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茜;宋波;苗成;韩志强;许予明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青荚叶中表儿茶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甲醇-水(体积比1:1)为溶剂,超声波法提取青荚叶中的表儿茶素.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组成:流动相A,400 mL 0,04 mol/L柠檬酸+8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20mL四氢呋喃;流动相B,甲醇;流动相的洗脱方式为等强度洗脱:流动相A+B(体积比85:15);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80 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儿茶素线性范围为0-364.00 mg/L(r=0.999 9),平均同收率为98.4%,RSD为2.08%(n=3).青荚叶中表儿茶素含量为(5.334±0.111)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且灵敏,适用于青荚叶中表儿茶素含量测定.
作者:刘利娥;李红萍;吴予明;刘洁;于斐;张洪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北京/W系结核分枝杆菌在北京市昌平区的流行特征.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市昌平区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336株,采用Spoligotyping和多重PCR法对其进行分型及亚分型;同时采用谱系定义靶标RD105、RDl81、RDIS0、RD142和Real-time PCR方法进行分型和亚分型,并分析北京/W系的2个亚系与其对应患者年龄、出生地、抗结核药物敏感谱和卡介苗(BCG)接种情况之问的关系.结果:2种方法对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分型及亚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均为:299株为北京/W系和37株为非北京/W系结核分枝杆菌;在北京/W系结核分枝杆菌中,存在RD181的非典型北京菌株47株(15.7%),而相对现代的缺失RD181的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252株(84.3%);在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中,RD150和RD142缺失的菌株分别为168和173株.W菌/典型北京家旗菌株和非典型北京菌株2个亚系的分布与患者出生地、BCG接种情况、年龄以及抗结核药物敏感谱(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均无关(χ2分别为0.530、1.623、2.180、<0.001、0.849、0.038和0.006,P均>0.05).结论:初步绘制出北京市昌平区结核分枝杆菌的系统进化树,其中北京/W系呈现较为明显的优势.北京/W系中较现代的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义占明显优势.以RD105为靶标的Realtime PCR方法鉴定北京/W系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准确.
作者:高铁杰;李卫民;刘毅;张治国;周辉;邱云青;田苗;张旭霞;张建源;韩跃飞;高峰;李传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72例肝癌组织、40例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10)、57.5%(23/40)和77.8%(56/72)(H=16.235,P<0.001),E-钙黏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5.0%(26/40)和40.3%(29/72)(H=9.033,P=0.01 1);EphA2的过表达与肝癌患者的卫星灶、淋巴结转移及癌栓有关(χ2分别为7.160,3.952和4.879,P均<0.05),E-钙黏素蛋白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卫星灶有关(χ2分别为4.500和6.583.P均<0.05).肝癌组织中EphA2和E-钙黏素蛋白的表达有关联性(rp=0.280,P=0.032).结论:EphA2和E-钙黏素联合作用,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弓;朱长举;宋燕;李捷;翟文龙;赵永福;张水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稀释介质及处方组成对β-榄香烯圊体脂质纳米粒(SLN)制剂zeta电位测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稀释条件.方法:将β-榄香烯SLN制剂用不同介质稀释,用Nicomp-380/ZLS动电电位粒径测定仪测定其zeta电位,并将筛选出的稀释条件用于不同处方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测量.结果:在考查范围内,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稀释介质中泊洛沙姆188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重蒸馏水为稀释介质时,其绝对值随稀释度的增加而升高.β-榄香烯SLN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处方中泊洛沙姆188的增加而降低,当处方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增加时其zeta电位绝对值升高.结论:稀释介质对于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测定有较大影响,β-榄香烯SLN制剂用重蒸馏水稀释8倍后,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测量结果.
作者:王艳芝;郑甲信;王海玲;徐炳欣;毛世瑞;毕殿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构建人工抗原制备抗人参皂苷Rg3的特异性抗血清.方法:采用高碘酸盐氧化法将Rg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共价偶联,分别合成免疫抗原Rg3-BSA和包被抗原Rg3-OVA.用合成的Rg3-BSA免疫家兔,制得抗人参皂苷Rg3的特异性抗血清,并通过酶联免疫方法(ELISA)对抗血清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人工抗原Rg3-BSA制备成功,由其所得抗血清的效价为1:51 200,交叉反应率低于3%,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作者:曾华金;杨冉;刘吉华;屈凌波;余伯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喉痉挛是由支配声带或喉人口的运动肌肉发生痉挛所致[1].临床上常以一声带喉鸣的长吸气开始,数秒至数分钟后经一声长吸气恢复正常.发作时呼吸紧迫,呈屏气状,患者有憋闷感、出冷汗及发绀等缺氧症状.如不及时解除,可危及生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近年来采用喉上神经封闭治疗喉痉挛患者2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闵双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10 mm的垂体瘤,因肿瘤体积小,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有很大局限性.磁共振(MRI)因其独特优势成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但普通平扫及增强因垂体组织血供特殊性及扫描时间长往往难以发现隐匿的小腺瘤[1].
