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左膈肌缺损致膈疝1例

宁保玲;史玉勤;董保华

关键词:先天性, 膈肌缺损, 膈疝
摘要:1 病例介绍女婴,胎龄44周,二胎,于1997年4月6日自然分娩.其母36岁,农民,孕期经过良好.产程进展顺利,婴儿出生时呈苍白窒息状,Apgar氏评分:1min2分,在右胸部可听到不规则心音.给予清理呼吸道、保暖、吸氧、人工呼吸等综合治疗无效死亡.尸检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身长53cm,体重3900g,口唇、面部及四肢末端发绀,剖开胸腹腔,见左胸腔被小肠袢及脾脏充填.纵膈明显向右偏移,心脏大小正常,被膜下有散在出血点,右肺大小形态正常,呈淤血状,左肺体积较右肺明显缩小,质软,膈肌左侧正中有一卵圆形裂孔,大小为3cm×1.5cm,为小肠及脾脏进入左胸腔的通道,腹腔脏器除淤血外无异常.取两肺做浮扬试验结果阳性.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直立倾斜试验及药物疗效观察

    目的:对7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方法:采用自制手动式直立倾斜试验台,对阳性病例选用氨酰心安或倍它乐克治疗,原有或经β-受体阻滞剂后发生心动过缓者同服654-2或改用氨茶碱,用药6d后重复试验.结果:诱发出晕厥者42例(56.76%),其中心脏抑制型4例(9.52%),血管抑制型6例(14.28%),混合型32例(76.19%),阳性组发作时低血压为零,低心率40次/min,心电图主要改变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发作时症状为晕厥、心悸、恶心、发汗,经平卧位后,上述改变均可恢复,无任何并发症.经氨酰心安治疗的11例中9例转阴,倍它乐克14例中11例阴转,氨茶碱3例中无1例阴转.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既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简便有效的措施,也是判断药物疗效的可靠方法.②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倍它乐克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药物.

    作者:霍本良;蒋杞英;霍金华;徐用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术后给予胃肠外营养;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肝穿活检诊断排斥反应,并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果:1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效果良好.术后3.5个月,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肝移植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后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是逆转排斥反应的有力措施.

    作者:马秀现;张水军;屈清荣;李莹;李晓辉;刘淑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指状青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infA基因的致突变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分离获得的引发桔子霉烂的优势真菌指状青霉提取物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将E.colik12菌株作为诱变对象,利用PCR扩增得到infA基因片段,通过T载体克隆并作序列分析.结果:infA基因片段中有5个点突变存在;推导氨基酸序列有一个氨基酸变异(Lys→Val).结论:指状青霉提取物可引起E.colik12菌株基因突变.

    作者:杨胜利;赵国强;于国强;韩绍印;丁兰萍;宋爱云;宫亚欧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997年8月22日本院成功地为1例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手术[1].现将肝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报告如下.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肝癌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惧无望的心理,入院后接受肝移植要求比较迫切.但患者对手术成功与否心理压力很大,面对这些情况,医务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国内外肝移植的成功率及术后生活情况,并介绍为肝移植的成功作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增强了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及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术前带领患者参观了ICU病房,介绍一流的监护设备和过硬的特护小组,使患者坚定手术的决心,积极配合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

    作者:蒋婧;张水军;李星;苟丽;李金花;李晓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腔粘液瘤30例诊治体会

    1987年11月~1997年11月共诊治心腔粘液瘤30例,28例经心内直视手术治愈.术后恢复良好,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见复发病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31~66岁,病史1月~2a.术前临床症状心慌、胸闷、气短者17例,体位性晕厥者6例,轻度脑梗死者3例.低热、贫血者6例.曾误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7例.术前血沉>30mm/h者10例,高者60mm/h.心功能Ⅱ级者22例,Ⅲ级者5例,右心衰竭者3例.右房粘液瘤6例,左房粘液瘤23例,右室粘液瘤1例.

    作者:陈学昆;张强;许建华;张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其宗旨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提高其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让临终患者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临终关怀同样包括对家属的安抚和关心,并做到日后随访,帮助其家庭正常生活的恢复.

    作者:韦丽鹤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ECG、VCG定位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与梗死部位关系.方法:用心电图(ECG)、心电向量图(VCG)方法,对85例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进行定位.结果:共确定出室内异位激动点101个,其中左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86个;右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15个.在左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中,左室前壁发出25个,占AMI人数29.41%,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24.75%;左室基底部发出20个,占AMI人数的23.52%,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9.80%;左室间隔部发出17个,占AMI人数20%,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6.83%;左室后壁发出15个,占AMI人数17.65%,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4.85%,其他部位发出的均较少.结论: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部位与AMI部位是一致的.

