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荣;赵幼安;丁浩;曲飞;朱靖宇;周世庆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类病因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严重,肠外表现多样,而且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生率的变异程度较大,给诊治带来较大困难[1].国内有关IBD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文总结武汉地区IBD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一;夏冰;姜黎;邓长生;丁一娟;罗和生;任宏宇;侯晓华;侯伟;刘南植;许桦林;李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52岁,主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接受胃镜检查,常规用利多卡因胶浆口服咽部表面麻醉,应用富士能450型胃镜进行检查,插镜及检查过程顺利,出镜后患者声音嘶哑,喉部有不适感,经局部雾化治疗3天后仍声音嘶哑,胃镜下观察发现左侧声带松弛,闭合差,左杓状软骨活动受限,高于右侧(图1).经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考虑环杓关节脱臼,先后进行2次纤维喉镜下拨动复位及1次间接喉镜下拨动复位,于脱臼后3周声音嘶哑症状消失,随诊半年病情无反复.
作者:范东俊;孙克义;王晓东;王亚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胃镜术中定位联合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腹腔镜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术中难以定位的患者,应用术中胃镜定位技术,共治疗胃良性肿瘤11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2例.结果 11例在双镜联合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行局部切除,无并发症.手术时间50~98 min,平均69 min,出血约20~100 ml,术后2~4 d恢复流质饮食,平均住院时间5.7 d;1例术中胃镜下病灶隐匿,分离胃小弯侧系膜后在单纯腹腔镜下找到肿瘤并切除;另1例为LC术后1年患者,超声内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占位,术中未发现肿瘤.结论 应用腹腔镜及胃镜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具有定位准确迅速、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雁飞;杨秀疆;江道振;仇明;郑向民;陆蕾;蔡洪培;董志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重要的方法之一.常规胃镜经口插入,因接触舌根大多都会出现咽反射而感到恶心呕吐,超细胃镜经鼻插入可不接触舌根就到达了食管和胃,减少了患者的咽喉反射,有效的避免了恶心反应,减轻了患者检查时的不适及痛苦.2005年8月至9月我们应用Olympus GIF-XP260超细胃镜经鼻插入检查10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秀江;刘杰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原位肝移植术移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胆道并发症临床上处理较棘手,再次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重复性差.近几年,随着内镜技术的使用,使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倾向于简单.我院共行9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3例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通过内镜治疗,取得近期满意疗效,结合文献复习,以探讨内镜治疗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贾国法;胡宗宇;王美玲;李祥兵;张书民;朱良松;王秀侠;单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革新及发展,腹腔镜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已逐渐广泛.我院利用带操作孔的手术腹腔镜既能观察又能操作的特点,采用脐部单孔手术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快捷、简单,患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理想.
作者:李功俊;董明武;张晓军;李庆皋;周正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消化道狭窄或梗阻多以恶性肿瘤压迫、浸润所致.由于肿瘤性病变引起梗阻时往往已是病程晚期,外科手术创伤大,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消化道介入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新技术,成为胃肠道狭窄或梗阻的首选方法.我科于2005年1月及12月对1例胰腺癌患者分别实施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及经内镜十二指肠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对同一患者,在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行十二指肠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的情况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军红;刘建军;黄永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以慢性炎症纤维化为特点,占所有慢性胰腺炎的4.6%~6.6%,但占原发性慢性胰腺炎的30%~40%[1-4].虽然比较少见,但本病常表现为胰头肿块而导致肝外阻塞性黄疸,因而和恶性胰腺肿瘤在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上很难区别,导致高达21%~34%的不必要的Whipple胰头癌根治术[2].我们在此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综述文献,阐述AIP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以促进对此病的研究.
作者:黄勤;郑金榆;于成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8年10月至2005年5月,我们对182例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厉学民;毛根军;许龙堂;张家敏;沈蔚;郑樟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微转移不但影响胃癌预后[1],也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研究表明: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存活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的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是早期胃癌的治疗的重要方法,EMR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严格的术前分期、肿瘤直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2,3].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可靠的影像学胃癌分期方法.治疗前,用EUS对胃癌进行TNM分期,其准确率分别为89.8%和83.7%,可指导治疗、评估预后,但难以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及癌组织微浸润[4].本文探讨早期胃癌的EUS分期、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差别.
作者:赖少彤;邱冰;邓兆斌;薛洪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调查评分(Sc)在12分以上的13例患者,经胃镜检查7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A组),6例诊断NERD(B组),两组患者均取食管病理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其中7例患者行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监测检查.结果 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提示A、B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4 h食管Ph监测A组患者较B组患者存在较多的病理性酸反流;而A、B两组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程度接近.结论 胃食管反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隙增宽可能导致NERD患者对生理性酸反流的高敏感性.
