结果 Ang-(1-7)减轻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病理损害,Ang-(1-7)对血浆及肾组织AⅡ浓度无显著影响,对肾组织内AT2受体表达无显著影响,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表达.结论 Ang-(1-7) 对2K1C高血压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而实现.
作者:叶自林;何作云;袁发焕;于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909对D-半乳糖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在腹胶注射D-半乳糖造模的同时给大鼠灌服复方909,6周后测定复方909对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复方909 6.25~25mg/kg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复方909能够提高D-半乳糖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其改善半乳糖所致痴呆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蒋小岗;顾振纶;谢梅林;高健;王天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狗血液流变性、红细胞微观流变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复制高脂血症狗模型6个月后,给予复方丹参滴丸4个月,之后采血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血液流变性,红细胞电泳率、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及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值(Ch/Pl).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高脂血症狗全血粘度、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胆固醇及Ch/Pl值,增加其变形指数、取向指数、小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狗血脂紊乱及红细胞微观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血液流变性.
作者:郭俊;张雷;曾柱;孙大公;喀蔚波;贺东奇;文宗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和川芎嗪注射液2mg/只,2次/天.在骨髓移植后的第+7、+14、+21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切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记取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结果骨髓移植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的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川芎嗪重建造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莉;孙汉英;刘文励;吴宁;盂凡凯;刘丹;路武;徐惠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过血浆前体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36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前体蛋白.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0~24h血浆前体蛋白水平(8.06±3.34mg/L)较正常对照组(2.93±1.04mg/L)明显升高(P<0.005),急性脑梗死组发病0~6h血浆前体蛋白水平(8.84±3.46mg/L)较6~24h血浆前体蛋白水平(7.54±3.24mg/L)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浆前体蛋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喻霞云;顾国浩;石婷婷;高纯;彭群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经血管造影检齐均能明确诊断,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特点为硬脊膜动脉与脊髓表面静脉直接相通.18例(64.3%)硬脊膜动静脉瘘位于脊柱左侧,10例(35.7%)位于右侧,23例瘘口(82.1%)位于胸3与腰2椎体平面之间.经超选择插管后17例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2例行栓塞后手术切除,随访观察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者11例(64.7%),病情稳定者4例(23.5%),病情加重者2例(11.8%).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造影是反映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重要手段.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熊坤林;周政;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年龄特征.方法对1997年~2001年门诊或体检的上述4组人群,对其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反映机体血液高凝状况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均与年龄有明显关系,3种疾病老年组主要以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中、青年疾病组以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要特征.结论不同年龄和疾病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为临床对疾病危害性评估提供具有重要价值信息.
作者:何庭宇;曾伟英;梁智恒;魏矿荣;卢兰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兔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并探讨前列腺素I2(PGI2)对兔肾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Contro1)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再灌注+前列腺素I2(IR+PGI2)组.运用微循环显微镜自动摄像分析系统,于肾缺血60min和再灌注120min时动态观察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白细胞粘附、白微栓及管周出血情况,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的缺血期和再灌注期,肠系膜微动、静脉管径减小(P<0.01或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白细胞粘附聚集、白微栓及管周出血增多(P<0.01),以血粘度增高为主的多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P<0.01或P<0.05).IR+PGI2组微动、静脉管径、血流速度、白细胞粘附、白微栓及管周出血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较IR组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与Control组比较,除微动、静脉管径明显增大(P<0.01)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IR机体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明显异常,PGI2具有改善肾IR损伤时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异常的作用.
作者:符庆瑛;李著华;张艳青;张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新型生物信息分子,它与一些含氮衍生物一起通过和生物分子及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机体保护、调节及逆转等机制,特别是调节心血管系统中众多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1].释放N0的化合物已经作为评价N0在心血管系统生理和治疗上关键作用的有效工具[2].1992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N0选为当年的明星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
作者:武煜;顾振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位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清除凝血酶、活化抗凝因子蛋白C(PC)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多种功能,在调控血栓形成和溶解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凝血酶等血栓形成有关的成分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TM作为血管内皮的保护因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TM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吉林;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40例,阿司匹林组32例,观察时间为14d,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徐德恩;罗蔚锋;吴青;刘春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CT脑扫描上的大脑中动脉强化征,探讨它与大脑中动脉区域梗塞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了35例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征的患者,并获得红细胞比容、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临床资料,同时与无大脑中动脉强化征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例一侧有此征的患者,同侧有相应的脑梗塞;32例单侧或双侧有此征,并无相应的大脑中动脉区域梗塞发生.32例大脑中动脉强化征假阳性组的患者,其平均红细胞比容、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不能作为早期脑梗塞的可靠依据,必须结合临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可能与高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管壁钙化等因素有关.
