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进;刘成龙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Ce)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D1、D2、D3、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5 μg/kg(D1组)、0.5 μg/kg(D2组)和1.0 μg/kg(D3组)及10ml生理盐水(C组).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以BIS为靶控目标.丙泊酚初始Ce设为1.5 μg/ml,递增梯度为0.5 μg/ml,同时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BIS≤60时推注罗库溴铵0.9 mg/kg,BIS≤50并维持5s行气管插管.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min(T4)、5min(T5)、10 min(T6)时记录SBP、DBP、HR、BIS、丙泊酚Ce.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D2、D2组HR减慢、D3组SBP、DBP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D1组和C组SBP、DBP下降,HR减慢(P<0.05);与T2时比较,T3~T5时D1组和C组SBP、DBP升高,HR增快,T3时C组BIS升高(P<0.05).T2~T6时丙泊酚Ce D1、D2、D3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各时点对丙泊酚Ce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诱导效应室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心血管反应平稳并能显著减少诱导时所需丙泊酚Ce.
作者:张军;顾尔伟;何文胜;赵庆;姜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术后镇痛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80例,年龄23~5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诱导期静注利多卡因1.5 mg/kg,术中以2 mg·kg 1·h1持续输注,术后24 h内改为1.2 mg· kg-1·h1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七氟醚总量,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利多卡因浓度并记录术后2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术后第2天(T6)和第3天(T7)两组VAS评分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1~T5时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中七氟醚总量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缩短(P<0.05).结论 小剂量利多卡因静注可促进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李肇端;周汾;徐进;张圆;王曼;宫丽荣;余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快速顺序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是目前临床上为解决饱胃或有反流误吸风险的患者全麻气管插管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全麻诱导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缩短从保护性气道反射消失到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间隔,因为在这个阶段,气道失去保护,很可能发生胃内容物误吸,因此是诱导的关键期.RSI概念的形成经历了1951年琥珀胆碱问世、1961年Sellick在《Lancet》上首次提出环状软骨压迫(cricoid pressure,CP)可以预防反流误吸,到1970年包含了目前全部的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在《Anesthesia&Analgesia》第一次发表.RSI传统的内容包括:充分的预氧合、快速按顺序注射事先计算好剂量的硫贲妥钠和琥珀胆碱、实施CP、在气管插管成功导管套囊充气前避免进行正压通气[1,2].这项技术提出后在临床上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是国际公认的急诊饱胃患者全麻的标准处理措施,但是目前在实施的细节上却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的甚至争议很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这些争议及新的进展.
作者:黄绍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颅脑手术拔管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0.4、0.6、0.8μg/kg组(D1、D、D3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手术结束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10 min(T2)、15 min(T3)、拔管前(T4)、拔管时(T5)和拔管后1 min(T6)的MAP、HR、SpO2;记录苏醒期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1、D2和D3组在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但D3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较多.结论 术毕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4 μg/kg和0.6 μg/kg可有效维持颅脑手术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作者:蒋玲玲;张野;胡宪文;赵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乳剂静脉诱导用于老年患者喉罩插入的临床效果,探讨舒芬太尼的合适剂量.方法 喉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75例,年龄>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五组,插入喉罩前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05 μg/kg(Ⅰ组)、0.1μg/kg(Ⅱ组)、0.15 μg/kg(Ⅲ组)、0.2 μg/kg(Ⅳ组)和0.25 μg/kg(V组)后,静注依托咪酯乳剂0.2mg/kg.插入喉罩时,若患者出现吞咽、呛咳、屏气、喉痉挛等气道反应或肢体运动,则认为条件不满意;无相应反应则为满意.结果 Ⅰ~V组插入喉罩满意的例数分别为0、2、7、12、15例.舒芬太尼ED50为0.15μg/kg·95%CI为0.14~0.17 μg/kg;ED0为0.23 μg/kg,95%Cl为0.20~0.28 μg/kg.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0.23μg/kg联合依托咪酯乳剂0.2mg/kg插入喉罩满意度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作者:王开晖;陈彦青;姚玉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局麻药罗哌卡因混合用于腋路臂丛阻滞对阻滞效果及有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择期或急诊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RD组和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1 ml (1μg/kg)和0.375%罗哌卡因40 ml+生理盐水1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时间、首次疼痛VAS评分;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5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 HR、MAP、SpO2,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RD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延长(P<0.05).与R组比较,T1~T5时R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2~T5时两组MAP下降,T1~T5时HR减慢(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阻滞后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组有5例患者心动过缓;两组患者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低氧血症及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与局麻药混合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但是易诱发心动过缓.
