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肉瘤组织中Ang-2、VEGF的表达及MVD测定

赵小明;薛新宏;赵少平

关键词:骨肉瘤,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摘要: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 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9例骨肉瘤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骨组织中Ang-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与CD34的表达,计算MVD;分析Ang-2的表达与VEGF、MVD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Ang-2 mRNA的表达量、Ang-2蛋白阳性表达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高于对照组(t=8.2 53,x2校正 =11.960和11.470,P均<0.01).高VEGF表达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VEGF表达组(P<0.01);高MVD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MVD组(P<0.01).结论:Ang-2参与了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调控,在骨肉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Hela细胞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检测

    目的:检测Hela细胞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水平.方法:用亚硫酸氢盐克隆测序法和联合亚硫酸氢盐的限制酶法(COBRA)检测不同来源Hela细胞AR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水平,BiQ Analyze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在非CpG胞嘧啶转化率>98%的前提下,Hela细胞AR基因外显子1片段的总甲基化率≥96.2%,除第8个CpG位点外,其他CpG位点均为完全甲基化或高甲基化.COBRA法与测序法结果一致.结论:DNA甲基化可能是Hela细胞AR基因失活的分子机制.

    作者:李笑竹;赵贵森;岳阳阳;翟仙敦;艾红伟;薛小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和毒性检测

    目的:观察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害作用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方法:应用PCR方法获得stt3a可溶端的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按正确的方向插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经限制性内酶切鉴定正确后,用PEG/LiAc法转化到酵母菌株Y187中,并通过表型筛选检测诱饵蛋白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获得了stt3a可溶端的基因片段,其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株Y187无毒害,报告基因-半乳糖苷酶活性没有被诱导.结论: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可以被用来研究杜氏盐藻中与stt3a相互作用的蛋白.

    作者:侯永杰;李杰;李庆华;王建人;薛乐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诊断体会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少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Falk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该病兼具组织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特性,但不同于已知脾脏血管源性肿瘤,将其命名为LCA.LCA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但也有恶性病例的报道[2].现报道1例LCA并复习文献.

    作者:刘艳杰;范正军;薛建锋;程波;张水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杞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杞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杞总黄酮( 200、100、50 mg/kg)组、脑心通(292 mg/kg)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然后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各组间神经行为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清中NO水平、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为35.305、40.259、15.338、21.022、10.497和12.381,P均<0.001).除100 mg/kg黄杞总黄酮组GSH-Px外,200和100 mg/kg黄杞总黄酮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杞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作者:冯静;柴东燕;秦玉花;乔海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玻璃化冷冻法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24个玻璃化冷冻人卵裂期胚胎复苏周期和146个程序化慢速冷冻胚胎复苏周期进行分析,比较2组冷冻胚胎复苏后的存活率、完整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孕周、新生儿身高及体质量等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组的胚胎完整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程序化慢速冷冻组(83.24% vs47.54%,x2=179.772,P<0.001;37.38% vs 27.66%,x22=4.073,P=0.044);2组流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玻璃化冷冻胚胎较程序化慢速冷冻法有更高的复苏胚胎完整率及临床妊娠率,可在临床上安全应用.

    作者:娄华;孙丽君;王兴玲;郝大勇;王雪梅;于晓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亳菊中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毫菊中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cienhome C18(4.6 mm×200 mm,5μm),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流速l mL/min.结果:木犀草苷含量在0.004 8 ~0.038 4 μg内线性良好,Y=10 000 000X -6 650,r =0.999 9,回收率为104.9%,RSD为1.64%;木犀草素含量在0.032 ~0.256 μg内线性良好,Y=8 000 000X -20 581,r=0.999 9,回收率为101.7%,RSD为1.68%.结论:该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对毫菊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存良;李远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小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分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奥扎格雷组和谷氨酰胺组,每组24只大鼠.建模成功后,盐水对照组立即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奥扎格雷钠组按33.67 mg/kg腹腔注射奥扎格雷钠;谷氨酰胺组按33.67 mg/kg腹腔注射奥扎格雷钠和按0.4 g/kg腹腔注射体积分数20%的L-丙氨酸-L-谷氨酰胺双肽注射液.再灌注6、12及24h,每组各处死大鼠8只,取脑和小肠,光镜下观察脑组织海马区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P法测定小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盐水对照组、奥扎格雷钠组和谷氨酰胺组于再灌注6、12和24h海马锥体细胞结构紊乱、边界模糊,在12和24 h各时间点,4组大鼠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75和20.234,P均<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3组Ocdudin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谷氨酰胺组相比,盐水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组表达下降(P<0.05).结论:谷氨酰胺可以提高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小肠黏膜的损伤.