作者:高旭光;赵红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重症肝炎膜式血浆置换(PE)治疗后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为评价PE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71例慢性重症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为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治疗组(35例)为内科综合治疗联合PE治疗的病情相同患者.检测PE治疗前后患者肝脏生化指标(ALT、AST、F-Bil、D-Bil、CHE、CHOL、ALB、PTA、ALP、NH3)的变化.结果 PE治疗后各项肝脏生化指标明显好转,ALT、AST、T-Bil、D-Bil、CHE、、ALB、PTA、ALP、NH3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01),CHOL相差显著(P<0.05),治疗组治愈好转26例(74%),对照组治愈好转18例(50%).两组治愈好转率经卡方检验,相差显著(P<0.05).结论内科综合治疗联合血浆置换疗法,能显著改善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脏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致广;顾炳权;冯志华;沈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和血脂水平与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性激素、血脂、红细胞流变性的测定.结果 (1)在女性刚进入更年期阶段(40~50岁),血脂水平及雌激素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加(51岁以后),血脂水平逐渐升高,雌激素水平则逐渐降低,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则呈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2)绝经妇女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异常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61岁以后),绝经妇女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等指标更加异常显著变化.结论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其血脂水平和雌激素水平,以及红细胞流变学等均逐渐发生异常改变.维持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对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十分有益.
作者:孙慧谨;王卫光;吴畏;胡晓玲;江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闭塞性脑血管病之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虽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药物较多,但疗效都不甚理想,大部分病人都有较为明显的后遗症,影响工作与生活.我院从1996年开始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治疗脑血栓形成等闭塞性脑血管病,并加强了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孟淑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超早期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方法回顾性统计56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ACI者20例,无ACI者36例)的血脂、空腹血糖(FBG)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结果 T2DM并ACI组TC、LDL-C、TG及FBG明显高于T2DM组、正常对照组(P<0.01),T2DM组TG、FBG和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5).T2DM并ACI组和T2DM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沉及方程K值有不同程度增加,而ACI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RBC电泳时间高于T2DM组(P<0.05).FBG与红细胞压积(Hct)、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血沉方程K值、RBC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LDL-C、TG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电泳时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调整年龄、病程并再分别调整血糖、血脂计算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血脂、血糖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结果显示血浆粘度与TC、TG呈正相关(r=0.389、0.347,P= 0.004、0.011);FBG与高切、低切、RBC电泳时间呈正相关(r=0.380、0.358、0.381,P=0.006、0.01、0.006),而与血沉呈负相关(r=-0.394,P=0.00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粘度、LDL-C、TG、FBG是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TG、FBG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在发生ACI之前就已存在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为T2DM和脑梗塞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因此有效地控制血脂、血糖,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是预防T2DM发生脑梗塞的关键.
作者:阎博强;蒋桂湘;冼迎春;李付章;翟运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云南产鼠尾草属药物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丹参进行对比.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全心停灌后再灌流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动脉套管侧管给药.测定再灌注30min后,灌流液中CK、LDH、SOD、GSH-Px和MDA含量;同时测定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幅度和心率.结果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可以对抗离体大鼠心脏停灌后再灌注引起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幅度和心率的降低(P<0.01,P<0.05);降低灌流液中CK、LDH和MDA含量,提高SOD和GSH-Px的活力(P<0.01,P<0.05).结论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在体和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荣平;李惠兰;郑春兰;秦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m高原3个月的10名健康青年在吸入液氧(吸氧组,4L/min)和不吸液氧(对照组)的条件下,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和血栓形成系数(TF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运动后吸氧组较对照组HCT、ηb、ηp、ηr、TK、IR、VAI、TFL均降低(P<0.01).结论吸入液氧能延长供氧时间,加快运动机体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恢复,可能是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崔建华;张芳;张西洲;邢国祥;战祥总;王伟;马勇;哈振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