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日节律对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

孔娟;黄科昌;王倩

关键词:近日节律, 依托咪酯, 脑电双频指数
摘要:目的 通过上午、下午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测定,探讨近日节律对TCI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未用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上午组(8:00~10.00,A组,30例)和下午组(14:00~16:00,P组,30例)TCI依托咪酯进行全麻诱导.以血浆靶浓度150 ng/ml为起点,达到预期的血浆靶浓度5 min后,每次增加50ng/ml,直到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及OAA/S评分≤3分,且BIS≤50).记录BIS为50和意识消失时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结果 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两组患者HR、MAP、SpO2、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A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近日节律对依托咪酯的镇静作用有影响,下午组TCI依托咪酯患者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所需血浆靶控浓度较低.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肝脾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法定位,超声组(B组)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定位,两组均在局麻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有9例(11.2%)穿刺失败,B组全部穿刺成功,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P<0.0l).B组操作时间(9.8±7.4)s,明显短于A组的(18.7±14.6) s(P<0.05).A组有4例发生血肿,B组仅有1例.结论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权哲峰;池萍;张本厚;曹英浩;李昕;马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代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诱导期对循环和BIS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全麻诱导期三代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置入和气管内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和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气管插管组(A组)和PLMA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PLMA置人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3)、1 min(T4)、3 min(T5)时SBP、HR、BIS值的变化.结果 B组PLMA置入前后SBP、HR、BIS值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T3~Ts时S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2时(P<0.05),T3、T4时BIS值明显高于T2时和B组(P<0.05).结论 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诱导期使用PLMA能保持患者循环系统稳定,且不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预测麻醉深度的变化并不具有特异性.

    作者:唐爱平;陈金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温输血对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加温输血与否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各功能指标恢复差异的变化,探讨加温输血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年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加温输血组(加温组)和对照组.采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表PQRS进行前瞻性评估.分别于术前(T0)、拔管后15 min(T1)、40 min(T2)、术后第1天(T3)、第3天(T4)、第7天(T5)评估患者生理功能、伤害性感受、情感变化、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点整体恢复评分等级的差异以及各指标恢复率及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术后各时点总体恢复质量评分各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加温组患者在T5时抑郁发生率较低(0% vs 8%)(P<0.05).T3~T5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5时两组生理功能恢复率、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少量加温输血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俞一瑾;魏昌伟;陈易;魏月霞;倪新莉;熊利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局麻药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十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组(Ⅰ组)和相同容量浓度阻滞组(Ⅱ组).Ⅰ组患者坐骨神经给予1.5%利多卡因10 ml+0.75%罗哌卡因10 ml,腰丛给予1%利多卡因15 ml-+0.3%罗哌卡因25 ml;Ⅱ组坐骨神经和腰丛均给予0.6%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观察并记录坐骨神经和腰丛神经支配区域针刺感觉消失时间、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结果 Ⅰ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腰丛起效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趾跖曲和背曲运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屈膝运动消失时间和抬腿运动消失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高浓度低容量坐骨神经阻滞和低浓度高容量腰丛阻滞能够获得更高的阻滞成功率及更短的起效时间.

    作者:陈敏;施震;胡光俊;陶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近日节律对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

    目的 通过上午、下午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测定,探讨近日节律对TCI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未用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上午组(8:00~10.00,A组,30例)和下午组(14:00~16:00,P组,30例)TCI依托咪酯进行全麻诱导.以血浆靶浓度150 ng/ml为起点,达到预期的血浆靶浓度5 min后,每次增加50ng/ml,直到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及OAA/S评分≤3分,且BIS≤50).记录BIS为50和意识消失时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结果 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两组患者HR、MAP、SpO2、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A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近日节律对依托咪酯的镇静作用有影响,下午组TCI依托咪酯患者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所需血浆靶控浓度较低.

