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日益走俏

张清源

关键词:食品生产企业, 添加抗氧化剂, 食用安全性, 有效成分, 理想效果, 方法不当
摘要:为了保证食品长时间内的食用安全性,食品生产企业通常会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正确使用抗氧化剂可防止食品有效成分被氧化,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往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检验检测市场庞大

    在中国,政府实验室是主要市场对检验检测设备供应商来说,主要客户为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商业实验室、大学院校、科研机构、成品企业,由于用户的需求各不相同,设备供应商往往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别将市场划分为光谱产品市场、色谱产品市场、质谱产品市场……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SB系统——肉类食品安全追溯的保障

    作为全球食品行业ERP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专家,三十多年来,德国CSB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食品领域ERP的创新与开发,在全球共拥有1600多家知名客户.在德国、波兰、捷克等欧盟地区,有1/3的大型肉食品加工厂的领导者每天都在使用CSB系统来管理自己的企业.

    作者:周学锋;德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分光光度法可避免还原糖测定偏差

    测定酱油等发酵食品还原糖含量的常用方法是国家标准<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GB/T 5009.7-1987)或者专业标准<还原糖测定法>(ZB×66040-1887).其中,国家标准中提供的方法为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专业标准提供的方法为亚铁氰化钾快速法和兰一艾农法,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缺点,容易使结果出现偏差.

    作者:刘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甜味剂物小用处广,安全至关重要

    甜味剂是使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也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配料之一,与其他添加剂相比,甜味剂与食品加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更为紧密,其安全性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笔者长期从事木糖醇,麦芽糖醇的研发和生产,也一直关注甜味剂的安全性和行业发展,现将昔日所学整理成文,期望通过此文,让更多的人了解甜味剂,推动健康安全的甜味剂在食品行业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廖承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原料奶控制:源头把关莫放松

    原料奶的生产位于产业链上游,其质量直接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从源头抓起,收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奶是乳品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作者:洪梓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福田药业:将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功能糖是以植物纤维和淀粉为原料,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而生成的新型淀粉糖,它集营养、保健和食疗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是替代蔗糖的新型功能性糖,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的新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功能糖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因此越来越受青睐,国际上对功能糖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作者:闫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自然问题自然解决——访诺维信中国研发中心研发总监卡森劳

    诺维信是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在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领域拥有先进的专有技术.其主要业务包括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其中酶制剂包括技术级、食品级、饲料级和新的洗涤工业用酶.在2006年全球工业酶市场上,诺维信占据了46%的份额,其全球销售额的24%来自食品级酶制剂.食品级酶制剂主要用于面包、啤酒、酒精类饮料和面食等的加工,其生产和应用都非常安全.

    作者:马永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日益走俏

    为了保证食品长时间内的食用安全性,食品生产企业通常会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正确使用抗氧化剂可防止食品有效成分被氧化,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往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张清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营养强化剂,1+1>2——访郑州瑞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志恒

    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是营养不良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从总是上看,我国属于世界上营养不良人数多的国家;从结构上看,我国正承受着营养摄入不足和营养结构失衡两类营养不良带来的双重负担.通过添加营养强化剂来补充和平衡膳食营养是我国解决营养不良与失衡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营养强化剂具备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在了解这一背景资料后,如何正确使用营养强化剂,以使其发挥应有功效就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郑州瑞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志恒先生.

    作者:房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肉类组织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检测

    氟喹诺酮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新型抗菌药,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该类药物的长期和广泛应用会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其残留问题以及检测方法已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

    作者:李瑾;马颖;何艳玲;刘敏;宋红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国民淀粉:安全保驾天然护航——访国民淀粉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国民淀粉集团公司1889年创建于美国纽约,是全球特殊淀粉行业的领导者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及配料系统的创新驱动者,主要产品为食用变性淀粉.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个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的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技术应用实验室,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国民淀粉已有二十多年的销售历史,并在2003年底成立国民淀粉上海工厂.

    作者:马永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建立奶牛饲养小区确保原料奶质量

    原料奶质量是乳制品生产的关键,乳制品企业通常会将原料奶验收设为关键控制点,但验收属于事后把关,笔者认为,确保原料奶质量需从奶牛饲养抓起,做到在源头确保奶源质量.

    作者:曾碧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面解读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生产管理过程是将食品安全管理延伸到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原有的产品终端检测模式变成全过程控制,强化了食品生产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作用,在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爱国;罗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对《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几点思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该草案)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后,业内人士对该草案的热议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们对于这部法律的出台翘首以待,希望这部法律的出台实施能解决我国日益凸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有幸见到该草案全文,现就该草案内容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与大家探讨.

    作者:陈石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产业升级乳品加工业路在何方?——访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

    2007年,由于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乳制品市场也掀起了涨价浪潮.刚刚步入2008年,乳制品的新一轮涨价浪潮又被掀起,这一次,我们发现国内的几家乳制品龙头企业也打破了长久的沉默,开始有所行动.涨价或许只是乳品行业战略调整的一个表象,国内的乳品加工企业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奶源、产品、渠道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行业的全面升级.为了全面了解中国乳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找到了行业专家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老师,请他给我们做全面剖析.

    作者:闫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用改良方法检测牛乳中酪蛋白含量,简单易行

    酪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蛋白质和重要营养成分,其作为许多功能性产品的控制指标之一,越来越多的受到乳业技术人员的关注.一般造假牛乳所使用的蛋白胶或水解蛋白等廉价含氮物质,虽能提高牛乳的总含氮量,但不能增加酪蛋白含量,所以通过检测酪蛋白含量可以间接鉴别出掺假牛乳.

    作者:王丹慧;李梅;刘卫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品安全理化检测技术概述

    食品安全理化检测的主要外在表征是理化指标、农兽药、重金属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理化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下面分别做简要介绍.

    作者:马孝斌;李杰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如何获得有机认证

    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有机农业生产是近年来世界农业中的亮点,全世界大约有130个国家进行有机产品的商业生产.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呈现7大趋势:由单一,分散和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全球性的农业运动;由关心环保到关注食品安全;由有机食品扩大到有机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国际化;从事有机农业的面积空前增加;由区域性布局转向全球性布局;销售渠道多元化.

    作者:阮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瓶装液态乳的灌装质控:莫因事小而不为

    灌装是乳品生产过程的重点环节之一,也是质量控制的难点之一.做好乳品的灌装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PET瓶超巴氏热灌装技术中,需要重点考虑包装材料(瓶和盖)的消毒,灌装空间的净化、灌装设备外部的清洁和消毒,物料灌装通道的清洗和消毒以及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污染控制等诸多技术环节.本文围绕灌装设备重点介绍乳品灌装的质量控制经验.

    作者:廖红生;沈勇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电子监管网实现信息化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2007年11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三方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要求3C管理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加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以下简称电子监管网),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统一标识的电子监管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是我国自主提出的一项重在确保食品安全的新举措,对奥运年以及我国今后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松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