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胃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和痛苦,适当给予镇静剂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紧张心理,提高检查及治疗的耐受性.我们对30例胃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静脉滴注低剂量咪达唑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孝忠;乔秀丽;车金玲;汪吉红;王晓丰;刘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息肉样毛细血管瘤(polypoid form of capilary hemangioma),多发生在皮肤和黏膜表面,而胃肠道则罕见[1],我院自1972年以来,胃镜检查4万余例,仅发现1例,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
作者:王化冰;顾占军;田自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43岁,解稀糊状或清水样便,嗳气恶臭10个月,加重伴呕吐粪臭物1个月来我院.20年前曾行胃大部切除术,2 d前在外院胃镜报告为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残胃炎.
作者:刘雅君;林碧华;李月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7年6月至2003年2月,我们为16例胆总管残石和2例胆总管蛔虫嵌顿患者采用保留胆管括约肌的乳头肌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为;莫一我;刘玉明;金焰;朱秀芳;乔欧;唐建中;孟春城;李新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镜(PTCCS)治疗胆囊结石的价值.方法1999年9月至2001年11月选择有胆囊结石临床症状但有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适宜腹腔镜胆囊切除及不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86例,行经肝胆囊镜(PTCCS)治疗,先行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术(PTGBD),1周后用探条扩张此通路至16~22 F,采用PTCCS取石或液电碎石(EHL).结果86例中82例(95.3%)PTGBD成功,80例(93.0%)行PTCCS治疗.结石单发28例,多发52例,结石大小5~32 mm,大于15 mm的结石45例.26例网篮取石,54例EHL,结石清除率97.5%(78/80),残石率2.5%(2/80).4例合并腹膜炎和2例引流管脱出未同意再次PTGBD者转外科手术.平均随访16.4个月,2例(2.5%)结石复发.30例结石做红外线光谱定量分析,24例(80%)为胆固醇结石.结论PTCCS治疗胆囊结石对不能耐受手术或不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及不接受胆囊摘除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结石复发率.
作者:任旭;朱春兰;唐秀芬;张国梁;司丽娟;孙秀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87岁,因患双下肢脉管炎疼痛难忍,自杀性吞入缝针1把,2 h后来院急诊,胸腹X片示上腹部见多枚针样金属影.胃镜检查见咽部被扎数枚缝针,有活动性渗血;食管未见异物及出血;胃体、胃底内见数十枚金属缝针,大多呈纵向排列位于黏膜皱襞内(见图1),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殷健;邓美玲;吴志强;候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施先艳;朱尤庆;邓长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例1女,31岁.因干咳2周,进行性呼吸困难1周入院.4月前因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前壁近小弯处有一糜烂面约1 cm×1 cm大小,病理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胸、腹部无阳性体征.血红蛋白92g/L.
作者:金玲湘;颜雪琴;林李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我院用单孔道内镜外附管成功地治疗了23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成宏伟;吴国平;黄震;顾明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开展已有30年,适应证较广,我国也已普遍应用于临床.EST其短期并发症已为大家所熟知,如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经适当治疗,大多能痊愈.现在远期胆道并发症如结石的复发、乳头狭窄等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将EST远期并发症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江华;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郑京华;魏虹;杨林海;杨海燕;任珺;时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武丽萍;吴毓麟;陈隆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肌肉注射小剂量咪唑安定及肠道解痉剂在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并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按就诊顺序均分为4组:Ⅰ组(咪唑安定)、Ⅱ组(咪唑安定+匹维溴胺)、Ⅲ组(咪唑安定+奥替溴胺)、对照组,观察止痛、镇静、抗焦虑、记忆情况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均较对照组检查中疼痛明显减轻.与前次检查比较,Ⅰ组与Ⅲ组疼痛有显著下降.用肠道解痉剂者检查前肠道准备中腹痛显著轻于不用者.用咪唑安定各组镇静状态好于对照组.各组在检查后的焦虑视觉类比均有明显改善,记忆试验以及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肌肉注射小剂量咪唑安定在结肠镜检查中有很好的止痛、镇静作用,同时口服匹维溴胺或奥替溴胺可减轻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疼痛,小剂量咪唑安定肌肉注射对心率及血压无影响.
作者:刘晓红;张慧广;邹宁;钱家鸣;方秀才;孙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徐洁萍;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0年来收治三资企业青年工人(下称三企青工)上消化道出血病例612例,其中经内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PU)合并出血483例.现探讨三企青工PU并出血的发病相关因素及其特点如下.
作者:黄庆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从1996年开始,采用气动套扎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焕海;胡道美;梁永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频超声小探头及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与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精度.方法对1997年至2001年间120例胃癌患者采用7.5MHz的预置式小探头超声内镜系统进行术前探查,其中32例同时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所有研究对象在影像学检查后的2周内实施手术,并结合病理组织学结果对上述影像学发现进行对比.结果低频超声小探头对T1~T4各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0%、88.5%、91.5%、89.1%,螺旋CT分别为50.0%、67.8%、75.0%、88.9%.对N0~N2各期的准确率低频超声小探头分别为88.6%、70.1%、33.3%,而螺旋CT分别为62.5%、50.0%、75.0%.由于穿透深度的限制,低频超声小探头评价远处转移(M分期)的能力有限,而螺旋CT对M1的检出率高达75.0%.结论低频超声小探头可对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亦可反映近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螺旋CT则更多体现于能较全面的评价各组淋巴结的状况尤其是诊断病灶周边脏器浸润和远处播散中的优势.
作者:孙蕴伟;诸琦;谭继宏;夏璐;张欢;袁耀宗;吴云林;江石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十二指肠损伤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较罕见,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1991年9月~2001年5月8 500例LC术中曾发生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巴明臣;陈训如;毛静熙;周正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5年2月至1998年4月我院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17例,随访多年,分析如下.
作者:余娜;蔡国豪;吴克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经内镜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2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后食管动力的改变.方法118例经内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扩张组56例,注射组62例,分别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LESRP)以及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食管动力学3个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扩张组治疗后LESP降至(6.03±3.45)mm Hg,LESRP为(-0.11±2.34)mm Hg,LESRR升至92.50%±13.8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注射组治疗后LESP降至(23.16±16.17)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ESRP、LESR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扩张组:显效45例,改善11例;注射组:显效15例,改善38例,无效9例.结论气囊扩张法治疗贲门失弛缓近期疗效较肉毒毒素注射法要好,临床症状的改善同LESP及LESRP的降低,特别是LESRP的降低有非常密切的对应关系.
作者:蔡逢春;刘庆森;郭荣斌;孟江云;程留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