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明;杨克锋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方法选取住院骨科2011年度为对照组与2012年度为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2011年度实施陈旧的护理模式,2012年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个时间段住院患者满意度、护士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率等。结果2012年经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住院治疗骨科患者进行实施后,护士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明显的提高骨科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黄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佳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祛湿洗方外洗治疗不同辨证分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共观察病人256例,其中湿热证96例,风热证69例,血虚风燥证36例,脾虚湿盛证55例,祛湿洗方(自拟方)水煎外敷患处,观察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祛湿洗方外洗治疗湿热证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虚风燥证组(X2=25.72,P<0.05)及脾虚湿盛证组(X2=14.02,P<0.05),与风热证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X2=3.398,P>0.05)。结论祛湿洗方外洗治疗不同辨证分型湿疹,其中治疗湿热证、风热证疗效较好,与治疗血虚风燥证,脾虚湿盛证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鹿智慧;杜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期循证医学试验结果显示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伴有轻度炎症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而其中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因素是血管病变,但是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患者基础和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与降糖药物互相作用维持机体在正常的血糖水平,降低肾病的并发症发生。因此能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更好的控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后,现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汇报如下。
作者:陈玲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调查资料分析,探讨在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方法和措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的40例高龄患者都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间,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患者住院期间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按照普通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改善,预后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和干预,对于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改良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采取改良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取传统囊肿剥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使用改良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46例巨大子宫肌瘤(肌瘤大直径≥8cm,子宫体积>12孕周)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78mim,术中出血量平均86ml,平均住院时间3.5天。结论经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娴熟的镜下缝合技术。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讨论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依据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42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依据PH检测结果分为A、B、C三组,A组轻度(PH7.3-7.34)15例,采用A治疗方案治疗;B组中度(7.3-7.25)11例,先用 A治疗方案之后选择B方案;C组重度(PH小于7.25)16例,先选择B治疗方案之后选用C方案,其中2例使用了D和E方案。结果 A、B、C三组经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几率,同时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泽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内瘘穿刺针凝血的作用。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选择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为密闭式回血组50例,实验组为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及内瘘针堵塞、内瘘失功、穿刺处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内瘘失功、穿刺处血肿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瘘针凝血堵塞发生率比较,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组明显低于密闭式回血组,( P<0.05)。结论使用注射器半密闭式回血法能降低内瘘针凝血,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护士操作风险。
作者:王晓影;万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近几年来广大学者对中医药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及临床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认识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芳;徐学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作者:张巧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探讨其控制对策,以减少或消除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生化检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李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在急诊科治疗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疼痛专科就诊的各类急性疼痛患者128例。对所有受试者在急诊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外,对疼痛症状进行疗效观察,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处理前先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予以该项治疗。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前后(5min后)、出院(24小时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s,VAS),评估疼痛缓解时间, 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后续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 Pain Gone脉冲止痛笔)5分钟后 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24小时内)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但实验组可一定程度地减少疼痛治疗药物的使用,部分患者无需接受进一步的疼痛处理。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急性疼痛,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谭昌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砷中毒,铅中毒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占有一定比重。关于砷中毒,铅中毒的报道分别涉及了分布区域,致病机制等。 Coelho P[1]报道了在受调查地的矿区,水,空气,土壤中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中也包括了砷,该调查指出严格控制当地居民摄入这些重金属及预防重金属中毒在控制皮肤癌的发病中显得尤为重要。 Guha[2]报道了在印度慢性砷中毒大多是由于饮用了被砷污染的地下水。 Yamaoka H,Navoni JA两位学者从砷中毒致皮肤癌的个例方面做了研究。 De Chaudhuri S, Li Y,张江林[3]张爱华[4],张信江[5]几位学者从砷致皮肤癌机制方面做了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报道都分别阐明了铅中毒对机体的危害。
作者:常业飞;李亚三;谭红丽;张贝基;张斯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散痰宁糖浆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超声提取,过滤,取续滤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9: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2.396-21.564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1%,RSD=0.59%(n=6)。结论此方法准确度较高,可用于测定散痰宁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为散痰宁糖浆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钟茂团;何德中;温国梁;古莉;邹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在骨折后出现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8.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并且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能标本兼治,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效果肯定,可推广应用。
作者:赵飞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患有胆结石胰腺炎疾病的患者60例,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本组60例病人经过护理干预以后,54例得到痊愈并出科,6例转入ICU。结论胆结石胰腺炎在临床上并发症比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益于提高此病的疗效及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蓓;程尚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单鼻蝶入路的适应征及手术方法。方法18例垂体瘤患者经单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3个月-2年,肿瘤消失18例。结论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作者:宋卫东;杨椿;贾永雄;张丽娟;苏永胜;丁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加味平胃散对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采用加味平胃散治疗的中风后肠胃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取同期接受西药治疗的70例中风后肠胃功能障碍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差异也同样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平胃散在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对改善患者病情、调节患者胃肠激素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古金成;李洪波;胡展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Ang-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大肠癌组织43例、良性病变的组织21例、癌旁的正常组织19例进行Ang-2表达情况检测。结果 Ang -2在大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7.67%,在良性病变的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1.00%,在癌旁的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8.63%,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与其他两种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ng-2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癌组织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癌组织淋巴转移、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 Ang-2在大肠癌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发病、发展、转移、侵袭的重要原因。
作者:郭宝强;张星;郭小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