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图象处理技术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诊断仪中的应用

龙建军;骆秉铨;周子涵

关键词:高放大, 多功能, 显微诊断仪, 图象处理技术
摘要:目的研究图象处理技术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诊断仪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现代光学、光电学、医学影象学和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图象处理技术实现图象的数字化,并进行图象处理,改善图象质量,实现高智能化检测,完成图象指标的定量分析。结果 1.显微镜要求放大倍数、分辨率要高,放大倍数可调,并配备满足一定波长要求的冷光源。对特殊的图象源,要求配备相差、偏振、暗视野滤光片等。光学系统优良,成像清晰。高分辨率摄象机以及高性能显示器等硬件也是再现清晰图象的必备条件。2.选择性能良好、彼此匹配的图象采集卡,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开发多功能图象处理软件,实现图象的数字化处理。结论利用先进的硬件技术和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完善的实现图象处理技术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诊断仪中的应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例高脂血症、20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测定分析

    对200例高脂血症患者、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高脂血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压积增高。提示高脂血症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显著,进行血流变学检测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朱晓妮;乔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复方丹参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病作用。方法对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30例以抗精神病药加复方丹参,对照组90例单以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4周后检则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全血粘度(300s-1和1.0s-1、低切还原粘度、RBC刚性指数、RBC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都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脑血流量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除全血粘度有显著改善外其它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BPRS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对精神分裂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高粘滞血症和提高BPRS减分率。

    作者:高镇松;陈政雄;李植荣;林和文;吴树跃;郭婵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SR-K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ESR-K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对445例无活动性炎症的男女性中老年成人检测ESR-K、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并作动态ESR分析。结果 ESR-K值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603,P<0.01);按ESR-K水平分组显示ESR-K水平依次上升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值及其阳性率呈阶梯增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动态ESR-K呈持续缓降、前/后期速降、持续速降型表现时,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阳性率依次增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作者:吴杰;李斌;戴燕芳;马文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探讨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质量控制是血液流变学检测所面临的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实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要使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质量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QP)、质量的实验室运作(QLP)、质量控制(QC)、质量保证(QA)和质量改进(QI)等。

    作者:王红杰;李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布式显微镜对一滴血的活体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布式显微镜是美国90年代研制生产的新型产品,可放大15000倍,分辨率达0.15微米。光源为冷光源。布式显微镜的构成包括:显微镜,冷光源,放大器,录像机,显示器,视频打印机等。具有相差,暗视野,明视野等六种光学投射功能。该系统擅长活血分析,及时对离体的活体血细胞直接进行动态活体观察研究,克服了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在观察时将活的血细胞失活和视觉易发生疲劳的缺点,可得到许多细胞的真实原始信息,如血细胞的正常或异常形态、流动、聚集、斑块、血栓体、结晶体,乳糜微颗粒,微生物,寄生虫等。

    作者:孙学健;李潭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动态数字成像及半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目的探讨一种先进、快速、简便的末梢血细胞流变学检查方法。方法对20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5组,每组40例,男女各半;采用多功能可变投射显微镜(Bradford Variable Projective Microscoopy BVPM)进行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细胞流变性的动态数字成像及扫描,设定红细胞(RBC)的流动性、聚集性、变形性及血小板(PLT)的聚集性等4项指标,采用积分方式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以4项指标积分及其总积分值作为判断人体细胞流变学的客观指标。结果建立了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半定量检查方法、判断标准及积分方法;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正常人的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按正态分布确定正常人RBC的流动性、聚集性、变形性、PLT聚集性的积分及总积分值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16.017、<21.1、<15.333、<14.099、<59.824。结论建立了末梢血细胞流动性动态数字成象及半定量分析方法和正常参考值,方法简便、快速、直观、实用,便于掌握、推广。

