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央型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谢怀红;许慧;农晓

关键词:胎心监护, 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
摘要:目的 通过胎心电子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423例产妇及胎儿为观察组,利用中央型胎心监护仪系统进行持续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397例采用常规的方法(多普勒)听胎心观察产程.分别计算两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 产程中的连续胎心电子监护仪的监测,使医护人员能够更直观、动态、及时地了解胎儿宫内安危,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尽早处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儿童眼外伤后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特殊护理方式.方法 连续观察记录儿童外伤性白内障358例,采用针对儿童特点而设计的护理方法,并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针对性护理,绝大多数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玖玲;张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利用口腔全景机拍摄腺样体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目的 采用口腔全景机对腺样体进行拍摄,探讨和分析其拍摄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我院此次需要进行腺样体X线检查的100例患者,同时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腺样体侧位拍摄和口腔全景机拍摄方法进行拍摄,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采用传统的腺样体侧位摄影气道的完整显示几率为86.0%,发现腺样体增生的发病率为76.0%,其中气道不能进行完整的显示,大多数则主要是由于X中心线的倾斜角度所存在的弊端而引起组织结构出现重叠而导致失败.采用口腔全景机拍摄技术:其摄影气道完整显示几率为96.0%,发现腺样体增生的发病率为84.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这两种投照方法对比得出采用口腔全景机拍摄法在显示鼻咽部气道和增生的腺样体上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投照方法,但是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点.

    作者:姬生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5例甲亢危象前期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 总结甲亢危象前期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选择近5年住院的甲亢危象前期病例35例,分析其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护理.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及护理后,35例病人有34例恢复,1例死亡,治疗成功率为97.14%.结论 甲亢危象前期的病情变化仍然是可逆的,如能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其成功率是相当高的.

    作者:白淑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央型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胎心电子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423例产妇及胎儿为观察组,利用中央型胎心监护仪系统进行持续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397例采用常规的方法(多普勒)听胎心观察产程.分别计算两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 产程中的连续胎心电子监护仪的监测,使医护人员能够更直观、动态、及时地了解胎儿宫内安危,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尽早处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谢怀红;许慧;农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对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影响

    目的 为帮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恢复自信,对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活动期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以观察疼痛减轻疗效.方法 护理训练组30例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连续4周;对照组30例只给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训练组与对照组之间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活动期患者进行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锻炼,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抑制关节畸形.

    作者:李志红;张燕飞;何云;钟大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高、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对比.方法 本次共选取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A组)与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B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气促平均缓解时间、哮鸣音平均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早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在雾化吸入30min、50min后均有改善,但A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2.7)d,B组为(10.8±3.5)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有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可显著改善预后,缩短病程,加快病情康复.

    作者:张利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对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在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止咳、激素、静滴氨荼碱治疗基础上加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并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咳嗽、气喘好转及肺部哮鸣音、湿□音消失的时间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芳;宋斌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与对策

    目的 研究并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20例PICC带管出院并采用延续护理的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5例患者出现导管外移以及皮肤过敏,5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肿胀.结论 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出院后的并发症率,提升PICC的有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易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暑的预防与处理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是中暑的高发期.宣传有关中暑的科学常识和预防措施是防止和杜绝中暑的关键,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从而提高人民在炎热夏季的生活质量,避免中暑疾病的发生.

    作者:岳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以减少安全隐患发生.方法 针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进行分析、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宣教、规范操作流程、培训学习、配备专业防护用品、制定确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 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结论 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推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及有效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

