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
目的:研究人精子顶体膜相关蛋白32(hSAMP32)mRNA在体外细胞NIH3T3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及亚克隆技术构建pcDNA3.1(+)-hSAMP32质粒,实验组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pcDNA3.1(+)-hSAMP32真核表达载体导入NIH3T3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cDNA3.1(+)).原位杂交检测hSAMP32 mRNA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的目的基因hSAMP32长度一致.亚克隆酶切鉴定可见目的片段.②实验组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hSAMP32 mRNA的表达,镜下可见蓝紫色阳性颗粒,空白和阴性对照组未见蓝紫色阳性颗粒.结论: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能够将pcDNA3.1-hSAMP32真核表达载体高效导入NIH3T3细胞中,实现了hSAMP32基因的体外表达.
作者:臧卫东;陈雪梅;任秀花;赵青赞;曹静;郝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对照组(25只)及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25只).采用动脉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氮唑染色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0 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3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缺血再灌注后120 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24 h,48 h,72 h各时点凋亡指数均低于缺血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多,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蒋杞英;胡艳秋;刘胜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兔移植肺组织中是否发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胀亡现象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26对大耳白兔进行左侧单肺移植,另分别选6只大耳白兔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阴性对照和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利用透射电镜及病理学等技术,检测移植肺组织中Ⅱ型肺泡上皮的胀亡现象、MDA含量及SOD活力,分析细胞胀亡在肺移植中可能的生物学作用.结果:移植肺组织中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胀亡,Ⅱ型上皮细胞胀亡的发生与MDA、SOD有关;与健侧肺、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肺相比,移植肺发生较强的排斥反应,且组织中存在更多的胀亡细胞.结论:兔肺移植排斥反应中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胀亡,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胀亡可能在肺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高峰;齐宇;秦建军;李向楠;胡伟;赵松;王铁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12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6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夏志坚;刘闯;张丽;张金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先天性肌强直发病率为0.3~0.6/10万[1],常见有2种遗传类型: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Becker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均表现为骨骼肌在随意收缩或刺激而收缩后出现肌强直,不易立即放松,Becker型较Thomsen型起病较晚,且有的在肌肉用力后有短暂的肌无力现象.该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仅有零星的家系报道,本研究中作者报道了有24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肌强直家系,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博爱;王海珍;李增富;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组织中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63.96±18.29,MMP-9的表达为65.34±7.76;Ⅰ~Ⅱ级MVD为34.73±12.56,MMP-9为48.13±9.74.Ⅲ~Ⅳ级中MVD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脑星形细胞瘤中MVD和MMP-9呈正相关关系.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MP-9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娅敏;高剑波;王振豫;杨学华;陈学军;郭华;周志刚;岳松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初步纯化方法.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低剂量IL-2维持下,利用细胞培养淘汰法筛选纯化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表面标志的改变.结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B淋巴细胞于第1周时基本死亡,第3周时完全消失;NK细胞于第1周时明显增加,第4周时大部分死亡;第4周时,所培养的细胞绝大多数为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整体变化趋势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4+百分数稍增加,CD8+百分数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3+CD16+CD56+百分数明显增加.结论:在IL-2维持下,人PBMCs培养4周时,收获培养细胞为初步纯化的T淋巴细胞.
作者:李付广;李沛;靳静;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除B组(该组小鼠不致敏,也不诱发ACD)外,其他6组均建立ACD模型.A组每d腹腔注射20 ml/kg的PBS,B、C、D、E、F、G组分别每d腹腔注射OMT 50 mg/kg、12.5 mg/kg、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及氢化可的松25 mg/kg,均给药28 d.于给药第8 d、14 d、29 d测各组小鼠左、右耳厚度,计算2耳差值.实验第1 d、7 d、14 d、21 d、28 d小鼠尾静脉采血三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T细胞数.第29 d处死全部小鼠,测量胸腺及脾脏质量.结果:OMT具有强烈抑制DNFB诱发的小鼠耳部ACD作用,且OMT可增加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OMT可以使小鼠胸腺和脾脏质量增加,而大剂量的OMT对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小鼠胸腺的质量.结论:OMT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可能是OMT抑制ACD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作者:伍斌;任学群;谢红付;张江林;陈明亮;杜乾君;杨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自1998年至2004年对本科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采用大剂量131I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改性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植入犬的右室流出道,观察其长期的防钙化性能.方法:从屠宰场取新鲜牛颈静脉,筛选后放入循环固定槽内,用体积分数为0.625%的戊二醛固定1 d,取出分为2组,分别于体积分数为100%2,3-丁二醇和体积分数为0.3%戊二醛中保存60 d,然后分组植入犬的右室-肺动脉之间,将犬的肺动脉近端结扎,饲养1 a后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钙含量测定.结果:2,3-丁二醇保存组管道内腔及瓣膜表面发现有内皮样细胞存在.戊二醛保存组较2,3-丁二醇组管道组织均存在较严重的炎性反应.2,3-丁二醇改性后的牛颈静脉管壁平均钙含量((8.72±0.71)mg/g)明显比戊二醛组((22.05±10.78)mg/g)低,P<0.05;2组瓣膜平均钙含量相比(2,3-丁二醛组:(1.38±0.86)mg/g),戊二醛组:((0.88±0.69)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二醛鞣制的生物组织材料经2,3-丁二醇改性后可明显减轻组织钙化程度.
