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100A4与E-cadherin的表达

胡红军;杨鲲鹏;张斌;苏彦河;燕东海;崔新征;李道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S100A4, E-cadherin, 人
摘要: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TNM分期Ⅰ期24例,Ⅱ期48例,Ⅲ期14例;淋巴结转移阴性36例,阳性50例;分化程度低分化36例,中高分化50例)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和41.9%;正常肺组织中S100A4无表达,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95.0%;2者在正常肺组织与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或0.005),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NSCLC组织中S100A4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S100A4与E-cadherin对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组织因子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以人组织因子(TF)基因为靶基因,构建特异性的RNA干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人T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具有小发夹结构的2条DNA序列,经退火后成为互补双链,然后将其克隆至干扰载体pSUPER质粒中,转化DH5α菌株,提取质粒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测序.结果:构建成功的针对人TF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证实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TF基因的真核载体,使其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宁;宋世兵;董子明;张同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测定

    目的:测定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信号途径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整合素β1和CD105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105-MVD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非病理性瘢痕组织2个指标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105-MVD呈正相关(r=0.896,P<0.05).结论:整合素β1可能在病理性瘢痕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史岩;牛扶幼;王喜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20例体会

    胎儿显性脊柱裂是临床常见的先天畸形,对其尽早做出诊断对优生优育非常重要,超声检查以其独特的无创伤优势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1].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超声检查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20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亮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25例体会

    1996年至2004年,作者采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5例,中位年龄42(13~72岁,男22例,女3例,19例有明显的溃疡病史.穿孔至手术的时间5~36 h;空腹穿孔10例,餐后3 h内穿孔13例,不确定2例;25例患者术前均具有典型的弥漫性腹膜炎,22例X线发现明显的膈下游离气体,穿孔孔径3~12 mm.

    作者:张豫峰;王萌;董良鹏;赵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七总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三七总苷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七总苷组.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24 h,下腔静脉取血,制备肾组织匀浆,分别测定大鼠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BUN、Cr含量与肾组织MDA含量升高,肾组织SOD活性降低(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七总苷组大鼠血清BUN、Cr含量和肾组织MDA含量降低,肾组织SOD活性升高(P均<0.01).结论:三七总苷可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实现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可;李华;王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乙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转录因子γ和骨钙素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PPAR)γ和骨钙素(Osteocalc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通过梯度离心、贴壁分离培养,获得hBMSCs,传至第2代hBMSCs 8 d,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0.09 mol/L乙醇作为诱导剂每d处理细胞,对照组不给予乙醇,继续培养细胞6 d.应用RT-PCR技术检测2组细胞中PPARγ mRNA和Osteocalc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MSCs内PPARγ mRNA表达增高(1.38±0.27 vs 1.73±0.34,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MSCs内Osteocalcin mRNA表达降低(1.08±0.22 vs 0.48±0.11,P<0.05).结论:乙醇能够诱导hBMSCs PPARγ表达增强,Osteocalcin表达减少,这可能与酒精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

    作者:吴学建;尹万乐;李月白;王义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ngleⅠ类错(牙合)的Wits值、ANB角和APDI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Wits值、ANB角和APDI对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仪测量法分别测量60例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计算Wits值、ANB角、APDI及其变异系数,并对3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its值、ANB角和APDI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55、0.44、0.55,且3者间均有相关关系(P均=0.000).结论:Wits值、ANB角和APDI均可作为评价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的指标,但APDI更具有可靠性.

    作者:严枭;蔡留意;余炜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C-myc、P27kip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C-myc、P27 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组织、20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mRNA和C-myc、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 mRNA、C-myc蛋白和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40.0%、20.0%,72.5%、45.0%、35.0%,55.0%、85.0%、90.0%;病理性瘢痕与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比较,3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与survivin mRNA表达及P27kip1蛋白高表达均有相关性(P<0.05),survivin mRNA表达与P27kip1蛋白高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c-myc表达上调,p27kip1表达抑制,从而导致瘢痕形成.

    作者:李广帅;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残存病变13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会

    放射治疗(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然而根治性放疗后10%~13%的患者有局部残存病变,复发率达20%~30%[1].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仍以放疗为主,但再程放疗疗效远不如首程放疗,且后遗症较多[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精确地将放射线集中于靶体积范围内,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免受或不受照射,是治疗鼻咽癌复发或残存病变的理想方法之一.本中心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13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或残存病变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CD4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CD44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二代兔眼RPE细胞,消化接种于12孔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 μg/L、50 μg/L、100 μg/L、20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共同培养12 h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RPE细胞膜上CD44的表达情况.以不加任何因子的培养液作阴性对照.结果:正常兔RPE细胞可表达少量CD44.经各种细胞因子诱导后, RPE细胞CD44表达均增加,尤其4种细胞因子联合作用时表达上调明显,表达水平与细胞因子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细胞因子b-FGF、TNF-α、PDGF、HGF能诱导RPE细胞CD44表达增强,从而可能促进RPE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作者:肖青;曾水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bcl-6及细胞凋亡检测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bcl-6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30例,T细胞淋巴瘤20例)和30例淋巴结炎组织中bcl-6的表达水平,并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淋巴结炎、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6.7%、35.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强表达率达36.7%,高于T细胞淋巴瘤的20.0%和淋巴结炎组织的6.7%(P<0.05).bcl-6阳性表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过表达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史周印;李道明;高冬玲;庞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后在豚鼠内耳的分布

