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梅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颈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永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发作疗效可靠,缩短患者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翟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采用 LASIK治疗的53人106眼高度近视伴弱视患者分别进行一年以上的临床观察。结果术后1月至2个月达佳矫正视力,术后一年裸眼视力达预矫视力有82.07%,超过预矫1行以上有18.86%,未达预矫有17.94%,主要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无Haze形成及医源性圆锥角膜。结论 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弱视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张鸿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多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86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11例,占5.9%,对于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给予有效治疗和急救护理措施均治愈出院。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要及时给与救治,密切的进行观察配合医生进行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燕;姜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阵发性房颤疾病呈阵发性,发病时病人表现心悸、头晕甚至出现黑蒙,病人恐惧,焦虑,我科除日常给予常规护理外,结合病人不同的证型特征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使病人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多了解,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在临床疾病的转归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护理中我们提出了护理难点,供大家共同参考与改进。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薄型水胶体敷料在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基、偶数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3 m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实验组使用薄型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覆盖穿刺部位,观察置管后两周内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使用薄型水胶体敷料覆盖穿刺部位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P<0.05)。结论使用薄型水胶体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可以缩短穿刺点愈合时间,减少局部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玲;李太侠;祖慧娟;刘淑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对患者在重症医学科( ICU)非特指的和护理专业技术方面的护理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针对护理安全风险实施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使重症病人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40例(男27例,女13例)大咯血患者,咯血量300ml -2000ml/24h,其中支气管扩张19例,肺癌5例,肺结核3例,肺血管畸形7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病因不明5例。采用改良Seldinger方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使用明胶海绵颗粒,主干血管或血管粗大者选用合适的微弹簧栓塞。结果35例一次栓塞成功,3例两次栓塞成功,1例肺癌咯血栓塞后出血量明显减少,1例栓塞后5天大咯血窒息死亡,术中无死亡病例。栓塞术后即时止血率87.5%,近期复发率5%,中远期复发率17.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大咯血的措施。
作者:郑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穿孔空肠营养管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通过胃穿孔空肠营养管25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评估空肠营养临床价值。结果25例胃穿孔患者行空肠营养管后,成功24例,出现并发症1例,临床有效率96.0%(24/25)。结论胃穿孔空肠营养管的植入,对患者提供场内营养及机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米金飞;谢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氨磺必利开放性治疗试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及12周末采用PANSS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量表( TESS)系统体外系副反应量表( RESES)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利用自编的月经调查问卷每4周调查1次月经情况,以及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重。结果①治疗12周后PANSS总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②32例患者PANSS减分率75%;③RESES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④治疗后体重测定有轻度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月经周期、月经量及行经时间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⑥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氨磺必利400-800 mg/d时,能有效控制精神症状,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小;对体重、月经影响不明显,尤其对女性患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陈青松;李彦辉;张红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方法制定“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质量督查的相关标准,病区创造人人参与督查的氛围,落实护理质量班班督查;统计3年来使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指标的持续改进成效。结果使用护理质量“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数及重复发生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使用前。结论使用护理质量“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参加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病区基础管理的效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
作者:杨新雅;蔡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很高,5年病死率约5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缺血性心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纤维化等有关,同时伴有一系列广泛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及生化代谢改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已有研究表明,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于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传输功能减弱,使得肠内容物下传延迟而引起的便秘。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大便干结,便次减少,便意消失,可伴腹胀等症状。
作者:李昱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治疗胫骨骨髓炎、骨不连的新方法。方法将病灶病骨大块切除,用外固定支架缩短加压固定病骨切除骨的两断端,同时在干骺端用自行研制的针锯潜行截骨,用同一支架进行缓慢延长,恢复肢体长度。结果共用此方法治疗10例病人,全部是属于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而且都是骨外露,由于骨髓炎、骨不连,经用各种常规手术及治疗未获成功,使用大块病骨切除,外固定架加压压缩固定,同时在干骺端用自行研制的针锯潜行截骨,恢复切除病骨的长度。10例分别切除病骨死骨3.0-14公分,干骺端分别延长3.0-14公分,全部获得成功,骨髓炎治愈。结论大块病骨病灶切除缩短加压固定是治疗骨髓炎及骨不连的一种方法,干骺端截骨延长可以完全恢复切除的长度,恢复患肢功能。
作者:姜振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方法。方法将84例处于放疗期间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结果两组放疗后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张达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56例产后出血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抗休克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本组56例,显效46例(46/56)占82.14%,有效9例(9/56),占16.07%,无效1例(1/56),占1.79%,总有效率98.21%。结论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精神紧张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坚强心理护理,抗休克护理,预防感染及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后出血治疗的总有效率。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与法律制度的完善,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护理纠纷也增加了,儿科护理是无疑是纠纷事故的高发科室。为有效减少在儿科护理中的风险要素,首先应明确风险的具体内容,结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求,在以往正确护理经验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可能的风险要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作者:张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3例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术后并发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3例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同时进行其它的综合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呼吸机支持。结果2例患儿经腹膜透析治疗后心力衰竭基本纠正,血生化结果基本恢复正常,肾功能恢复,无继发腹腔感染,治愈出院。1例患儿在后期由于因心功能不全,出现感染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死亡。结论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尽早、及时有效的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可以纠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儿的病死率。腹膜透析期间,我们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加强血液检测,加强营养支持,以及时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作者:冼金惠;李锦娜;温燕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红药片被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上,其质量标准中[鉴别]项下只有显微鉴别,检验内容不够完善,本法增加了三七、红花两种主要成份的检验,通过阳性、阴性对照试验,证明本修订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各成分。结果鉴别三七:三七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1的分离较好;鉴别红花:红花的主要成分通过阳性、阴性对照试验,分离较好。结论通过实验证明本方法的可行性,可做鉴别三七、红花的参考。
作者:吴雪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发病快,病情急骤,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常有严重后遗症,且多危及患者生命。方法对我单位2011年4月---2013年4月共转送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转送情况分析,脑出血78例,神志清醒9例,浅度昏迷21例,中度昏迷27例,深度昏迷21例(其中上呼吸机12例)。结果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过快速、有效的转运,安全转入相关医院94例,占97.9%,2例病情恶化,途中死亡,占2%。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如能够及时、安全地转运至有能力救治的医院救治,则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