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例无心跳者供肝切取与修整的体会(摘要)

赵永福;张水军;张谢夫;许冰;李中凌;马继红

关键词:肝, 移植, 同种供体
摘要:1997年4月~10月,对4例无心跳者进行了肝脏的快速切取和修整,并对1例实施了临床肝脏移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例供体均为男性,无肝炎病史.均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致死者.术前准备取肝手术器械1套、普通冰1桶、无菌冰2盒、以及灌注液、插管用管道、消毒物品、秒表等.供者仰卧位,腰部垫枕,手术采用腹部大十字切口进腹,迅速检查肝脏外观、质地有无异常,有无肿块.将肝脏周围覆以冰屑,快速进行肠系膜上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开始灌注冷乳酸林格氏液.剪开膈肌,于近心包处剪断下腔静脉,作为肝静脉血液及灌注液的流出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4例无心跳者供肝切取与修整的体会(摘要)

    1997年4月~10月,对4例无心跳者进行了肝脏的快速切取和修整,并对1例实施了临床肝脏移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例供体均为男性,无肝炎病史.均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致死者.术前准备取肝手术器械1套、普通冰1桶、无菌冰2盒、以及灌注液、插管用管道、消毒物品、秒表等.供者仰卧位,腰部垫枕,手术采用腹部大十字切口进腹,迅速检查肝脏外观、质地有无异常,有无肿块.将肝脏周围覆以冰屑,快速进行肠系膜上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开始灌注冷乳酸林格氏液.剪开膈肌,于近心包处剪断下腔静脉,作为肝静脉血液及灌注液的流出道.

    作者:赵永福;张水军;张谢夫;许冰;李中凌;马继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1例治疗体会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慢性炎症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由Hinman等(1967年)正式命名[1].作者1983年3月~1997年2月共收治11例患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附合Hinman提出的CIDP诊断标准,男6例,女5例,年龄23~63岁,平均(43±3.5)岁.其中缓慢进展型9例,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2a;复发型2例.2例有发热、上感,余均无诱因.以双下肢麻木起病者5例,以四肢麻木无力起病者4例,以双上肢麻木无力起病者1例,双下肢浮肿起病者1例;肌力在Ⅱ~Ⅳ级不等;球麻痹者6例;阳萎者2例;有末稍型感觉障碍者6例;肌萎缩5例;四肢腱反射减弱4例,消失7例;脑脊液细胞数1例为14×106L-1,余均正常;蛋白质低59mg/L,高300mg/L.肌电图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例,感觉传导速度减慢6例,失神经传导2例.

    作者:刘惠萍;陈攸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压在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转流后回升.供肝置入复流时血压为14.3~15.6/7.8~9.1kPa(110~120/60~70mmHg).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术后呼吸支持和镇痛是必要的.

    作者:韩雪萍;王莉霞;张水军;潘俊明;孙瑞广;马君志;苏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1992~1997年共收治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癌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40~65岁,平均57岁,全部患者均有不等量的肝外胆管结石,其中合并胰头癌1例,壶腹癌3例,胆总管下段癌5例,胆管内结石4例,5例胆色素结石.

    作者:辛丽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观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期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取脑脊液1~2ml,先取0.5ml放在血细胞计数器内算出每例患者的细胞数.再取脑脊液1ml,经粟氏FMU-5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10min,标本晾干后再进行瑞-姬染色法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并计算出各自的百分率.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白细胞在不同时期有3个特征演变过程.①6~7h脑脊液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血细胞反应,72h后明显减少,1周后逐渐消失.②3~7d出现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反应,免疫激活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红细胞吞噬细胞.③3~7d脑脊液中开始出现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14~28d逐渐达到高峰.结论:脑脊液细胞学观察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出血过程监测、判断病程、推测出血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蕴;李伟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竹黄中红色素的提取与鉴定

    竹黄,又称竹赤团子、竹茧、竹参、竹花、淡竹黄、竹三七等,是子囊菌纲肉座菌科(Hypocreaceae).竹黄属真菌竹黄(Sharaia bambusicola P.Henn)的子座[1].民间多以泡酒饮服,用于治疗老年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呕吐泄泻、急性肝炎和小儿百日咳等疾病.作者从市售竹黄的酒精浸泡液中分离出3种红色主要成分,并对其中的2种进行了结构鉴定等项工作,分别确认为竹红菌甲素和乙素.

    作者:寇娴;张雁冰;赵清治;王桂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微型气动骨钻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1993年10月~1998年6月,作者用微气钻手术治疗颈胸腰脊柱疾病患者25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6例,男152例,女104例,平均年龄49.5~79岁.病种与例数:脊髓型颈椎病7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脊髓型颈椎病5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9例;颈椎结核2例;颈椎外伤并截瘫9例;颈椎肿瘤1例;陈旧性T12~L1椎体骨折截瘫12例;下腰椎侧隐窝狭窄50例.

    作者:郭庆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加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

    用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和中药治疗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血清HBVM(HBsAg、HBeAg、抗-HBc、HBV-DNA)为治疗观察指标,经5~6个月治疗后,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

    作者:张梅喜;崔留欣;张毅;吴巍;赵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72h快速扩张术在烧伤患者创面早期修复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术自80年代引入国内后受到广大整形烧伤外科学者的极大关注,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自1996年以来将72h快速扩张术直接用于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修复中,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田社民;马文元;牛希华;魏莹;刘凤云;李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腔粘液瘤30例诊治体会

    1987年11月~1997年11月共诊治心腔粘液瘤30例,28例经心内直视手术治愈.术后恢复良好,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见复发病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31~66岁,病史1月~2a.术前临床症状心慌、胸闷、气短者17例,体位性晕厥者6例,轻度脑梗死者3例.低热、贫血者6例.曾误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7例.术前血沉>30mm/h者10例,高者60mm/h.心功能Ⅱ级者22例,Ⅲ级者5例,右心衰竭者3例.右房粘液瘤6例,左房粘液瘤23例,右室粘液瘤1例.

