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是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有效手段.我院收治1例胃体腺瘤患者采用HERA Knife(由日本四日市医院小林真提供并指导)行胃体黏膜下层剥离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杨强;杨金利;施丽婕;岳妍;姚鹏;李荣;张少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食管狭窄和(或)瘘是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或者是食管放疗术后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危及患者生命.食管内支架置入,有效地消除了梗阻,改善患者饮食,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虽然食管内支架置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技术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行设计和改良的用于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或取出治疗等相关的系列的技术,治疗了219例患者.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兴;施立雪;安瑞霞;马晶晶;董红晨;辛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表达,探讨3种食管黏膜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取反流性食管炎30例、Barrett食管18例及食管腺癌2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正常食管上皮黏膜2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x2和MUC2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x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无表达,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66.7%和28.0%,在Barrett食管中表达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P<0.05),亦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MUC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织无表达,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和24.0%,Barrett食管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两者表达情况相似.结论 Cdx2是肠上皮化生的始动因素,MUC2的表达是肠上皮化生的晚发事件.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支持这3种食管黏膜疾病间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姝;王邦茂;张洁;方维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的电子肠镜和粪便潜血试验(fa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FOBT)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分析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186例的电子肠镜和FOBT的筛查结果.FOBT应用试纸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化学法.结果 在186例亲属的肠镜检查中阳性病变检出率高达80.1%,其中癌前病变占41.1%,恶性疾病占23.6%.而FOBT的检出率只有22.3%,明显低于肠镜的检出率(P<0.001).大肠息肉、息肉癌变和大肠癌在一级亲属的检出率分别为56.5%、6.5%和17.2%,在对照组分别为25.7%、0.5%和6.5%,两组比较,P均小于0.001.本组小于40岁的患者占阳性病变的20.1%和恶性病变的17.1%.肠镜检查检出Dukes A期大肠癌18例,占56.3%,B期12例,占37.5%,C期2例,占6.3%,D期0例.所有大肠癌患者均可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 在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进行结肠镜筛查明显优于FOB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预防大肠癌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和提高根治手术率.
作者:钟英强;邹勇男;李海刚;朱兆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析探讨内镜超声(EUS)下胰腺假性囊肿经胃置管引流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顾分析2001年以来经胃置管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24例患者病历及随访资料.引流方法采用EUS引导下穿刺囊肿,插入导丝,用探条或扩张水囊行针道扩张,置入鼻囊肿引流管或1~4根双猪尾型塑料支架引流.术后定期随访,囊肿消失后拔除支架.结果 24例患者均完成囊肿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100%,死亡率为0.发生并发症8例(33.3%),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12.5%),分别为出血、感染、支架移位各1例.平均随访21.2个月,2例失访,17例假性囊肿完全消失,2例囊肿明显缩小但持续存在2年以上,腹痛症状消失,1例感染性假性囊肿内镜引流无效转外科手术.内镜引流总的有效率为86.4%(19/22),无一例复发.结论 US下经胃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
作者:李兆申;杨秀疆;金震东;苏军凯;邹多武;孙振兴;麻树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类病因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严重,肠外表现多样,而且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的变异程度较大,给诊治带来较大困难[1].国内有关IBD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文总结武汉地区IBD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一;夏冰;姜黎;邓长生;丁一娟;罗和生;任宏宇;侯晓华;侯伟;刘南植;许桦林;李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通常采用放置胆道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经内镜和经皮经肝途径放置金属内支架成功率高、疗效好.放置金属内支架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消除黄疸,改善肝功能,给化疗和手术提供机会.然而,远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属内支架发生堵塞.现将我院采用十二指肠镜处理的45例金属内支架堵塞病例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郭英辉;张啸;张筱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Dieulafoy病(DL)又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病灶小、位置隐匿,以及诊断技术的相对滞后,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困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急诊内镜广泛开展,本病的确诊率有很大提高.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DL 56例,均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并立即行内镜下注射治疗,获良好效果.
作者:蒋伟;沈云志;汪良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52岁,主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接受胃镜检查,常规用利多卡因胶浆口服咽部表面麻醉,应用富士能450型胃镜进行检查,插镜及检查过程顺利,出镜后患者声音嘶哑,喉部有不适感,经局部雾化治疗3天后仍声音嘶哑,胃镜下观察发现左侧声带松弛,闭合差,左杓状软骨活动受限,高于右侧(图1).经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考虑环杓关节脱臼,先后进行2次纤维喉镜下拨动复位及1次间接喉镜下拨动复位,于脱臼后3周声音嘶哑症状消失,随诊半年病情无反复.
