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寒冷和低氧条件下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及自由基的改变

赵善民;黄俊杰;黄丽娟;晋玲;何显教;梁祚仁;罗显克;覃志坚;黄彦峰

关键词:环境影响, 低温, 低氧, 血液流变学, 自由基
摘要:目的观察寒冷和低氧刺激条件下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将家兔置于低温-10±2℃和低氧8.5%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冷柜中30min,测定血浆中血液流变学指标、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结果寒冷加低氧可使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结论冷刺激加低氧可使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自由基产生增多.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评估心房颤动的高血凝状态

    目的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评估原发病、左房内径(LAD)、年龄和心室率对房颤的血凝状态的影响,以期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房颤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表面CD62p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结果除孤立性房颤组外,其它各房颤组血小板活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活化率与LAD、年龄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55和0.508,P值均<0.01),与心室率无相关性.结论血小板活化率和LAD可以作为评估房颤患者高血凝状态的两个重要指标,对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樊红光;洪小苏;陈建昌;江建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8例分别于治疗前和4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比较,同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并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1)入组时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HAMD、HAMA量表分)与全血粘度(300s-1和1s-1)、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2)伴焦虑抑郁组77例(HAMD总分>17和/或HAMA总分>14分)与71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粘度(300s-1和1s-1)、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治疗后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0.01).3)伴焦虑抑郁组血液流变学4W的变化值与焦虑抑郁的量表和因子的减分值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密切,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粘血症更突出,其高粘滞的程度与焦虑抑郁症状平行,联合抗抑郁药可有利于恢复.

    作者:高镇松;李章;秦才来;李植荣;陈政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sIL-2R及IL-6含量的观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免疫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slL-2R及IL-6的含量.结果除Ⅰ期NHL患者外,余各期患者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减低,Ⅳ期患者CD8+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B细胞型NHL与T细胞型NHL T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除Ⅰ期NHL患者外,余各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sIL-2R含量均明显增高,各期NHL患者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细胞型NHL与T细胞型NHL sIL-2R及IL-6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B细胞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抑制,抑制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免疫学类型无关.NHL患者sIL-2R及IL-6含量增高,与免疫学类型无关.

    作者:梁建英;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吸入液氧对海拔3 700m高原人体力竭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m高原3个月的10名健康青年在吸入液氧(吸氧组,4L/min)和不吸液氧(对照组)的条件下,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和血栓形成系数(TF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运动后吸氧组较对照组HCT、ηb、ηp、ηr、TK、IR、VAI、TFL均降低(P<0.01).结论吸入液氧能延长供氧时间,加快运动机体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恢复,可能是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崔建华;张芳;张西洲;邢国祥;战祥总;王伟;马勇;哈振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栓调节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位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清除凝血酶、活化抗凝因子蛋白C(PC)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多种功能,在调控血栓形成和溶解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凝血酶等血栓形成有关的成分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TM作为血管内皮的保护因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TM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吉林;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和川芎嗪注射液2mg/只,2次/天.在骨髓移植后的第+7、+14、+21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切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记取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结果骨髓移植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的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川芎嗪重建造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莉;孙汉英;刘文励;吴宁;盂凡凯;刘丹;路武;徐惠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于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扩增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方法扩增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方法主要通过PCR技术,用各种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并结合电泳技术,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通过电泳图谱和酶切图谱初步证实了这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均已得到有效的扩增.结论成功扩增了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并为其文库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贾伟;吴士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富氧对海拔3 700m高原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高原室内充氧,使氧浓度提高为24%~25%.12名受试者在富氧条件下睡眠10h,出富氧室4h后,检测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和血细胞聚集系数(VAl).结果富氧后较富氧前ηb、ηp、IR、TK和VAI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HCT、η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氧10h可改善高原机体缺氧,并且增强机体的氧储备可持续4h以上.

