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燕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每例患者均收集2-3 mL血置于干燥管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法)检测患儿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状况。针对观察组阳性患者制定出专门的饮食指导,进行饮食调整治疗及疗效观察。结果80例受检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 IgG阳性率达100%。其中较高的有鸡蛋,鳕鱼,蟹。所有患者中,有58例中重度食物不耐受,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相关性,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段志娟;冯亚兰;罗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急诊科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7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并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经过分析比较显示,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院内再PCI、院内AMI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其抢救时间短,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抢救效果显著,应予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6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房微量出血3例,前房出血Ⅰ级28例,Ⅱ级33例,Ⅲ级32例。继发性青光眼3例,角膜血染1例。采用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以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前房大量出血伴有高眼压且不能用药物控制者,或有角膜血染倾向时,及早进行手术放血。结果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96例患者出血全部于1-14天吸收,眼内压于2-3天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前房出血,经止血+激素治疗,可以较快治愈,视力恢复效果佳,但此病易反复发作和并发症的发生,其对视力的恢复影响较大需要加强重视[1]。
作者:卢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观察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06---2013.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大出血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研究,将其随机性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术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结扎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等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阴道平均出血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子宫切除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止血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导管实施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大出血进行治疗,可以迅速止血,并且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保留子宫,同时不会产生严重性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应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纪兰;张晓云;王德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观察和分析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为62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中医按摩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等于治疗之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裴渝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腹胀消失及体重增长等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作者:贺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策,开展有效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结果73例(91.25%)安心配合治疗,能讲述糖尿病相关知识要点,77例(96.25%)能主动控制饮食,患者的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个性化护理管理,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使患者们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认识上进一步提高,积极配合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2名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他们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的需要,采用具有明确目的、适当的健康指导,保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1]。结果322名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时候配合都非常积极。结论健康教育更加系统,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透析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患者在遵医行为上也得到加强,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护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作者:程亚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观察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儿科住院患儿84例按照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57%、95.24%,组间数据比较χ2=11.3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护理并发症、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进行应用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不良结局,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谭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13例无痛血尿伴单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13例。输尿管肿瘤11例,发生于上段1例,中段8例,下段1例,下段侵及膀胱1例,Ⅰ型1例,Ⅱ型9例,Ⅲ型1例。输尿管内凝血块2例。结论超声是输尿管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有极大帮助。
作者:李成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麻风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全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集中收治后麻风病防治中心的管理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去思考与探讨,准确把握麻风病人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消除社会歧视和偏见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针对性地作好他们的思想疏导,是当前中心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朱立;孙超;吴丹;刘红芬;丁晒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患者各功能器官呈衰退趋势,不仅反应迟钝,而且行动缓慢,同时由于疾病原因、药物作用、环境改变、生理学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多种危险。与此同时,心血管疾病由于其特殊性,用药品种很多,而对于老年患者,多有其他并发症,因此药物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多,漏服、错服等现象常有发生,而药物的错误使用对老年人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伤害,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药物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症状、尿潴留、肾毒性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血管等,这些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做好老年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对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进行,将临床上144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手术及麻醉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72例手术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72例患者采取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对144例外科患者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72例患者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通过对72例外科病人进行藏医特色的霍梅灸法护理有利于改善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模式,促进外科护理向系统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桑姆;普赤·央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小切口胆囊与腹腔镜胆囊术后的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41例胆囊手术的患者,21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手术治疗,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结果21例小切口胆囊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96.5±20.6)min,术中出血量(92.5±21.7)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7.2±9.1)h,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48.1±6.1)h,住院时间(8.1±1.2)d,腹腔镜胆囊术治疗的20例患者手术时间(71.6±29.8)min,术中出血量(36.5±20.6)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1.6±2.3)h,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2.3±4.3)h,住院时间(4.2±1.1)d。结论手术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操作技术,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护士的辛勤护理,护士要熟悉手术的步骤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要密切配合医生、配合患者,娴熟的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才能减少患者痛苦,早日康复。
作者:谢建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基础上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70例脑梗死患者经早期科学护理干预,疗效较为显著,无效、有效与显效分别为3例、11例、56例,总有效率为95.7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降低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术后复发或转移与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本组3例术后复发转移者均为患侧叶部分切除者,占该术式的33.3%;其他术式术后无复发转移者。结论应依据病灶的部位、数量、有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选择相应术式,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及减少复发和转移率。
作者:张岩;张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能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的药物,它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精神病的治疗在急性阶段还是以药物为主,但由于其用药量大,时间长,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抗精神病药物可因种类、剂量或患者个体不同而产生许多的不良反应,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难以恢复的后遗症。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所服药物的特点,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准确无误地记录和反映病情,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常见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作者:赵婷;李建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44例,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复发率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5%,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糖尿病复发率为6.94%,低于对照组16.67%与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汪中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其中老年性白内障为常见。白内障手术可解决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其术前准备对手术成功尤为重要。
作者:王家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散播性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散播性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统计治疗结果。结果42例患者中1例合并HIV患者死亡,41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3名患者出现神经痛后遗症。结论播散性带状疱疹,发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