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贺德志;李建生;梁倩萍

关键词: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claudin-7, E-cadherin
摘要: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的异常表达率为72%(52/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66.7%(48/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静脉侵犯有关(P均<0.05).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35,P=0.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0例同期住院食管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方案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及住院费用.结果:FTS方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2)h,首次排便时间(85±3)h,住院时间(9±1)d,总并发症发生率7.9%(6/76),术后1 a再入院率5.3%(4/76),住院总费用(11298.15±2460.95)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3)h,首次排便时间(95±1)h,住院时间(12±2)d,总并发症发生率18.8%(15/80),术后1 a再入院率1.3%(1/80),住院总费用(12537.51±2965.89)元.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周福有;王立东;王建坡;宋清荣;耿明飞;胡崇明;郭海周;王社军;李剑;孙志强;齐红;王海艳;王燕;艾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9例脑电图分析

    脑电图(EEG)是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项检查技术,已广泛用于颅脑疾病的检测,为研究EEG对CO中毒的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和预后方面的价值,作者对69例CO中毒患者进行173例次EEG描记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敏;余淑红;张劭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诊治体会

    胸椎椎管内外肿瘤不仅生长于椎管及椎间孔,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胸髓压迫症,并长入胸腔,压迫椎旁组织如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与上述结构紧密相连,导致手术困难[1].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鹏;宋来君;王树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离体前后及固定后的收缩变化

    目的: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大标本离体前后和固定后的收缩变化规律,计算其离体后和固定后的收缩率,为光镜下贲门部位组织结构和范围测量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测量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大标本(不包括癌组织)离体前、后和固定后其长度收缩变化,计算收缩率.结果:①食管离体后的新鲜组织和固定后组织的收缩率分别为42%和31%.②贲门离体后的新鲜组织和固定后组织的收缩率分别为32%和24%.③食管和贲门组织总收缩率分别为64%和49%(P<0.05).结论:食管和贲门组织在离体后和固定后都发生了显著的收缩变化.不同时期的收缩率不同.食管较之贲门组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状态下有更明显的收缩变化.

    作者:申秋;王立东;常扶保;李吉林;宋昕;任景丽;范宗民;郭军辉;杨杰智;申芳芳;袁艺;路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8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B7-H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和31.5%,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无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B7-H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对判断其浸润、转移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孟青;刘书漫;王一菱;张娓;刘占举;张钦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造影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压注射器可使造影剂按要求快速连续注射,极大地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1],但造影剂本身具有溶解度、渗透压、亲水性、黏稠度、电荷等理化特性,CT增强扫描静脉团注时剂量大,速度快,动态扫描时无法全程床边监护,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7230例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现将操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兰;谢静;王超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高于女性(3.73%)(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张建明;姚丽娜;李红;王书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炎症和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模型,观察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心肌炎症因子的作用以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热量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成模后随机分为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3组在糖尿病成模后均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诱发DCM模型,其中低、高剂量非诺贝特干预组分别给予4ms/kg与40 mg/kg非诺贝特,另设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4组的饲养时间均为16周.16周后观察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检测生化指标,胶原表达,计算心脏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及PPARα的表达.结果:超声检查显示DCM大鼠心功能减退,超微结构以及病理检查显示心室重塑,其中DCM组更加明显;TNF-α、IL-10以及PPARα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不同剂量的非诺贝特干预后,大鼠心室重塑减轻,TNF-α袭达减少,IL-10与PPARα表达均增加.结论:DCM时出现了明显的心室重塑,伴有心肌中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经过非诺贝特的干预,心室舒张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心肌中部分炎症因子如TNF-α与IL-10的调节.即非诺贝特的抗炎特性实现的.

    作者:张峰;曾秋棠;李宾公;李书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内窥镜在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局限和对策

    内窥镜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近80%的居民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在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中存在内窥镜应用过度的现象,加之内窥镜检查复杂的规范程序、昂贵的价格以及有经验的内窥镜医师的缺乏等,导致其成本较高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范围人群筛查的要求.作者提出食管癌普查的三级筛查制度,第一级筛查为无创的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有关肿瘤相关分子的水平间接了解食管上皮增生状态;第二级为脱落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第三级筛查.3者结合,可以降低内窥镜应用的频率,降低筛查成本,提高检出效率,适应于大范围人群筛查.三级筛查模式与现行农村(社区)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是该模式推广应用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立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宫颈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2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DNMT1 mRNA的表达;分析DNMT1 mRNA的表达和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20)、63.3%(38/60)和78.8%(41/52),呈升高趋势(χ2=29.057,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DNMT1 mRNA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不同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DNMT1 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NMT1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时就已经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先兰;饶燕玲;孟志英;乔玉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5只,取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作为对照,余大鼠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模型.8周后人选心衰大鼠随机分为心衰对照组(CHF-c,n=13)和心衰他汀干预组(CHF-S,n=13)2组.CHF-S组用5 mg/(kg·d)辛伐他汀灌胃,CHF-C组、Sham组每d灌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4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内采血,ELISA法测定IL-18水平.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和Sham组比较,CHF-C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P均<0.05).Sham组、CHF-C组、CHF-S组IL-18水平分别为(271.50±64.75)ng/L,(581.20±67.71)ng/L和(505.95±60.29)ng/L,LVMI分别为(1.87±0.05)×10-3,(3.01±0.12)×10-3和(2.16±0.23)×10-3.和Sham组比较,CHF-C组IL-18升高,LVMI升高(P均<0.05).和CHF-C组相比,CHF-S组IL-18降低,LVMI下降(P均<0.05).结论:IL-18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衰的症状.

