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梁武;潘洪珍;徐艺华;洪梅燕;赖雪珍;陈芳
患者女,40岁.2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慌、乏力,自2个月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肿、乏力,遂来院诊治.入院后经检查诊断:急性肾炎,低钾血症.住院第3天患者诉剑突附近不适、疼痛、纳差、乏力.查体:腹软,剑下压痛(+).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距门齿约29~33 cm食管段右后侧壁约4点处,见一约2 cm×4 cm×0.5 cm大小白色新生物隆起,突入管腔,似菜花状,广基,表面粗糙不平,似十二指肠黏膜乳头状绒毛,但色白,新生物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图1).
作者: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息肉大于2.0 cm,蒂部直径大于1.0 cm的病灶.其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机率大大的增加,一旦手术,不仅增加了治疗代价,亦增加了医务人员所承担的医疗风险,为探索既简便且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对尼龙圈套结扎与高频电切治疗息肉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智宏;楼望林;陈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体正常的体细胞均有较恒定的DNA二倍体含量,而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将伴随细胞DNA含量的异常改变,当细胞内DNA含量异常时,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可检出DNA异倍体[1].
作者:庞伟;于明俊;马丽;张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75岁.因上腹部节律性疼痛十余年,反复腹胀呕吐1年加重4 d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饱胀不适,餐后加剧,伴恶心呕吐,多为朝食暮吐,无发热,无全身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幽门管溃疡伴狭窄.
作者:景华;凌贞;李明峰;赵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解除梗阻、引流,降低胆管压力,高龄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外科手术的承受能力差.1996年7月至2003年12月,我们采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内镜下取石配合鼻胆管引流等治疗70岁以上急性胆管炎患者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健;徐由锁;杜炜;刘南;孟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下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改变,但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的表现仍是很多医生初步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通过对30例患者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
作者:蔡佳;罗和生;丁一娟;刘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5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怀疑存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给予胃镜和(或)肠镜检查,同时,在胃窦、直乙状结肠及病灶明显处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厌食、恶心、呕吐、水泻、腹痛等,少数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胃黏膜呈水肿、充血、红斑及糜烂坏死.肠镜下结肠黏膜表现为弥漫性、连续性的水肿、充血和糜烂,可有浅表溃疡形成.组织学检查可见特征性的隐窝上皮细胞凋亡、缺失和淋巴细胞浸润.其病理变化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结论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的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作者:许春芳;朱兰香;徐小明;陈卫昌;赵晔;吴德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年人(≤35岁)大肠癌在临床、病理、预后等方面与中老年患者比较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报告我院67例青年人大肠癌,将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与中老年患者作对比分析,以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和早期诊断能力.
作者:张秋生;彭侠彪;崔惠敏;全华斌;阮巍山;徐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验证评价复方聚乙二醇进行结肠准备的清肠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服用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研究组)及105例甘露醇(对照组)作为结肠镜前准备的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整体结肠准备质量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结肠整体准备的总有效率为92.4%(98/106),对照组为80.0%(84/1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6).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5%(9/106),6例为恶心呕吐,3例为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异常,均在短时间内自然缓解,对肠镜检查无影响,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15/105),4例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为胸闷,10例为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异常,并出现1例严重不良事件.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是用于各种临床检查肠道准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周丽雅;杨云生;袁耀宗;李兆申;胡品津;林三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下采用EMR治疗直径0.5~3.5cm的胃肠道肿瘤30例,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组织全部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EMR治疗成功率93.3%,瘤性病变完全切除率95.2%,癌性病变完全切除率85.7%,无一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1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的EMR治疗早期细小消化道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建民;彭贵勇;刘海峰;李向红;房殿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凶险的并发症.内镜食管静脉硬化术(EVS)和内镜食管静脉套扎术(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现出两者各有利弊,为此我们采用EVL+EVS+EVL联合方法(夹心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将3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远杰;刘志忠;王艳;刘福旭;王志军;马伟艳;徐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出血中的应用探讨其诊断意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胶囊内镜检查了50例小肠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胃镜、肠镜等传统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将患者按照出血次数分为3组:A组出血大于5次,B组出血在2~5次之间,C组仅出血1次.有18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在50名患者中有39例(78%)患者发现了出血原因,A组患者中检出率为92.9%(26/28),B组为71.4%(10/14),C组为37.5%(3/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治疗患者中17例(94.4%)诊断与定位和胶囊内镜完全吻合.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似乎在出血次数越多的患者中检出率越高.
作者:李运红;徐肇敏;陈隆典;韩树堂;于成功;张志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有研究认为CDC25B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展、预后有关,但国内外文献尚无该基因在大肠腺瘤中表达情况的报道,由于多数大肠癌均是从大肠腺瘤发展而来,本研究应用半定量的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大肠癌、不同阶段大肠腺瘤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张丹;刘光军;高红;张力;刘丹;金成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例1男,40岁.在出差途中进食羊肉串后感胃部不适,渐加重到不能进食,食后即吐.3 d后来我院就诊.胃镜检查见胃窦前区近幽门处有一棒状物,由窦前壁刺入十二指肠球部,外露约1.5 cm,胃镜进入球部后见刺入球前壁约1.2 cm,窦区前壁及球部均有不同程度点片状刺伤痕迹及血痂,当即使用异物钳钳夹异物,取出一约3.5 cm长的竹签,取出后观察无活动性出血,退镜.
作者:吴淑彦;张玲芬;陈荣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附有碘-125粒子的食管自膨式支架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37例晚期(均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A组为应用普通自膨式支架治疗,B组应用附有碘-125粒子的自膨式支架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A、B两组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均为100%,吞咽困难记分均从3.3分改善到1分,出血及支架移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11.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碘-125粒子自膨式支架组的生存期为10.5个月,明显长于普通自膨式支架组的4.4个月(P<0.001).结论碘-125粒子自膨式支架除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还可对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苏鲁;梁武;潘洪珍;徐艺华;洪梅燕;赖雪珍;陈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移植术后的胆漏、胆道狭窄、梗阻、胆道感染、胆泥与胆结石形成是胆道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0%[1],其中胆泥与胆结石形成是临床感棘手的难题,也是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玉龙;谭文翔;吴萍;张宝善;冯秋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组织通过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在某些患者,腹腔内其他脏器也可随同疝入胸腔.食管裂孔疝属膈疝中常见的一种,占90%以上[1].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因应用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标准不同而有差别.
作者:张泰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18岁.主因间断黑便10年余,发现贫血2个月就诊.患者近10年间断排黑色成形便,不伴腹痛,每次持续数天,可自行转黄色,未诊治.1年前始有乏力、活动后心悸等症状,无腹痛、血便史.
作者:朱元民;蒋绚;王智峰;倪鹏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Mallory-Weiss综合征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多数此类小量消化道出血者可通过内科治疗得以痊愈,但少数大量出血者则需外科手术治疗.我院近年来对Mallory-Weiss综合征致上消化道出血开展急诊内镜诊治,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天;王帮茂;吕宗舜;杨玉龙;张庆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PGML)占胃恶性肿瘤的2%~5%,其病史及临床表现与胃癌、胃溃疡相似,胃镜下活检常出现假阴性,临床误诊率甚高[1].现就我院1993年10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及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李国新;闻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