作者:范东俊;孙克义;王晓东;王亚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调查评分(Sc)在12分以上的13例患者,经胃镜检查7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A组),6例诊断NERD(B组),两组患者均取食管病理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其中7例患者行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监测检查.结果 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提示A、B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4 h食管Ph监测A组患者较B组患者存在较多的病理性酸反流;而A、B两组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程度接近.结论 胃食管反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隙增宽可能导致NERD患者对生理性酸反流的高敏感性.
作者:张黎明;刘玉兰;谢大赫;倪鹏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微转移不但影响胃癌预后[1],也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研究表明: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存活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的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是早期胃癌的治疗的重要方法,EMR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严格的术前分期、肿瘤直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2,3].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可靠的影像学胃癌分期方法.治疗前,用EUS对胃癌进行TNM分期,其准确率分别为89.8%和83.7%,可指导治疗、评估预后,但难以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及癌组织微浸润[4].本文探讨早期胃癌的EUS分期、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差别.
作者:赖少彤;邱冰;邓兆斌;薛洪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革新及发展,腹腔镜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已逐渐广泛.我院利用带操作孔的手术腹腔镜既能观察又能操作的特点,采用脐部单孔手术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快捷、简单,患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理想.
作者:李功俊;董明武;张晓军;李庆皋;周正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开胸Heller手术、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及消化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8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4组: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18例;开胸Heller手术21例;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22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2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和各组有效率.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胸腔镜组为94.4%、开胸组为95.2%、球囊扩张组为63.6%、肉毒素注射组为55.0%,Heller手术较消化内镜下治疗更为有效(P<0.05).结论 Heller手术治疗效果较球囊扩张及肉毒素注射为佳,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较开胸Heller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作者:何泽锋;王建军;汪文东;杨光海;詹曦;马千里;石思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上接第23卷第4期296页)六、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Ⅱ术后患者进行ERCP检查或治疗,对消化内镜医师是一个挑战.难点在于:首先,内镜需经过胃肠吻合口输入襻逆行到达十二指肠降段,进镜路径长、角度大,极易发生十二指肠穿孔;其次,到达十二指肠降段后,乳头方向相反,插管困难、切开更难,取石、支架植入等治疗不易完成.建议:(1)对BillrothⅡ术后患者提倡使用前视胃镜,进镜较灵活,相对较为安全;(2)插管好用没有预先弯曲塑型的新刀;(3)宜先植入胆管支架后再用针状刀切开(图10,友谊医院冀明);(4)采用碎石网篮取石、随时准备碎石后取石;(5)必要时采用双孔道胃镜进行治疗,该内镜特点是其中一个孔道有抬举器装置,利用一个孔道进行插管,另一孔道进行针状刀切开(图11,北医三院黄永辉);(6)建议熟练内镜医师操作.
作者:郭学刚;冀明;张澍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肠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5年间术中发现14例胆肠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评价术中诊断、处理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腹腔镜手术中确诊,1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3例胆囊结肠瘘,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100min;术后1周左右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胆肠内瘘,腹腔镜手术在诊断和治疗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陶凯雄;王国斌;鲁发龙;卢晓明;蔡开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注射硬化剂,为观察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内镜下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我院对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胃底曲张静脉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加食管静脉曲张结扎一次性治疗,观察曲张静脉改善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作者:冀明;王沧海;于中麟;张澍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von Hippel Lindau syndrome(VHL综合征)是一组家族性、多发性、多器官的良恶性肿瘤征候群,按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患者子女均有50%的发病几率.基因携带率各国报道不一,一般估计为十万分之三左右,外显率(penetrance)接近百分之百.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是VHL综合征显著的遗传特点.现报道我院一例以反复发作胰腺炎为主要表现的von Hippel Lindau综合征.
作者:刘枫;邹晓平;李兆申;施新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51岁,1年前患子宫颈癌,行手术及放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因呕吐、不能进食2周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自上角始至降段4 cm肠段,黏膜发白、呈结节状隆起,失去正常环形皱襞,管腔狭窄(图1、2).取活检5块,病理报告:十二指肠黏膜固有膜及淋巴管内有成团肿瘤性鳞状细胞团(图3).结合临床,诊断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作者:曾敏;刘丽萍;霍维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胃镜术中定位联合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腹腔镜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术中难以定位的患者,应用术中胃镜定位技术,共治疗胃良性肿瘤11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2例.结果 11例在双镜联合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行局部切除,无并发症.手术时间50~98 min,平均69 min,出血约20~100 ml,术后2~4 d恢复流质饮食,平均住院时间5.7 d;1例术中胃镜下病灶隐匿,分离胃小弯侧系膜后在单纯腹腔镜下找到肿瘤并切除;另1例为LC术后1年患者,超声内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占位,术中未发现肿瘤.结论 应用腹腔镜及胃镜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具有定位准确迅速、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雁飞;杨秀疆;江道振;仇明;郑向民;陆蕾;蔡洪培;董志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