    作者:周书春;杨树涵;赵玉兰;孔宏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致双肾结石50例分析

    目的: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双肾结石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据卫生部推荐的<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诊疗方案>诊治的50例(年龄50d~7岁)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导致双肾结石儿童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用B超测定结石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以及有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等.分析尿常规及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双肾结石患儿的男女比例为3.1:1.发病高峰年龄为6~18个月,占所有患儿的58%.超声结果显示42例(84%)为单纯双肾结石,4例双肾结石合并双输尿管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单侧输尿管结石.66%的患儿双肾结石直径大于4 mm.其中左、右侧肾脏同时出现单发结石9例,同时出现多发结石18例.结石呈松散块状.7例患儿尿常规显示白细胞+~ ,10例患儿红细胞+~ .入院时尿液pH值5.0~7.5.肾功能检测显示11例患儿有肾功能衰竭,其左右侧肾脏结石直径明显大于非肾功能衰竭患者(P<0.05).并发肾积水17例,其中11例为双肾积水,左侧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范围为(18.4±6.4)mm,右侧肾脏为(15.0±5.8)mm.未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碱化尿液.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则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配合内科保守治疗.50名患儿经治疗,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出院标准后允许出院,住院时间为(8±1)d.出院时完全排出结石的患儿21例.结论:6~18个月婴儿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双肾结石的主要发病人群.B超为诊断婴儿泌尿系双肾结石的主要手段.三聚氰胺致双肾结石有较高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应给予高度关注.按卫生部推荐的诊疗方案效果良好.

    作者:文建国;李真珍;张红;王焱;王家祥;范应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6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 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l和Lmxl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l、Lmxl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赵荷剑;柴立辉;吴素霞;高林;贺维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菌渣中截短侧耳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截短侧耳素的提纯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从发酵菌渣中提纯截短侧耳素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色谱分析条件:采用Agilent-ODS 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甲酸溶液(体积比为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20μL,柱温30℃.结果:截短侧耳素在341~2 73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54%(n=6).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可用于截短侧耳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春丽;覃春菀;张俊霞;史云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COX-2及MMP-9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环氧化酶-2(COX-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HCC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HBX、COX-2与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CC组织中的HBX、COX-2及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77.5%与61.2%,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71.4%与79.6%,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均为0.0%,P<0.05);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OX-2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HBX蛋白的表达均分别呈线性相关;HCC组织中有转移与无转移组间HBX、COX-2与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中HBX、COX-2与MMP-9蛋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长宇;张贤强;杨观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包封率的聚结离心法.方法:0.5 mL盐酸小檗碱SLN中加入0.05 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充分振摇聚结后离心,取上清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SLN及上清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方法可将制剂中包裹药物的SLN充分沉淀.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n=3),测得的盐酸小檗碱SLN的平均包封率为93.4%(n=3).结论:使用聚结离心法可准确、快速地测定盐酸小檗碱SLN的包封率.

    作者:王艳芝;郑甲信;徐炳欣;王海玲;邓意辉;毕殿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Fas-670基因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Fas-670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55例AIH与69例PBC患者外周血DNA Fas-670基因型,并与1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IH、PBC及正常对照组人群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IH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38),AIH组AA基因型频率有增高趋势(40% vs 22%,P=0.012,OR=2.4).PBC患者Fas-670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外报道比较发现,中国汉族正常人群Fas-670基因型频率与高加索人、日本人、韩国人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人与韩国人,日本人与高加索人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670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IH易感性有关,正常人群Fas-670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种族差异.

    作者:孙继红;徐芸;汪群英;张晓君;罗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0例健康人行血清HGF、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定.根据HGF水平又将UAP分为2组:A组(HGF≤360 ng/L),20例;B组(HGF>360 ng/L),36例.观察住院期间2组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血清HGF水平[(247.53±90.59)ng/L]明显低于B组[(571.03±160.23)ng/L,P<0.05];2组间血清cTnⅠ、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中,A组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者明显高于B组(P<0.05);对上述心脏事件,HGF定量检测的敏感性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8.9%,准确性为80.4%.结论:HGF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作为预测UA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冯青俐;党瑜华;陈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放疗前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放疗前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探讨2者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前胃镜活检标本及放疗后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标本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2者放疗前后表达的差异及其与放疗后病理反应分级的关系.结果:放疗前后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18、0.27±0.14,2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标本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18、0.43±0.27,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放疗后病理反应程度有关(P<0.05).结论:Caspase-3的表达可作为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的筛选指标之一.

    作者:叶柯;葛红;蒋月;刘海龙;马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分布和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奥新蓝-雪夫染色(AB-PAS染色)法,对来自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的4 263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食管固有腺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4263例患者中,检出食管固有腺2591例(6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可检出食管固有腺,40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较高.从2591例中挑选出切片完整、染色均匀、无折叠的787例共1428张切片进行腺体分类:黏液腺占42.4%,混合腺占25.2%,贲门腺占24.5%,浆液腺仅占7.9%.抽取2653张切片进行腺体分布部位分析:黏膜下层腺体占49.0%,同有层腺体占26.7%,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占24.3%(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食管黏膜固有层腺体以中性黏液腺为主,与贲门腺相似;食管黏膜下层以酸性黏液腺为主.食管固有层腺体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肠化和癌发生率均高于黏膜下层腺体(P<0.05).腺体良性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体呈肿瘤侵袭性生长,侵犯食管上皮或破坏食管上皮,直至全部取代食管上皮.结论:食管固有腺增生,尤其是固有层内腺体增生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较为常见的病理改变;固有层腺体从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取代食管上皮到癌变可能是该地区特殊的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组织学发生模式.

    作者:王立东;周胜理;李吉林;任景丽;张连群;申秋;李江曼;郭涛;孙志强;陈宝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