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高艳锋;朱宇皇;祁元明
目的:观察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害作用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方法:应用PCR方法获得stt3a可溶端的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按正确的方向插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经限制性内酶切鉴定正确后,用PEG/LiAc法转化到酵母菌株Y187中,并通过表型筛选检测诱饵蛋白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获得了stt3a可溶端的基因片段,其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株Y187无毒害,报告基因-半乳糖苷酶活性没有被诱导.结论: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可以被用来研究杜氏盐藻中与stt3a相互作用的蛋白.
作者:侯永杰;李杰;李庆华;王建人;薛乐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场所暴力与医务人员亚健康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郑州市6所综合医院,随机抽取医务人员1 265名,采用自制暴力问卷和亚健康量表进行暴力经历和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暴力发生率为46.1%;遭受暴力(包括不同形式暴力)与否的医务人员在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3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4、6.957和4.686,P均<0.001);不同暴力来源、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在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3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医务场所暴力可导致医务人员出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异常,生存质量下降.
作者:杨力沣;王珂;娄小平;朱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9例食管正常黏膜、2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和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正常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x2=14.322,21.622,P<0.001),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x2=19.372,P<0.00l).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9.871和6.502,P=0.002和0.011).CD44v6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校正=4.442,P=0.035).癌组织中E-cadherin、PTEN与CD44v6的表达呈负关联(rp =0.585,0.531,P<0.001),PTE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关联(rp =0.601,P<0.001).结论:PTEN、E-cadherin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
作者:张思森;张谢夫;张云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过氧化氢( H2 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组,分别给予0、1、10和100μmol/L普罗布考预处理6h后,再给予0.2 mmol/L H2O2继续孵育6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Bcl-2及Bax mRNA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普罗布考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Bax mRNA表达,升高Bcl-2 mRNA表达,升高心肌细胞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普罗布考可抑制H2 O2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作者:罗萍;杜松;段红艳;李海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它常以近期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逐渐累及记忆、计算、定向、理解、思维等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终甚至导致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1].康复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制定的一套康复治疗计划,是使病、残及伤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2].2006年8月至2011年1月,作者对41例A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AD患者康复的有效治疗模式,报道如下.
作者:杜云红;穆俊林;宋景贵;马振武;顾仁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地区配偶间HIV性传播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配偶间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对河南省某地区2651个HIV单阳家庭进行随访检测,分别在每年度的6月底和12月底对感染者配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一次HIV抗体检测.结果:共对2 445个家庭完成随访调查,随访率为92.2%,配偶间HIV传播73对,累计性传播率2.98%.由丈夫传染给妻子44对(传播率4.33%),由妻子传染给丈夫29对(传播率2.03%).丈夫年龄在30~39岁的家庭性传播率为55.8% (23/348)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0.6%,1/1 053).结论:河南某地区建立随访关系的配偶间HIV性传播率较先前明显降低,但需要进一步加大预防配偶间HIV性传播工作的力度,大限度避免HIV配偶间传播.
作者:马楠;段广才;王奇;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毫菊中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cienhome C18(4.6 mm×200 mm,5μm),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流速l mL/min.结果:木犀草苷含量在0.004 8 ~0.038 4 μg内线性良好,Y=10 000 000X -6 650,r =0.999 9,回收率为104.9%,RSD为1.64%;木犀草素含量在0.032 ~0.256 μg内线性良好,Y=8 000 000X -20 581,r=0.999 9,回收率为101.7%,RSD为1.68%.结论:该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对毫菊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存良;李远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项目地区育龄妇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制定孕前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项目地区已婚待孕育龄妇女2 008名,对其可能暴露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职业危险因素暴露者占18.0% (361/2 008),暴露率排前3位的为高噪音环境、危险物质(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接触和粉尘环境.存在生活危险因素暴露者占52.9%(1 063/2 008),暴露率排前3位的为饲养宠物、使用杀虫剂和半年内居住在新装修过的房屋.29岁以下年龄组饲养宠物和半年内居住过装修房屋的比例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x2=11.568,P=0.001;x2 =31.950,P<0.001),农业户口组和非农业户口组使用杀虫剂、饲养宠物及半年内居住过装修房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妇女中乙肝疫苗接种率高(48.0%),风疹疫苗接种率低(17.4%).结论:河南省育龄妇女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不同,以生活危险因素暴露为主.