    作者:王庆治;张帮杰;王素娟;张丽萍;谭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普罗布考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过氧化氢( H2 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组,分别给予0、1、10和100μmol/L普罗布考预处理6h后,再给予0.2 mmol/L H2O2继续孵育6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Bcl-2及Bax mRNA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普罗布考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Bax mRNA表达,升高Bcl-2 mRNA表达,升高心肌细胞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普罗布考可抑制H2 O2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作者:罗萍;杜松;段红艳;李海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柯萨奇病毒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B5( Cox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特征及与其他肠道病毒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扩增全基因,采用DNAStar中的SeqMan拼接所测序列,BioEdit进行同源性比较,Simplot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CoxB5/Henan/2010基因组全长7 401 bp.与原型株Faulkner相比,编码区氨基酸同源性为95.6%,核苷酸同源性为79.9%,其中VP4-VP2核苷酸差异为17.8%~20.4%,VP1核苷酸差异为19.5%,P2、P3核苷酸差异分别为19.5%、21.7%.不同型别肠道病毒间VP4-VP2核苷酸差异为14.4% ~ 34.9%,VP1核苷酸差异为18.3%~42.3%,P2、P3核苷酸差异为17.1%~21.0%、15.5% ~ 22.6%.结论:与原型株相比,CoxB5/Henan/2010株编码区发生沉默突变,其核苷酸变异并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肠道病毒基因组各分区在进化中不同步.

    作者:黄学勇;许玉玲;李幸乐;晁灵;陈豪敏;许汴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甲氧基雌二醇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测定2-甲氧基雌二醇中残留溶剂甲醇和二氯甲烷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3批2-甲氧基雌二醇样品中的组分.应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HP-INNOWAX柱(30mx0.53 mm×1 μm),以PEG20M为固定相,柱温45℃,保持3 min,然后以20℃/min的速度升温至180℃,保持5min;进样器温度20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为氮气;分流比为2∶1.结果:实现了各组分的基线分离;3批样品中的残留溶剂含量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2-甲氧基雌二醇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李杨;施秀芳;张青青;张超峰;杜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杜氏盐藻鞭毛相关蛋白cDNA片段的克隆及在鞭毛重吸收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杜氏盐藻鞭毛相关蛋白(FAP)的cDNA片段并探讨其功能.方法:分析莱茵衣藻等生物的FAP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提取盐藻总RNA进行RT-PCR.根据得到的序列设计3'RACE引物,巢式PCR扩增该cDNA的3'端序列.秋水仙碱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盐藻细胞,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并诱导鞭毛缩短,半定量PCR检测FA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3'RACE分别得到长1 535 bp和782bp的cDNA片段,拼接后总长2 141 bp,编码54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莱茵衣藻的FAP(88%)、团藻CDC48(89%)氨基酸序列均有较高的同源性.秋水仙碱处理后盐藻细胞FAP mRNA表达量高于未处理对照组(F组间=43.192,P<0.001;F时间=2.659,P=0.043;F交互=594.419,P<0.001).结论:成功获得杜氏盐藻FAP的cDNA片段,该基因在秋水仙碱诱导的鞭毛重吸收过程中表达量增高.

    作者:李靓;石科;李俊平;柴丹丹;薛乐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激肽释放酶1和6水平分析

    目的:测定多发性硬化(MS)初发组与复发组患者血清激肽释放酶1( klkl)与激肽释放酶6(klk6)的水平,研究二者与MS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健康对照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初发MS患者和复发MS患者各50名外周血血清klk1和klk6水平.结果:4组患者血清klk1和klk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940和61.490,P<0.001);MS初发组与复发组血清klk1和klk6水平均高于其他2组,且MS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5).MS患者血清klk1、klk6水平分别与MS的复发呈正关联(rP=0.555和0.447,P<0.05).结论:血清klk1、klk6水平与MS复发相关,可能作为反映MS复发的指标.

