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失误分析

吴术红;刘毅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移植物, 隧道
摘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无论是单束重建还是双束重建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既往研究[1-3]对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重建方法及骨隧道内口的定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论述.然而,对肌腱切取、隧道方向、隧道长度等术中操作的细节问题涉及不多.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作者对107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近年结核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WHO估计2000年至2020年,将有近10亿人新感染结核病[1].目前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感染结核病,300万人死于结核病[2].我国又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而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因此,准确、快捷、简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丽娜;党霞;史慧敏;王子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比较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早期治疗DN对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作者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了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DN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孙四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县级医院开展综合支付制度改革的创新模式

    目的:介绍河南省在“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卫Ⅺ项目)”支持下,在县级医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综合支付制度改革试点的创新做法及初步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制度设计,机构调查收集试点医疗机构服务量、质量及费用等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该改革模式创造性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县级医院支付制度综合改革新框架,并在部分卫Ⅺ项目县县级医院开展了实践应用,效果明显.结论:该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为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完善公立医院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和案例.

    作者:吴建;周学山;谢双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9例食管正常黏膜、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正常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x2=14.322,21.622,P<0.001),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x2=19.372,P<0.00l).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9.871和6.502,P=0.002和0.011).CD44v6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校正=4.442,P=0.035).癌组织中E-cadherin、PTEN与CD44v6的表达呈负关联(rp =0.585,0.531,P<0.001),PTE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关联(rp =0.601,P<0.001).结论:PTEN、E-cadherin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

    作者:张思森;张谢夫;张云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68与c-Jun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CD68和c-Ju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人NSCLC标本(每个标本取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D68和c-Jun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CD68阳性细胞数与c-Ju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癌旁及正常肺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依次为11.8±1.4、97.5±2.5和52.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 334.934,P<0.001);c-Ju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为0.25±0.03、0.23±0.02和0.2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80,P<0.001).癌旁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吸烟无关(P>0.05),与TNM分期(F=158.273,P<0.001)、淋巴结转移(F=84.985,P<0.001)、是否侵及胸膜(F=16.422,P<0.001)有关.癌旁组织中c-Jun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无关(P>0.05),与TNM分期(F=19.319,P<0.001)、分化程度(F=33.918,P<0.001)、淋巴结转移(t=12.155,P<0.001)、是否侵及胸膜(F=8.318,P=0.005)有关.在癌旁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与c-Ju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519,P<0.001).结论:巨噬细胞主要浸润在癌旁组织中,可能通过激活蛋白-1促进NSCLC的发展转移.

    作者:刘瑜;王娜;冯斐斐;燕贞;王威;张少锋;秦丽娟;吴逸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药物外排抗原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预测

    目的:预测结核分枝杆菌( MTB)耐药相关药物外排抗原(Rv1634、Rv2846c、Rv2937、Rv2686c、Rv2687c 及Rv3065)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方法:通过NCBI数据库获取目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运用BLAST分析它们与人类蛋白的同源性,利用SYFPEITHI、BIMAS和NetCTL数据库软件预测HLA-A2限制性CTL表位.结果与结论:预测筛选出6个候选抗原的21个HLA-A2限制性CTL优势表位.

    作者:陈飞;高艳锋;朱宇皇;祁元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河南省某地区配偶间HIV性传播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地区配偶间HIV性传播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配偶间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对河南省某地区2651个HIV单阳家庭进行随访检测,分别在每年度的6月底和12月底对感染者配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一次HIV抗体检测.结果:共对2 445个家庭完成随访调查,随访率为92.2%,配偶间HIV传播73对,累计性传播率2.98%.由丈夫传染给妻子44对(传播率4.33%),由妻子传染给丈夫29对(传播率2.03%).丈夫年龄在30~39岁的家庭性传播率为55.8% (23/348)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0.6%,1/1 053).结论:河南某地区建立随访关系的配偶间HIV性传播率较先前明显降低,但需要进一步加大预防配偶间HIV性传播工作的力度,大限度避免HIV配偶间传播.