作者:曹茂胜;陈爱华;陈世全;华中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EC、27例不典型增生(AH)及l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NE)组织中WWOX和FHIT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WWOX在NE、AH和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59.3%和5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1,P=0.013).EC组织中WWOX的阳性表达率与其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212、4.258、4.005和6.607,P均<0.05).FHIT在NE、AH和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0.4%和60.0%,非EC组与E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EC组织中FHIT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571,4.242和6.544,P均<0.05).EC组织中WWOX和FHIT的表达有关联性(rp=0.345,χ2=8.109,P=0.004).结论:WWOX和FHIT的协同低表达可能在E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学博;乔玉环;郭瑞霞;张志萍;冯秀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原发性肺淋巴瘤起源于肺内的淋巴组织,在全身淋巴瘤中不足1%,占整个结外淋巴瘤的3%~4%,临床上常常出现误诊[1].作者收集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就诊的7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病例资料,对其肺部的螺旋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于红光;李月敏;钟涛;王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人工流产术是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方法[1],但人工流产术后常出现子宫收缩不良而致阴道出血时间长,或术后复经延迟至40~50 d,月经周期恢复时间长,甚者不能恢复正常月经等不良反应[2].若人工流产术后未及时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可致重复妊娠,重复人工流产不仅对患者身心造成危害,还可增加盆腔感染率,严重时导致不孕.
作者:常青;邢璐;孟晓燕;孔祥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初治AL组(65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AL-CR)组(20例)、复发难治白血病(RRAL)组(24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DF-1及VEGF蛋白的表达与初治A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初治A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及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4/65)和64.6%(42/65),均高于RRAL组[70.8%(17/24)和66.6%(16/24)]、AL-CR组[15.0%(3/20)和20.0%(4/20)]和正常对照组[6.6%(1/15)和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59和23.382,P<0.001).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初治AL患者的白细胞计数(χ2=11.413和15.363.P<0.001)及髓外浸润(χ2=10.100和13.333,P<0.001)有关.结论: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DF-1与VEGF蛋白的高表达参与了AL的发生、发展、浸润、复发和转移,动态检测2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AL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梅;万鼎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CD99基因转染对霍奇金淋巴瘤L428细胞株表型、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L428细胞分为3组:转染CD99基因组、转染空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CD15、CD30与CD99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与其他2组相比,转染CD99基因组L428细胞CD15、CD30表达消失,但可检测到CD99的表达.3组细胞周期分布存在差异,转染CD99基因组细胞阻滞于G2/M期(F=24.85,P<0.001).3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0,P<0.001),其中转染CD99基因组细胞凋亡率为(12.7±4.6)%,高于转染空质粒组的(4.0±0.9)%和空白对照组的(3.6±1.6)%(P<0.05).结论:CD99基因可能在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作平;何滢;周新华;韩西群;张艳;温宗华;赵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心脏成纤维细胞分6组培养:空白对照组,醛同酮组(培养液中加入醛固酮,终浓度为1×10-7 mol/L),阿托伐他汀预处理Ⅰ、Ⅱ及皿组(培养液中加入阿托伐他汀,终浓度分别为1×10-6、1×10-5及1×10-4 moL/L,24 h后加入醛同酮)及阿托伐他汀+甲羟戊酸组(培养液中加入阿托伐他汀,终浓度为1×10-4 moL/L,甲羟戊酸,终浓度为1×10-3mol/L,24 h后加入醛固酮).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 TGF-β1蛋白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6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表达、蛋白合成和分泌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4.534,30.405和14.418,P均<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醛固酮组和阿托伐他汀+甲羟戊酸组TGF-β1 mRNA表达量、TGF-β1蛋白表达和分泌水平增加(P均<0.01);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上述3个指标低于醛同酮组和阿托伐他汀+甲羟戊酸组(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以及TGF-β1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作者:武宇洲;崔炜;李淑琴;张雷;鲁静朝;张冀东;都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癌血流信号表现与Survivin的表达以及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82例乳癌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乳癌血流信号,并将其分为0~3级.0~1级归为不丰富组,2~3级为丰富组.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以20例纤维腺瘤作为对照组.结果:CDFI 2~3级者腋淋巴结转移率为66.7%(24/36),高于0~1级者的腋淋巴结转移率32.6%(15/46)(χ2=9.392,P=0.002).Survivin蛋白在乳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0%(41/82),纤维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3,P=0.002).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χ2分别为0.781、1.138及3.169,P>0.05),但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916,P=0.015).Survivin蛋向在CDFI 2~3级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6.7%(24/36),高于0~1级者的36.96%(17/46)(χ2=7.13,P=0.008).结论:乳癌肿瘤内部血流分布与Survivin表达相关,并且与腋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沈智勇;张建兵;季秀珍;吴名凤;谢阳桂;于兰;陈亚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苦菜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苦菜总黄酮高(100 mg/kg)、中(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每组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苦菜总酮各组实验前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质量分数0.5%羧甲基纤维素钠.