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传智;张荣光;杨柳萍;苏天增;王梅英;苏天运;苏寿汦
化学疗法治疗肺结核时,抗结核药物过敏直接影响化疗结果,导致化疗失败、复发及多耐药等不良后果。作者对18例抗结核药物过敏者,采用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本所1996~1998年住院患者,按1978年柳州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定的《肺结核分类法》诊断[1]。男10例,女8例,年龄20~65岁。其中Ⅱ型肺结核3例,Ⅲ型肺结核10例,Ⅳ型肺结核3例,V型肺结核2例。痰涂片阳性14例,痰涂片阴性4例。并发肺部感染11例,咯血3例,乙型肝炎1例
作者:李金龙;许建青;杜建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颅脑手术后刀口脑脊液漏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文献报告不尽相同[1,2]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刀口感染,脑膜炎,脑脓肿,危及患者生命。1985年1月至1998年1月,共处理刀口脑脊液漏患者127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发生率 1985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施行各类颅脑手术3 246例,发生刀口脑脊液漏患者127例,发生率为3.9%。1.2 一般资料 127例颅脑手术后刀口脑脊液漏患者男78例,女49例,年龄2~74岁,平均42.5岁。手术类型:颅脑损伤77例,其中去骨瓣减压18例,颅内血肿清除15例,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38例,开放性损伤清创缝合6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26例;颅内肿瘤切除21例;脑脓肿切除3例。刀口脑脊液漏常见于术后7~12 d,共94例,占74%,长1例于术后74d发生。本组45例发生2次或2次以上刀口脑脊液漏,其中1例发生5次刀口脑脊液漏。1.3 漏口处理①单纯漏口缝合72例;②漏口缝合并漏口旁皮下引流39例;③漏口缝合并脊髓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16例。1.4 治疗结果刀口愈合118例。脑膨出1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8例因脑损伤重或全身情况差漏口未愈自动出院或死亡。
作者:张俊杰;常文海;徐永康;张五中;姬馨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郑州中华按蚊夏季种群数量激增,出现密度高峰的动力学机制。方法:采用数学生态学的方法。结果:求出该蚊的内禀增长能力(rm)为O.1999 05净增殖率(R0)为101.217 3,世代周期(T)为23.196 5 d,有限增殖速率(λ)为1.220 25,瞬时出生率(b)为0.874 45,瞬时死亡率(d)为0.675 5,稳定年龄组配中成虫前期占96.199 2%,成虫期占3.798 7%及各项种群动力学参数值。结论:为控制该蚊种群的繁衍趋势和媒介能量的发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杨瑞琴;苏寿汦;苏天运;王仲文;王梅英;杨柳萍;SU Tuianyun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吗啡对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①吗啡急性用药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4组按100 me/kg腹腔注射盐酸吗啡,将小鼠在注射吗啡后0.5 h,1 h,2 h,4 h分批处死并收集血清,另1组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在注射后1 h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②吗啡成瘾性实验:另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4组每d按100 me/kg注射盐酸吗啡,共注射10 d,在末次注射后6 h分别将吗啡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组小鼠处死并收集血清,其余2组小鼠在自然戒断1 d及6 d后处死并收集血清;另1组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d按0.5 ml/只注射生理盐水,共注射10 d,在末次注射后6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③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浓度。结果:①吗啡急性用药实验:在注射吗啡后0.5 h,1 h,2 h血清NO浓度分别为(121.09±16.66)μnol/L,(132.00±27.51)μnol/L,(127.35±13.μmol)u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62±7.87)μmol/L,(P0.05)。②吗啡成瘾性实验:吗啡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组及自然戒断1 d组血清NO浓度分别为(114.60±15.15)μmol/L,(122.12±22.73)μmol/L和(132.81±39.98)μnol/L,对照组为(92.14±14.98)μnol/L,3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自然戒断6 d组小鼠血清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吗啡及吗啡成瘾和戒断可升高小鼠血清NO浓度。
