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明臣;陈训如;毛静熙;周正东
息肉样毛细血管瘤(polypoid form of capilary hemangioma),多发生在皮肤和黏膜表面,而胃肠道则罕见[1],我院自1972年以来,胃镜检查4万余例,仅发现1例,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
作者:王化冰;顾占军;田自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43岁,解稀糊状或清水样便,嗳气恶臭10个月,加重伴呕吐粪臭物1个月来我院.20年前曾行胃大部切除术,2 d前在外院胃镜报告为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残胃炎.
作者:刘雅君;林碧华;李月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从2000年3月~2001年8月对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急诊胃镜检查时,通过胃镜活检孔先后喷洒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观察其对胃腔视野的改善情况.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卫金岐;吕卫华;李智;杨巧玲;陈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频超声小探头及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与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精度.方法对1997年至2001年间120例胃癌患者采用7.5MHz的预置式小探头超声内镜系统进行术前探查,其中32例同时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所有研究对象在影像学检查后的2周内实施手术,并结合病理组织学结果对上述影像学发现进行对比.结果低频超声小探头对T1~T4各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0%、88.5%、91.5%、89.1%,螺旋CT分别为50.0%、67.8%、75.0%、88.9%.对N0~N2各期的准确率低频超声小探头分别为88.6%、70.1%、33.3%,而螺旋CT分别为62.5%、50.0%、75.0%.由于穿透深度的限制,低频超声小探头评价远处转移(M分期)的能力有限,而螺旋CT对M1的检出率高达75.0%.结论低频超声小探头可对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亦可反映近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螺旋CT则更多体现于能较全面的评价各组淋巴结的状况尤其是诊断病灶周边脏器浸润和远处播散中的优势.
作者:孙蕴伟;诸琦;谭继宏;夏璐;张欢;袁耀宗;吴云林;江石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于1997年开始对40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止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郑文棋;徐祖纬;黄朝忠;龚锦容;张美金;沈秀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武丽萍;吴毓麟;陈隆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5年2月至1998年4月我院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17例,随访多年,分析如下.
作者:余娜;蔡国豪;吴克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胃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和痛苦,适当给予镇静剂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紧张心理,提高检查及治疗的耐受性.我们对30例胃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静脉滴注低剂量咪达唑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孝忠;乔秀丽;车金玲;汪吉红;王晓丰;刘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临床常用的建立气腹的方法有闭合法和开放法2种,闭合法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易损伤腹内脏器和血管;开放法切开腹壁各层后直视置鞘建立气腹,操作较复杂,需增加特殊器械,易漏气及产生皮下气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结合二者优点,设计一种半开放置鞘气腹法,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耀新;彭毅;叶建宇;周汉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镜(PTCCS)治疗胆囊结石的价值.方法1999年9月至2001年11月选择有胆囊结石临床症状但有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适宜腹腔镜胆囊切除及不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86例,行经肝胆囊镜(PTCCS)治疗,先行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术(PTGBD),1周后用探条扩张此通路至16~22 F,采用PTCCS取石或液电碎石(EHL).结果86例中82例(95.3%)PTGBD成功,80例(93.0%)行PTCCS治疗.结石单发28例,多发52例,结石大小5~32 mm,大于15 mm的结石45例.26例网篮取石,54例EHL,结石清除率97.5%(78/80),残石率2.5%(2/80).4例合并腹膜炎和2例引流管脱出未同意再次PTGBD者转外科手术.平均随访16.4个月,2例(2.5%)结石复发.30例结石做红外线光谱定量分析,24例(80%)为胆固醇结石.结论PTCCS治疗胆囊结石对不能耐受手术或不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及不接受胆囊摘除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结石复发率.
作者:任旭;朱春兰;唐秀芬;张国梁;司丽娟;孙秀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87岁,因患双下肢脉管炎疼痛难忍,自杀性吞入缝针1把,2 h后来院急诊,胸腹X片示上腹部见多枚针样金属影.胃镜检查见咽部被扎数枚缝针,有活动性渗血;食管未见异物及出血;胃体、胃底内见数十枚金属缝针,大多呈纵向排列位于黏膜皱襞内(见图1),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殷健;邓美玲;吴志强;候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食管狭窄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以往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和内镜治疗器械的发展,目前内镜治疗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不少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下面将本中心近几年做的工作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麻树人;潘汝明;张宁;杨琳;宫照洁;高飞;常丽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张志坚;吴秋萍;文小冬;王雯;张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徐洁萍;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消化内科于2001年3月,对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去除食道囊的改良单囊三腔管压迫,内镜下硬化治疗.操作中因患者自己强行拉拔三腔管而导致食管穿孔,后经我科及时全力抢救而脱险,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我院用单孔道内镜外附管成功地治疗了23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成宏伟;吴国平;黄震;顾明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单纯小气囊扩张、单纯肉毒毒素(BT)注射和两者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48例患者随机被分为3组:扩张组只用小气囊扩张治疗;注射组只注射BT治疗;联合组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分别于术前,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有效率)、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结果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时,有效率及治疗前后LESP和LESRR的差值,联合组和注射组该3项指标均高于扩张组;在治疗后1周和3个月时,联合组与注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1年时,联合组高于注射组.3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气囊扩张术与下食管括约肌内注射BT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高、持续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吉勇;杨崇美;张安忠;崔屹;王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有COX-l和COX-2两种同工酶.已证实COX-2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直结肠腺癌[1]、Barrett食管腺癌[2]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另外消炎痛等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可能通过抑制COX-2[3]而具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汪步海;汪竹;童建东;钱伟;侯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994年~2002年间常规检查难以明确病因的16例小肠出血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腹腔镜下直接发现病灶5例,联合应用内镜检查发现病灶11例;病理检查显示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4例,小肠腺瘤4例,黏膜下血管瘤2例,血管畸形和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Meckel憩室炎伴出血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内镜检查对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的小肠出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该技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病变阳性检出率高,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丁华;卫冰;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例1女,31岁.因干咳2周,进行性呼吸困难1周入院.4月前因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前壁近小弯处有一糜烂面约1 cm×1 cm大小,病理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胸、腹部无阳性体征.血红蛋白92g/L.
作者:金玲湘;颜雪琴;林李淼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