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模式的评价研究

陈沛根

关键词:高血压, 干预策略, 评价
摘要:为了评价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社区内1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习惯培养和定期随访等干预行为,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情况。发现干预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相关疾病的知晓,患者的依从性如服药规律、锻炼、饮食习惯等都有一定的提高,危险因素也得到了改善。表明社区干预是一种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方法,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88例急性脑中风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88例急性脑中风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资料选取的88例患者均为2009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性脑中风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急救护理之后,研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88例急性脑中风患者经过积极的急救护理,有86例患者身心恢复较好,在住院期间未出现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另外2例患者因为病情较重死亡。结论加强急性脑中风患者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

    作者:殷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退热、止咳、化痰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9.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学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观察食管癌手术中使用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的手术方式完全杜绝手术之后出现口瘘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食管癌病患,全部进行左侧开胸,食管胃吻合使用统一标准的吻合方式,也就是吻合位在高位胸顶处。吻合口全部为机械吻合,然后使用无损伤线不连续的进行强化缝合一周;两边的胃壁悬挂在胸膜减张。吻合口前端部位胸膜覆盖再次执行减张。结果全部入选病患没有一例发生口瘘情况,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膜减张覆盖的方式,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对吻合口存在多方面的保护操作,能够明显防止口瘘出现,而且操作方法效率高易操作,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邓成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髁上骨折40例体会

    目的:总结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肱骨踝上骨折患儿40例,其中5例采用闭合复位穿针,35例采用切开复位穿针治疗,观察患儿疗效并随访。结果术后随访0.5-1.0年,平均0.7年,行切开复位穿针患者优良率为97.2%,其中,良1例,可1例,行闭合复位穿针患者5例中,优良率为100%,其中,良1例。结论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笔者采取经皮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优良率达100.0%,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操作方便,值得推广。但在此方法中,医生及患者所接触的射线量较多,应注意防护。

    作者:卢成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2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1.94%、9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患儿不良反应未予特殊处理,自然缓解。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作者:薄红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采取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护理102例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结果护理人员针对患儿不同骨折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好。结论不同类型儿童骨折患者一般护理与专科特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效果好。

    作者:张恒波;肖红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返魂草绿原酸鉴别研究

    目的:对返魂草中绿原酸鉴别方法研究。方法薄层色谱法,返魂草药材加乙醚、水回流提取绿原酸,分取乙醚层,蒸干加乙醇溶解,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3:0.05)为展开剂,喷以2%三氯化铁溶液和10%铁氰化钾溶液。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通过重检测灵敏度、重现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及试验结果所显主斑点与绿原酸位置颜色一致清晰,无拖尾现象,分离度高,重现性好,比移值范围在0.5-0.6之间,符合色谱要求。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杜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阴茎背神经离断术联合α1受体阻断药治疗早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阴茎背神经离断术联合α1受体阻断药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早泄患者12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A/B/C3组,A组采用单纯α1受体阻断药治疗,B组采用单纯阴茎背神经离断术治疗,C组采取阴茎背神经离断术联合α1受体阻断药治疗,比较3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B/C2组治疗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比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治疗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比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泄的治疗将阴茎背神经离断术与α1受体阻断药联用不仅可以扩大适应范围,也能稳定治疗效果。

    作者:张战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舌诊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初探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舌诊能够对病人的体质状况进行基本的判断,在辅助治疗疾病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舌诊在中医内科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舌诊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进行深刻的探讨,以期在治疗内科疾病上提高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张远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很少发生于儿童,但是儿童干燥综合征具有特殊特点,在诊断上更依赖于实验室自身免疫抗体、唇腺组织活检或者腮腺造影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在治疗上采用对症治疗原则,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如人工泪液及唾液替代治疗、低血钾酸中毒采用补钾纠酸治疗,患儿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预后较佳。

    作者:吴良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周围静脉输液法说课设计

    周围静脉输液是护士临床工作常用的护理技能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护生能力培养,设计周围静脉输液法说课。

    作者:许佳;何晓明;李苏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方法对我科接收健康教育的112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主要依赖于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和健康知识宣传栏,以及宣传手册和电话咨询,其他方式的需求率低。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主要体现在疾病的诊断和发病的原因,以及与疾病相关的有害因素和用药指导、自身疾病的预防和各种检查知识、保健指导,而患者对心理指导需求低。结论护理工作者要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广泛应用于患者护理中,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期间,应用多种方式、全面地进行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沛;黄日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7例内瘘不良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17例内瘘不良患者的护理总结透析病人出现内瘘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7例患者进行宣教,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提出各种内瘘护理方法,对病人内瘘进行综合护理,使内瘘血流量提高,满足透析需要,达到正常透析的目的。结果17例患者或家属对透析及血管通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医生配合较好,护理过程较顺利,取得效果较满意,内瘘功能明显改善,流量明显提高,保证了透析效果。结论规范综合护理,可以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挽救即将破坏的内瘘或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马德升;刘凤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制剂蛋白源的营养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蛋白源的营养评价。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危重症患者通过肠内营养进行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内营养治疗后100例患者在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血红蛋白(HGB)等营养指标方面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制剂营养均衡全面,能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要求,生物利用度高,能有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受抑制的免疫功能。

    作者:滕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研究探讨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关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体认为是由人们生活方式不健康、人体摄入营养不均衡引起的。如何通过饮食治疗糖尿病,也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探讨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并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四方面膳食的合理摄入,探讨了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方法,以期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所借鉴帮助。

    作者:徐连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臭氧液治疗50例阴道炎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治疗中应用臭氧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26例选择臭氧液治疗,对照组24例选择传统的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26例的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24例的总有效率(70.83%),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阴道炎治疗中应用臭氧液,可提高总有效率,治疗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法律证件管理,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

    母婴保健法律证件包括《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出生医学证明》暨母婴三证。近年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卫生厅进一步加强母婴三证管理的文件精神,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并加强了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刘文红;从玉英;王茜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风湿免疫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我科成立到现在近一年的5例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发生时间及与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有关。结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核心制度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作者:赵燕;石改绍;刘静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从脾论治慢性心衰52例

    目的: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从脾论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2例住院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4.6%,有效率57.7%;对照组显效率30.7%,有效率46.2%,治疗组改善胃纳差、乏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减轻胸闷、气促、水肿等心衰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味能够通过调补脾胃,去除水湿瘀阻功效,来有效的减轻胃肠道症状,从而改善心衰。

    作者:许益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2011年6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详细观察患者住院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左心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值、脑钠肽浓度,研究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并对出院1个月的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用药与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分析。结果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1例(42%)普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心室扩大与心功能恶化不断提高。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低于未发生者( P<0.05),而其脑钠肽值显著增高。临床上采用胺碘酮的患者与未采用相比,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明显减少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患者预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衰治疗药物等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作者:冯国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