作者:马浩南;李恒林;倪丽伟;邵菁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术前不同液体处理方式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18~65岁ASA Ⅰ或Ⅱ级拟行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常规禁饮组(Ⅰ组)、术前饮糖水组(Ⅱ组)、术前快速补液组(Ⅱ组).用胸阻抗法监测麻醉诱导前(T0)、喉镜置入前(T1)及插管后1 min(T2)、3 min (T3)、5 min(T4)、10 min(T5)的HR、MAP、心输出量(CO)、体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水平(TFC)、加速度指数(ACI)的变化,同时监测BIS值.结果 三组T1时HR、MAP、CO、SVR、BIS均显著低于T0时(P<0.05).三组T2时HR、MAP、SVR显著高于T0时(P<0.05).Ⅰ组、Ⅲ组在T0~T5时SVR显著高于Ⅱ组(P<0.05),MAP、CO、TFC显著低于Ⅱ组(P<0.05).此外Ⅰ组和Ⅲ组麻醉诱导期MAP降幅大于30%超过30 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 术前2h口服补液能够更好地维持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朱运河;胡玉萍;曾宪明;孙茜;刘健;李伟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异氟醚、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异氟醚组(I组)、卡托普利组(C组)和异氟醚、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组(IC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心肌细胞损伤轻于IR组,IC组损伤轻.结论 异氟醚、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田毅;柳培雨;田国刚;徐军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骨科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量:DF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托烷司琼5mg,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托烷司琼5 mg.在麻醉清醒后连接持续静脉镇痛泵(2ml/h),DF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5 mg/kg加氟比洛芬酯150mg,F组为芬太尼16 μg/kg;两组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对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两组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结论 地佐辛0.5 mg/kg复合氟比洛芬酯150 mg用于骨科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亚楼;彭晓红;余海;焦晶;舒英;肖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持续鞘内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鞘内吗啡组(A组)与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1例.植入鞘内导管外接电子PCA泵实施持续鞘内镇痛,分别给予A组0.2 mg/ml吗啡,B组0.2 mg/ml吗啡+0.75 mg/ml布比卡因混合液起始按口服吗啡转换剂量持续鞘内泵入十单次冲击量(24 h背景量的1/10,锁定时间1 h);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1月的静息及运动VSA疼痛评分、吗啡用量、便秘症状评分及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镇痛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下肢麻木、运动阻滞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鞘内镇痛后静息VAS评分及便秘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鞘内镇痛后运动VAS评分低于A组(P<0.05),每日吗啡用量低于A组(P<0.01),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下肢麻木及运动阻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鞘内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中重度癌痛效果确切,运动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单纯鞘内吗啡.
作者:谢文强;李伟彦;刘健;宗剑;许配龙;金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妊娠对静注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年龄20~35岁女性,未孕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对照组)、妊娠45~60 d拟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孕早期组)和自然分娩后5~7 d内拟无痛清宫患者(产后组),每组20例.以1 ml/3 s的速度静注芬太尼2μg/kg,观察患者给药前后RR、PETCO2和SpO2的变化,同时检测患者的孕酮值.结果 给药后3min孕早期组和产后组患者RR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9和12 min孕早期组和产后组S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9、12和15 min孕早期组和产后组PET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注射芬太尼后低SpO2与其孕酮值明显相关(P<0.01).结论 妊娠减轻静注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其作用可能与孕酮有关.
作者:曹小飞;孙杰;丁正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含和不含乙二酸四乙酸二钠(EDTA)的丙泊酚对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四组:A组使用含0.005% EDTA丙泊酚注射液,B组使用不含EDTA丙泊酚注射液,C组使用不含EDTA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D组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甲氧西林敏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敏感、耐药屎肠球菌;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亚胺培南敏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16株细菌分别与上述液体混合孵育,比较6、12、24和48 h孵育后菌落数与起始菌落数的差值.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细菌生长曲线,统计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模型.结果 所测16株细菌接种量在101~102CFU/ml和103~106 CFU/ml时,室温(22.5℃)孵育情况下,A组对所测菌株均有很好抑菌作用,经48 h孵育,活菌数量较起始时普遍减少,且基本没有增加.特别对于大肠埃希菌,活菌数量可下降2个log值以上.A组在各时点均明显优于B、C、D三组(P<0.000 1).结论 含EDTA丙泊酚体外可有效抑制医院内感染常见细菌的生长,提示含EDTA丙泊酚比不含EDTA的丙泊酚可能更有效减少麻醉相关的感染.
作者:李耘;王珊;吕媛;钱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丘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比格犬随机均分为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和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异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硝普钠静脉泵注行控制性降压,观察组在常规全麻行控制性降压时复合TEAS,电刺激强度8~10 mA,频率2/100 Hz,取双侧“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两组比格犬均将MAP下降至麻醉前的40%水平,并在40%~45% MAP水平维持60 min.在控制性降压开始前(T0)至基础值的70%(T1)、60%(T2)、50%(T3)、40%(T4)及在40%~45% MAP水平维持10 min(T5)、20 min(T6)、30 min(T7)、40 min (T8)、50 min(T9)、60 min(T10)时,观察丘脑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结果 在控制性降压开始时,观察组的rCBF( 161.80±73.65)P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3±50.65)PU(P<0.05).与T0时比较,T5~T10时观察组rCBF均明显增高(P<0.05)、T1~T10时观察组rCB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压降至40% MAP水平维持60 min时,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明显增加丘脑血流,改善血氧供应,可能有利于脑保护.