    作者:刘宗印;姜莉华;臧益秀;孙红胜;窦岩;李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管造影脉冲响应分析心肌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1 背景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均能引起内皮损伤,心外膜冠状动脉和冠脉微血管均能引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下降,或微血管病都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参与机制或直接原因。此外,PTCA、支架和旋磨等介入技术可引起冠脉微血栓,再灌注治疗AMI恢复微循环灌流或无复流的评估,均需对心肌血流、微循环灌注进行临床评估。

    作者:骆秉铨;陈兴新;张义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研究中药不同组方对实验家兔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目的用正交设计法组方研究人参、莪术、当归、川芎、麦冬等中药不同组合,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剂量使用,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选择L18(37)表。结果佳处方为当归9g,川芎9g,麦冬6g,人参3g。结合中风的病因病机,选择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凝血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可以确切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处方为当归、川芎、麦冬、人参。其中当归活血逐瘀为君药,川芎益气活血为臣药,麦冬滋阴生津为佐药,人参补气为使药。

    作者:张志波;徐庆臻;申庆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对照法把病人分为两组,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口服血脂康0.6,bid,对照组口服弹性酶0.6,tid,均8周为一疗程。结果血脂康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自身对比,TC、TG、KDK-C|VLDL-C、ApoB分别从7.08±1.12(mmol/L)降至5.26±0.85(P<0.001)、2.04±0.15降至1.70±0.09(P<0.01)、3.62±0.45降至2.71±0.37(P<0.01)、0.63±0.16降至0.49±0.14(P<0.05)、1.31±0.07降至1.17±0.07(P<0.05);HDL-C和ApoA分别从1.38±0.24、1.38±0.14升高至1.5±0.23和1.49±0.12(均P<0.05);粥样硬化指数从4.13降至2.49。而弹性酶仅能降低TC和LDL-C(P<0.05),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两组相比:血脂康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为96.67%和76.67%,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76.67%;弹性酶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均为36.67%,升高HDL-C总有效率为23.33%。均P<0.001。两药对血糖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脂康0.6,bid,调脂作用理想而全面,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

    作者:张海;杭敏;蔡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头下静脉丛与血液粘度的相关分析

    我们对343例门诊患者同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探讨乳头下静脉丛出现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1 对象、方法与结果1.1 对象 1998年12月~2000年7月我院同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门诊患者。其中乳头下静脉丛淤滞增粗明显可见者(以下称静脉丛组)199例,男113例,年龄38~71岁,平均61.57~7.56岁;女86例,年龄42~75岁,平均60.14±8.86岁。对照组(没有出现乳头下静脉丛者)144例,男80例,年龄40~78岁,平均58.84~9.85岁;女64例,年龄43~72岁,平均58.83~8.44岁。

    作者:戎娟;樊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列腺E1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30例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和血细胞流变学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同时采指端血,制成活血片,用高放大多功能显微生物诊断仪测定活血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冠心病患者甲襞微血管数目5.87±0.92条/mm;输入枝口径5.75±0.63um;红细胞聚集率90.65±5.35、血小板聚集率86.58±9.64、活化率60.55±10.35;白细胞聚集率35.45±5.25、活化率86.35±12.46。治疗后,甲襞微血管数目6.92±0.51条/mm;输入枝口径7.53±0.34um;红细胞聚集率12.68±4.38、活化率34.78±7.54;白细胞聚集率12.68±4.38、活化率30.69±6.54。经比较,前列腺素E1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甲襞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输入枝口径扩张(P<0.05~0.01);红细胞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活化率;白细胞聚集率、活化率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前列腺素E1性能稳定、无血管刺激副作用;具有扩张微血管、增加微血管密度;抗血小板聚集活化、改善血细胞流变学特性;疗效显著。

    作者:龙建军;张义勤;骆秉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996年~2000年《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引用中文期刊情况初步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1996年~2000年《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引用中文期刊共计1038条,引用263种期刊,其中医药学243种,生物学10种,其它10种。这243种医药学期刊中,中华医学系列杂志36种,中国医学系列杂志42种,医学院学报34种,临床(实用)医学杂志18种,国外医学系列分册17种,省市医药36种,军队医药5种,中医药杂志20种,其他35种。其中引次在8次以上的期刊有29种,依次为:1.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29);2.微循环学杂志(46);3.中华内科杂志(32);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7);5.中华血液学杂志(27);6.中华医学杂志(27)等,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引次多,达129次,占12.43%,是我国血液流变学首选核心期刊。