显微镜镜下观察心肌坏死程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可见片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出血;苦菜总黄酬组心肌病变较模型组减轻.5组间血清LDH、SOD、MDA和M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33、38.623、4.840和22.658,P均<0.05);模型组血清LDH、MDA和MPO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O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苦菜总黄酮组血清LDH、MDA和MPO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模型组.苦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血清LDH、SOD、MOA和MPO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菜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仰斌;李启华;刘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2年对河南省14个抽样点的入选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调查.结果:2002年河南省居民热能、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9 134.5 KJ、64.5 g、68.2 g和327.6 g,粮谷类、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9.1%、11.5%和29.1%%,优质蛋白质占30.2%(城乡分别为39.7%和26.4%).婴幼儿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率分别为14.1%和8.2%.全省人群贫血患病率为18.4%,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4.0%和8.8%,总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7.9%.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9.9%,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5%和5.5%.结论:河南省居民热能和营养素摄入基本得到满足,但存在一定程度膳食失衡.各种营养相关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城乡差异,在以后的改善和防治工作中应因地制宜.
作者:张雷;张书芳;胡东生;施学忠;王培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制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兔多克隆抗体.方法:用谷胱甘肽-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ST-EGFP)融合抗原加福氏完全佐剂背部皮内注射首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第28天用GST-EGFP融合抗原加福氏不完全佐剂同样剂量加强免疫,第35天时再次免疫.第49天心脏采血30 mL,4℃静置过夜,收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血清中EGFP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免疫印迹法检测EGFP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利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抗体和观察转染EGFP贴壁生长的大鼠脑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EGFP的表达.结果:ELISA检测EGFP多克隆抗体滴度高为1:9 549;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特异性高;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存混合培养细胞中EGFP呈阳性表达.结论:直接使用GST-EGFP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可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大量EGFP多克隆抗体.
作者:方莉;陈雪梅;任秀花;闫志勇;臧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alectin-3与Bcl-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SCC组织中Galectin-3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Galect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36/50)和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4,P<0.001);Be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26/50)和6.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07,P<0.001);Galectin-3和Bel-2蛋白表达均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分别为9.830、7.679和9.933、5.265,P<0.05).ESCC组织中2者的表达呈正关联(rp=0.357,χ2=7.281,P<0.001).结论:Galectin-3和Bcl-2蛋白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Galectin-3及Bcl-2蛋白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庞霞;郑湘予;李晟磊;赵志华;陈奎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对郑州市金水区医疗资源整合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比较金水区4所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整合前后门诊与住院人次、业务收入、设备、医护人员职称与学历及参合农村居民就诊情况的变化.结果:医疗资源整合后,乡镇卫生院门诊与住院人次均增加,业务收入提高,万元以上设备增加了34台,其中50万元以下设备20台,一100万元设备8台,100万元以上设备6台.医护人员职称比例下降(Z=4.672,P<0.001),学历水平提高(Z=3.417,P=0.001);参合农村居民的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均增加.结论:区镇医疗资源整合可增加门诊与住院人次及业务收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学历水平,并较好地支持了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但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与改进.
作者:魏万宏;姜保俊;王慧慧;李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STAT4和STAT6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20例)和URSA患者(20例)绒毛组织中STAT4、STAT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天性.结果:正常妊娠组和URSA组绒毛组织中STAT4和STAT6均呈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质,胞核多数无明显着色.URSA组绒毛组织中sTAT4阳性信号平均灰度值(148.00±24.38)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16.75±9.26)(t'=5.730,P<0.001).URSA组绒毛组织中STAT6阳件信号平均灰度值(121.50±7.98)低于正常妊娠组的(161.60±17.78)(t'=10.392,P<0.001).URSA组和正常妊娠组绒毛组织中STAT4与STAT6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589,-0.647,P均<0.001).结论: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STAT4的高表达和STAT6的低表达可能诱导T辅助淋巴细胞1/2失衡,进而导致URSA的发病.
作者:张冬丽;杨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