    目的:探讨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肌内注射在豚鼠内耳的分布.方法:25只豚鼠分5组,每组5只.正常组:肌内注射125I-bFGF 原液0.1 ml;生理盐水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125INa组:肌内注射125INa 0.1 ml;急性缺氧组:豚鼠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分数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2 h后出仓,检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抽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x(O2),同时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 ml,立即返仓;药物性聋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连续用药7 h,ABR测试后,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 0.1ml.各动物分别于注射125I-bFGF、生理盐水、125INa 1 h后心内抽血、取肝脏、甲状腺、脑组织、耳蜗、外淋巴组织,测量各组织γ放射计数,并观察耳蜗放射性自显影.结果:缺氧组缺氧后ABR阈值升高(P<0.000 1,pO2、x(O2均降低(P<0.01.肌内注射125I-bFGF 后,正常组、急性缺氧组、药物性聋组动物的血液和肝脏组织中γ放射性计数高于本底,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可见显影颗粒;而脑组织、耳蜗及外淋巴γ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比较无差异,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未见显影颗粒.结论:生理情况下,bFGF肌内注射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病理情况下,如急性缺氧、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时bFGF肌内注射也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到达内耳.

    作者:刘涛;巴云鹏;董明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肝缺血再灌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的表达

    目的:探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肝脏缺血再灌注组(n=18)2组,并于再灌注1 h、6 h、12 h后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其TLR2/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并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蛋白及mRNA表达均增高(P<0.01),TLR2表达水平持续升高(P<0.01),TLR4在6 h达到峰值(P<0.01).肝脏缺血再灌注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6 h高(P<0.01,肺组织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物酶含量及肺组织学评分均从1 h开始增加,并在12 h达到峰值(P<0.01).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4被激活,并参与了肺损伤的过程.

    作者:谷元廷;吴河水;徐建波;王琳;田元;王春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血胆固醇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血胆固醇水平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对706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 011例门诊体检正常人进行血胆固醇水平测定.以血胆固醇浓度<4.15 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6.0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作为诊断标准.结果:正常人低、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3.9%(482/2 011和13.4%(270/2 011),而肿瘤患者低、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分别为66.3%(468/706和1.3%(9/706),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5,P<0.05).正常人群男性低胆固醇血症检出率25.36%(456/1 798)高于女性的12.20%(26/213(χ2=18.08,P<0.05).结论:低胆固醇血症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作者:刘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检测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50例近一次脑缺血发作<72 h的TIA患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CGRP水平,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大聚集率、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TIA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且重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均<0.05).血浆ET和CGRP水平与血小板大聚集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36,P均<0.05).结论:TIA的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浆ET及CGRP水平增高有关.

    作者:卜淑芳;张博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空白组和无关序列(N-ODN)组为对照,设计、合成4条ASODN链(ASODN-t1,t2,t3和t4,脂质体包埋后分别以10 μmol/L、20 μmol/L、30 μmol/L N-ODN和ASODN转染A375细胞,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72 h后,各ASODN组A375细胞计数较对照组、N-ODN组均减少(P均=0.000);每条链的10 μmol/L、20 μmol/L、30 μmol/L 3个浓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0 μmol/L ASODN-t2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48 h后,30 μmol/L ASODN-t2组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N-ODN组下调(P均=0.000).结论:乙酰肝素酶ASODN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下调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

    作者:于建斌;张岚;李琳;陈燕辉;张江安;陈奎生;张云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麻黄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目的:从麻黄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麻黄总黄酮和多糖,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麻黄中总黄酮含量为6.64%,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34%(n=5);多糖含量为4.83%,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1.02%(n=5).结论:运用微波技术从麻黄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反应速度快,提取效率高.

    作者:薛梅;王新兵;阎豫君;王自军;周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阳性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IMP-1与PDGF、MMP-1、PCNA及PDGF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MMP-1、TIMP-1、PDGF及PCNA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作者:郭丽丽;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的转分化及其鉴定

    目的:培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使其转分化为胰岛素样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以添加诱导剂DMSO的DMEM培养基培养,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RT-PCR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检验诱导形成的胰岛的生理功能.结果:分离初大部分细胞呈圆形,10 d后细胞快速增殖成胰岛样细胞团,RT-PCR显示培养后细胞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增强(P均<0.01),对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时增加(P<0.01).结论: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殖,并可转分化为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

    作者:黄天福;张颖辉;张会峰;董义光;秦贵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62例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发病1~4 a后可发生股骨头塌陷,进展至3期或以上晚期病变的股骨头塌陷严重,致残率极高.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晚期酒精性ONFH 62例72髋,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义生;殷力;皮国富;鲍恒;许建中;王卫东;翟福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