作者:张军喜;柴健;马颖辉;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B5( Cox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特征及与其他肠道病毒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扩增全基因,采用DNAStar中的SeqMan拼接所测序列,BioEdit进行同源性比较,Simplot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CoxB5/Henan/2010基因组全长7 401 bp.与原型株Faulkner相比,编码区氨基酸同源性为95.6%,核苷酸同源性为79.9%,其中VP4-VP2核苷酸差异为17.8%~20.4%,VP1核苷酸差异为19.5%,P2、P3核苷酸差异分别为19.5%、21.7%.不同型别肠道病毒间VP4-VP2核苷酸差异为14.4% ~ 34.9%,VP1核苷酸差异为18.3%~42.3%,P2、P3核苷酸差异为17.1%~21.0%、15.5% ~ 22.6%.结论:与原型株相比,CoxB5/Henan/2010株编码区发生沉默突变,其核苷酸变异并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肠道病毒基因组各分区在进化中不同步.
作者:黄学勇;许玉玲;李幸乐;晁灵;陈豪敏;许汴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构建杜氏盐藻类驱动蛋白钙调素结合蛋白马达区(KMD)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KMD.方法:通过软件和在线工具预测KMD的理化性质.构建KMD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KMD,而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内16℃过夜诱导表达KMD,通过超声破碎菌体和高速离心,将上清液进行亲和层析.获得粗纯目的蛋白,再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纯化.SDS-PAGE检测层析各阶段蛋白样品.将纯化后的KMD均分3份分别放置在-80℃、4℃和18℃环境中,1周后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是否降解.结果:KMD相对分子质量为37 480,预测pI为7.99.基因中含有的稀有密码子不会明显影响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表达.多步层析后可以获得2个独立的目的蛋白洗脱峰,均为KMD且纯度可满足结晶条件搜索.纯化后的KMD在4℃和18℃下放置1周后无降解.结论:获得大量高纯度、均一性良好的KMD蛋白,能够满足培养蛋白晶体所需.
作者:徐朋奇;李木;张红梅;石科;韩康;李梅;薛乐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结核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WHO估计2000年至2020年,将有近10亿人新感染结核病[1].目前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感染结核病,300万人死于结核病[2].我国又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而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因此,准确、快捷、简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丽娜;党霞;史慧敏;王子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血液病患者16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PICC肿瘤、非肿瘤、血液病组TNF-α水平高于相应未PICC对照组(t分别为2.330、3.606和3.110,P均<0.05),IL-6水平低于相应对照组(t分别为7.120、5.863和2.572,P均<0.05),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t分别为0.881、0.887和0.079,P均>0.05);非肿瘤PICC组凝血四项与未PICC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ICC置管后血浆TNF-α水平的升高和IL-6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张振香;林蓓蕾;陈颖;王艳丽;杨巧芳;程瑞莲;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比较煤矿作业工人呼吸道诱导痰细胞学的表现.方法:对接尘非尘肺工人62名、未接尘非尘肺工人53名、尘肺患者22例和健康对照10人进行呼吸道诱痰,将痰液处理后进行细胞总数计数和分类计数.结果:接尘与未接尘非尘肺工人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N)、巨噬细胞(M)、淋巴细胞(L)及嗜酸性粒细胞(Eo)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986、0.607、0.481、0.317和0.020,P均>0.05).不同工龄接尘非尘肺工人痰细胞总数、N、L及Eo计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431、2.390、0.341和0.351,P均>0.05),但接尘工龄10 a及以上组M计数较高(F=2.723,P=0.038).健康对照、Ⅰ期尘肺和Ⅱ+Ⅲ期尘肺患者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704、3.103、1.812、1.531和0.394,P均>0.05).结论:呼吸道巨噬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尘肺进展的标志;诱导痰方法可用于粉尘作业工人痰细胞学变化的监测.
作者:赫金凤;任文杰;张巧;吴卫东;徐宏平;王桂芝;王婧华;胡东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克隆杜氏盐藻FK506结合蛋白(FKBP)的cDNA片段并探讨其与鞭毛微管解组装的联系.方法:提取杜氏盐藻总RNA,根据已知盐藻FKBP cDNA 3'端序列,用5'RACE方法扩增该cDNA的5'端序列,拼接得到全长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秋水仙碱处理对数生长期杜氏盐藻,处理0、20、40、60、80、100、120、140和160 min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KB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5'RACE得到681 bp的FKBP cDNA片段,拼接后得到的cDNA全长1 075 bp,序列分析显示其开放阅读框为762 bp,编码253个氨基酸;经BLAST比对,其氨基酸序列具有FKBP家族特有的功能结构域,与莱茵衣藻、团藻、小球藻、大麦及水稻的同源性分别为61%、54%、47%、48%和51%.杜氏盐藻细胞FKBP mRNA表达量在秋水仙碱处理后20~40 min明显升高,而在40 ~ 100 min时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组间=32.580,P<0.001;F时间=5.543,P=0.001;F交互=237.306,P<0.001).结论:得到了杜氏盐藻的FKBPcDNA全长序列;FKBP参与了杜氏盐藻微管解组装过程,可能参与了细胞通过鞭毛对外界应激反应的应答.