作者:贺付成;安玉会;尹惠卿;魏重琴;李江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能在自然界大型水体和旷野中对中华按蚊种群进行研究。方法:研制出适合于稻田浅水定量研究的实验简,适合于深水的实验网和接近自然状态的大实验笼。应用这些工具进行了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利用系列研究工具定量研究出1988年第8代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命表。求出各发育历期的死亡数和死亡因素,死亡率,存活率和死亡因素k值,分析出各发育阶段的关键死亡因素,计算下代预计产卵量为8288粒,种群趋势指数I为6.3027。结论:系列研究工具使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郑州中华按蚊第9代种群数量还趋于增加之中。
作者:曲传智;苏天增;王继恒;杨柳萍;张荣光;史崇敏;苏寿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获得中华按蚊自然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动力学参数。方法:于1993年、1994年的7~8月份,在郑州郊区的水塘和稻田内,以实验种群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中华按蚊的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参数值,并和实验种群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和实验种群动力学相比,除了平均世代周期长和12 d后成蚊存活百分比相近外,其余各项参数值明显偏低。结论:野外自然因素和天敌对中华按蚊所构成的环境阻力是很大的。计算出该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参数值对防蚊灭疟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曲传智;张荣光;杨柳萍;苏天增;王梅英;苏天运;苏寿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4年12月~1999年1月分别用尿激酶(uk)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uk治疗组57例(其中6 h溶栓组22例,7~12 h溶栓组35例),男27例,女30例,年龄36~74岁。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8~72岁。溶栓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既往史、伴发疾病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方法溶栓剂均用国产uk(广东天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出品),首次50万~100万u(个别用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0~15 min内滴完。次日静脉滴注uk 20万~30万u,多用2 d,其中uk仅用1次者(总量50万~150万u)41例,用2次者(总量70万~180万u)13例,用3次者(90万~210万u)3例。溶栓12 h后给抗凝剂肝素6 250~12 500 u加入生理盐水250~500ml,缓慢静脉滴注,维持8~12 h,次日复查凝血功能,再确定用否,其中12例用2次肝素,余55例仅用1次肝素。溶栓前口服阿斯匹林200 mg,次日减为100~150 nmg,1次/d,7 d后减半,1次/d维持。辅以脑保护剂:200g/L甘露醇125~250ml(1~2次/d)、维生素C 3g、胞二磷胆碱0.5~1g、复方丹参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用7~14 d。极化液:250 g/L硫酸镁10ml、胰岛素8~10 u、100g/L氯化钾10ml,加入50~100g/L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7~14 d。维生素E 100 mg、尼莫地平20~40g,3次/d,口服1个月。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其他治疗同治疗组(除uk、肝素外)。1.3 临床疗效评定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1.4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张冬惠;张冬妹;侯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溶栓治疗脑梗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的10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年龄40~79岁,平均61岁,男32例,女18例;对照组50例,年龄45~74岁,平均62岁,男28例,女2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均于发病后72 h内入院。所选病例均无意识障碍,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出血性疾病及消化道溃疡或消化道出血,无脑出血史及新近手术者。经统计学检验上述指标2组差异无显著性。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降纤酶一次10 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约1 h,1次/d,连用3 d,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维脑路通O.4 g静脉滴注,1次/d,14 d为一疗程。若有脑水肿可用脱水剂,血压过高应用降压药。治疗前后均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质量浓度,全血及血浆比粘度。1.3 疗效判定治疗效果采用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2]。1.4 结果1.4.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作者:梁红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经尿道汽化切除前列腺及膀胱肿瘤出血少、创伤小、安全性大,但术中有水中毒发生。作者观察在硬膜外阻滞下,经尿道汽化切除前列腺及膀胱肿瘤麻醉期应用小量高渗盐水,对预防水中毒发生、维持循环功能稳定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对象择期ASAⅠ~Ⅲ级120例患者,其中前列腺增生90例,膀胱肿瘤30例。年龄50~8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IS组)和干预组(HS组),每组60例,2组患者的年龄、身高、性别和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O.05)。1.2 方法术前30min肌内注射安定10 mg,阿托品0.5mg。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取L2~3穿刺置管,药物为体积分数为2.0%利多卡因与体积分数为0.4%丁卡因混合液,总量9~14ML,阻滞平面T10~S4。取截石位,应用美国ACMI汽化电极,在电视显像系统下操作。冲洗液为50G/L葡萄糖注射液。输液方法:干预组在手术中期1 h内用入50g/NaCl(3 ml/kg),手术前期、后期用林格氏液。