    作者:楚立云;李成建;张永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3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指尖末梢微量血,用可变投射显微镜(BVPM-15型)测定红细胞流动性、聚集性、变形性及血小板聚集性的积分值及4项指标的积分总值,并与正常人组进行对比。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微循环5项指标测定值分别为20.131±1.638、25.718±2.114、16.002±0.688、16.164±1.432、83.268±1.695,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通过该系统研究证明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末梢血细胞流变性存在明显障碍,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简便快速。

    作者:臧益秀;田斌;姜莉华;吴学君;刘宗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BV-100悬丝流变仪性能检测分析

    BV-100悬丝流变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专用血液流变仪。经3000多例临床应用及性能评价,其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量程范围、检测温度各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其性能完全达到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对临床血流变仪的规定。证明该机不仅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满足了临床的需要,而且对我国开展流变检测的质控及规范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设备。

    作者:杨萍;李巍;李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值的讨论

    中日友好医院血液流变室开展血液流变学的检查,自89年以来已有12年的时间。检查3万多人次,为临床病人的诊治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近两年来,有一项或多项不正常指标的病人越来越多,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此,我们在常规调试仪器的基础上,挑选不同年龄的正常体检者,通过了解正常值的变化,试图解释其原因,以配合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1 材料与方法 受试者为来院的正常体检者。职业不同,年龄从28~69岁不等,男女分别统计。严格挑选受检者的血压、心率、心肺X光检查,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完全正常者及无吸烟史或近10年戒烟者。在以上几个方面均正常的基础上,我们按检测常规检测了: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磷酸盐缓冲液(含1%白蛋白)悬浮液红细胞的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等七项指标。仪器仍然采用瑞士产Low shear30低切速粘度仪及其它辅助仪器设备,实验温度,实验方法及所用液体配制相同于12年前正常值的测试,Buffer液测试比较无差异,统计处理支持。

    作者:胡青华;庄逢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家兔血小板细胞膜参数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家兔血小板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微粘度η、膜流动性LFU。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理。结果实验组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LFU明显增加,微粘度η明显降低,对照组与实验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增加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粘度η。

    作者:李延平;刘凤芝;孙金圣;王孝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对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刚性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可引起机体代谢和功能失调。

    作者:赵俊娟;裴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冠心病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血脂的相关性

    对50例冠心病人的全血粘度高切200s-1和低切1s-1,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血脂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全血粘度(η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与红细胞变形指数(DI)呈负相关,全血粘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是冠心病病情严重的指征。

    作者:贾银红;马全萍;张延芳;高培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脑血管病患者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积分值分析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病患者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冠心病及19例脑梗塞患者的指尖末梢微量血,用可变投射显微镜(BVPM-15型)测定红细胞流动性、聚集性、变形性及血小板聚集性的积分值及4项指标的积分总值,并与正常人组进行对比。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微循环5项指标测定值分别为18.180±7.914 19.409±8.342 15.909±5.648 13.273±5.202 66.864±0.719,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末梢血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的变化,证明心、脑血管病患者末梢血细胞流变性存在明显障碍。方法简便,可直观、快速地为临床提供其微循环状态的信息。

    作者:姜莉华;臧益秀;李钧;孙红胜;窦岩;刘宗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自体脾移植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自体脾移植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脾移植术和全脾切除术组,每组20例。对照组10例,采用LIANG-100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随访一周、三月。结果自体脾移植组,术后一周全血粘度升高(P<0.05)。术后三月全血粘度降低(P>0.05)。脾切除组,术后全血粘度持续升高(P<0.05)。结论自体脾移植对预防和改善术后远期血液流变高凝状态是有利的。

    作者:王浩炜;吴浩荣;刘根寿;李军成;蒋国勤;庄志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