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肖达桂

关键词:护理风险, 内镜手术, 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内镜手术的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内镜手术患者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风险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内镜手术的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压疮风险评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压疮风险评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卧床患者3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进行专业护理。结果观察组共发生压疮19例,压疮发生率为11.9%,其中Ⅰ期14例,Ⅱ期5例,对照组共发生压疮148例,压疮发生率为92.5%,其中Ⅰ期64例,Ⅱ期42例,Ⅲ期32例,Ⅳ期10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压疮风险评估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舒适度。

    作者:席德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继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继发肺部感染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继发肺部感染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且继发肺部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情况良好16例,占据53.33%,中残5例,占16.67%,重残2例,站6.67%,死亡23.33%。结论通过术前精心准备,抓住手术时机,观察术后病情,强化护理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措施,全面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手术室近年来护理工作出现或者潜在性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总结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根据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大大提升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显著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结论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获得患者及家属广泛信任,提升了医护人员形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4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3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小切口改良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60例行常规手术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疼痛较轻,且住院时间也较短。结论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手术。

    作者:侯延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春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张力疝补片修补80例中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补片修补中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160例中老年腹外疝患者,依据患者自身的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补片修补,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为80例,治愈率为100%;术后1年的随访复查,出现5例急性尿潴留,没有出现复发的病例。对照组的治愈率也为100%;在1年随访调查中,出现12例急性尿潴留,复发病例10例,复发率为10%。结论对中老年腹外疝患者采取无张力疝补片修补术,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手术更加操作简洁,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恢复快,并且降低了并发症、复发率,值得临床患者选择应用。

    作者:苏天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能力建设,造就高素质疾控队伍

    通过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现状分析,找出能力建设和事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加强疾控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探讨全面做好基层疾控队伍能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快队伍建设、促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发展起着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者:马建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初步探讨康复治疗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疗程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控制情况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在心绞痛发生率方面、生存质量评价方面,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加康复治疗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善强;张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0例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治体会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膜刺激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终因腹膜严重污染而危及病人生命,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如何正确掌握三个危险因素,本文谈了个人体会。

    作者:钱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中再通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尿激酶稀释液在PICC导管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剂量10万单位的尿激酶1支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用10ml抽取尿激酶稀释液5ml,将PICC导管管端的肝素帽换成三通接头,侧臂接上10ml的空注射器,直臂接上10ml抽有尿激酶的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回抽形成管腔内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尿激酶吸入导管内,30分钟回抽一次,反复多次操作,直至回抽有血,持续数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不等。结果15例 PICC患者中有5例出现导管堵塞,5例通过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均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100%。结论尿激酶在PICC导管发生血栓性堵管的再通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邓燕玲;新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穿透伤行心脏修补术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通过抽取我院10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手术抢救与护理,总结心脏穿透伤患者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心壁裂开修补、心包开窗引流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加强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急救护理,术后监测生命指征、尿量,保护脑细胞,加强呼吸系统及相关方向的管制,防止其他症状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进行心脏修补术后,有8例成功,2例抢救无效身亡,抢救成功率80%。本组无一例患者因为术后所产生各种引发的症状。结论严格细致的观察患者术后病情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其他症状的引发。

    作者:段艳红;谢国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

    现代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为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合理准确的饮食护理,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或减轻并发症,还可以改善透析效果,增加患者主观舒适度,从而增强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笑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将其纳入AMI常规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4例经确诊的AMI患者,按Killip法将其分为4个心功能级别,检测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cTnI、CK-MB,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的NT-proBNP水平为(2976±1247)pg/ml,对照组为(104±59)pg/ml;AMI患者中的 NT -proBNP与CK-MB(r=0.171)、cTnI(r=0.512)水平升高呈正相关;AMI患者中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纳入到AMI常规检查项目中,为AMI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风险判断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作者:彭芝斌;邓世磊;杨泽敏;李波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治疗的1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都行常规的指导和随访,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的空腹血糖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差别不明显,且治疗前的生活质量差别也不明显,但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好。结论门诊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老年糖尿病门诊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喜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护理

    目的探讨加强对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积极护理是否能提高治愈率及好转率。方法通过对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结果降低了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结论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好转率。

    作者:熊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MTA)有着十分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近些年来,MTA在儿童口腔治疗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 MTA 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何桂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凝血酶与脑出血研究进展

    凝血酶是一种血清丝氨酸蛋白酶,产生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AVM破裂出血、颅脑外伤等脑组织。脑出血在神经外科中很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有所影响。脑水肿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实验研究发现,血凝块自身有毒性作用,从而对脑组织产生毒性及损害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已阐明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和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凝血酶与脑出血的关系及凝血酶在脑出血后的作用机制在近年来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就此项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王亮;张建富;刘海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情况,正确判断肝功能检查结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6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各项指标均正常的人员10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分成A、B管各2ml,A管离心分离血清后待检,B管放置-20℃1h冷冻,然后37℃复溶,此管为溶血管,然后分离出血清待检。结果未溶血组白蛋白(ALB)为(45.4±5.6)g/L,总蛋白(TP)为(73.6±5.7)g/L,直接胆红素(D-Bil)为(42±1.5)umol/L,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11.5±5.3)umol/L,碱性磷酸酶(ALP)为(95.3±25.9)U/L,谷草转氨酶(AST)为(23.5±9.1)U/L,谷丙转氨酶(ALT)为(21.3±12.2)U/L;溶血组ALB为(51.4±15.8)g/L,TP为(80.5±18.6)g/L,D-Bil为(3.4±1.8)umol/L,T-Bil 为(8.9±5.7)umol/L,ALP为(83.5±25.7)U/L, AST为(30.5±18.6)U/L,ALT为(29.5±17.8)U/L,溶血症明显高于未溶血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对肝功能检验的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标本的采集、运送等环节要避免溶血的发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利华;范永力;王莹莹;李春梅;李慧娜;高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基础治疗+缬沙坦+黄葵胶囊组(治疗组)和西医基础治疗+缬沙坦组(对照组1)以及单纯的西医基础治疗组(对照组2),分别检测三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下降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含量上升幅度相对对照组1、2都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缬沙坦及黄葵胶囊结合西医基础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较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疗效要好,尤其是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应用后的西医基础治疗组能更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ICU患者应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ICU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增加患者对ICU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救治率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张金玲;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