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利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3例,胰尾部3例;肿瘤大者直径约为130mm,小者直径约为18mm;肿瘤以囊性病变为主,且分界不清,伴有不同程度囊壁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增强,动脉期呈轻度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中度的增强,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增强体积及程度更大,囊性部分始终未见强化,囊性和实性结构分界变得清晰,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作者:李月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糖尿病下肢溃疡创面,探究其对糖尿病下肢溃疡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本院糖尿病下肢溃疡住院患者34名,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联合用药8例,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组8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9例,生理盐水对照组9例。联合用药组采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20μg/次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720 IU/次;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组采用单纯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生长因子40μg/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500IU/次外喷;生理盐水组仅采用生理盐水擦拭创面。各组患者创面均采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于创面处理后的第7d和14d 观察创面上皮葡行情况以及创面肉芽成熟情况。结果本实验选用34名糖尿病下肢溃疡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后7d 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余三组,14d后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其余三组,而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第14d创面愈合率优于表皮生长因子组。结论说明了两种生长因子同时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和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提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在促进创面愈合中可能略优于表皮生长因子。
作者:王洪明;王艳艳;董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士每天和患者打交道,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若矛盾不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素质训练,增进彼此沟通,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1引发护患矛盾的原因1.1因服务态度引发护患矛盾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和医德医风的加强,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护患纠纷已明显减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有部分护士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回答问题简单,致使患者误解而引发矛盾,患者的心理一般都很脆弱,护士的言语、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反感而产生纠纷。
作者:李秀清;杨美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归类,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使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护理符合临床需要,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和探讨了胃癌通过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5例,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后,对于不同的胃癌类型,采取全胃或近端胃切除的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胃切除手术10例,近端胃切除手术5例,并分析不同的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对患者术后3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为,以1例治疗后18d死亡。结论为根据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急救手段,能够有效清除癌细胞,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王延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脊柱结核为骨结核中发病率高者,手术治疗多采用病灶清除术,必要时同时行植骨术及植骨内固定手术。我院骨科自2008年1月---20012年12月共施行此类手术25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丰秀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方法对28例妊娠合并哮喘发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妊娠合并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并发子痫前期(轻度),经吸氧、应用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母婴预后良好;4例重度及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并发子痫前期,2例发生呼吸性碱中毒,3例出现胎儿生长受限。结论妊娠可使部分哮喘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并加重,对重度及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以半卧位、吸氧、应用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综合治疗是主要处理原则。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处理原则及其效果的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9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前阶段处理29例,其中术中修复11例,术后18例,术中以胆管端端吻合修复为主,后期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为主;后阶段处理20例,术中修复4例,术后修复16例,术中以胆管修复加T 管引流为主,后期以胆管-空肠 Roux-Y 吻合为主。第一阶段手术修复成功率55.17%明显低于第二阶段修复成功率90.00%,两者相比P<0.05,差异显著。结论患者修复率受手术方式、手术者、手术时机等因素的影响,一期重建手术不成熟时则要果断延期手术。
作者:赵志强;徐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按照护理程序采用绿色通道的急救护理,观察统计两组的急救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对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和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急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取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金菲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选取临床适宜病例验证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清醒急诊手术病人的焦虑指数。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5月1日间入我科的既往无精神疾患的急诊清醒病人(或短时间内昏迷,经抢救迅速复苏的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人)和对照组(80人)。首先,对两组通过询问代笔方式进行入院后焦虑自评( SAS)的测试,并记录数据。第二步,实验组给于普通术前护理和特殊心理护理,而对照组仅给与普通术前护理。第三步,在术前数分钟再次对两组进行如上焦虑自评(SAS)的代笔测试,记录数据。后,利用SPSS13.0程序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的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评数据对比处理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实验前后病人的焦虑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降低急诊病人术前焦虑、恐惧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训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全市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听力障碍儿童,以促进其听力语言及心理发育。方法采用耳声发射仪,于新生儿生后3-5天初筛,初筛未通过者约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满3个月转诊到市听力障碍诊断机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性检查,并利用辖区妇幼保健网络收集听筛相关资料。结果5年间全市筛查新生儿129306人,初筛通过率95.4﹪,复筛4287人,复筛召回率72.6﹪;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1.19‰。结论应用自动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方法简便、快捷、易行,便于基层推广,其结果客观、可靠,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听障儿童,避免残疾儿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广起;贾成丽;王宏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87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腹腔镜保守型手术治疗)44例和 B 组(药物保守治疗)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输卵管复通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无副反应发生,B 组发生1例骨髓抑制、2例口腔溃疡,A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B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有创伤小、再次妊娠率高、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迫切生育要求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是理想的选择。
作者:潘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进一步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管,提高临床护理和医疗质量,针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临床在业人员自身素质,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灭菌、清洗及包装质量管理,同时对各项检测进一步进行加强管理等方法,提高消毒中心管理质量。结果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一系列日常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如灭菌、消毒、清洗、干燥、分类、回收、检查包装、保管、存放及发放,严格遵循灭菌、消毒操作,合格率达到100%。结论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工作,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蕙茹;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前房积血患者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采取半流食、半卧位、双眼包扎,情绪紧张者给予镇静剂。结果 I级积血治疗1-3天吸收,II级积血3-7天吸收,III级积血7-11天完全吸收。入院时伴眼压高者4例经甘露醇治疗,并随着积血吸收很快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无角膜血染发生。
作者:金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实践发现孕期体重增加明显者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和难产率均增加。因此,正确指导孕妇营养供给、防止体重增加过快,能有效地减少妊娠合并症和难产率。本文就休重增加明显与否分组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选自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年龄23-28岁,无内科合并症,共476例。以分娩前体重增加15kg以上者为明显组186例;增加不到15 kg者为对照组290例,见表1、表2。
作者:仇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及平扫在FNH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8例经手术证实为FNH患者的CT检测资料。结果平扫患者病灶呈等密度或者稍低密度;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均显著强化,但病灶中的瘢痕无强化现象;术前应用CT诊断FNH,其定性诊断准确概率75%,其定位诊断准确概率100%。结论 CT可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对FNH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品品;田静;刘保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口腔頜面部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9例口腔頜面部脂肪瘤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口腔頜面部脂肪瘤常表现為无痛性肿物,超声图像上,脂肪瘤呈实质性或等回声区,境界清晰,可区别肿瘤是实质性、囊性或混合性,有无包膜及动静脉情况,CT和MR上,脂肪瘤有特殊的密度和信号,CT显示為边界清晰,均匀低密度灶。 MR上T1W及T2W均呈高信号,增强后未见显著强化。所有病例均採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6个月-5年随访,未见復发。结论 B超、CT与MR有助於口腔頜面部脂肪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
作者:林志军;陈永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采用。
作者:陆春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对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清晨空腹时候的血清进行抽取,以对血清中三酰甘油的含量,总胆固醇的含量连同低密度以及高密度的脂蛋白中胆固醇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的含量,总胆固醇的含量连同低密度以及高密度的脂蛋白中胆固醇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也较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血脂异常的现象,因此对患者定期的进行血脂的检验和分析,有利于对患者的糖尿病进行一定的治疗,同时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中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与正常产产妇40例进行对照,对照组、正常组常规护理,护理组进行全方位护理,包括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母乳,哺乳姿势指导,乳房护理,产妇心理调节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护理组产妇离床时间早,开始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大,母乳喂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围产期对产妇进行科学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加强乳房护理和饮食、心理调护,能提高剖宫产后的母乳喂养率。
作者:沈珍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