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悦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158例

马光;王新华;王德良;罗艳平

关键词: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钙, 心悦胶囊
摘要: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大多数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随时有可能发生急性血管事件。近年研究表明,血浆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是所有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硬化因子,心肌梗死发病率与血浆LDL-C水平呈正比[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进展快,病情凶险,除常规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等综合治疗,仍有一部分效果不理想,应用心悦胶囊强化调脂以及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鼻饲法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脑卒中伤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而不能经口进食,且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鼻饲已成为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营养方式。鼻饲直接向肠道内提供营养,不仅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而且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强度,同时维护了肠道正常功能、促进患者痊愈。2010年---2012年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共收治中重型脑外伤中患者56例,有50例患者进行了鼻饲营养。在鼻饲营养中,我们在遵循公式化标准护理的前提下,采用个性化护理,成立鼻饲营养小组,有效得降低了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鼻饲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正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香菇多糖对慢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香菇肌理玉洁,气味芳香,味道鲜美。常人多只知道香菇之美,却不知道香菇的药用价值。香菇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二用真菌。古代医书记载,香菇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健胃助食之功效。近年来,有关香菇药理和疗效的研究很多,普遍认为香菇有多方面的功效,如能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生长、平肝、解毒等效。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香菇多糖对慢性肝炎的临床药用价值,使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香菇在中药临床应用上的价值。

    作者:李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康复及泌乳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康复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康复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剖宫产产妇康复,对改善剖宫产产妇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盘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分析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穿刺的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静脉穿刺的139例老年患者穿刺方法,并统计穿刺手术结果。结果139例老年静脉穿刺手术结果成功者的有126例,约占总穿刺人数的90.65%,失败的有13例,占了9.35%。结论根据不用患者的病情和特点行不同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穿刺效果。

    作者:李芝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为护理实习学员讲好一堂专题讲座

    临床护理学员讲好一堂专题讲座就是每个护理教员都将面临的一堂必修课,也是我们提高护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护理教员应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方式等问题进行以下综述。1、精心备课:了解情况、有的放矢;掌握深度,广度;抓住重点、难点;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总体设计要得当;主题思想要明确;从共性到个性;逻辑与层次要分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衔接要自然;3、精心安排教学方式:讲授应留有余地;提问与课堂讨论应适当穿插;提问方式合理安排;后还需温故而知新。综上所述,如果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必然能够对护理临床实习学员的业务学习效果有很大的提升。

    作者:汪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用药方案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钙丢失加速,每年丢失2%-3%,尤以绝经后2-3年快,易导致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疼痛等。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案用药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选择在我院妇科门诊经骨密度测量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52例为观察对象,近3月内未服用过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作者:姜淑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等离子体电切镜鞘结合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在治疗膀胱结石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4年4月---2012年4月以来,采用等离子体电切镜鞘做通道保护尿道同时结合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昊;李原学;王永辉;马忠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血糖波动性、血糖达标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对134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等进行健康教育。结果134例糖尿病患者一般知识掌握,合理饮食睡眠,抑郁症和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合理整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减少抑郁症、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讨论中医护理的特点以及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了解中医护理的现状,人们应该不断地探寻中医护理存在的价值,更好地让中医护理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方法通过查阅权威的资料、文献等,对其中有关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对比和评价。结果中医护理特点主要强调整体的观念,根据临床实际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及存在的问题,利用辨证护理的方法及思想,归纳总结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结论为了使中医护理和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融合,要不断地加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及整体观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不断适应现代的护理需求,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韩贵迎;葛均江;张成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时机对比探讨

    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时机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选择不同时机进行营养支持,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获得有效改善。

