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组织中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唐芙爱;刘霞;刘占举;程香普;郑鹏远;李振峰

关键词: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微血管密度, 大肠肿瘤, 癌
摘要: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大肠癌组织及23例正常大肠组织中uPA、MVD.结果:大肠癌组织中uPA和MVD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uPA的表达随Dukes分期、浸润深度的增加及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或0.01.)大肠癌组织中uPA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68,P<0.01).结论: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uPA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促进癌组织的新血管生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后在豚鼠内耳的分布

    目的:探讨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肌内注射在豚鼠内耳的分布.方法:25只豚鼠分5组,每组5只.正常组:肌内注射125I-bFGF 原液0.1 ml;生理盐水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125INa组:肌内注射125INa 0.1 ml;急性缺氧组:豚鼠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分数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2 h后出仓,检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抽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x(O2),同时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 ml,立即返仓;药物性聋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连续用药7 h,ABR测试后,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ml.各动物分别于注射125I-bFGF、生理盐水、125INa 1 h后心内抽血、取肝脏、甲状腺、脑组织、耳蜗、外淋巴组织,测量各组织γ放射计数,并观察耳蜗放射性自显影.结果:缺氧组缺氧后ABR阈值升高(P<0.000 1,pO2、x(O2均降低(P<0.01.肌内注射125I-bFGF 后,正常组、急性缺氧组、药物性聋组动物的血液和肝脏组织中γ放射性计数高于本底,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可见显影颗粒;而脑组织、耳蜗及外淋巴γ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比较无差异,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未见显影颗粒.结论:生理情况下,bFGF肌内注射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病理情况下,如急性缺氧、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时bFGF肌内注射也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到达内耳.

    作者:刘涛;巴云鹏;董明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已从传统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包括对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和后结果或结局的研究.作者采用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1]评估了干扰素与常规保肝药物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冯慧芬;张淑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bcl-6及细胞凋亡检测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bcl-6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30例,T细胞淋巴瘤20例)和30例淋巴结炎组织中bcl-6的表达水平,并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淋巴结炎、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6.7%、35.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强表达率达36.7%,高于T细胞淋巴瘤的20.0%和淋巴结炎组织的6.7%(P<0.05).bcl-6阳性表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过表达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史周印;李道明;高冬玲;庞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测定

    目的:测定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信号途径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整合素β1和CD105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105-MVD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非病理性瘢痕组织2个指标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105-MVD呈正相关(r=0.896,P<0.05).结论:整合素β1可能在病理性瘢痕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史岩;牛扶幼;王喜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血胆固醇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血胆固醇水平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对706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 011例门诊体检正常人进行血胆固醇水平测定.以血胆固醇浓度<4.15 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6.0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作为诊断标准.结果:正常人低、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3.9%(482/2 011和13.4%(270/2 011),而肿瘤患者低、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分别为66.3%(468/706和1.3%(9/706),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5,P<0.05).正常人群男性低胆固醇血症检出率25.36%(456/1 798)高于女性的12.20%(26/213(χ2=18.08,P<0.05).结论:低胆固醇血症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作者:刘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房水中双氯芬酸胆碱

    目的:建立双氯芬酸胆碱(DA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磷酸盐(体积比为25:25: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进样量20 μl.24只家兔,用DAC滴眼液50 μl后,取房水用甲醇处理后,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10~500 mg/L,r=0.999 81,回收率为101.3%,日内和日间RSD均<5%.家兔用药后,房水中15 min既可检测到药物,在给药后30 min达到高浓度.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好,适合于眼房水中DAC的测定.

    作者:刘红春;阎素清;高丽娟;吴予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空白组和无关序列(N-ODN)组为对照,设计、合成4条ASODN链(ASODN-t1,t2,t3和t4,脂质体包埋后分别以10 μmol/L、20 μmol/L、30 μmol/L N-ODN和ASODN转染A375细胞,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72 h后,各ASODN组A375细胞计数较对照组、N-ODN组均减少(P均=0.000);每条链的10 μmol/L、20 μmol/L、30 μmol/L 3个浓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0 μmol/L ASODN-t2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48 h后,30 μmol/L ASODN-t2组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N-ODN组下调(P均=0.000).结论:乙酰肝素酶ASODN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下调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

    作者:于建斌;张岚;李琳;陈燕辉;张江安;陈奎生;张云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克拉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survivin 基因表达的原代急性白血病(AL)细胞对阿克拉霉素(Acla)联合阿糖胞苷(AraC)的敏感性.方法:采用 RT-PCR方法检测28例AL患者的原代AL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用MTT法检测体外Acla 4 mg/L, AraC 20 mg/L及2者联用(AA)对AL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28例中, 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22例.AA应用对survivin mRNA阳性者AL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37.24±18.36)%,高于对survivin mRNA阴性者的(24.32±9.33%(t=2.340,P=0.032).结论:survivin 基因阳性表达的原代AL细胞对AA较敏感.