    作者:梁雪;梁义才;张金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EB病毒壳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应用

    目的:获得足够的EB病毒壳抗原,建立ELISA方法用于鼻咽癌的诊断.方法:将BALF4基因克隆进入载体pUR29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EB病毒壳抗原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并通过DEAE-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的蛋白用于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的IgG/VCA和IgA/VCA抗体,用带有pUR291质粒的宿主菌裂解液吸收待检血清中的抗β-半乳糖苷酶抗体.结果:ELISA方法与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r=0.6236,P<0.001;r=0.9225,P<0.001).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为阳性的血清,ELISA检测均为阳性;IgG/VCA和IgA/VCA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免疫荧光方法的13倍和15倍.在40份免疫荧光检测IgA/VCA阴性的血清中,ELISA检测有3例阳性,表明ELISA方法比免疫荧光方法更敏感.结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抗原,为ELISA方法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大规模血清学普查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潘卫东;王东升;李燕;谷淑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术中护理配合

    本院自1995年至1998年进行了15例同种异体犬肝移植,在犬肝移植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上,1997年8月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室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侯晓旭;张曾梅;张水军;段素君;毕惠萍;李荣花;孙荣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鼻腔原发恶性淋巴瘤5例

    鼻腔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作者统计了1993~1998年间原发于头颈口腔鼻腔恶性淋巴瘤14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并波及患侧面颊部者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鼻腔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男3例,女2例,年龄在18~32岁.病理诊断全部取材于鼻腔瘤体,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其病理组织分型:淋巴母细胞性恶性淋巴瘤2例;多型细胞性恶性淋巴瘤2例;透明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均为高度恶性淋巴瘤.

    作者:王琳;姜红光;王天才;姜国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鼠伤寒沙门菌L型变异引起细菌质粒和外膜蛋白的丢失

    目的:了解鼠伤寒沙门菌L型变异对细菌质粒和外膜蛋白的影响.方法:在鼠伤寒沙门菌L型的诱导传代过程中,取传不同代的L型细菌提取质粒,观察质粒图谱的变化.提取鼠伤寒沙门菌稳定L型的外膜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外膜蛋白的变化.结果:鼠伤寒沙门菌L型在诱导传代过程中原菌的质粒逐渐以致全部丢失,大多数外膜蛋白亦丢失.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发生L型变异后,原菌的质粒不能稳定遗传,且有外膜蛋白的丢失.

    作者:骆卫锋;胡志荣;赵凤兰;胡军;徐友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56例

    序贯合并服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报道很多,用于中期妊娠的较少,本院将药物流产范围扩大至中期妊娠,同时配以低负压清宫术,取得良好效果,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谢红岩;陈秀琴;赵桂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密县金银花及其茎、叶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密县金银花及其茎、叶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仪进行氯原酸含量测定.结果:金银花、茎、叶中氯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5%、0.48%、1.75%.结论:用其叶可替代金银花,能够提高药用价值,扩大药用资源.

    作者:张雁冰;寇娴;王桂红;赵清治;武雪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胆囊浆膜层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逆行胆囊切除术26例

    1994~1997年采取胆囊浆膜层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26例胆囊疾病,取得满意疗效.该术式具有出血少,便于分离、不必预先游离和结扎胆囊动脉、无需缝合胆囊床等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岭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Aint亚型1例报告

    1996年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Aint亚型血型患者,现将检定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47岁,因贫血、乏力于1996年6月来本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该患者因输血在检定ABO血型时发现为少见的Aint亚型.1.2 试剂与方法抗-A、抗-B试剂血清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抗-A1、抗-H试剂血清由中国输血研究所提供;A1、A2和O型标准细胞为本科自备.血型血清学检查方法见文献[1].

    作者:扈翼军;胡利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严重肝外伤24例创面处理体会

    1990年1月~1998年2月共收治24例严重肝脏损伤(Ⅲ~Ⅴ级)[1],现将作者的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严重肝外伤,男22例,女2例;大年龄58岁,小年龄4岁.其中Ⅲ级肝损伤10例,Ⅳ级10例,Ⅴ级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所致的撞击伤16例,高处坠落摔伤5例,刀刺伤3例.

    作者:朱运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压在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转流后回升.供肝置入复流时血压为14.3~15.6/7.8~9.1kPa(110~120/60~70mmHg).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术后呼吸支持和镇痛是必要的.

    作者:韩雪萍;王莉霞;张水军;潘俊明;孙瑞广;马君志;苏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硬膜外-腰麻针内针临床应用124例体会

    硬膜外-腰麻针内针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本院自1997年3月以来应用此方法实施麻醉124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4例(ASAⅠ~Ⅱ级)下腹、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患者,男56例,女68例,年龄大68岁,小8岁.子宫切除术46例,膀胱及前列腺手术21例,直肠手术4例,下肢手术48例,阴茎成型术3例,阴道成型术2例,手术时间为1h10min~4h40min.

    作者:杨艳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老年甲状腺机能异常性疾病误诊25例

    老年人甲状腺机能异常疾病并不罕见,但由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加上有时对该类疾病认识不足,易造成临床误诊.作者分析了8a中误诊的老年甲状腺机能异常性疾病25例,总结如下.

    作者:何兵;李友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阑尾切除术不缝合腹膜预防切口感染425例

    作者自1992年2月开始,行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不缝合腹膜,在预防切口感染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1992年2月至1998年2月除急性阑尾炎穿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发病超过72h以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外的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行阑尾切除术不缝合腹膜,共425例,均为男性,年龄18~60岁,平均30岁.将其与1986年至1991年的44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5岁,平均32岁)术中缝合腹膜的患者进行对比.

    作者:季文广;胡向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