    作者:彭月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羊水污染的护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出现羊水污染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羊水污染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羊水污染与产妇孕周、年龄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联系。结果980例产妇中,发生羊水污染情况者180例,所占比例为18.36%。其中羊水分度:I度:89例,所占比例为49.4%;II度:48例,比例为26.7%;III度:43例,比例为23.8%。足月妊娠羊水污染发生率为18.6%,孕周小于37周羊水污染发生率为27.4%;180例羊水污染中有6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情况。结论随着羊水污染程度加重,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越高,并且过期妊娠或早产产妇出现羊水污染情况的概率较高于足月妊娠者,因此在出现羊水污染情况时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赵运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CT血流灌注对老年痴呆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探讨和分析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试验组)与60例正常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两组人群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灌注扫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右嗅区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分别为(14.65±6.38)、(20.21±5.13);(2.57±0.79)、(1.88±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能够做到及早地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虎;李晓兰;翟广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核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体会

    目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结核病的复发和进一步传播。方法通过对19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电话跟踪、与当地结防所联系等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家庭护理指导,包括心理、消毒隔离、休息营养、用药及其不良反应等管理。结果以上192例患者,完成疗程者159例,10例中途放弃,15例治疗失败进入复治,8例丢失。完成疗程者其中49例痊愈;94例病灶钙化、纤维化,症状消失,达临床痊愈;9例空洞净化愈合,7例形成纤维干酪灶。结论结核患者的家庭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是明显、有效的,提高了肺结核的治愈率,在结核治疗过程中很重要。

    作者:崔晔;梁翠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骨组织肿瘤临床中的介入治疗价值评价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骨组织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所收治的31例骨组织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栓塞术或动脉化疗,部分患者在栓塞术后2-15天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行栓塞术或动脉化疗,同时还加入了静脉化疗以及放疗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21例患者完成了肿瘤扩大根治术或肿瘤切除术,10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患者在术后3年的生存率较高。结论在对骨组织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对于此类患者在术前对其给予适当的栓塞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对患者给予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杜廷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中的护理

    目的总结手术室护士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对25例施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的有关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知晓的护理、管道的护理、低体温的护理、体位的护理等,总结出对此类麻醉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常规。结果所实施的25例全身麻醉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实施全身麻醉手术中护士细致、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手术中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加细节管理的内容,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对照组比观察组低,对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强化细节管理,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提高管理的水平。

    作者:刘宏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8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induced asthmaAIA)的认识,做到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再次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儿科收治的8例注射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中启动型2例,哮喘基础型5例,鼻炎基础型1例。结论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时有发生,但因起病隐秘,本病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应用激发试验可提高诊断率,值得推荐。

    作者:杨萍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老年痴呆症的心理治疗与护理体会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认为,老年痴呆症是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老年期痴呆中除少数可由于其他年龄阶段所见的疾病,如外伤、肿瘤、感染、中毒和代谢障碍外,主要系由脑退行性变和血管性病变所致,其中以阿尔采默病( AD)和多发梗塞性痴呆( MID)为常见。国外资料显示,≥65岁的老人中,有明显痴呆约占4%-5%,≥80岁者可增至15%-20%。随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本世纪末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总数将达600万左右,这将对我国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老年性痴呆已成为第4位死亡原因。因此,研究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已是当务之急,它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科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20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认为心理治疗和护理对维护老年痴呆症智能、延缓痴呆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高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研究。方法对我院诊治的98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给予多种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对症治疗与心理护理手术成功的患者95例,失败的患者是3例。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这也是符合当今的医疗模式,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淑贤;黄恩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例口腔癌患者的流行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口腔患者流行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市自2008年---2012年期间所收治的口腔癌患者共计3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吸烟因素、以及生活环境因素这几个方面,对以上因素与口腔癌的相关性关系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性别方面:不同分期中,男性、女性患者的分布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早期口腔癌患者中,女性患者分布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晚期口腔癌患者中,男性患者分布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年龄方面:男性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城市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农村患者;吸烟方面:有吸烟嗜好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早期患者中有吸烟嗜好的患者比例;生活环境方面:城市患者中,早期口腔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晚期口腔癌发病率;农村患者中,早期口腔癌发病率明显低于晚期口腔癌发病率。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老年、有吸烟嗜好、农村患者是诱导口腔癌疾病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宣传教育的方式,对口腔癌疾病进行合理的控制。

    作者:李学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