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赵国强;邢培清;苏堤;胡志荣;刘利民;马宏伟;王凯

关键词:献血员, 庚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为探讨河南省献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的变异特征.方法:利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检测HGVRNA;克隆入T载体并测序.结果:在300名义务献血员中发现1例庚型肝炎病毒RNA阳性;200例初检合格献血员标本中无1例阳性.河南株HGV与GenBank中HGV对应位置序列的同源性为90.9%~98.8%.结论:河南省义务献血员中有HGV携带者;河南株HGV与国内(河北株HGU75356)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8%,其同源性高于国外分离株(90.9%~95.2%);建议对献血员增加HGV检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酶联免疫印迹法对弓形虫速殖子功能性抗原分析

    目的:研究弓形虫功能性抗原,为开发弓形虫病诊断试剂及疫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方法,对弓形虫抗原及弓形虫速殖子抗原中能与免疫兔血清和弓形虫抗体阳性人血清起特异性反应的抗原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弓形虫速殖子抗原的蛋白组分在SDS-PAGE中用125g/L的分离胶可产生较好的分辨率,分离出30多条区带.免疫印迹分析表明2种抗血清均能特异地识别弓形虫速殖子抗原,共同识别的抗原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0、33000、27000、14000.结论:这些抗原组分是诱导宿主产生对弓形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功能性抗原.

    作者:张艳;刘宗文;杨柳萍;冯祖梅;史崇敏;张维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50例正常人和50例MI患者的左房收缩时间间期(LASTI).包括左房射血前期(APEP)、校正心房射血前期(APEPC)和左房射血期(AET);肺静脉S峰、D峰、A峰;二尖瓣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MI组给予抗舒张障碍治疗3周后再测量各项指标.结果:MI组的APEP、APEPC缩短,AET延长;肺静脉S峰、A峰增大,D峰减小;二尖瓣E峰减小,A峰增大(P<0.01).MI组治疗3周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多指标分析能提高左室舒张功能评价的准确性.

    作者:刘沙;杨青;李越平;张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胆囊浆膜层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逆行胆囊切除术26例

    1994~1997年采取胆囊浆膜层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26例胆囊疾病,取得满意疗效.该术式具有出血少,便于分离、不必预先游离和结扎胆囊动脉、无需缝合胆囊床等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岭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氟乙酰胺急性中毒患儿62例护理体会

    1996 1997年本科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患儿62例,现将作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科于1996~1997年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患儿62例;男38例,女24例,男女之比1.6:1;年龄<6岁50例占83.2%,6岁以上12例占16.8%,大9岁,小1岁.本组62例均为误食灭鼠饵中毒.62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中,昏迷抽搐24例(68.7%),意识模糊15例(24.2%),呼吸抑制7例(11.3%),消化道出血5例(8%),鼻衄7例(11.3%),恶心呕吐21例(33.8%),无症状6例(9.7%).入院后给催吐,洗胃、导泻和利尿等法驱毒,应用特效解毒药乙酰胺及镇静抗惊厥治疗,60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住院长时间8d.

    作者:石改绍;王连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直立倾斜试验及药物疗效观察

    目的:对7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方法:采用自制手动式直立倾斜试验台,对阳性病例选用氨酰心安或倍它乐克治疗,原有或经β-受体阻滞剂后发生心动过缓者同服654-2或改用氨茶碱,用药6d后重复试验.结果:诱发出晕厥者42例(56.76%),其中心脏抑制型4例(9.52%),血管抑制型6例(14.28%),混合型32例(76.19%),阳性组发作时低血压为零,低心率40次/min,心电图主要改变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发作时症状为晕厥、心悸、恶心、发汗,经平卧位后,上述改变均可恢复,无任何并发症.经氨酰心安治疗的11例中9例转阴,倍它乐克14例中11例阴转,氨茶碱3例中无1例阴转.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既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简便有效的措施,也是判断药物疗效的可靠方法.②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倍它乐克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药物.

