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赵刚

关键词:多发伤, 股骨干骨折, 损害控制骨科,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我院治疗的96例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病情稳定后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二期行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结果全部骨折5-10月均骨性愈合,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30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不连及伤口感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损害控制骨科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死亡率,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方式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方式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届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专科班为研究对象,采用 PBL教学方式的班级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种教学效果的教学结果,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总结观察组学生对 PBL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期末临床诊断学学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反馈评价中有80.4%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有81.1%的学生对PBL教学方式感兴趣,有70.5的学生表示很好的锻炼了其学习能力。结论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的,值得在教学领域推广。

    作者:张正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提高免疫力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采用综合提高免疫力的方法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患有RRTI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膳食调整及体育锻炼等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免疫组患儿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而在感染复发率上则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缩短感染病程,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时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6年6月--2009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更年期时慢性胃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6-60岁、45-57岁;慢性胃炎病程分别为3-10年、2-9年,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均处于绝经期前后,其主要临床症状:中上腹胀痛或隐痛、灼热、嗳气、月经紊乱、心烦失眠、阵发性潮热,手足心发热,自汗盗汗,常可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大于0.05)。

    作者:古献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中风病人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康复护理

    中风是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风的特点是三快“即起病快、病情发展快、死亡快”。经救治幸存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及功能障碍,因此,做好高质量的护理同抢救成功与否甚为密切。

    作者:吕梅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2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1.94%、9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患儿不良反应未予特殊处理,自然缓解。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作者:薄红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纸尿裤用于新生儿高热降温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冰冻后的纸尿裤用于高热的新生儿的效果。方法取一次性普通合格纸尿裤注入一定量的水(小号100毫升、中号200毫升),放置于-18℃的冰箱急冻室3小时左右使纸尿裤达到霜水状,将纸尿裤置于高热新生儿头下监测不同时效患儿温度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患儿取得更好的降温效果。

    作者:何有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国内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变、骨性关节炎、肝纤维化等病理过程中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涉及到机体中的多个系统。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还有助于开发特异性更好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杨晓波;王小东;德力格尔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手术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行门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100例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护理等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行门诊手术室切除术治疗时,不仅要做好相应的手术治疗工作,而且还必须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围术期护理,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石燕;陈云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60例角膜异物临床特点分析

    角膜异物( corneal foreign body)是指灰沫、小昆虫、金属碎块及木屑等异物意外进入眼内角膜所致的一种眼科急症。临床表现异物感、畏光及流泪很突出,异物进入瞳孔区者可以引起视力障碍。随着中国城镇工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机械性外伤造成的眼角膜异物的患者也逐年增加。为了使该类患者引起重视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现将我院眼科门诊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60例角膜异物患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旋卡多曲联合微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及微波理疗仪局部照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儿腹痛停止时间、止泻时间、总住院天数,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显效率(61.4%)高于对照组(30.2%)(P<0.05);实验组腹痛停止时间、止泻时间、总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联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不仅安全有效,也可提高治愈率,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梅毅;薛露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妇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我科2011年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手术患者78例,监测其睡眠质量,并探讨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本组78例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为(12.03±4.87)分,62例(79.5%)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病理、心理、环境以及医源性因素四大类。结论外科监护室食道癌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较差,影响因素较多,但多为可控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失眠质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我院治疗的96例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病情稳定后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二期行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多发伤股骨干骨折。结果全部骨折5-10月均骨性愈合,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30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不连及伤口感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损害控制骨科治疗多发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死亡率,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比色法测定土霉素片溶出度

    目的:建立土霉素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确定溶出时间及限度。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XC第二法,采用0.1mol/L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45分钟时,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土霉素的加样回收率为96.9%,RSD为0.12%(n=6)。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郝建明;杨克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计数方法的探讨

    目的:对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如何计数血小板。方法抽取正常人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枸橼酸钠抗凝,同时取其末梢血涂片,用血细胞分析仪XS_800 i分别计数血小板,用EDTA-K2和橼酸钠两种抗凝剂分别抽取4例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血与血细胞分析仪上计数,同时取其末梢血进行人工计数。结果两种抗凝剂在一定的时间内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司晓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1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疗效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退热、肺部啰音消失、憋喘缓解的时间上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6.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8.0%,观察组在心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上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每组各25例。 PCEA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1.5mg/ml 罗哌卡因+2.5ug/ml芬太尼止痛泵4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 PCIA组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静脉连接5ug/ml芬太尼+1mg/ml氯胺酮止痛泵2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记录两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h,24hPCE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 组患者(P<0.05);术后48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彩勤;李春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论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对于选择性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灌洗去污是对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作者:王兴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观察护理

    目的:对老年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我院一共收治了120例老年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治愈人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患者实施必要的针对性护理,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压力以及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桂兰;赵姗;董海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00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性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传统的中性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作以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除了16例无治疗效果外,其余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状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联合传统的中性治疗和服用氯吡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据有优势,效果比较明显,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本研究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