    作者:刘清秀;李少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乳酸菌颗粒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尤其是腹泻相关的一些疾病,又称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如婴幼儿腹泻,原因可能为消化不良,慢性迁移性腹泻.乳酸菌颗粒在肠道形成保护层,阻止病原菌、病毒的侵袭;刺激肠道分泌抗体,提高肠道免疫力;选择性杀死肠道致病菌,保护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调节肠黏膜电解质、水分平衡;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以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作者:张春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胸外科护士对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目的 分析与探讨胸外科护士对于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现状,并探讨针对胸外科肿瘤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胸外科收治的肿瘤患者共6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外科手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胸外科护士对于肿瘤患者的护理认知现状.对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出针对胸外科肿瘤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文66例患者围术期死亡共2例,死亡率为3.0%,其余患者在术后发生循环系统并发症共10例,占15.2%,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共6例,占10.0%.除2例死亡病例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五年生存率为30.0%,三年生存率为60.0%.结论 胸外科肿瘤患者需接受创伤较大的手术,因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于肿瘤患者护理的认知,采取积极的方式对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作者:郝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脊柱退行性变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脊柱退行性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护理脊柱退行性变有着独特的理论,根据其发病的病理基础,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其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根据脊柱退行性变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对其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作者:翟文静;王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门诊中药处方分析

    目的 对我院4个月两万多张门诊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方法 分别纵向分析3、6、9、12月份门诊中药处方,得到相关结论,然后再分析这四个月各自用药特点.结果 得出我院四季不同的用药情况.结论 为药师审方和中药采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王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广泛,尤其在内科病房,老年病人多,血管条件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在我院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我的体会介绍如下:1 我院使用的是BD留置针,BD留置针的型号留置针主要有美国BD,有蝶形或者是Y型,型号常用的是18G-24G,以24G的BD留置针(Y型)为例,黄色代表的是24G的规格型号:分直型、Y型两类,均有24G、22G、20G、18G四种该产品由导管管路、导管座、针管、针座、排气接头、斜面根部、导管组件、护帽.

    作者:刘红艳;潘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电脑化疗注药泵配合PICC输注5-Fu化疗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

    氟尿嘧啶(5-Fu)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持续高浓度小剂量静脉泵入给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而增强抗癌活性[1],从而获得佳疗效.DDB微电脑化疗注药泵采用电脑芯片智能控制,可准确、安全地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使药物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使有效剂量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降到低.并且携带方便,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注药故障,导致提早或延迟输注时间,影响治疗效果.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69例胃肠肿瘤患者应用微电脑化疗注药泵进行输注氟尿嘧啶(5-Fu)化疗.

    作者:朱小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6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9±1.5)d,复发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2.0)d,复发率为40.0%,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6.7%,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并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共处,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沈闪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童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与MR影像诊断

    目的 分析儿童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患者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3例腹盆腔RMS患儿的临床CT及MR影像学资料,回顾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3例患儿的CT平扫均可见其腹盆腔内存在大软组织肿物,且肿块的密度不够均匀,相邻组织存在受压推移或者侵犯以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等.经增强扫描后,不均匀病灶存在轻中度强化,其中周边强化为明显,患儿的动脉期病灶内存在较多的扭曲及增粗供血动脉影,而在延迟期时其斑块持续性地强化.经MR检查其T1W1序列显示患儿的腹盆腔内存在低混杂信号的大体积肿块,且其T2W1序列主要表现为稍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后来出现不均匀性的强化现象.结论 儿童腹盆腔RMS属于间充质源性的恶性肿瘤,其CT以及MR影像学具有特异性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德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玻璃离子和MTA治疗医源性髓室底穿孔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玻璃离子和MTA治疗医源性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医源性髓室底穿孔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玻璃离子治疗组(A组)与MTA治疗组(B组),观察这两组治疗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总有效率上,玻璃离子组为73.3%,MTA治疗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医源性髓室底穿孔患者中应用MTA,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这是由于MTA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防水性比较好,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患牙的症状,推动硬组织的形成,极大地恢复了患者咀嚼功能,非常值得各医院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蒋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肾脏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目的 对肾脏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依从性高的手卫生执行措施.方法 采用盲查法,自行设计调查表,2013年3-6月随机抽取160名医务人员,同时分别采样160名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后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效果显著优于七步洗手法,在接触患者前及无菌操作前依从率提高较为明显.结论 完善手卫生设施配备,提倡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培训和考核,可有效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沈松颖;郑珊;王素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