作者:邵晓梅;方剑乔;周传龙;郭小青;张乐乐;金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心肺转流(CPB)犬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8只成年雄性犬,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缺血后处理组(I组)和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建立犬CPB模型,阻断升主动脉血流60 min.主动脉阻断55 min时自主动脉根部进行温血再灌注;I组在开放主动脉之前给予开放30 s/再阻断30 s 三个循环;R组随温血输注瑞芬太尼4μg· kg-1 ·min-1,持续5 min.测定CPB前5min(T0)、开放升主动脉5min(T1)、停CPB 30 min(T2)和120 min(T3)时血浆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停CPB120 min后测定心肌含水率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血浆cTnI和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T1~T3时I组和R组cTnI和MDA浓度均低于C组(P<0.01),SOD活性高于C组(P<0.01).I组和R组心肌含水率和超微结构改变均低于或轻于C组(P<0.01),1组和R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犬CPB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生成并增加SOD活性进而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张颖;赵其宏;顾尔伟;张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和术后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咽喉痛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应用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
作者:邹功胜;杨军;冯增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尼莫地平单一或联合应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颈内静脉球部血清S100β蛋白(S100β)与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川芎嗪组(C组)、尼莫地平组(N组)、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组(CN组)和对照组(D组).C组将80 mg盐酸川芎嗪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切开硬脑膜时20 min内静脉输入;N组在麻醉开始时输注尼莫地平15μg·kg-1·h-1,于手术结束时停药;CN组应用川芎嗪与尼莫地平,方法同C组与N组;D组在与CN组同一给药时点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切硬脑膜后1 h(T4)、缝硬脑膜时(T5)、术后24 h(T6)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血清S100β、NSE浓度.结果 D组与C组T3~T6时S100β与NSE高于T1时(P<0.05).而N组与CN组T3、T4时S100β与NSE高于T1时(P<0.05).C组、N组与CN组T4~T6时S100β与NSE均低于D组(P<0.05),CN组T3~T6时S100β与NSE均低于C组(P<0.05),N组T3时S100β、NSE及T6时NSE均低于C组(P<0.05).结论 幕上肿瘤切除术中单独输注川芎嗪或尼莫地平可降低颈内静脉球部中脑损伤指标浓度,且尼莫地平优于川芎嗪,联合用药脑保护作用强于单一用药.
作者:李凤仙;皇甫秀萍;徐世元;刘辉;许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臭氧(35 μg/ml,10 ml)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d、1、6、12月时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7d和1、6、12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治疗后各个时点,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7%)(P<0.01);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臭氧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可以迅速且持久地控制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有伴发疾病的老年患者.
作者:曹国平;陆丽娟;常玉华;叶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应.方法 选择ASA Ⅰ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患者术后拔管即刻(T0)、0.5 h(T1)、1 h(T2)、3 h(T3)、6 h(T4)、12 h(T5)的MAP、HR、Sp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SS),并记录患者的满意度、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T0~T3时P组MAP显著下降、HR显著减慢(P<0.05).与C组比较,T0~T4时P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RSS评分显著上升(P<0.01).P组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曹艳;刘昱升;沈晓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LC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建立气腹后向腹腔胆囊床分别喷洒生理盐水30 ml(C组)、0.5%罗哌卡因30 ml(R组)或0.5%罗哌卡因30ml复合地寒米松10mg(D组).记录患者术后4、24、48 h的切口、内脏、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分级和术后追加镇痛药情况.结果 (1)与C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R组患者仅术后24 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R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2)与C组相比,R、D组术后4h和24 h的内脏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D组术后24 h和48 h的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R组相比,D组术后48 h的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可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延长镇痛时间,但对术后早期(术后4 h)切口痛缓解不明显.
作者:王美青;潘寅兵;钱燕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用于因子宫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下刮宫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4例,拟行子宫动脉栓寒下刮宫术,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氟比洛芬酯),负荷量1 mg/kg,按压剂量5 mg,输注剂量7.5mg/h;T组(曲马多),负荷量1 mg/kg,按压剂量10 mg,输注刺量15 mg/h;C组(生理盐水),负荷量5 ml,按压剂量2 ml,输注剂量3 ml/h;记录刮宫术前和苏醒后1、4、8、12、24 h的HR、MAP、VAS评分、24 h内按压次数和恶心呕吐.结果 各时点HR、MAP、VAS评分和按压次数F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比较,F、T组HR减慢,MAP降低(P<0.05),按压次数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三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子宫动脉栓寒下刮宫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肖永;胡海燕;李元涛;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