    作者:霍本良;蒋杞英;霍金华;徐用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人口增多,爱滋病的传播等因素,结核的发病率又有回升,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的发病也在增多.目前,结脑的诊断仍以临床表现和化验为主要手段,有时因其缺乏特征性,使结脑的诊断延误,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抗结核治疗,残废率和并发症增多.作者对34例结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对结脑的诊断价值.

    作者:管生;程敬亮;任翠萍;李树新;田青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术后给予胃肠外营养;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肝穿活检诊断排斥反应,并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果:1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效果良好.术后3.5个月,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肝移植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后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是逆转排斥反应的有力措施.

    作者:马秀现;张水军;屈清荣;李莹;李晓辉;刘淑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4例无心跳者供肝切取与修整的体会(摘要)

    1997年4月~10月,对4例无心跳者进行了肝脏的快速切取和修整,并对1例实施了临床肝脏移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例供体均为男性,无肝炎病史.均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致死者.术前准备取肝手术器械1套、普通冰1桶、无菌冰2盒、以及灌注液、插管用管道、消毒物品、秒表等.供者仰卧位,腰部垫枕,手术采用腹部大十字切口进腹,迅速检查肝脏外观、质地有无异常,有无肿块.将肝脏周围覆以冰屑,快速进行肠系膜上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开始灌注冷乳酸林格氏液.剪开膈肌,于近心包处剪断下腔静脉,作为肝静脉血液及灌注液的流出道.

    作者:赵永福;张水军;张谢夫;许冰;李中凌;马继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硝酸甘油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类型.由于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多,人类老龄化趋势明显,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1994年3月~1998年3月作者用硝酸甘油及复方丹参进行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孟健;孙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配伍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

    本院1997年1月~1998年2月,应用大剂量复方丹参及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5~62岁,平均36.5岁,病程1~13a,平均2.53a.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35.3岁,病程1~15a,平均3.15a.均伴有恶心、腹胀、乏力等症状,肝功能均异常.

    作者:刘兴峰;李德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后尿道狭窄、闭锁30例

    泌尿外科腔内手术的问世,为后尿道狭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自1992年1月~1998年4月采用经尿道治疗后尿道狭窄和闭锁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19~69岁,平均39岁,病程1~6a,平均2.5a.其中因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者25例,尿道闭锁2例;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及后尿道狭窄者3例.术前常规作尿道造影并经手术证实.尿道狭窄长度1.0~3.1cm,平均1.7cm,尿道闭锁者仅2例,长度分别为1.5cm、2.3cm.本组患者均有开放性手术史,包括尿道会师术、经会阴后尿道吻合术.9例在外伤早期或以后发生排尿困难及急性尿潴留时,已作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带造瘘管入院.1例有尿道直肠瘘.

    作者:刘瑞强;孙永恒;孙守斋;杜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痔切除术20例麻醉体会

    异丙酚(Propofol)作为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以其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副作用少等特点广泛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可以反复间断静脉注射或连续输注而无药物蓄积作用.又因其无显著镇痛作用,术中一般需辅以镇痛药.据此,作者对20例采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痔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刘宏伟;胡淮平;付素娟;赵洪相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e-Ne激光与化学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比较

    牙本质过敏是常见的牙体病,很多因素可导致该症发生,临床治疗多以化学药物脱敏[1],疗效不确定.作者采用He-Ne激光对2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行脱敏治疗,同时与40例牙本质过敏症化学药物治疗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学军;曹选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替硝唑栓与甲硝唑栓治疗阴道滴虫病疗效比较

    滴虫病占阴道炎的48%[1],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近年来,美国Pfizer公司开发新药替硝唑用于治疗原虫感染疾病,口服制剂已用于临床,与甲硝唑相比具有作用强,疗程短等[2]优点,WHO推荐替硝唑为个人和集体治疗的佳药物[3,4].但口服用药时有口苦、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因此,作者研制替硝唑栓剂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变全身用药为局部用药,避免全身不良反应,经卫生部门批准,进行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于玲;李靖若;叶凡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血浆和脊髓组织内皮素及电解质含量变化

