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旭;张曾梅;张水军;段素君;毕惠萍;李荣花;孙荣燕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997年8月22日本院成功地为1例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手术[1].现将肝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报告如下.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肝癌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惧无望的心理,入院后接受肝移植要求比较迫切.但患者对手术成功与否心理压力很大,面对这些情况,医务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国内外肝移植的成功率及术后生活情况,并介绍为肝移植的成功作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增强了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及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术前带领患者参观了ICU病房,介绍一流的监护设备和过硬的特护小组,使患者坚定手术的决心,积极配合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
作者:蒋婧;张水军;李星;苟丽;李金花;李晓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犬原位肝移植技术和临床肝移植术中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及滚压式转流泵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进行15例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并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对术中及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结果:滚压式转流泵转流效果良好;15只犬肝移植存活9只;临床肝移植患者存活3.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肿瘤无复发.结论:大动物的肝移植实验研究是临床肝移植的必要技术准备;在肝移植中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安全可行;肝移植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作者:张水军;邱全胜;许翠英;吕先萍;张继先;刘保平;叶学祥;许培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硬膜外-腰麻针内针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本院自1997年3月以来应用此方法实施麻醉124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4例(ASAⅠ~Ⅱ级)下腹、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患者,男56例,女68例,年龄大68岁,小8岁.子宫切除术46例,膀胱及前列腺手术21例,直肠手术4例,下肢手术48例,阴茎成型术3例,阴道成型术2例,手术时间为1h10min~4h40min.
作者:杨艳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6年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Aint亚型血型患者,现将检定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47岁,因贫血、乏力于1996年6月来本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该患者因输血在检定ABO血型时发现为少见的Aint亚型.1.2 试剂与方法抗-A、抗-B试剂血清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抗-A1、抗-H试剂血清由中国输血研究所提供;A1、A2和O型标准细胞为本科自备.血型血清学检查方法见文献[1].
作者:扈翼军;胡利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0年1月~1998年2月共收治24例严重肝脏损伤(Ⅲ~Ⅴ级)[1],现将作者的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严重肝外伤,男22例,女2例;大年龄58岁,小年龄4岁.其中Ⅲ级肝损伤10例,Ⅳ级10例,Ⅴ级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所致的撞击伤16例,高处坠落摔伤5例,刀刺伤3例.
作者:朱运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获得足够的EB病毒壳抗原,建立ELISA方法用于鼻咽癌的诊断.方法:将BALF4基因克隆进入载体pUR29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EB病毒壳抗原与β-半乳糖苷酶的融合蛋白,并通过DEAE-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的蛋白用于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的IgG/VCA和IgA/VCA抗体,用带有pUR291质粒的宿主菌裂解液吸收待检血清中的抗β-半乳糖苷酶抗体.结果:ELISA方法与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r=0.6236,P<0.001;r=0.9225,P<0.001).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为阳性的血清,ELISA检测均为阳性;IgG/VCA和IgA/VCA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免疫荧光方法的13倍和15倍.在40份免疫荧光检测IgA/VCA阴性的血清中,ELISA检测有3例阳性,表明ELISA方法比免疫荧光方法更敏感.结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抗原,为ELISA方法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大规模血清学普查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潘卫东;王东升;李燕;谷淑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河南省献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的变异特征.方法:利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检测HGVRNA;克隆入T载体并测序.结果:在300名义务献血员中发现1例庚型肝炎病毒RNA阳性;200例初检合格献血员标本中无1例阳性.河南株HGV与GenBank中HGV对应位置序列的同源性为90.9%~98.8%.结论:河南省义务献血员中有HGV携带者;河南株HGV与国内(河北株HGU75356)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8%,其同源性高于国外分离株(90.9%~95.2%);建议对献血员增加HGV检测.
作者:赵国强;邢培清;苏堤;胡志荣;刘利民;马宏伟;王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其宗旨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提高其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让临终患者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临终关怀同样包括对家属的安抚和关心,并做到日后随访,帮助其家庭正常生活的恢复.
作者:韦丽鹤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某医院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的分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不同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找出造成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结果: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无差别,不会引起2a感染率的差别.1996年住院患者中年龄≥60岁者(18.9%)多于1993年(17.0%),一般认为高年龄组医院感染率较高,可见该院不同年份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不是造成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因素.从科室分布来看,主要科室患者分布在2a间无显著差异,故科室分布与感染率的下降关系不大.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引流的比例1996年高于1993年;使用免疫抑制剂、放疗、ICU、昏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的构成比1993高于1996年.危险因素构成比的变化亦不能合理地解释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使用免疫抑制剂、ICU、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血液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化疗、手术9项因素1996年的医院感染率低于1993年,这些因素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医院总感染率降低的真正原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9项主要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的降低.研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应以感染率为主要依据,不能只看构成比的变化.