    作者:孔娟;黄科昌;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佐辛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目的 评价地佐辛预防患儿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3~7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地佐辛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2.0 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9~15μg·kg-1 ·min-1、瑞芬太尼0.05~0.20 μg·kg-1 ·min-1.手术结束前15 min,D组、C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PACU滞留时间;同时入PACU即刻,10、20、30 min记录躁动评分(PAED)及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及术毕6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人PACU即刻、1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入PACU后即刻、10、20、30 min的m-CHEOPS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及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不延长术后苏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卓;姜葳;崔云凤;潘振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小鼠脊髓中ATP敏感性钾通道亚基的表达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小鼠脊髓中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表达.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ICR小鼠随机均分为LDH模型组(LDH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LDH组在左L5神经根近背根神经节(DRG)附近自体移植尾部髓核(NP)以建立小鼠非压迫性LDH模型,sham组手术方法同LDH组,但不植入髓核.分别测定两组小鼠术前1d及术后1、3、5、7、10、14、21 d左后爪机械性缩爪阈值(MWT)和热缩爪潜伏期(PWL).sham组及LDH组术后5、10 d各取5只小鼠L5节段脊髓,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KATe通道亚基Kir 6.1、Kir 6.2、SUR1、SUR2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术后5、7、10、14 d LDH组小鼠左后爪MWT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1、3、5、7、10、14、21 d PWL明显缩短(P<0.05或P<0.01),LDH组小鼠脊髓SUR1、SUR2 mRNA表达水平在术后5d明显下调(P<0.05或P<0.01),10d表达更低(P<0.01);Kir 6.1、Kir 6.2 mRNA表达水平在术后10 d也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小鼠自体髓核移植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脊髓中KATP亚基的低表达相关.

    作者:朱翔;曹苏;沈施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喉罩全麻控制呼吸在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喉罩全麻下控制呼吸与自主呼吸在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住院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控制呼吸组(C组)和自主呼吸组(S组).C组患儿喉罩置入成功后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行控制呼吸;S组患儿喉罩置入成功后保留自主呼吸,必要时手控辅助通气.观察并记录诱导前5 min(T0)、置人喉罩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5 min (T3)及拔除喉罩即刻(T4)的HR、MAP、SpO2、PETCO2,记录T1~T4时的VT,并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手术中断次数、瑞芬太尼的用量、术中及术后呛咳、憋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调查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与S组比较,C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中断次数明显减少(P<0.01),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增多(P<0.01).C组内镜医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P<0.01).与S组比较,T2、T3时C组HR明显减慢(P<0.01),MAP、PETCO2、PaCO2、HCO3-明显降低(P<0.05或P<0.01),pH值、PaO2、BE、SaO2、SpO2、VT明显升高(P<0.05或P<0.0l).与T0时比较,T2、T3时C组PETCO2明显降低(P<0.05),T3时S组PETCO2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C组VT明显升高(P<0.01),S组VT明显降低(P<0.01),两组PaO2明显升高(P<0.05或P<0.01),S组PaCO2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C组术中呛咳、憋气和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喉罩全麻控制呼吸在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可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医师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超;杨振东;赵献亮;孟晨;胡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储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需行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A组)与非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组).A组术前10d起隔日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150U/kg,用至术后第5天;B组未用促红素.分别于术前7d和术前3d采集自体血.记录两组患者第1次采血前、术前lh、术后第1天、第5天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值,记录患者的失血量.结果 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术前lh、术后第1天、第5天两组RBC、Hb、Hct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术后第1天、第5天A组RBC、Hb和Hct明显升高(P<0.05或P<0.01).A组术后的贫血程度明显轻于B组,术后贫血恢复快于B组.整个围术期无一例发生自体血回输及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发生血粘度增高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储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促进患者自身红细胞的生成,明显改善采血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贫血状况,有效减少异体血的需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用药.

    作者:石海辉;于巍;安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产妇腰麻后持续声音嘶哑一例

    患者,女,41岁,身高155 cm,体重72.5 kg,.因“停经39+5周、B超发现胎盘功能Ⅲ级2d”入院,G8 P1,29+6周OGTT试验阳性.查体:双下肢水肿.尿蛋白(+),血清白蛋白:34.6 g/L.入院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高龄产妇,蛋白尿,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入室时BP 137/86 mm Hg、HR 110次/分.右侧卧位L2~3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十生理盐水稀释)1.8ml.摆左侧倾斜15~20°卧位,BP 76/42 mm Hg,HR 68次/分.立即给予麻黄碱、升高头位、加快输液、吸氧,之后患者呼吸、循环皆平稳.针刺法测定感觉平面为T2水平,患者意识清楚,自诉头晕、耳鸣、手麻,呼吸急促,听觉下降,患者声音低沉、沙哑,距离给予腰麻药3~5 min,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患者仍声音嘶哑,经会诊考虑声带水肿、声带麻痹.患者经地塞米松雾化治疗2d,声音嘶哑有所好转,于术后第3天出院.电话随访术后第6天声嘶明显好转,第10天恢复正常.

