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绘;靳淑慧;李冬菊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发病1~4 a后可发生股骨头塌陷,进展至3期或以上晚期病变的股骨头塌陷严重,致残率极高.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晚期酒精性ONFH 62例72髋,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义生;殷力;皮国富;鲍恒;许建中;王卫东;翟福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乙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内成脂转录因子(PPAR)γ和骨钙素(Osteocalc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通过梯度离心、贴壁分离培养,获得hBMSCs,传至第2代hBMSCs 8 d,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0.09 mol/L乙醇作为诱导剂每d处理细胞,对照组不给予乙醇,继续培养细胞6 d.应用RT-PCR技术检测2组细胞中PPARγ mRNA和Osteocalc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MSCs内PPARγ mRNA表达增高(1.38±0.27 vs 1.73±0.34,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BMSCs内Osteocalcin mRNA表达降低(1.08±0.22 vs 0.48±0.11,P<0.05).结论:乙醇能够诱导hBMSCs PPARγ表达增强,Osteocalcin表达减少,这可能与酒精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
作者:吴学建;尹万乐;李月白;王义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Wits值、ANB角和APDI对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评价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仪测量法分别测量60例AngleⅠ类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计算Wits值、ANB角、APDI及其变异系数,并对3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Wits值、ANB角和APDI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55、0.44、0.55,且3者间均有相关关系(P均=0.000).结论:Wits值、ANB角和APDI均可作为评价AngleⅠ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的指标,但APDI更具有可靠性.
作者:严枭;蔡留意;余炜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病理性瘢痕是由创伤等引起、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伤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瘤样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组织学特点为大量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量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瘢痕形成是创伤修复的一种必然结果,但过度修复所致病理性瘢痕形成,可引起外形的毁损和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近年研究表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皮肤张力、部位、年龄、皮肤色素、感染、异物和遗传机制等有密切关系[1],作者从基质代谢、低氧、自由基等6大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李广帅;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大鼠供肝肝移植后早期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活体大鼠供肝肝移植组(L组)和脑死亡大鼠供肝肝移植组(B组).L组仅建立活体大鼠供肝的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B组供体大鼠建立脑死亡模型后切取供肝行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监测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大鼠血压和心率变化,观察肝移植术后受体6 h、24 h存活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电镜观察肝脏形态变化,TUNEL法测定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供体大鼠脑死亡模型建立后血压和心率与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组和B组6 h和24 h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B组ALT、AST、TNF-α和HA水平均升高(P<0.05),肝细胞形态学损伤重、凋亡率高(P<0.05)、Kupffer细胞显著活化.结论:供体脑死亡可以加重脑死亡供肝移植后早期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和脑死亡供体血压、心率的改变以及Kupffer细胞的活化有关.
作者:史冀华;宋燕;崔雪艳;张水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4种脂蛋白对平滑肌细胞(SMC)ApoE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兔主动脉SMC培养传至第3代,生长融合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普通型低密度脂蛋白(N-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普通型极低密度脂蛋白(N-VLDL)、ox-VLDL,37 ℃温育24 h后,进行细胞固定,然后以地高辛标记的ApoE cDNA探针进行核酸原位杂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DL组、ox-LDL组、N-VLDL组及ox-VLDL组ApoE mRNA表达水平增高(P均<0.05),其中N-LDL、ox-LDL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由SMC所分泌的ApoE可能在局部掺入到上述脂蛋白中,促进SMC以受体途径摄取脂蛋白,导致SMC细胞内脂质堆积.
作者:李朝辉;王丽;唐兰;赵勇;曾和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作者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3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肾积水患儿,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3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患儿,男24例,女6例.年龄38 d~13岁,其中38 d~岁9例,1~9岁17例,>9岁4例.左肾积水21例,右肾积水3例,双肾积水6例.中度肾积水14例,重度肾积水16例.29例肾积水量30~500 ml,另1例肾积水量达2 000 ml.临床症状:腹部包块13例,间断发热、恶心、腰腹疼痛者8例,泌尿系感染2例,胎儿期孕检发现4例,血压高3例.术前均经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IVU)证实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其中5例行螺旋CT检查.
作者:范应中;万清廉;王家祥;张谦;许华峰;李泸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 ℃)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豫医无毛小鼠仔鼠时期眼睑外观正常,12周龄时眼睑及皮肤有许多油脂黏附,头侧、眼睑及体侧出现皱纹和褶痕,眼睑松垂,眼球变混浊,视物能力、敏感性及行动性均降低.昆明小鼠饲养期间眼睑及眼球无明显变化.豫医无毛小鼠角膜、视网膜、睫状体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同,其视物能力差可能是由眼睑松垂所致.
