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察

何剑峰;杜娟;李向荣;黄艳霞

关键词:糖尿病, 鼠,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阶段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30只Wiste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发糖尿病.并于糖尿病发病后4、6和12周对两组大鼠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检测及分析.结果在各实验时点,糖尿病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血液流变触性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这些改变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更趋显著,但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则轻微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异常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和解聚困难,这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sIL-2R及IL-6含量的观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免疫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slL-2R及IL-6的含量.结果除Ⅰ期NHL患者外,余各期患者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减低,Ⅳ期患者CD8+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B细胞型NHL与T细胞型NHL T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除Ⅰ期NHL患者外,余各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sIL-2R含量均明显增高,各期NHL患者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细胞型NHL与T细胞型NHL sIL-2R及IL-6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B细胞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抑制,抑制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免疫学类型无关.NHL患者sIL-2R及IL-6含量增高,与免疫学类型无关.

    作者:梁建英;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80例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特性与肾功能3项指标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0例心、脑血管病门诊就诊病人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肾功能3项指标进行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液流变学特性与肾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有不同改变,50岁以上男性尤其明显.结论改善患者血液黏滞性及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进而改善肾功能,其临床意义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

    作者:曾伟英;何庭宇;粱智恒;卢兰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鼠肝硬化形成早期的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求在大鼠肝硬化形成的早期,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肝硬化组,其中肝硬化组又分成2、5、7、10周组,每组10只.肝组织行H-E和天狼猩红染色,下腔静脉取血检测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在本实验中,肝硬化7w鼠的肝组织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并开始形成假小叶.对照组和2w肝硬化组间的红细胞电泳率的差异不明显(P>0.05),而自给药的第5周起出现明显的增加;肝硬化2w鼠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至第5周开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结论本大鼠肝硬化模型的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在第5周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比形态学上出现假小叶等典型的肝硬化表现约提前了2周时间,为临床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卫光;潘文萧;田珑;沈芳;马瑞琼;严宗毅;文宗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髓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

    分离骨髓单核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将其诱导成树突状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这些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作者:吴文璎;刘建华;黄瑞;张雁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总结报道了近年葛根素药理学性质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捉供依据.

    作者:茅彩萍;顾振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三种鼠尾草注射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云南产鼠尾草属药物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丹参进行对比.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全心停灌后再灌流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动脉套管侧管给药.测定再灌注30min后,灌流液中CK、LDH、SOD、GSH-Px和MDA含量;同时测定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幅度和心率.结果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可以对抗离体大鼠心脏停灌后再灌注引起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幅度和心率的降低(P<0.01,P<0.05);降低灌流液中CK、LDH和MDA含量,提高SOD和GSH-Px的活力(P<0.01,P<0.05).结论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在体和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荣平;李惠兰;郑春兰;秦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于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扩增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方法扩增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方法主要通过PCR技术,用各种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并结合电泳技术,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结果通过电泳图谱和酶切图谱初步证实了这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均已得到有效的扩增.结论成功扩增了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基因家族cDNA,并为其文库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贾伟;吴士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进展型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进展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型脑梗塞组血液粘稠度、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血糖、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显著高于稳定型脑梗塞血组(P<0.01,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粘稠度、甘油三脂、胆固醇、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是进展型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金忠;赵合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绝经妇女促性腺激素和血脂水平与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和血脂水平与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性激素、血脂、红细胞流变性的测定.结果 (1)在女性刚进入更年期阶段(40~50岁),血脂水平及雌激素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加(51岁以后),血脂水平逐渐升高,雌激素水平则逐渐降低,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则呈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2)绝经妇女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异常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61岁以后),绝经妇女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等指标更加异常显著变化.结论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其血脂水平和雌激素水平,以及红细胞流变学等均逐渐发生异常改变.维持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对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十分有益.

    作者:孙慧谨;王卫光;吴畏;胡晓玲;江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栓调节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位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清除凝血酶、活化抗凝因子蛋白C(PC)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多种功能,在调控血栓形成和溶解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凝血酶等血栓形成有关的成分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TM作为血管内皮的保护因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TM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吉林;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和川芎嗪注射液2mg/只,2次/天.在骨髓移植后的第+7、+14、+21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切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记取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结果骨髓移植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的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川芎嗪重建造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莉;孙汉英;刘文励;吴宁;盂凡凯;刘丹;路武;徐惠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 369例门诊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病的诊断中,血液流变指标的重要意义.方法门诊患者共1369例.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应用MDK-3200G型双通道血流变测试分析仪进行测定;血沉采用魏氏法进行测定;纤纤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采用微量法(毛细管高速离心法).结果 1 369例患者中,正常956例,异常413例.结论门诊的检出以高脂血症为常见,占39.2%,其次为高血压和冠心病,分别占18.9%和17.2%.还有部分糖尿病和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关系甚为密切,高血液粘度是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全血粘度与血糖控制有相关性.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异常的年龄组在逐渐提前.40~49岁组的异常情况值得警惕.