    目的:测定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血浆和脊髓组织中内皮素(ET)及电解质含量,了解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1h,4h,8h,24h血浆和脊髓组织内皮素含量,并测定相应脊髓组织钠、钾、钙离子含量和含水量.结果:损伤1h,4h,8h血浆内皮素含量比对照组高(P<0.05),2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组织内皮素含量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同一时间不同程度损伤组比较,重度损伤组均较中度损伤组高(P<0.05).脊髓组织中钠、钾、钙离子含量及含水量与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且与损伤程度有关,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可导致组织水肿,钙、钠离子内流及钾离子外流而加重损伤.

    作者:王韬;陈凤苞;王利民;燕桂香;刘保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网眼状引流修复3例

    阴茎阴囊撕脱伤是一种少见的泌尿生殖器损伤,其处理意见尚不一致[1~3].本院自1986年7月~1998年7月共收治12例,1993年以后利用撕脱的阴茎阴囊皮肤网眼状引流修复3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海;赵守元;闫利沙;赵留方;孟庆泽;张杰;刘保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5次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犬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及严重循环生理紊乱的处理方法.方法:用15只杂种犬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全麻及静脉-静脉转流技术,在受体无肝前期及新肝期补给相当于1/2和1/4血容量的胶体液.结果:术中受体犬循环生理紊乱均得到纠正;术中死亡6只,存活9只.结论:肝移植术中的严重循环生理紊乱,可以经静脉-静脉转流及适量输血补液进行纠正;在静脉-静脉转流情况下进行原位肝移植是一安全的方法.

    作者:苟建军;张水军;金中奎;刘红春;李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无毛小鼠封闭群与昆明小鼠生长特性比较

    目的:比较无毛小鼠封闭群与昆明小鼠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分别测量0至10周龄两种小鼠的体重,体长,尾长.结果:第2,4,5,6,7,8,9和10周龄的体重差异非常显著;第2,4,5周龄的体长差异显著;第4,5周龄的尾长差异非常显著.结论: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性成熟较晚.

    作者:李洪涛;章金涛;王纯耀;杜春燕;邢金山;康巧珍;祝庆蕃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为探讨河南省献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的变异特征.方法:利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检测HGVRNA;克隆入T载体并测序.结果:在300名义务献血员中发现1例庚型肝炎病毒RNA阳性;200例初检合格献血员标本中无1例阳性.河南株HGV与GenBank中HGV对应位置序列的同源性为90.9%~98.8%.结论:河南省义务献血员中有HGV携带者;河南株HGV与国内(河北株HGU75356)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8%,其同源性高于国外分离株(90.9%~95.2%);建议对献血员增加HGV检测.

    作者:赵国强;邢培清;苏堤;胡志荣;刘利民;马宏伟;王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医院感染率降低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某医院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的分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不同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找出造成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结果: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无差别,不会引起2a感染率的差别.1996年住院患者中年龄≥60岁者(18.9%)多于1993年(17.0%),一般认为高年龄组医院感染率较高,可见该院不同年份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不是造成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因素.从科室分布来看,主要科室患者分布在2a间无显著差异,故科室分布与感染率的下降关系不大.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引流的比例1996年高于1993年;使用免疫抑制剂、放疗、ICU、昏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的构成比1993高于1996年.危险因素构成比的变化亦不能合理地解释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使用免疫抑制剂、ICU、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血液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化疗、手术9项因素1996年的医院感染率低于1993年,这些因素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医院总感染率降低的真正原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9项主要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的降低.研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应以感染率为主要依据,不能只看构成比的变化.

    作者:张卫东;范秋萍;张会芹;袁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