    作者:孙文琴;周爱国;潘道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足月新生儿,年龄3~28 d,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组(A组)和单纯七氟醚维持麻醉组(B组).两组均给予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33 μg·kg-1·min-1,两组均根据患儿临床表现(HR、BP、体动、呼吸对抗)调节七氟醚浓度.A组在术毕前约15 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两组均于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记录入室时(T1)、手术开始前即刻(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60 min (T4)、拔除气管导管时(Ts)患儿的HR、MAP、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并记录患儿的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T3~T5时A组HR明显慢于B组(P<0.05);T3时A组MAP明显低于B组(P<0.05);T2~T4时A组CETTSev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新生儿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立晶;张建敏;王芳;郝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肢体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异常疼痛、灼热、麻木、冰凉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糖尿病周围感觉运动性神经异常直接引起的疼痛,其临床症状:发病部位为远端对称性袜状或手套样分布,开始多累及下肢:足趾、足、小腿,如上行至膝时可累及上肢远端.DNP是临床上极为棘手的问题,治疗上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疼痛,但不能阻止病程的发展,这种典型的病理性疼痛,其产生的机理尚不清楚.

    作者:郑小兰;徐国海;罗振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犬尿素通路在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氯胺酮抗抑郁症过程中大鼠海马IL-1β、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色氨酸(TRP)、犬尿素(KYN)的变化,探讨犬尿素通路在氯胺酮抗抑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200~250 g,随机均分为三组:抑郁组(D组)、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D组和K组经过21 d慢性不可预知应激试验,建立大鼠慢性抑郁模型.第22天分别腹腔注射相同容积生理盐水(C组和D组)或氯胺酮10 mg/kg(K组),给药后30 min强迫游泳6 min,记录后5 min不动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IL-lβ、IDO、TRP及KYN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和K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多(P<0.05或P<0.01),D组IL-1β、IDO含量及KYN/TRP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K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l),IL-1β、IDO含量及KYN/TRP比值明显降低(P<0.05);C组与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可通过下调KYN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王楠;孙合亮;石金云;王星明;杨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下开胸球囊导管取出移位气道异物一例

    患儿,男,7岁,20 kg,因不慎误吸椭圆形磁铁球玩具出现反复呛咳,反复咳嗽、气喘2d,胸部X线片:右侧支气管口处可见高密度影异物,右下肺渗出性病变.拟急诊在支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术前听诊右肺呼吸音弱,余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哕音,窦性心律,HR 150次/分,SpO2 86%.吸氧后SpO2 99%,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2mg、地塞米松4mg后10min静注氯胺酮40 mg、芬太尼0.02 mg和丙泊酚20 mg麻醉.

    作者:胡艳;陈勇;吴多志;欧阳碧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羟乙基淀粉130/0.4与聚明胶肽对肺癌切除术患者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比较6%羟乙基淀粉130/0.4与聚明胶肽对肺癌切除术患者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20例,年龄45~74岁,ASAⅡ级.随机均分为6%羟乙基淀粉130/0.4组(A组)和聚明胶肽组(B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A、B组分别以0.67 ml·kg-1 ·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和聚明胶肽,输注量均为10 ml/kg.记录单肺通气时间、术中晶体量及胶体量.于麻醉诱导平稳后(T0)、单肺通气0.5 h(T1)、单肺通气1 h(T2)、双肺通气0.5 h(T3)时取桡动脉(肺静脉)血及中心静脉(肺动脉)血各3 ml,测定血清IL-6、IL-8、IL-10、SOD及MDA的浓度.桡动脉血加测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SP-A)浓度.计算IL-6净释出量(IL-6n)、IL-8净释出量(IL-8n)、IL-10净释出量(IL-10n)、SOD净消耗量(SODn)和MDA净生成量(MDAn).同时记录PaCO2、PaO2及Hct,并计算氧和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IL-6n、IL-8n、IL-10n、SP-A、SODn及MDAn均明显升高,T1,T2时两组RI明显升高,OI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T1~T3时B组IL-6n、IL-8n、SP-A、SODn及MDAn明显升高(P<0.05),IL-l0n明显降低(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较聚明胶肽可更好地缓解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肺脏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对OI及RI无明显影响.