作者:张黎明;刘玉兰;谢大赫;倪鹏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71岁.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上腹胀痛,半年来症状加重,进食后上腹痛伴有呕吐,吐后症状减轻.2 d来,上腹阵发性疼痛,恶心、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无法进食进水.无口渴、尿少、发热等.体检:体温36.9℃,脉搏8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6/72 mm Hg.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弹性尚可,未见明显脱水征.心肺无异常.腹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可触及一活动性肿块,质中,轻压痛,无振水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胃镜检查:食管下段见片状糜烂,贲门变形,缓慢进入见变形胃体、胃窦腔;倒转镜身见胃体大弯侧有一粗条状皱襞横跨过胃角上方嵌塞胃窦区,胃窦收缩时可见粗大反转弧形皱襞,末端似半球形(图1).胃黏膜色泽正常,胃壁柔软.胃镜诊断:胃窦幽门口肿物嵌顿,胃平滑肌瘤?外科手术见:胃变形,胃窦幽门内可触及肿物,大小约8 cm×6 cm ×6 cm,胃窦幽门完全被肿物堵塞.手术切开将胃肿物从胃窦幽门口挤拉出,并将肿物完整切除.肿物面光整大小约7 cm×5 cm×5 cm.术后讨论胃巨大平滑肌瘤引起胃窦幽门嵌顿者病例报道较少见,本例可能因肿瘤呈椭圆体,活动度较大,加上年老胃壁张力低,肿瘤体反复坠入胃窦幽门,导致胃窦幽门口肿物嵌顿.胃小平滑肌瘤可行镜下摘除,胃巨大平滑肌瘤内镜下治疗易出血或胃穿孔,宜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杨连酬;郭淑华;肖先水;吴翠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中胃肠转运时间、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间因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服药组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10 mg,对照组则不服药物.记录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胃肠转运时间,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阳性率.结果 服药组平均胃排空时间为29 min(2~133 min),短于对照组的54 min(2~275 min)(P=0.035);两组小肠通过时间(248 min vs.28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2);服药组完成全小肠检查率(93.3%)高于对照组(66.7%)(P=0.021);服药组胶囊内镜诊断率(73.3%)与对照组(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能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作者:卫炜;戈之铮;高云杰;顾静莉;胡运彪;萧树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食管狭窄和(或)瘘是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或者是食管放疗术后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危及患者生命.食管内支架置入,有效地消除了梗阻,改善患者饮食,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虽然食管内支架置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技术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行设计和改良的用于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或取出治疗等相关的系列的技术,治疗了219例患者.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兴;施立雪;安瑞霞;马晶晶;董红晨;辛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表达,探讨3种食管黏膜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取反流性食管炎30例、Barrett食管18例及食管腺癌2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正常食管上皮黏膜2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x2和MUC2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x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无表达,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66.7%和28.0%,在Barrett食管中表达明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P<0.05),亦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MUC2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和反流性食管炎组织无表达,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和24.0%,Barrett食管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腺癌(P<0.05).两者表达情况相似.结论 Cdx2是肠上皮化生的始动因素,MUC2的表达是肠上皮化生的晚发事件.Cdx2和MUC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支持这3种食管黏膜疾病间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姝;王邦茂;张洁;方维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析探讨内镜超声(EUS)下胰腺假性囊肿经胃置管引流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顾分析2001年以来经胃置管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24例患者病历及随访资料.引流方法采用EUS引导下穿刺囊肿,插入导丝,用探条或扩张水囊行针道扩张,置入鼻囊肿引流管或1~4根双猪尾型塑料支架引流.术后定期随访,囊肿消失后拔除支架.结果 24例患者均完成囊肿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100%,死亡率为0.发生并发症8例(33.3%),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12.5%),分别为出血、感染、支架移位各1例.平均随访21.2个月,2例失访,17例假性囊肿完全消失,2例囊肿明显缩小但持续存在2年以上,腹痛症状消失,1例感染性假性囊肿内镜引流无效转外科手术.内镜引流总的有效率为86.4%(19/22),无一例复发.结论 US下经胃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
作者:李兆申;杨秀疆;金震东;苏军凯;邹多武;孙振兴;麻树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通常采用放置胆道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经内镜和经皮经肝途径放置金属内支架成功率高、疗效好.放置金属内支架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消除黄疸,改善肝功能,给化疗和手术提供机会.然而,远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属内支架发生堵塞.现将我院采用十二指肠镜处理的45例金属内支架堵塞病例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郭英辉;张啸;张筱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上接第23卷第4期296页)六、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Ⅱ术后患者进行ERCP检查或治疗,对消化内镜医师是一个挑战.难点在于:首先,内镜需经过胃肠吻合口输入襻逆行到达十二指肠降段,进镜路径长、角度大,极易发生十二指肠穿孔;其次,到达十二指肠降段后,乳头方向相反,插管困难、切开更难,取石、支架植入等治疗不易完成.建议:(1)对BillrothⅡ术后患者提倡使用前视胃镜,进镜较灵活,相对较为安全;(2)插管好用没有预先弯曲塑型的新刀;(3)宜先植入胆管支架后再用针状刀切开(图10,友谊医院冀明);(4)采用碎石网篮取石、随时准备碎石后取石;(5)必要时采用双孔道胃镜进行治疗,该内镜特点是其中一个孔道有抬举器装置,利用一个孔道进行插管,另一孔道进行针状刀切开(图11,北医三院黄永辉);(6)建议熟练内镜医师操作.
作者:郭学刚;冀明;张澍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肠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5年间术中发现14例胆肠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评价术中诊断、处理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腹腔镜手术中确诊,1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3例胆囊结肠瘘,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100min;术后1周左右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胆肠内瘘,腹腔镜手术在诊断和治疗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陶凯雄;王国斌;鲁发龙;卢晓明;蔡开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