    作者:张芳;崔建华;张东;张西洲;王伟;马勇;哈振德;邢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FDP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进行FDP 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探讨FDP D-Dimer在临床治疗和观察中的应用.方法以抗FDPD-Dime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后者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FDP含量≥5μg/ml,D-Dimer含量≥0.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 DIC时,血浆FDP D-Dimer明显增高,呈阳性反应,要结合临床表现警惕DIC前状态的存在.D-Dimer在原发性纤溶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显著增高,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此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梗,急性脑梗,肺栓塞,病毒性肝炎等均可见血浆FDP D-Dimer水平增高.深静脉血栓病人FDP D-Dimer 100%阳性,可作为溶栓治疗用药的指导及疗效观察.结论 FDP D-Dimer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作者:李洁;栾杰;李琳;宋丽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恒磁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恒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40mT恒磁场体外照射大鼠头部30min/d,共7d,测MDA、SOD(T-SOD,CuZu-SOD,Mn-SOD)、GSH-PX、T-AO、CP的变化.结果磁疗组中的MDA显著低于模型组,T-SOD,CuZu-SOD,T-AO,CP显著高于模型组,Mn-SOD,GSH-PX相对模型组有增高趋势,但不显著.结论恒磁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许艳;宋晓燕;马波;高佩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阶段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30只Wiste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发糖尿病.并于糖尿病发病后4、6和12周对两组大鼠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检测及分析.结果在各实验时点,糖尿病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血液流变触性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这些改变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更趋显著,但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则轻微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异常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和解聚困难,这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何剑峰;杜娟;李向荣;黄艳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经血管造影检齐均能明确诊断,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特点为硬脊膜动脉与脊髓表面静脉直接相通.18例(64.3%)硬脊膜动静脉瘘位于脊柱左侧,10例(35.7%)位于右侧,23例瘘口(82.1%)位于胸3与腰2椎体平面之间.经超选择插管后17例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2例行栓塞后手术切除,随访观察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者11例(64.7%),病情稳定者4例(23.5%),病情加重者2例(11.8%).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造影是反映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重要手段.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熊坤林;周政;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临床意义的再探讨

    目的评价CT脑扫描上的大脑中动脉强化征,探讨它与大脑中动脉区域梗塞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了35例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强化征的患者,并获得红细胞比容、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临床资料,同时与无大脑中动脉强化征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例一侧有此征的患者,同侧有相应的脑梗塞;32例单侧或双侧有此征,并无相应的大脑中动脉区域梗塞发生.32例大脑中动脉强化征假阳性组的患者,其平均红细胞比容、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不能作为早期脑梗塞的可靠依据,必须结合临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可能与高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管壁钙化等因素有关.

    作者:高旭光;赵红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80例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特性与肾功能3项指标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0例心、脑血管病门诊就诊病人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肾功能3项指标进行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液流变学特性与肾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有不同改变,50岁以上男性尤其明显.结论改善患者血液黏滞性及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进而改善肾功能,其临床意义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

    作者:曾伟英;何庭宇;粱智恒;卢兰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髓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

    分离骨髓单核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将其诱导成树突状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这些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作者:吴文璎;刘建华;黄瑞;张雁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狗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狗血液流变性、红细胞微观流变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复制高脂血症狗模型6个月后,给予复方丹参滴丸4个月,之后采血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血液流变性,红细胞电泳率、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及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值(Ch/Pl).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高脂血症狗全血粘度、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胆固醇及Ch/Pl值,增加其变形指数、取向指数、小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狗血脂紊乱及红细胞微观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血液流变性.

    作者:郭俊;张雷;曾柱;孙大公;喀蔚波;贺东奇;文宗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E-选择素对脑缺血再灌注中血氧分压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急性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建立模型后立即从股静脉注射E-选择素,然后连续测定PO23h.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PO2明显升高.结论 E-选择素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提高PO2,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作者:李剑伟;张世明;谢学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与疾病血液流变学特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年龄特征.方法对1997年~2001年门诊或体检的上述4组人群,对其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反映机体血液高凝状况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均与年龄有明显关系,3种疾病老年组主要以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中、青年疾病组以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要特征.结论不同年龄和疾病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为临床对疾病危害性评估提供具有重要价值信息.

    作者:何庭宇;曾伟英;梁智恒;魏矿荣;卢兰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类固醇药物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21-氨基类固醇(U-74389G)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2)胆总管结扎组;(3)胆总管结扎+生长激素组.每组在两周之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0.02mg/kg,第三组在给予内毒素之前30min和之后30min分别静脉注射U-74389G 3mg/kg和1.5mg/kg.在给予内毒素之后1、2、4h分别计数各组大鼠的存活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阻黄大鼠给予内毒素之后1、2h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脏中TNF-α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在2、4h后大鼠存活率降低,给予U-74389G可逆转这些改变.结论 U-74389G可降低肝脏中TNF-αmRNA的表达,在阻黄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起保护作用.

    作者:汪良;朱建明;管洪庚;陈易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外伤围手术期的治疗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的围手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重型颅脑外伤围手术期相关治疗及预后.结果综合治疗的结果使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率有所下降.结论亚低温治疗利于脑组织的保护,防止迟发性血肿发生.常规应用大黄可能利于减少SIRS发生,从而减少MODS的发生.

    作者:沈敏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