作者:许芳;石科;李靓;张楠楠;薛乐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 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9例骨肉瘤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骨组织中Ang-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与CD34的表达,计算MVD;分析Ang-2的表达与VEGF、MVD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Ang-2 mRNA的表达量、Ang-2蛋白阳性表达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VD均高于对照组(t=8.2 53,x2校正 =11.960和11.470,P均<0.01).高VEGF表达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VEGF表达组(P<0.01);高MVD组Ang-2蛋白与mRNA的表达高于低MVD组(P<0.01).结论:Ang-2参与了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调控,在骨肉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小明;薛新宏;赵少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由于纤维血管组织在房角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周边虹膜前粘连及进行性房角关闭,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应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难以控制.近年来较多的研究[1]证实,二极管激光性能稳定,易于穿透巩膜,凝固部分睫状体组织,减少房水的生成,使眼压下降,缓解疼痛.玻璃体内注射Avastin对消退虹膜新生血管并进一步控制眼压有明确的疗效[2].
作者:龚玉静;郝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包皮组织中肿瘤抑制蛋白p53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p21 waf/cip1的表达与尿道下裂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尿道下裂患儿和30例对照组患儿包皮组织p53和p21 waf/ci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道下裂组p53 mRNA的表达降低(t=11.431,P=0.010),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无变化(t=1.408,P=0.244);不同程度尿道下裂患儿p53和p21 wat/cip1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41和3.089,P=0.158和0.187).结论:p53和p21 waf/cip1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使尿道板和尿道襞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尿道板腔化受阻,进而导致尿道下裂的发生.
作者:罗向阳;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脊液置换减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并进而无创预测颅内压(ICP).方法:将6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与非置换组各30例,发病第1、3、5、7天均行TCD检测,记录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置换组每次检测完成后立即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测压并行脑脊液置换,非置换组仅行脑脊液测压.结果:2组患者病程不同时间点间va、vm及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v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置换组血流速度第5天达高峰,第7天稍有减慢,而非置换组呈逐渐增快趋势,第7天达高峰;与非置换组比较,置换组CVS发生率降低(x2=6.239,P=0.012),程度减轻.以PI为解释变量,ICP为反应变量建立回归方程:ICP =4.666+ 15.246×PI(F=93.275,P<0.001).应用该回归方程对ICP进行预测,与实际ICP相比,预测差值在5 mmHg内者占85.6%.结论:SAH急性期患者脑血流速度呈增快趋势,脑脊液置换可有效减轻CVS;TCD可较为准确地无创预测SAH急性期患者的ICP.
作者:安红伟;卢昌均;程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FU(0、50、100、200、400、800 mg/L)作用sw1990 24、48和72 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p53、bax和pte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53、BAX、PTEN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5-FU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F剂量 =11.024,P=0.012).5-FU作用后sw1990细胞p53、bax及pten mRNA表达均升高(F剂量 =4.317,6.812和10.403,P均<0.05;F时间=3.058,0.906和0.451,P均>0.05);5-FU作用后sw1990细胞P53及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未处理组(t=9.025,24.562,P<0.05),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未处理组(t=7.239,P=0.042),PTEN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t=4.938,P=0.845).结论:5-FU可能通过调节sw1990中p53 、bax mRNA及P53、BAX、p-AKT蛋白表达,抑制sw1990增殖.
作者:朱春晖;谢勇;吕农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方法:将108例NSCLC患者均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紫杉醇1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患者NSCLC组织中RRM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结果:RRM1高表达与GP方案化疗耐药有关:GP方案化疗耐药组RRM1的高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敏感组(30.0%)(x2=5.704,P=0.017).RRM1高表达与TP方案化疗耐药无关(x2=0.557,P=0.456).结论:NSCLC组织中RRM1的表达升高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有关.
作者:刘萍;王豪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