作者:王纯耀;李晓雯;阎爱华;宋国英;杜春燕;史聪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培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使其转分化为胰岛素样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以添加诱导剂DMSO的DMEM培养基培养,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RT-PCR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检验诱导形成的胰岛的生理功能.结果:分离初大部分细胞呈圆形,10 d后细胞快速增殖成胰岛样细胞团,RT-PCR显示培养后细胞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增强(P均<0.01),对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时增加(P<0.01).结论: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殖,并可转分化为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
作者:黄天福;张颖辉;张会峰;董义光;秦贵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从麻黄中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麻黄总黄酮和多糖,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麻黄中总黄酮含量为6.64%,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34%(n=5);多糖含量为4.83%,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1.02%(n=5).结论:运用微波技术从麻黄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反应速度快,提取效率高.
作者:薛梅;王新兵;阎豫君;王自军;周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和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培养,A组加入1×10-7 mol/L的地塞米松、1×10-7 mol/L的辛伐他汀和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为1 g/L);B组加入1×10-7 mol/L的地塞米松和与A组等量的DMSO;C组只加入与A组等量的DMSO作为对照.96 h后,以RT-PCR一步法分析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的表达;采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结果:A、C组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量及细胞增殖率均高于B组(P<0.01),A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对抗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月白;胡新永;王义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大肠癌组织及23例正常大肠组织中uPA、MVD.结果:大肠癌组织中uPA和MVD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uPA的表达随Dukes分期、浸润深度的增加及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或0.01.)大肠癌组织中uPA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68,P<0.01).结论: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uPA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促进癌组织的新血管生成.
作者:唐芙爱;刘霞;刘占举;程香普;郑鹏远;李振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前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已从传统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包括对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和后结果或结局的研究.作者采用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1]评估了干扰素与常规保肝药物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冯慧芬;张淑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胎儿显性脊柱裂是临床常见的先天畸形,对其尽早做出诊断对优生优育非常重要,超声检查以其独特的无创伤优势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1].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超声检查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20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亮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46例食管鳞癌及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用CD34抗体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1.31%(19/46)、58.70%(27/46),MVD为46.12±7.64;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IF-1α、VEGF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与食管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作者:吴欣爱;樊青霞;王留兴;王瑞林;孙燕;赵培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营养知识与健康的态度,分析2者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为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郑州某技术学院1 142名医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医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中等偏下(中等分占44.4%,低分占46.6%);饮食行为处于较差的水平(低分占54.1%);但表现出较好的营养态度(高分占69.5%).大中专医学生的营养知识与态度之间(r=0.262, P=0.000)、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之间(r=0.236,P=0.000)、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之间(r=0.097,P=0.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加大营养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医学生进行营养教育,以预防营养相关疾病.
作者:陈萍萍;王旗;崔玲玲;谢东;董忠生;朱明君;时宝庆;李文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作者:王绍欣;董平栓;杨旭明;李转珍;杨喜山;汪砚雨;李志娟;阎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唇腭裂患者语音障碍的治疗除了外科手术修复唇腭部的先天畸形外,还必须采取非手术治疗,即语音功能训练、正畸治疗和心理治疗等[1].其中重要、也易被忽视的是贯穿始终的早期语音功能训练.作者对影响唇腭裂术后早期语音功能训练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李新明;王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形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对53例胃癌组织行COX-2 、VEGF-C检测;Ⅷ因子抗体及Ⅳ型胶原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VD).以15例手术切缘经病理证实的正常胃黏膜作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为62.3%(33/53,且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VEGF-C蛋白阳性率为34.0%(18/53,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COX-2表达正相关(rs=0.312,P<0.05);MLVD与COX-2、VEGF-C的表达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VEGF-C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OX-2、VEGF-C在促使胃癌微淋巴管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周慧聪;张艳;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CD44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二代兔眼RPE细胞,消化接种于12孔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 μg/L、50 μg/L、100 μg/L、20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共同培养12 h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RPE细胞膜上CD44的表达情况.以不加任何因子的培养液作阴性对照.结果:正常兔RPE细胞可表达少量CD44.经各种细胞因子诱导后, RPE细胞CD44表达均增加,尤其4种细胞因子联合作用时表达上调明显,表达水平与细胞因子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细胞因子b-FGF、TNF-α、PDGF、HGF能诱导RPE细胞CD44表达增强,从而可能促进RPE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作者:肖青;曾水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