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饮酒者红细胞MCV的变化及意义

王健;鞠健胜

关键词: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酒精性肝病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饮酒者红细胞MC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2例长期饮酒者的红细胞MCV,并与5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长期饮酒者红细胞MCV有显著升高,且28例饮酒10年以上与54例5年以上者红细胞MCV亦有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MCV的检测可作为长期饮酒者的一个监测指标。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每例患者均收集2-3 mL血置于干燥管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法)检测患儿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状况。针对观察组阳性患者制定出专门的饮食指导,进行饮食调整治疗及疗效观察。结果80例受检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 IgG阳性率达100%。其中较高的有鸡蛋,鳕鱼,蟹。所有患者中,有58例中重度食物不耐受,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相关性,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段志娟;冯亚兰;罗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穴位埋线治疗便秘的护理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于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传输功能减弱,使得肠内容物下传延迟而引起的便秘。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大便干结,便次减少,便意消失,可伴腹胀等症状。

    作者:李昱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探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结果有33例患者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结论对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获取更对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复身体健康。

    作者:沈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ICU 人工气道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ICU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无意外脱管病例出现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石兴美;罗菲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基层手术室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及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探视者可能会产生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去收集、识别、采取行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与开展,基层医疗护理工作风险因素越来越大。手术室是基层医院的重要部门,是承担起抢救、手术的场所,它的涉及面广,人员流动大,工作节奏快,同时患者病情复杂,急诊情况发生多,因此基层手术室的风险管理极为需要,应严格风险管理,以提高基层手术室的有序性。

    作者:师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与法律制度的完善,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护理纠纷也增加了,儿科护理是无疑是纠纷事故的高发科室。为有效减少在儿科护理中的风险要素,首先应明确风险的具体内容,结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求,在以往正确护理经验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可能的风险要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作者:张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104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又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开腹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按治疗方式比较,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势。按手术方式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镇痛药使用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以保守治疗和择期手术居多,选择手术治疗时,腹腔镜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患者伤害小、康复快,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压疮风险评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压疮风险评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卧床患者3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进行专业护理。结果观察组共发生压疮19例,压疮发生率为11.9%,其中Ⅰ期14例,Ⅱ期5例,对照组共发生压疮148例,压疮发生率为92.5%,其中Ⅰ期64例,Ⅱ期42例,Ⅲ期32例,Ⅳ期10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压疮风险评估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舒适度。

    作者:席德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浆可溶性Fas水平和Toll样受体4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可溶性 Fas水平(sFas)和 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情况,以及用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123例,根据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成Ⅰ期组(n=39)、Ⅱ期组(n =41)和Ⅲ期组(n=43),并纳入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和Toll样受体的浓度,并比较各组间浓度的差异。结果疾病组血清可溶性Fas和TLR4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6.76,P=0.000;T=-50.55,P=0.000)。Ⅱ期组血清Fas和TLR4浓度显著高于Ⅰ期组(T=-17.05,P=0.000;T=-10.31,P=0.000),Ⅲ期组血清Fas和TLR4浓度显著高于Ⅱ期组(T=-28.10,P=0.000;T=-34.96,P=0.000)。结论血浆中sFas和TLR4浓度检测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慎锋;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阵发性房颤病人的中医健康宣教及护理难点

    阵发性房颤疾病呈阵发性,发病时病人表现心悸、头晕甚至出现黑蒙,病人恐惧,焦虑,我科除日常给予常规护理外,结合病人不同的证型特征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使病人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多了解,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在临床疾病的转归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护理中我们提出了护理难点,供大家共同参考与改进。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腔门诊外科操作过程中医用手套破损的风险分析

    目的分析医师在进行口腔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用手套破损对医患之间健康的危害。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到10月间口腔门诊外科手术整体操作过程中使用的4000只医用手套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医师左右两手手套的破损数量。结果左手的手套破损数量明显高于右手,且多为示指和拇指出现破损,以示指破损为主。结论为避免出现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医师应提高感染防护意识,随时观察手术期间手套的破损情况。建议医师在手术时对左手采用双层手套防护。

    作者:马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成开腹手术组以及腹腔镜手术组,各30例。观察的指标包括:①手术时间;②术中的出血量;③术中的排气时间;④住院的时间;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腹腔镜手术组低于开腹手术组,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明显,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较高,可以作为剔除子宫肌瘤的优选方式。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肠胃病的治疗与护理

    肠胃病多年来被医学界认定为疑难之证,一旦肠胃出现毛病,则问题百出不穷,难以防范、难以根治,而且极易复发。畸形本文简要概括了导致肠胃病诱发的原因、其常见症状和肠胃病的种类,分析了潜在性肠胃病容易造成腹部虚胖、口腔溃疡和舌头颜色异样的征兆以及对慢性肠胃炎的紧急措施,并提出了对肠胃病患者少食多餐,坚持吃早餐、杜绝睡前进食,切忌饭后运动和保证饮食清淡的几点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建议。为广大肠胃病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作出借鉴。

    作者:高红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我市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目前,所有病人病情稳定,对症治疗均有好转。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1发病情况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

    作者:王新超;刘涛;于桂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观察组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对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存质量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终延长患者生存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166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中医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三个月有效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对两组患者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中医组恶性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其躯体机能、心理健康、主观健康、情绪角色以及社会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较为满意;中医组恶性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大多能生存六个月以上,而对照组患者大多仅能生存六个月以内,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配合使用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的探究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救治措施,总结方法,指导临床实践。结果36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给予利尿消肿、扩血管纠正心衰等对症综合治疗3天后,28例(77.77%)心功能有所改善,2例仍在治疗抢救当中,另6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结论美托洛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仁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与脑卒中

    将16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Fug-Meyer积l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4周后及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入院4周后及出院后随访两组病人得分比较,4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光霞;王洋;史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血糖波动性、血糖达标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对134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等进行健康教育。结果134例糖尿病患者一般知识掌握,合理饮食睡眠,抑郁症和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合理整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减少抑郁症、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175例

    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扁平疣17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75例,其中男87例,女188例,年龄8-35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6个月至3年,疣体分布颜面部125例,分布手背50例,疣体少者4个,多者达113个,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对照组100例。

    作者:洁晓;吕春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