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观察

王纯耀;李晓雯;阎爱华;宋国英;杜春燕;史聪敏

关键词:豫医无毛小鼠, 眼球, 组织学
摘要: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 ℃)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豫医无毛小鼠仔鼠时期眼睑外观正常,12周龄时眼睑及皮肤有许多油脂黏附,头侧、眼睑及体侧出现皱纹和褶痕,眼睑松垂,眼球变混浊,视物能力、敏感性及行动性均降低.昆明小鼠饲养期间眼睑及眼球无明显变化.豫医无毛小鼠角膜、视网膜、睫状体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同,其视物能力差可能是由眼睑松垂所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的转分化及其鉴定

    目的:培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使其转分化为胰岛素样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以添加诱导剂DMSO的DMEM培养基培养,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RT-PCR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检验诱导形成的胰岛的生理功能.结果:分离初大部分细胞呈圆形,10 d后细胞快速增殖成胰岛样细胞团,RT-PCR显示培养后细胞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增强(P均<0.01),对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时增加(P<0.01).结论: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殖,并可转分化为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

    作者:黄天福;张颖辉;张会峰;董义光;秦贵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100A4与E-cadherin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48例,Ⅲ期14例;淋巴结转移阴性36例,阳性50例;分化程度低分化36例,中高分化50例)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和41.9%;正常肺组织中S100A4无表达,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95.0%;2者在正常肺组织与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或0.005),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S100A4与E-cadherin对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红军;杨鲲鹏;张斌;苏彦河;燕东海;崔新征;李道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黏着斑激酶、蛋白激酶B和核因子κB的表达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途径激酶(FAK)、蛋白激酶B(PKB)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FAK、磷酸化PKB(p-PKB)和NFκB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FAK、p-PKB、NFκB的阳性表达率较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均升高(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NFκB与p-PKB、FAK以及p-PKB与FAK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激活整合素介导的PI3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刘玉丽;王喜梅;牛扶幼;陈言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

    目的:克隆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GSTPi)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及蛋白纯化.方法:用RT-PCR技术从人胎盘组织获取人GSTPi基因的cDNA序列,将其扩增产物GSTPi基因插入到原核克隆载体pMD18-T中,用PCR扩增、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对重组质粒pMD18-T-GSTPi进行鉴定,将测序正确的GSTPi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MAL-c2x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c2x-GSTPi,鉴定后,用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麦芽糖亲和层析法纯化.结果:人GSTPi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测序结果同GenBank序列比较,同源性为100%.通过诱导,在85 000的表达量约达到35%,麦芽糖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纯度达到85%.结论:实现了解毒酶基因GSTPi的克隆和高效表达菌株的构建,并获取了高纯度的GSTPi蛋白.

    作者:王智慧;吴逸明;吴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麻黄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目的:从麻黄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麻黄总黄酮和多糖,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麻黄中总黄酮含量为6.64%,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34%(n=5);多糖含量为4.83%,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1.02%(n=5).结论:运用微波技术从麻黄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反应速度快,提取效率高.

    作者:薛梅;王新兵;阎豫君;王自军;周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气管内清吸效果观察

    出生时窒息、羊水污染可导致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而MAS是危害新生儿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占出生新生儿的1.2%~2.2%[1],重症病死率高达40%[2],故越早彻底清吸胎粪,越可大大减少胎粪所致的一系列损害[3].作者对本院有羊水污染的新生儿出生时进行气管内清吸,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燕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唇腭裂患者术后早期语音功能训练影响因素分析

    唇腭裂患者语音障碍的治疗除了外科手术修复唇腭部的先天畸形外,还必须采取非手术治疗,即语音功能训练、正畸治疗和心理治疗等[1].其中重要、也易被忽视的是贯穿始终的早期语音功能训练.作者对影响唇腭裂术后早期语音功能训练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李新明;王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ngleⅠ类错(牙合)的Wits值、ANB角和APDI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Wits值、ANB角和APDI对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仪测量法分别测量60例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计算Wits值、ANB角、APDI及其变异系数,并对3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its值、ANB角和APDI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55、0.44、0.55,且3者间均有相关关系(P均=0.000).结论:Wits值、ANB角和APDI均可作为评价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的指标,但APDI更具有可靠性.