作者:徐传青;陈文钊;宋丙章;张新际;明爱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2年11月~1999年4月,共收治颅脑术后颅内感染1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2~62岁,平均39岁。术后感染发生时间5~21 d,平均10 d。有头痛、呕吐12例;意识模糊者6例;体温均升高,颈部均有抵抗。术后伤口感染脓肿形成4例,脑脓肿1例,化脓性脑膜炎7例,见表1。
作者:张文彬;阎长祥;王献祥;张福生;张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揭示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层粘连蛋白受体(LN-R)与人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并探讨MMPs及IN-R用以判断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可能性。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定量研究和蛋白酶活性分析(Zymography),对具有不同潜在转移能力的人黑色素瘤细胞系(WM35,WM134 b,WM983a,WM451)进行MMPs及瘤细胞表面67 000 LN-R的荧光阳性率和全部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测定。结果:早期WM35不产生MMPs;WM1341 b仅产生MMP2,不产生MMP9;进展期WM983 a和远处转移瘤株WM451既产生MMP2又产生MMP9。瘤细胞表面67 000 LN-R的荧光阳性率和全部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为:WM451>WM983a>WM1341b>WM35。结论:MMPS和LN-R与人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获得之间关系密切,并可作为较特异的肿瘤侵袭转移标记物应用于肿瘤研究与治疗中。
作者:闫素云;杨廷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郑州中华按蚊实验种群,以便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实验研究。方法:在特定条件的实验 室内,采用驯化和科学养殖的方法。结果:郑州野外的中华按蚊在实验室内交配、受精、吸血、产卵、各期发育、存活 均已顺利进行,累代养殖获得成功。结论:创建了郑州中华按蚊实验种群,为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曲传智;苏寿汦;王仲文;杨瑞琴;王梅英;杨柳萍;苏天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然界内郑州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方法:在自然界内用自创的实验筒、实验网和接近自然状况的大实验笼等工具,定点定量调查研究。结果:求出成蚊前期发育历期:7月份为14.17d,8月份为13.32 d;存活率:7月份为77.53%,8月份为85.18%;生殖营养周期:7月份为2.48 d,8月份为2.49d;产卵规律:该蚊多数在夜间产卵,产卵高峰出现在黄昏后和黎明前;平均产卵量:7月份为167粒,8月份为121粒;平均成蚊寿命:7月份为3.93 d,8月份为6.23 d。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在当地6月下旬和8月下旬各出现一次密度高峰,自然种群数量大,传疟潜势高。
作者:曲传智;苏天增;齐静姣;史崇敏;王继恒;王仲文;苏寿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株(株)的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等生物学特性是否相同。方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同时同条件下对不同株的中华按蚊进行相同的定量研究。结果:求出郑州、上海、福建株中华按蚊存活和生殖特性值,对其各对应值进行了显著性检验。3株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特性非常接近,相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提示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不同株中华按蚊的种群数量变动一致。
作者:曲传智;苏寿汦;杨柳萍;杨瑞琴;王仲文;王梅英;苏天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谷胱甘肽(GsH)对高糖时人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正常+GSH组,高糖+GSH组培养基,放免法测定培养24h,48 h,72 h时培养基中的PGI2和ET-1含量。结果:①高糖组较正常对照组PGI2显著下降(P<0.01),ET-1显著升高(P<0.01);②高糖+GSH组较高糖组PGI2升高(P<0.05),ET-1显著下降(P<0.01)。结论:GSH在调节高糖时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ET-1的平衡方面起一定作用。