作者:张竞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D21S11、D21S1270、D21S1437的多态性判断先天愚型患者2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方法:选择先天愚型关键区域(DSCR)内部及其附近的STR D21S11、D21S1270、D21S1437对11个核心家系进行PCR扩增并进行DNA定量分析.结果:先天愚型患者出现1:1:13条或2:12条DNA电泳带.在9个可确定21号额外染色体来源的家庭中,7名患儿的21号额外染色体来源于母亲,2名来源于父亲.结论:根据这3个遗传标记可确定大多数先天愚型患儿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为研究染色体不分离的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陈辉;郑红;贺颖;刘华;连建华;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年6月至2004年12月,作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0例,并以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方案作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瑜;杨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老年肺炎为老年人肺实质的急性炎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老年肺炎病死率达5.6%~23.3%,80岁以上老年人中,肺炎是第一死因,90岁以上者有一半死于肺炎[1].现就本院2000年5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21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田蕊;徐析;朱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HO-1)基因转染对大鼠肝细胞系BRL的抗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BRL细胞转染HO-1基因后(对照组采用转染空载体pcDNA3的BRL细胞),应用RT-PCR检测肝细胞系BRL中HO-1基因的表达.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进行细胞计数,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转染的肝细胞系BRL中均有HO-1 mRNA表达.转染HO-1的BRL细胞经TNF-α诱导凋亡后,细胞凋亡率(55.42%±3.12%)明显低于同等刺激下转染pcDNA3的BRL细胞(81.29%±3.08%)(P<0.05).结论:BRL肝细胞系中HO-1表现出较强的抗凋亡能力,为以细胞凋亡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陈国勇;曲青山;孙建军;钱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衣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因素干预,探讨并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红霉素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影响,探索新的抑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和思路.方法:用经过筛查的8~12周清洁级小鼠72只,制成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模型,分别用EGF及红霉素干预,统计并比较不同时间每组小鼠阴道感染率及阳性感染者阴道排菌量情况.结果:由对照组第8 d CT阳性感染率为79.2%可知沙眼衣原体动物感染模型制作成功;在感染第8 d、第18 d EGF干预组感染率分别为45.8%、33.3%,红霉素干预组为33.3%、4.2%,与对照组的79.2%、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阳性感染者中阴道脱落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EGF及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抗菌机制降低小鼠生殖道CT感染的发生率并能降低衣原体的毒力,从而为预防衣原体感染找到浇新的策略打下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聪霞;陈红峰;李红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设备的不断改良等,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体外循环(CPB)本身导致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等仍不可避免[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或者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可能,成为现代微创冠脉外科的重要术式[2,3].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完成OPCAB216例,现就OPCAB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等报道如下.
作者:田海峰;程兆云;张志东;权晓强;张立;孟凡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作者对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脾及胆囊联合切除术,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华;路文彦;刘三光;张建生;吕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腹泻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约占40%~60%,位居小儿腹泻首位[1].轮状病毒肠炎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深入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小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儿科2005年收治的6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H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子宫切除术(AH)且条件相似的患者28例(AH组).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病率发生情况,并测定2组术前1 d和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结果:①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均P<0.05).②AH组术后1 d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4 d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LH组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术后1 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 2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2组相比,LH组明显高于AH组(P<0.05).结论: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对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小.
作者:边爱平;赵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系膜蛋白分离和初步纯化方法.方法:使用改良的Neville法提取细胞膜,在pH 6.3的条件下,用去垢剂Triton X-100和辛基β-葡糖苷把细胞膜上的蛋白溶解下来,以超滤法纯化膜蛋白并分组.结果:在pH 6.3的条件下,适当的去垢剂与膜蛋白质量之比使用去垢剂辛基β-葡糖苷时为6:1;使用Triton X-100时为2:1.超滤法将膜蛋白分为相对分子质量<3 000、3 000~10 000、<10 000、10 000~30 000、30 000~100 000、>100 000共6个组分.结论:获得适当的去垢剂与膜蛋白质量比,并获得了不同的膜蛋白组分,为进一步研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肿瘤抗原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付广;杜英;孙涛;杨红艳;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