    作者:严枭;蔡留意;余炜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新生儿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6具新生儿尸体标本的颈外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颈外静脉上、中、下3段的外径分别为1.2~2.4(1.8±0.5 mm、1.8~2.9(2.2±0.5 mm、2.4~3.8)(3.0±0.6 mm,长度分别为4.5~8.5)(6.9±1.4 mm、14.7~28.0(20.9±5.2 mm、16.9~29.2)(22.5±7.6 mm).结论:新生儿颈外静脉走行恒定,穿刺点应选中段中点.

    作者:程田志;刘荣志;陶俊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鼻内镜治疗体会

    1999年5月至2004年2月,作者共收治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现将鼻内镜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患者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7~70岁;病程25 d~4 a.其中右侧病变13例,左侧9例,双侧2例.蝶窦炎12例,蝶窦黏液囊肿5例,蝶窦真菌感染4例,蝶窦出血性息肉2例;蝶窦黏液腺瘤双侧1例.临床表现:24例均有头痛,多表现为球后及枕后部钝痛,其中伴发视力下降12例,鼻阻、回吸性血涕10例;内镜下检查见蝶窦口脓性分泌物12例,局部新生物8例.均经CT或MRI确诊,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孤立性蝶窦病变.

    作者:张治成;娄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187例病原学分析

    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其中以细菌性炎症为常见.近年,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出现了一些变化,肺炎链球菌的比例有所下降,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前增加[1].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对187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以了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

    作者:蔡兴俊;蔡绍曦;于纯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正常人腓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腓动脉是腓骨的主要营养血管.临床上,腓骨骨(皮)瓣常被用于骨不连、骨缺损的修复移植,而良好的腓动脉血供是骨(皮)瓣存活的关键.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了60例正常人120条腓动脉,以了解其行径及血流参数,报道如下.

    作者:沈素红;田可为;陈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20例体会

    胎儿显性脊柱裂是临床常见的先天畸形,对其尽早做出诊断对优生优育非常重要,超声检查以其独特的无创伤优势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1].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超声检查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20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亮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检测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50例近一次脑缺血发作<72 h的TIA患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CGRP水平,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大聚集率、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TIA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且重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均<0.05).血浆ET和CGRP水平与血小板大聚集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36,P均<0.05).结论:TIA的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浆ET及CGRP水平增高有关.

    作者:卜淑芳;张博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作者:王绍欣;董平栓;杨旭明;李转珍;杨喜山;汪砚雨;李志娟;阎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皮肤SCC组织和12例正常皮肤组织中上述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皮肤SCC组织中GST-π、MRP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和68.2%(30/44),均高于正常皮肤中的阳性率16.7%(2/12)和33.3%(4/12)(P<0.05).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08,P<0.01).结论:GST-π和MRP的表达可能存在共同的调节机制,2者在皮肤SCC耐药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颖涛;刘林嶓;李红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粘连性中耳炎13例手术治疗体会

    粘连性中耳炎目前仍然是耳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1],包括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等复合性病变,治疗困难.1997年9月至2005年6月,本科手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13例,现将手术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雅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观察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 ℃)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豫医无毛小鼠仔鼠时期眼睑外观正常,12周龄时眼睑及皮肤有许多油脂黏附,头侧、眼睑及体侧出现皱纹和褶痕,眼睑松垂,眼球变混浊,视物能力、敏感性及行动性均降低.昆明小鼠饲养期间眼睑及眼球无明显变化.豫医无毛小鼠角膜、视网膜、睫状体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同,其视物能力差可能是由眼睑松垂所致.

    作者:王纯耀;李晓雯;阎爱华;宋国英;杜春燕;史聪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视频脑电图监测196例临床分析

    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的基本方法,但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描记时间短,癫痫波检出率低,动态脑电图(AEEG描记时间长,假阳性率高[1].视频脑电图(video GAAB2 EEG,VEEG)监测可以同时观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变化,是目前癫痫诊断和分型中有价值的监测方法.2000年8月至2006年6月,作者行VEEG监测196例,报道如下.

    作者:熊华春;滕军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房水中双氯芬酸胆碱

    目的:建立双氯芬酸胆碱(DA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磷酸盐(体积比为25:25: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进样量20 μl.24只家兔,用DAC滴眼液50 μl后,取房水用甲醇处理后,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10~500 mg/L,r=0.999 81,回收率为101.3%,日内和日间RSD均<5%.家兔用药后,房水中15 min既可检测到药物,在给药后30 min达到高浓度.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好,适合于眼房水中DAC的测定.

    作者:刘红春;阎素清;高丽娟;吴予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