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
目的 是探讨老年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总结相关护理经验,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 对97例患者从心理、饮食,到各项专科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各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实施周密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健康教育97例患者有显著疗效的82例、有效的11例、无效的4例,有效率达95.87%.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苗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医疗护理活动受外环境影响而变得日趋复杂,患者在就医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提供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疾病转归.为消除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医护人员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就需要谈及“护理安全”这一话题.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88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正常视力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恢复正常视力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恢复正常视力率,并且提高复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丽;荆占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取多种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教育前后采用问卷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结论 采取多种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玻璃纤维根管桩内固定治疗前牙根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前牙根折或冠根联合折患者30例38颗患牙.患牙经根管治疗1-2周后,行高强度玻璃纤维根管桩根管内固定行烤瓷冠修复.结果 结果术后随访2年,30例患者38颗患牙中,成功28例36颗牙,成功率94.7%.结论 采用玻璃纤维根管桩内固定治疗前牙根折快速、有效、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门诊诊治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85例,对患儿家庭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喂养方式、断乳时间、辅食情况,以及母孕期贫血情况、育儿健康教育状况、贫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推测其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系.结果 发现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与母孕期缺铁、早产、多胎妊娠、不当喂养有关.结论 加强孕妇孕期保健、强化育儿健康教育指导,做到科学合理添加辅食,是防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必要措施.
作者:林秋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例HIE新生儿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 无产检的新生儿HIE发病率高于有产检者,高危妊娠新生儿的HIE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HIE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阴道手术产的HIE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两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HIE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 加强围产保健,提高监护技术,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普及新法复苏,对HIE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87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孕周、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产妇孕周、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双胎妊娠的结局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张延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面对医学类职业院校的特殊性,2008年两部委联合出台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类院校在实施上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本课题旨在探讨医学类职业院校如何将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建立起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模式.使医院和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膦甲酸钠对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16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以膦甲酸钠联合弥可保、维生素B1进行治疗,对照组以阿昔洛韦联合弥可保、维生素B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水泡消退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及总体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水泡消退时间结痂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总体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膦甲酸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志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探讨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的比值在不同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用溴甲酚绿法测血清白蛋白.对56例肝病患者、46例肾功不全患者、51例危重患者及和6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员,进行CHE和ALB测定,并分析比较CHE/ALB比值.结果 显示多种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减低同时伴有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减低,危重患者CHE/ALB下降为明显,比值为(118±41);肝脏患者组CHE/ALB下降程度次之,比值(126 ±49);肾功不全患者CHE/ALB轻度下降,比值为(138±40).各疾病组患CHE/ALB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E/ALB可有利于诊断多种疾病,其比值下降的程度可用作疾病危重程度的判定,其升高的变化也有利于判定疾病的转归情况.
作者:桑赫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18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均出现了大出血,对患者进行宫腔防止球囊压迫进行止血,并立即入院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18例患者预后良好,无病危案例.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如在人工流产术中出现大出血,通过宫腔内放置压迫球囊止血方法,可以有效止血,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泰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考组(33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参考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参考组有2例患者转氨酶轻度上升,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美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1——2012年10月收入我院心内科确诊的ACS患者120例,于发病后即刻及一天后清晨静脉采血,采血前低盐低脂饮食,检测血D-二聚体、hs-CRP及BNP浓度.结果 既往已确诊为ACS的患者再次发病组和首次发病确诊为ACS患者组入院即刻及入院一天后的血D-二聚体、hs-CRP及BNP浓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浆D-二聚体、BNP及hs-CRP水平对ACS患者的临床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姜桂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4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差异,且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其安全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代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探讨脊柱结核CT、MRI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就脊柱结核CT、MRI的影像表现以及CT、MRI各自优势方面进行了探讨,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在于提高对脊柱结核的综合认识以及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王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绞痛蒙医称心刺痛,是由体内基本三元素的“赫依”与“血”相浊,引起血瘀气滞,运行不畅,使心脏血脉的功能被破坏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胸前区疼痛,以胸骨后方及心前区尤为显著,可放射至左侧肩部,直至手指,发病突然,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见于40周岁以上男性.根据心绞痛(心刺痛)的临床特点和蒙医理论的诊治原则,2010年对12例心绞痛(心刺痛)患者采用蒙药治疗与观察,曲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温都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4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后.结果 治愈42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一例死于阿托品反跳),抢救成功率为95.5%.结论 彻底而及时的洗胃是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治疗措施,系统的内科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薛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隔离措施在气管切开病人防止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护理中的隔离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 50例气管切开病人在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6.00%.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 隔离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病人的交叉感染,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芦亚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7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点滴,连续治疗14d.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死,能在治疗早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韩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