    作者:陈学昆;张强;许建华;张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肺不张26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988年1月~1998年7月对268例肺不张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8例,男145例,女123例;年龄27~73岁,平均53.5岁,≥40岁189例,占70.52%.全部病例均经正、侧位胸片诊断,大部分经支气管体层摄片或胸部CT证实.对268例患者均实行纤支镜检查1~2次,结合临床抗炎或抗结核治疗观察及其他诊断方法,后诊断肺癌162例,炎症83例,结核14例,其他病因9例.

    作者:吴湘;刘敏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葛根总黄酮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实验

    目的:观察葛根总黄酮的毒性.方法:采用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结果:腹腔注射LD50为5.97(5.46~6.48)g/kg,经口灌胃LD50为10.11(9.41~10.8)g/kg.对大鼠长期毒性:给动物经口灌胃葛根总黄酮剂量为2.50,1.66及0.83g/kg,1次/d,连用90d;动物一般情况良好,除大、中剂量对雄性动物体重及白细胞总数稍有影响外,对血小板、血色素、肝肾功能及各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期应用本品可能不产生蓄积性毒性.

    作者:王庆端;江金花;孙文欣;夏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密县金银花及其茎、叶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密县金银花及其茎、叶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仪进行氯原酸含量测定.结果:金银花、茎、叶中氯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5%、0.48%、1.75%.结论:用其叶可替代金银花,能够提高药用价值,扩大药用资源.

    作者:张雁冰;寇娴;王桂红;赵清治;武雪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突发性聋100例治疗体会

    突发性聋(突聋)是指短时间内(数天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因致聋原因很多,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且不尽相同,故迄今尚无一个简单有效且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或疗法.但掌握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对其治疗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恢复或部分恢复已损失的听力.作者对100例突聋综合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ECG、VCG定位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与梗死部位关系.方法:用心电图(ECG)、心电向量图(VCG)方法,对85例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进行定位.结果:共确定出室内异位激动点101个,其中左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86个;右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15个.在左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中,左室前壁发出25个,占AMI人数29.41%,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24.75%;左室基底部发出20个,占AMI人数的23.52%,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9.80%;左室间隔部发出17个,占AMI人数20%,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6.83%;左室后壁发出15个,占AMI人数17.65%,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4.85%,其他部位发出的均较少.结论: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部位与AMI部位是一致的.

    作者:梁雪;梁义才;张金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鼻腔原发恶性淋巴瘤5例

    鼻腔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作者统计了1993~1998年间原发于头颈口腔鼻腔恶性淋巴瘤14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并波及患侧面颊部者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鼻腔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男3例,女2例,年龄在18~32岁.病理诊断全部取材于鼻腔瘤体,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其病理组织分型:淋巴母细胞性恶性淋巴瘤2例;多型细胞性恶性淋巴瘤2例;透明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均为高度恶性淋巴瘤.

    作者:王琳;姜红光;王天才;姜国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鼠伤寒沙门菌L型变异引起细菌质粒和外膜蛋白的丢失

    目的:了解鼠伤寒沙门菌L型变异对细菌质粒和外膜蛋白的影响.方法:在鼠伤寒沙门菌L型的诱导传代过程中,取传不同代的L型细菌提取质粒,观察质粒图谱的变化.提取鼠伤寒沙门菌稳定L型的外膜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外膜蛋白的变化.结果:鼠伤寒沙门菌L型在诱导传代过程中原菌的质粒逐渐以致全部丢失,大多数外膜蛋白亦丢失.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发生L型变异后,原菌的质粒不能稳定遗传,且有外膜蛋白的丢失.

    作者:骆卫锋;胡志荣;赵凤兰;胡军;徐友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与临床肝移植1例报告

    目的:探讨犬原位肝移植技术和临床肝移植术中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及滚压式转流泵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进行15例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并为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对术中及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结果:滚压式转流泵转流效果良好;15只犬肝移植存活9只;临床肝移植患者存活3.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肿瘤无复发.结论:大动物的肝移植实验研究是临床肝移植的必要技术准备;在肝移植中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安全可行;肝移植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作者:张水军;邱全胜;许翠英;吕先萍;张继先;刘保平;叶学祥;许培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了解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形态及周围结构在脑瘫肌痉挛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手术显微镜解剖观测童尸标本40具、成尸标本60具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及其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后根丝为4~6束,成人为8~12束,集成2个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分为硬脊膜内侧段、硬脊膜外腔段、脊神经节段、脊神经外侧段4段.硬脊膜内侧段长度儿童为4~15cm,成人为6~20cm.腰2~5和骶1腰骶脊神经后根穿硬脊膜裂孔处直径,儿童平均值为1.3mm、1.4mm、2.0mm、2.2mm、1.7mm;成人平均值为2.0mm、2.2mm、2.4mm、2.7mm、2.2m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保留腰2、4和骶1椎板及腰4脊神经后根完整性的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可行.

    作者:高晓群;王延芬;聂培力;高龙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替硝唑栓与甲硝唑栓治疗阴道滴虫病疗效比较

    滴虫病占阴道炎的48%[1],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近年来,美国Pfizer公司开发新药替硝唑用于治疗原虫感染疾病,口服制剂已用于临床,与甲硝唑相比具有作用强,疗程短等[2]优点,WHO推荐替硝唑为个人和集体治疗的佳药物[3,4].但口服用药时有口苦、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因此,作者研制替硝唑栓剂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变全身用药为局部用药,避免全身不良反应,经卫生部门批准,进行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于玲;李靖若;叶凡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