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宽
骨科患者由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带来的活动受限,导致胃肠道动力减慢,这是常见的骨科护理问题便秘的相关因素。便秘在骨科卧床患者中,发生率为50%-70%[1]。治疗便秘应以理气通腑,促进胃肠道动力为主[2],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措施有鼓励患者多饮水,更换体位,顺时针按摩腹部,遵医嘱口服润肠剂,缓泻剂,开塞露纳肛等,在这些措施中,对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的穴位按摩的关注较少,现就穴位按摩对骨科患者胃肠道动力的影响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每天口服25mg的米非司酮,实验组每天口服12.5mg米非司酮,连续用药30天,观察其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对照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值、肌瘤体积改善情况对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较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总计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1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者治愈73例,好转8例,治愈率高达90.12%;住院时间3-7天,平均为4.6±0.7天,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针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除了止血效果满意、视野清晰之外,治愈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锦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为围手术期中医特色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46例老年股骨颈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精心实施中医适宜及有效预防并发症,重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结果46例老年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能扶拐出院。结论中医特色围手术期护理,防范了感染;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闫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採用血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操作体会。方法确定穿刺点、穿刺针的使用、退送导管方法、刀片应用、带鞘扩皮器使用及后应用超声判断导管位置。结果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於传统的盲穿法,异位率低於传统的盲穿法,併发症低於传统的穿刺法。结论在血管超声引导下,即时PICC置管术能够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降低穿刺出血量,缩短穿刺时间,使病人手臂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黄本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术后呼吸抑制延长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浅快呼吸,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一秒量(FEV1)和高呼气流速( PEFR)均下降,多呈限制型通气障碍,严重者致呼吸暂停,病人出现渐进性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术后呼吸抑制延长所致的低氧血症为一持续过程,常分为两期:早期多为麻醉药物及麻醉后并发症作用所致,持续至术后1-2h,但严重者为术后20min内。晚期低氧血症多为术后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及术后并发症所致,可持续至麻醉后一周,多发生在胸部和上腹部手术后,以老年病人多见。
作者:戴庆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干扰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晨尿标本500份,用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检对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各检测项目均出现了一定的假阳性和(或)假阴性,其中,管型假阳性率高,红细胞和白细胞次之。结论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标本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结合尿沉渣显微镜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理鑫;于拽拽;杨致邦;路卯;徐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小儿肺炎是我国在幼儿和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感染病,一旦出现这种病情,对小孩的身体将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简要概括了小儿肺炎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浅要分析了小儿肺炎的中医诊断以及对小儿肺炎护理和治疗的方法,为医疗工作者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孙加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高血压效果。方法被试对象80例,实施综合治疗,即改进透析方案+联合降压药物舌下含化+中医穴位埋线。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比较(P<0.01),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扁平疣17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75例,其中男87例,女188例,年龄8-35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6个月至3年,疣体分布颜面部125例,分布手背50例,疣体少者4个,多者达113个,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对照组100例。
作者:洁晓;吕春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结果有33例患者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结论对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获取更对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复身体健康。
作者:沈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牙周临床技能考核中标准化病人( SP)的培训模式。方法通过对SP志愿者的选择、SP培训病案的撰写、培训流程和 SP考核评估形式的探讨,促进SP培训的发展与成熟。结果根据临床教学实施情况,结合文献,进行牙周病标准化病人的培训。结论 SP 在教学与评估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规范有效的培训方式为将SP应用于牙周临床技能的考核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悦;王宝彦;宋健玲;孙俊毅;司薇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方法制定“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质量督查的相关标准,病区创造人人参与督查的氛围,落实护理质量班班督查;统计3年来使用“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指标的持续改进成效。结果使用护理质量“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后,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数及重复发生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使用前。结论使用护理质量“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参加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病区基础管理的效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
作者:杨新雅;蔡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早期阴道出血的发病原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妊娠早期阴道出血患者共9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孕妇92例做为对照组,认真分析患者早期阴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并针对病因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以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导致孕妇早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先兆流产、宫外孕、宫颈炎以及阴道炎,观察组患者中先兆流产组的孕酮水平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孕妇(P小于0.01),非先兆流产组孕妇的孕酮水平和对照组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大于0.05).全部早期阴道出血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共有80例成功保胎。结论先兆流产属于早期阴道出血患者为常见的病因,应当针对发病原因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保证妇婴的健康。
作者:李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析临床输血护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方法对某医院的血液流程进行调查分析,重点抽查输血病历,对其进行汇总、分类及分析。结果临床安全输血的问题有护理服务意识低、输血流程不规范、输血记录不规范、输血管理不到位等。本院针对这些问题,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的规定,提高操作者的输血技巧,规范输血操作程序,采取全程监控措施,经过以上要求践行,保证临床的输血安全。结论安全输血管理可以保证抽血、输血的安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在安全输血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卡丽毕努尔·力提甫;祖拉亚提·库尔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有效的提高对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春兰;张旭东;陈晓琳;庄爱君;李艳;丰景斌;李进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分娩提供了生命的保障,生孩子不再是让广大妇女恐惧的事情。为了让产妇顺利进行生产和更好的康复其产后体质,妇产科的常规护理越发得到医院的重视。本文对产前护理的正常待产护理、妊娠剧吐的护理和胎膜早破的护理进行分析,同时对产后康复护理中的产后标准护理及其哺乳期的乳房护理进行了探讨,为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王艳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患有真菌性角膜炎36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有真菌性角膜炎病人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4 d后,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5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 p<0.05),36例患者视力均出现好转。结论在临床上有效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菌治疗,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作者:李桂萍;李桂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急性腹痛患者急诊分诊准确率。方法利用Larry weed的SOAP公式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496例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正确分诊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正确分诊及护理干预措施后分诊准确率平均达到95.93%。结论急性腹痛由于病情危重、病因复杂、发展变化迅速,是临床急诊病人中常见、痛苦的一种主诉,通过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急性腹痛的分诊准确率。
作者:赵海萍;陈琼;张月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措施上采取温针灸治疗措施能够取得的治疗疗效。方法以我中心中医针灸室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99名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他们当中的49名病人组成治疗组,其余50名病人组成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效率仅为8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上,采取温针灸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不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治疗成本低,治疗结束后病情不易复发,这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