    作者:马楠;段广才;王奇;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骨肉瘤组织中Ang-2、VEGF的表达及MVD测定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 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9例骨肉瘤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骨组织中Ang-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与CD34的表达,计算MVD;分析Ang-2的表达与VEGF、MVD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Ang-2 mRNA的表达量、Ang-2蛋白阳性表达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高于对照组(t=8.2 53,x2校正 =11.960和11.470,P均<0.01).高VEGF表达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VEGF表达组(P<0.01);高MVD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MVD组(P<0.01).结论:Ang-2参与了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调控,在骨肉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小明;薛新宏;赵少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索坦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生长与Ti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索坦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生长与Ti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分为4组:索坦低、中、高浓度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索坦低、中、高浓度处理组细胞分别用2、4和8μmol/L索坦培养24、48和72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i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采用MTT和TUNEL法检测培养48 h各组细胞凋亡和存活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培养24、48和72 h时间点的Tiaml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782、551.191、510.484,294.803、460.127、358.019,P均<0.05).索坦高、中、低浓度处理组不同时间点Tiam1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01、81.324、262.601,120.671、509.902、56.464,P均<0.05).同一时间点随着索坦浓度增加,细胞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弱(P<0.05);同一浓度处理组中,随着时间延长,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P<0.05).培养48 h,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32和120.341,P均<0.001),随着索坦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索坦可能通过抑制Tiam1基因在肾癌细胞株786-0中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

    作者:孟庆泽;乔保平;宫璀璀;刘德海;张喜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康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它常以近期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逐渐累及记忆、计算、定向、理解、思维等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终甚至导致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1].康复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制定的一套康复治疗计划,是使病、残及伤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2].2006年8月至2011年1月,作者对41例A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AD患者康复的有效治疗模式,报道如下.

    作者:杜云红;穆俊林;宋景贵;马振武;顾仁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煤矿作业工人和尘肺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煤矿作业工人呼吸道诱导痰细胞学的表现.方法:对接尘非尘肺工人62名、未接尘非尘肺工人53名、尘肺患者22例和健康对照10人进行呼吸道诱痰,将痰液处理后进行细胞总数计数和分类计数.结果:接尘与未接尘非尘肺工人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N)、巨噬细胞(M)、淋巴细胞(L)及嗜酸性粒细胞(Eo)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986、0.607、0.481、0.317和0.020,P均>0.05).不同工龄接尘非尘肺工人痰细胞总数、N、L及Eo计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431、2.390、0.341和0.351,P均>0.05),但接尘工龄10 a及以上组M计数较高(F=2.723,P=0.038).健康对照、Ⅰ期尘肺和Ⅱ+Ⅲ期尘肺患者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704、3.103、1.812、1.531和0.394,P均>0.05).结论:呼吸道巨噬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尘肺进展的标志;诱导痰方法可用于粉尘作业工人痰细胞学变化的监测.

    作者:赫金凤;任文杰;张巧;吴卫东;徐宏平;王桂芝;王婧华;胡东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口腔锥形束CT数字化摄影诊断牙根折裂的价值

    临床上牙根折裂(根折)的诊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灵敏的检查手段,大多数根折临床表现为根尖周炎或者牙周炎相似症状,而且部分根折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影像学辅助检查就显得尤其重要.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近十年开始应用于口腔医疗领域的三维影像辅助诊断设备,有关其在根折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鲜有报道.作者比较了CBCT与传统X线根尖片对根折的诊断效率,以评价CBCT在根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秦红霞;张晨;闫波;范文娟;赵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颅内压预测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脊液置换减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并进而无创预测颅内压(ICP).方法:将6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与非置换组各30例,发病第1、3、5、7天均行TCD检测,记录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置换组每次检测完成后立即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测压并行脑脊液置换,非置换组仅行脑脊液测压.结果:2组患者病程不同时间点间va、vm及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v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置换组血流速度第5天达高峰,第7天稍有减慢,而非置换组呈逐渐增快趋势,第7天达高峰;与非置换组比较,置换组CVS发生率降低(x2=6.239,P=0.012),程度减轻.以PI为解释变量,ICP为反应变量建立回归方程:ICP =4.666+ 15.246×PI(F=93.275,P<0.001).应用该回归方程对ICP进行预测,与实际ICP相比,预测差值在5 mmHg内者占85.6%.结论:SAH急性期患者脑血流速度呈增快趋势,脑脊液置换可有效减轻CVS;TCD可较为准确地无创预测SAH急性期患者的ICP.