    作者:赵其宪;雷敏;蒋晓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脂蛋白(a)测定在妇科急性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测定妇科炎症患者脂蛋白(a)[Lp(a)]和C反应蛋白(CRP),探讨Lp(a)在妇科炎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70 例妇科炎症患者Lp(a)和CRP.结果 Lp(a) 炎症组均值为275.1mg/L,对照组为173.5m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炎症期Lp(a)与CRP明显正相关(r=0.53 ,P<0.001),恢复期Lp(a)较CRP下降显著(P<0.01).结论与CRP相比,妇科炎症时Lp(a)也明显升高,恢复期比CRP下降迅速而显著.Lp(a)测定对妇科炎症诊断和治疗有应用价值.

    作者:王兆宇;金一;吴元健;石冬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1-7) 对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建立Ang-(1-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RT-PCR检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mRNA水平.结果 Ang-(1-7)减轻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病理损害,Ang-(1-7)对血浆及肾组织AⅡ浓度无显著影响,对肾组织内AT2受体表达无显著影响,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表达.结论 Ang-(1-7) 对2K1C高血压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而实现.

    作者:叶自林;何作云;袁发焕;于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化症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检测了2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和20例同期体检健康对照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或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有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血流瘀滞.

    作者:徐丽萍;李雪梅;魏茂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的效应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献血者血液肝素抗凝(34U/ml),体外配对试验,血液稀释.在不同的血液稀释状态下,粘度、变形性、聚集性发生变化.在不同稀释层次中,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血塞通注射液,在37℃放置10min,用红细胞变形聚集仪测量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用全血粘度测试仪测定全血粘度.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对照,血塞通注射液组红细胞聚集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红细胞变形性增高(P<0.01),血液粘度降低(P<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其原因是血塞通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

    作者:张周良;刘树林;闫琳;陶征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寒冷和低氧条件下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及自由基的改变

    目的观察寒冷和低氧刺激条件下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将家兔置于低温-10±2℃和低氧8.5%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冷柜中30min,测定血浆中血液流变学指标、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结果寒冷加低氧可使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结论冷刺激加低氧可使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自由基产生增多.

    作者:赵善民;黄俊杰;黄丽娟;晋玲;何显教;梁祚仁;罗显克;覃志坚;黄彦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阶段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30只Wiste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发糖尿病.并于糖尿病发病后4、6和12周对两组大鼠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检测及分析.结果在各实验时点,糖尿病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血液流变触性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这些改变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更趋显著,但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则轻微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异常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和解聚困难,这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何剑峰;杜娟;李向荣;黄艳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绿茶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对绿茶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血小板聚集、人富含血小板血浆产生TXB2、P-selectin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selectin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EGCG对血小板聚集、活化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ADP为诱导剂,采用Born氏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前后富含血小板血浆中TXB2及P-selectin含量,并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EGCG作用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P-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 EGCG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P<0.01),并呈剂量依赖型;EGCG明显抑制人富含血小板血浆产生TXB2(P<0.01),与阿司匹林相似(P>0.05);EGCG明显抑制人富含血小板血浆产生P-selectin(P<0.01),且作用优于阿司匹林(P<0.01);EGCG可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P-selectin表达.结论 EGCG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抑制人富含血小板血浆产生TXB2、P-selectin,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P-selectin表达,这可能是共抗血栓作用的机理所在.

    作者:庞爱明;阮长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吸入液氧对海拔3 700m高原人体力竭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m高原3个月的10名健康青年在吸入液氧(吸氧组,4L/min)和不吸液氧(对照组)的条件下,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和血栓形成系数(TF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运动后吸氧组较对照组HCT、ηb、ηp、ηr、TK、IR、VAI、TFL均降低(P<0.01).结论吸入液氧能延长供氧时间,加快运动机体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恢复,可能是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崔建华;张芳;张西洲;邢国祥;战祥总;王伟;马勇;哈振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