作者:赵保明;王国玉;李风良;张苏河;李志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7~1999年本科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住院时间为9 d;日龄O~8 d 13例,~14 d 17例,~28d20例;入院查血清胆红素浓度205~256 μmol/L12例,257~342 μmol/L 17例,大于342μmnol/L 17例;本组病例均为间接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根据临床表现外,依据胸片、血检查、培养等确定有感染因素的,包括肺炎、脐炎、脓疱疹、败血症等共34例,占68%;围生因素(产后窒息、头皮血肿)5例,占10%;母乳性黄疸2例,占4%;其他原因9例。
作者:李金蕊;田秋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周期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2种不同质量浓度IFN-α(25μg/L,100 μg/L)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并设空白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IFN-α对 A549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P53蛋白的表达。结果:IFN-α作用后的A549细胞,细胞周期明显改变,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且P5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IFN-α能阻止A549细胞细胞周期的进程,抑制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金戈;王涛;吴逸明;张婷;李建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河南某医学院校学生神经症流行情况及其成因。方法:采用神经症筛查表、艾森克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和青年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1~4年级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神经症患病率为7.75%。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和强迫症患病率较高。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以及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比较,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神经症患者与精神健康者比较,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发生及迁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神经症患病率较社会人群高。其成因与人格特征、负性生活事件、母亲的文化、职业及不良环境密切相关。
作者:王志铭;王宇中;冯丽云;施学忠;饶耀刚;李越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胆碱。方法:以双氯芬酸和胆碱为原料,合成了双氯芬酸胆碱,对其结构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元素分析。结果:实验条件缓和,产率高达75.2%,纯度99.7%以上,产品分子式为C19H24O3N2Cl2,经UV、IR、MS、HNMR、13CNMR及元素分析确定。结论:产品合成工艺简单,产率高,无污染,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刘利娥;阎素清;刘洁;张幼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因具有手术切口小、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散光轻及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而深受眼科医生及患者好评,近年来,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但术中术后并发症不少见。作者1998~1999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00O例1 110眼,出现并发症183眼,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 000例1 110眼,男462人(614眼),女538人(496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92眼,并发性白内障108眼,先天性白内障36眼,外伤性白内障48眼,其他16眼。术前视力:光感者436眼,0.02~O.1者265眼,O.12~0.3者399眼,核硬度为Ⅱ~V级。1.2 人工晶体的选择人工晶体选用美国眼力健、日本HOYAPMMA,直径5.5 mm后房型。使用TOPCONKR-8100自动电脑验光仪测得角膜屈率,无锡康宁KN-1500型A超测得眼轴,连同晶体常数输入计算机,根据SRK三元回归公式计算并自动输出结果。1.3 超声乳化仪和能量使用美国眼力健公司超声乳化仪,术中超声能量通常使用45%,Ⅲ级核者可调低至20%,V级核者可调高达70%。超声乳化时间20~30s。负压5.3~10.7 kPa(40~80 mmHg)。1.4 手术方法术前1 h散瞳,球后或球周麻醉,开睑器开睑,上直肌缝线。手术在双目显微镜下完成。以右眼为例,自10~1点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电凝止血,11点角膜缘外2 mm板层切开巩膜,用隧道刀分离至角膜缘内1.5 mm,3点角膜缘内前房穿刺,以3.2 mm穿刺刀自隧道切口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注水分离,根据核硬度进行不同形式的囊袋内超声乳化。注吸皮质,前房再次注入粘弹剂,扩大切口至5 mm左右,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注吸前房残留粘弹剂,检查切口,一般不缝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3 mg,单眼包扎。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