    作者:王梦涵;卢宏;焦淑洁;杜冉;蒋超;刘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因工程神经干细胞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新生儿HIBD的方法如高压氧疗法、亚低温疗法等都仅局限于对症、支持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尚难从根本上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大量研究[1-3]发现,通过移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减少HIBD新生大鼠由于局部缺血而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使之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均得到提高.将经过基因修饰的NSCs进行移植,有望为HIBD的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作者:王军;朱登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睫状体光凝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由于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周边虹膜前粘连及进行性房角关闭,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应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难以控制.近年来较多的研究[1]证实,二极管激光性能稳定,易于穿透巩膜,凝固部分睫状体组织,减少房水的生成,使眼压下降,缓解疼痛.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对消退虹膜新生血管并进一步控制眼压有明确的疗效[2].

    作者:龚玉静;郝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已被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所证实.缩短急诊PCI时间可缩小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其心功能,减少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朱记法;李凌;张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河南省项目地区育龄妇女孕前环境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项目地区育龄妇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制定孕前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项目地区已婚待孕育龄妇女2 008名,对其可能暴露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职业危险因素暴露者占18.0% (361/2 008),暴露率排前3位的为高噪音环境、危险物质(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接触和粉尘环境.存在生活危险因素暴露者占52.9%(1 063/2 008),暴露率排前3位的为饲养宠物、使用杀虫剂和半年内居住在新装修过的房屋.29岁以下年龄组饲养宠物和半年内居住过装修房屋的比例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x2=11.568,P=0.001;x2 =31.950,P<0.001),农业户口组和非农业户口组使用杀虫剂、饲养宠物及半年内居住过装修房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妇女中乙肝疫苗接种率高(48.0%),风疹疫苗接种率低(17.4%).结论:河南省育龄妇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不同,以生活危险因素暴露为主.

    作者:张军喜;柴健;马颖辉;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索坦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生长与Ti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索坦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生长与Ti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分为4组:索坦低、中、高浓度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索坦低、中、高浓度处理组细胞分别用2、4和8μmol/L索坦培养24、48和72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i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采用MTT和TUNEL法检测培养48 h各组细胞凋亡和存活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培养24、48和72 h时间点的Tiaml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782、551.191、510.484,294.803、460.127、358.019,P均<0.05).索坦高、中、低浓度处理组不同时间点Tiam1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01、81.324、262.601,120.671、509.902、56.464,P均<0.05).同一时间点随着索坦浓度增加,细胞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弱(P<0.05);同一浓度处理组中,随着时间延长,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P<0.05).培养48 h,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32和120.341,P均<0.001),随着索坦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索坦可能通过抑制Tiam1基因在肾癌细胞株786-0中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

    作者:孟庆泽;乔保平;宫璀璀;刘德海;张喜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机动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

    目的:探讨机动车尾气有机提取物的体外遗传毒性作用.方法:用双核细胞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评价机动车尾气有机提取物(2.5、5.0和10.0 mg/L)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另设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平行孔.结果:各组双核细胞微核率和Olive尾矩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F=18.608和9.525,P均<0.001).5.0和10.0 mg/L有机提取物组双核细胞微核率高于溶剂对照组,3个剂量组Olive尾矩均高于溶剂对照组(P均<0.05).结论:机动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作者:郭海玲;夏向群;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Ki-67、Cyclin D1、ICAM-1、Livin及MMP-9蛋白表达与危险度分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Ki-67、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凋亡抑制蛋白( Liv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肠道间质瘤存档蜡块标本中各蛋白的表达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危险度分组中,Ki-67、Cyclin D1、Livin及MMP-9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clin D1和MMP-9对Fletcher分级影响显著,是Fletcher分级的独立影响因子,Cyclin D1和MMP-9的优势比分别为3.51和3.29.结论:Cyclin D1、MMP-9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Fletcher分级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判定恶性程度的参照因素.

    作者:务森;张谢夫;赵春临;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9例食管正常黏膜、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正常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x2=14.322,21.622,P<0.001),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x2=19.372,P<0.00l).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9.871和6.502,P=0.002和0.011).CD44v6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校正=4.442,P=0.035).癌组织中E-cadherin、PTEN与CD44v6的表达呈负关联(rp =0.585,0.531,P<0.001),PTE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关联(rp =0.601,P<0.001).结论:PTEN、E-cadherin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

    作者:张思森;张谢夫;张云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