作者:张卫东;范秋萍;张会芹;袁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精神病患者的拒食问题在精神科比较常见,尽快消除精神病患者拒食症状是精神科临床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作者对1996年1月~12月用舒必利治疗的45例以拒食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曙亮;陈四军;丁永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异丙酚(Propofol)作为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以其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副作用少等特点广泛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可以反复间断静脉注射或连续输注而无药物蓄积作用.又因其无显著镇痛作用,术中一般需辅以镇痛药.据此,作者对20例采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痔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刘宏伟;胡淮平;付素娟;赵洪相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10余年.其麻醉性质与硫贲妥钠相仿,但作用稍强,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恢复平稳、无蓄积无毒性、不良反应少.作者1993~1998年用异丙酚-芬太尼和异丙酚-芬太尼-安定复合全麻诱导6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相军;刘琼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牙本质过敏是常见的牙体病,很多因素可导致该症发生,临床治疗多以化学药物脱敏[1],疗效不确定.作者采用He-Ne激光对2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行脱敏治疗,同时与40例牙本质过敏症化学药物治疗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学军;曹选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皮肤扩张术自80年代引入国内后受到广大整形烧伤外科学者的极大关注,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自1996年以来将72h快速扩张术直接用于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中,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田社民;马文元;牛希华;魏莹;刘凤云;李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慢性炎症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由Hinman等(1967年)正式命名[1].作者1983年3月~1997年2月共收治11例患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附合Hinman提出的CIDP诊断标准,男6例,女5例,年龄23~63岁,平均(43±3.5)岁.其中缓慢进展型9例,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2a;复发型2例.2例有发热、上感,余均无诱因.以双下肢麻木起病者5例,以四肢麻木无力起病者4例,以双上肢麻木无力起病者1例,双下肢浮肿起病者1例;肌力在Ⅱ~Ⅳ级不等;球麻痹者6例;阳萎者2例;有末稍型感觉障碍者6例;肌萎缩5例;四肢腱反射减弱4例,消失7例;脑脊液细胞数1例为14×106L-1,余均正常;蛋白质低59mg/L,高300mg/L.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例,感觉传导速度减慢6例,失神经传导2例.
作者:刘惠萍;陈攸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4~1997年采取胆囊浆膜层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26例胆囊疾病,取得满意疗效.该术式具有出血少,便于分离、不必预先游离和结扎胆囊动脉、无需缝合胆囊床等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岭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应用强的松和标准剂量的环孢霉素A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根据血中环孢霉素A浓度调整用量.结果:患者术后第4d进少量流食,第7d下床活动,第13d肝穿病理示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术后8周回普通病房,术后3.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术后应加强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作出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利于肝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
作者:冯留顺;张水军;娄小平;姜笑晨;于莉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阴茎阴囊撕脱伤是一种少见的泌尿生殖器损伤,其处理意见尚不一致[1~3].本院自1986年7月~1998年7月共收治12例,1993年以后利用撕脱的阴茎阴囊皮肤网眼状引流修复3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海;赵守元;闫利沙;赵留方;孟庆泽;张杰;刘保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取脑脊液1~2ml,先取0.5ml放在血细胞计数器内算出每例患者的细胞数.再取脑脊液1ml,经粟氏FMU-5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10min,标本晾干后再进行瑞-姬染色法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并计算出各自的百分率.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白细胞在不同时期有3个特征演变过程.①6~7h脑脊液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血细胞反应,72h后明显减少,1周后逐渐消失.②3~7d出现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反应,免疫激活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红细胞吞噬细胞.③3~7d脑脊液中开始出现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14~28d逐渐达到高峰.结论:脑脊液细胞学观察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出血过程监测、判断病程、推测出血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蕴;李伟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7年4月~10月,对4例无心跳者进行了肝脏的快速切取和修整,并对1例实施了临床肝脏移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例供体均为男性,无肝炎病史.均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致死者.术前准备取肝手术器械1套、普通冰1桶、无菌冰2盒、以及灌注液、插管用管道、消毒物品、秒表等.供者仰卧位,腰部垫枕,手术采用腹部大十字切口进腹,迅速检查肝脏外观、质地有无异常,有无肿块.将肝脏周围覆以冰屑,快速进行肠系膜上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开始灌注冷乳酸林格氏液.剪开膈肌,于近心包处剪断下腔静脉,作为肝静脉血液及灌注液的流出道.
作者:赵永福;张水军;张谢夫;许冰;李中凌;马继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