    作者:安红伟;卢昌均;程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Ki-67、Cyclin D1、ICAM-1、Livin及MMP-9蛋白表达与危险度分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Ki-67、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凋亡抑制蛋白( Liv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肠道间质瘤存档蜡块标本中各蛋白的表达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危险度分组中,Ki-67、Cyclin D1、Livin及MMP-9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clin D1和MMP-9对Fletcher分级影响显著,是Fletcher分级的独立影响因子,Cyclin D1和MMP-9的优势比分别为3.51和3.29.结论:Cyclin D1、MMP-9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Fletcher分级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判定恶性程度的参照因素.

    作者:务森;张谢夫;赵春临;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因工程神经干细胞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新生儿HIBD的方法如高压氧疗法、亚低温疗法等都仅局限于对症、支持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尚难从根本上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大量研究[1-3]发现,通过移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减少HIBD新生大鼠由于局部缺血而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使之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均得到提高.将经过基因修饰的NSCs进行移植,有望为HIBD的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作者:王军;朱登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睫状体光凝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由于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周边虹膜前粘连及进行性房角关闭,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应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难以控制.近年来较多的研究[1]证实,二极管激光性能稳定,易于穿透巩膜,凝固部分睫状体组织,减少房水的生成,使眼压下降,缓解疼痛.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对消退虹膜新生血管并进一步控制眼压有明确的疗效[2].

    作者:龚玉静;郝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和毒性检测

    目的:观察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害作用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方法:应用PCR方法获得stt3a可溶端的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按正确的方向插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经限制性内酶切鉴定正确后,用PEG/LiAc法转化到酵母菌株Y187中,并通过表型筛选检测诱饵蛋白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获得了stt3a可溶端的基因片段,其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株Y187无毒害,报告基因-半乳糖苷酶活性没有被诱导.结论: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可以被用来研究杜氏盐藻中与stt3a相互作用的蛋白.

    作者:侯永杰;李杰;李庆华;王建人;薛乐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激肽释放酶1和6水平分析

    目的:测定多发性硬化(MS)初发组与复发组患者血清激肽释放酶1( klkl)与激肽释放酶6(klk6)的水平,研究二者与MS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健康对照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初发MS患者和复发MS患者各50名外周血血清klk1和klk6水平.结果:4组患者血清klk1和klk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940和61.490,P<0.001);MS初发组与复发组血清klk1和klk6水平均高于其他2组,且MS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5).MS患者血清klk1、klk6水平分别与MS的复发呈正关联(rP=0.555和0.447,P<0.05).结论:血清klk1、klk6水平与MS复发相关,可能作为反映MS复发的指标.

    作者:王梦涵;卢宏;焦淑洁;杜冉;蒋超;刘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间歇性心室预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

    间歇性心室预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旁道前传不应期间歇性延长或阻滞性传导中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误诊率逐渐减少.2010年1月至1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对65例体表心电图疑似心室预激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红;张强;乔鹏;徐金义;吴志红;杨曙艳;李桂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杜氏盐藻FLA8基因全长的克隆及鉴定

    目的:获得FLA8基因cDNA序列.方法:根据衣藻、小球藻等驱动蛋白-2亚基的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GYNGTIF、NEDPKDA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及3'RACE和5'RACE的方法扩增杜氏盐藻FLA8基因的全长.结果:克隆得到的杜氏盐藻FLA8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2 612 bp,序列分析显示其包括90 bp的5'UTR、167 bp的3'UTR以及2 355 bp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784个氮基酸残基,蛋白质的理论等电点为6.65,相对分子质量为85 0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其他物种有较高的同源性:团藻(98%)、衣藻(99%)、小球藻(92%).结论:得到杜氏盐藻驱动蛋白-2亚基FLA8的基因全长.

    作者:李俊平;刘岷;毛丽红;石科;李靓;许尧;薛乐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