    作者:柴叶静;李超;王勇;雍芳芳;贾慧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 D组患者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内注药完毕.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手术结束缝皮前停用静脉麻醉药,手控诱导呼吸.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及拔管时患者出现呛咳、躁动等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两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D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在拔管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未发生呼吸抑制及气道不良反应,未延长拔管时间,提高了全麻苏醒期的质量.

    作者:邵娴;张瑾;邢玉英;安丽;崔富春;吴君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遗传性Ⅷ因子缺乏症引起硬膜外血肿一例

    遗传性Ⅻ因子缺乏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我们遇到硬膜外因遗传性Ⅻ因子缺乏症患者无麻醉前访视致血肿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23岁,未婚,15年前曾诊断为遗传性Ⅻ因子缺乏症,近期无出血病史,因跑步训练致左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h于12月20日入院.术前凝血系列各项指标基本正常,Hb 109 g/L,于23日9时行左膝关节镜探查术.麻醉医师依法术前未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未查看患者及病历,患者到手术室行硬腰联合L3~4脊髓内麻醉,取L3~4间隙穿刺过程顺利,未见出血,蛛网膜下腔内注入0.75%布比卡因12mg(重比重),手术中麻醉满意,手术时间30 min.

    作者:徐传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屈菜红碱预先给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α(PKCα)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预先给药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大鼠机械疼痛行为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8只,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CHE组(CH组).CCI模型建立前给药,CH组用CHE 80 mg/kg灌胃,NS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次/日,连续4d,NP组不给予任何药物.灌胃结束后S组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余三组制备CCI模型.观察四组大鼠CCI模型建立前(T0)及建立后1 d(T1)、4d(T2)、7 d(T3)、10 d(T4)、14 d(T5)、21 d(T6)、28 d(T7)疼痛行为学改变,并于各时点行为学观察结束时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测定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计数.结果 与S组比较,T1~T7时NP、NS、CH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明显降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明显缩短,脊髓背角GFAP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与CH组比较,T1~T7时NP组和NS组MWT明显降低,TWL明显缩短(P<0.05);T4~T7时脊髓背角GFAP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白屈菜红碱预先给药可抑制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

    作者:陈勇;梁应平;郭莲;孙静;周志东;胡衍辉;徐国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麻醉方式下耳科电钻噪声对患者非手术侧耳听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耳科电钻噪声对行耳科手术患者非手术侧耳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中耳手术患者,年龄2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电钻峰值噪声和累计使用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4 h、14 d和30 d 500、1 000、2 000、4 000、6 000和8 000Hz两组患者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引出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电钻噪声峰值和累计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 2 000、4 000、6 000和8 000 Hz两组患者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明显升高(P<0.05),DPOAE引出率明显降低(P<0.05).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患者术后24 h 4 000、6 000和8 000 Hz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2 000、4 000、6 000和8 000 Hz DPOAE引出率明显升高(P<0.05).术中满意度全麻组为30例(100%),明显高于局麻组11例(36.7%)(P<0.01).结论 术中电钻噪声可引起非手术侧耳听力可逆性损伤,全麻药对电钻噪声的听力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温健;申新;肖颖;景桂霞;许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和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和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均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单次注射2%利多卡因1.5 mg/kg,然后以2mg· kg-1 ·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术毕;C组在相应的时点按照相同条件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2 h(T2)、3 h(T3)和术毕(T4)时抽取颈静脉球血和外周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检测血糖(Glu)、血浆乳酸(Lac)浓度,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脑葡萄糖摄取率(CERGlu)及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Djv-aLac).记录手术及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组T4时CjvO2明显高于C组(P<0.05);T4时的CERO2和T1~T4时的Djv-aLac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两组各时间点的CERb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脑氧代谢,减少无氧酵解,维持血糖稳定,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彭宇明;周晓莉;吉勇;张炜;韩如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