    作者:孟小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气管内清吸效果观察

    出生时窒息、羊水污染可导致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而MAS是危害新生儿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占出生新生儿的1.2%~2.2%[1],重症病死率高达40%[2],故越早彻底清吸胎粪,越可大大减少胎粪所致的一系列损害[3].作者对本院有羊水污染的新生儿出生时进行气管内清吸,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燕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31I去除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及治疗转移灶36例观察

    甲状腺癌的转移率和病死率较高,手术对甲状腺癌无转移病灶疗效较好[1],但单纯手术很难将甲状腺全部切除,往往残留部分肿瘤组织.131I扫描能显示手术后的残余组织或远处转移灶,大剂量的131I能有效地治疗转移灶和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2].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对本院36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进行了131I去除治疗,并对其中16例伴有转移病灶的患者采用131I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祝;刘保平;谢新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30例早期双侧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急性患者占80%[1].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2].传统康复训练都是对偏瘫肢体进行的[3,4],作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双侧康复训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田景绘;靳淑慧;李冬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βR Ⅰ,TβRⅡ).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病理性瘢痕(增生期瘢痕23例,退化期瘢痕9例;早期瘢痕疙瘩10例,晚期瘢痕疙瘩18例)、15例正常皮肤及15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和TβRⅡ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0.01).增生期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退化期瘢痕组织(P<0.05或0.01).瘢痕疙瘩组织中,早期病变与晚期病变组织比较,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βR Ⅰ、TβRⅡ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TGF-β信号转导异常活化有关.

    作者:康深松;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对豚鼠缺血再灌注心室颤动的影响

    目的:比较2种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对豚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和心室颤动(VF)的影响.方法:将66只雄性豚鼠随机分成8组:空白对照组12只;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0.1 μmol/L、1.0 μmol/L和10.0 μmol/L浓度组,每组8只;卡维地洛助溶剂对照组6只.按经典的Langendorff方法进行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观察各组心肌NE释放量及再灌注VF的发生情况.结果:NE释放量与再灌注VF持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Y=0.11X-1.12,r=0.89,P<0.001).卡维地洛1.0 μmol/L和10.0 μmol/L组心肌NE释放量及再灌注V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及相同剂量的比索洛尔组(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时心肌释放大量NE,是触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抑制NE释放的程度可能是卡维地洛抗再灌注VF效果优于比索洛尔的原因之一.

    作者:姚峰;吕云霞;张彦周;刘朝霞;阎西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作者:王绍欣;董平栓;杨旭明;李转珍;杨喜山;汪砚雨;李志娟;阎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观察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 ℃)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豫医无毛小鼠仔鼠时期眼睑外观正常,12周龄时眼睑及皮肤有许多油脂黏附,头侧、眼睑及体侧出现皱纹和褶痕,眼睑松垂,眼球变混浊,视物能力、敏感性及行动性均降低.昆明小鼠饲养期间眼睑及眼球无明显变化.豫医无毛小鼠角膜、视网膜、睫状体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同,其视物能力差可能是由眼睑松垂所致.

    作者:王纯耀;李晓雯;阎爱华;宋国英;杜春燕;史聪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Dok1 PTB结构域结合关键位点的确定

    目的:确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Dok1 PTB结构域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方法:合成包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的EGFR胞内域的5个小肽片段,利用谷胱苷肽S转移酶共沉淀技术确定能够抑制Dok1 PTB结构域与激活的EGFR结合的小肽.结果:pY1086或pY1148小肽能抑制激活的EGFR与Dok1 PTB结构域的结合.结论:pY1086和pY1148是激活的EGFR与Dok1 PTB结构域结合的关键位点.

    作者:阎志勇;蔡太生;张勇;汤善均;路长林;何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

    病理性瘢痕是由创伤等引起、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伤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瘤样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组织学特点为大量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量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瘢痕形成是创伤修复的一种必然结果,但过度修复所致病理性瘢痕形成,可引起外形的毁损和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近年研究表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皮肤张力、部位、年龄、皮肤色素、感染、异物和遗传机制等有密切关系[1],作者从基质代谢、低氧、自由基等6大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李广帅;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省医疗事故省市两级鉴定结论分析

    目的:了解某省省市两级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状况. 方法:对某省医学会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期间医疗事故再次鉴定的案例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某省省市两级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一致率仅为48.15%,省市两级鉴定结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22,95%可信区间为0.11~0.33,P<0.05);再次鉴定结论患方有利率为38.16%,医方为67.74%,医患双方结论有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申请方委托途径构成及医疗机构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省市两级医学会鉴定结论一致性较低;申请再次鉴定时,患方再次鉴定结论有利率低于医方;再次鉴定委托途径及医疗机构级别不影响鉴定结论的公平性.

    作者:孙长青;画宝勇;姚武;赵燕;王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30例治疗体会

    作者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3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肾积水患儿,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3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患儿,男24例,女6例.年龄38 d~13岁,其中38 d~岁9例,1~9岁17例,>9岁4例.左肾积水21例,右肾积水3例,双肾积水6例.中度肾积水14例,重度肾积水16例.29例肾积水量30~500 ml,另1例肾积水量达2 000 ml.临床症状:腹部包块13例,间断发热、恶心、腰腹疼痛者8例,泌尿系感染2例,胎儿期孕检发现4例,血压高3例.术前均经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IVU)证实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其中5例行螺旋CT检查.

    作者:范应中;万清廉;王家祥;张谦;许华峰;李泸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线粒体基质蛋白Hsp70、Hsp60的表达、纯化、鉴定及抗体制备

    目的:建立有效的线粒体基质蛋白Hsp70、Hsp60原核细胞表达系统,获得纯度较高的Hsp70、Hsp60蛋白,并制备抗体.方法:以HeLa细胞cDNA为模板扩增成熟的hsp70、hsp60 DNA,插入pPRO-EX-HTb质粒,IPTG诱导B21 E.coli表达,Ni2+离子螯合树脂纯化蛋白,获取被免疫的兔抗血清,纯化后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Hsp70、Hsp60高效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特异性较好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基质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程晓丽;李春燕;连建华;齐华;刘永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