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意义

张延延

关键词:双胎妊娠,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87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孕周、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产妇孕周、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双胎妊娠的结局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应对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报告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原因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我院门诊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100例报告中涉及抗菌药物高达2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的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涉及20类药物,发生78例,口服给药22例,涉及8类抗菌药物,口服给药的安全性高于静脉滴注给药;临床不良反应表现部位以皮肤组织为多见,共54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3,原因主要为剂量使用不当、滴速过快、联合用药不当等几方面.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有一定的隐患,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与控制,强化医德教育,建立处方评估制度,以确保临床抗菌药物安全、有效、规范的使用,尽大限度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家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型钠尿肽与急性心肌缺血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与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256例,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支数的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组,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闭塞组,比较各组间BNP的水平.结果 三支病变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BNP水平又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闭塞组BN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BNP水平又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血BNP水平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BNP浓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孙立平;赵晓峰;贾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常见隐患与应对措施

    当前,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对病人的护理情况,加强对病人的护理有利于病人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疾病.对手术室护理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病人在手术室内动手术的过程也很有可能会存在一些隐患,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医院就必须要加强对手术室的护理,就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作者:古力米热·牙生;热孜万古力·铁木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脑血栓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在脑血栓治疗中补阳还五汤具有显著疗效,可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予以有效改善,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唐丰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46例(46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46眼中43眼1次手术成功.随诊6个月至1年,43眼治愈,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2眼偶有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仍不通.46例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可恢复泪液引流系统正常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伤后及时处理及早吻合泪小管,预防感染,做好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工作和出院宣教是提高泪小管断裂术治愈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郭峻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病人大部分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所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多见于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并发破裂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如病情不及时处理,将死于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苏建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14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间收住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6例实施祛痰平喘镇咳、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1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和莫西沙星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祛痰平喘镇咳、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纳洛酮与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姜民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下给予整体护理,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病情明显改善,其中痊愈19例,显效4例,好转l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救治率,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徐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粘接剂与复合树脂的配伍性对微渗漏影响的探讨

    牙齿充填后产生的边缘微渗漏被认为是修复体边缘着色、术后敏感和产生继发龋的主要原因[1].微渗漏的形成主要是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力和粘接剂的粘接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力大于粘接剂的粘接力时,粘接剂与牙齿之间脱粘接产生微缝隙,导致微渗漏的发生.由于填料含量、填料形态、基质类型等不同,不同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力不同.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也各异.因此,复合树脂与粘接剂之间是否会存在配伍禁忌,是复合树脂还是粘接剂对微渗漏的产生影响更大,还未有文献报道.本实验采用三种粘接系统中的粘接剂与复合树脂两两交叉配伍,比较不同配伍组间微渗漏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李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西医治疗观察

    目的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西医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利用中医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时利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且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邹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在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与10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血清T-PSA及F-PSA检测结果.结果 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相比T-PSA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F-PSA无明显差异.结论 T-PSA和F-PSA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磷酸铝胶凝胺治疗小儿腹泻体会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以及多病因所引起的疾病,是我们国家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这个病症大多数发生于6个月到2岁之间,这个主要是由于大便的频率的发生以及性状的改变为主要的特点,容易造成小孩子的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的障碍,甚至能够威胁到生命安全,这是我们国家卫生部所重点防治的疾病.目前,治疗的方法大多数是液体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讲述了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联合磷酸铝胶凝胺治疗小儿腹泻的一些体会.

    作者:米艳丽;于新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结核CT、MRI的影像对比分析

    本文探讨脊柱结核CT、MRI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就脊柱结核CT、MRI的影像表现以及CT、MRI各自优势方面进行了探讨,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在于提高对脊柱结核的综合认识以及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王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肝中静脉内径的改变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 分析了我院诊断22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2例慢性肝炎患者作对照着,两组患者均采用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并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平均肝静脉内径小于慢性肝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肝硬化患者平均肝静脉内径小于早期肝硬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测肝中静脉内径对诊断肝硬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还可判断肝硬化的程度,操作简单,而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人脑出血术后合并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营养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术后合并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营养护理.方法 脑出血术后合并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患者25例进行分析,给予有效的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治疗后3天内的NA+,血糖值、血清白蛋白值、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的值.结果 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NA+,血糖值均降低而血清白蛋白值、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老年脑出血术后合并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患者给予营养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增强机体的营养需求,为患者疾病康复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绝径后妇女取宫内IUD336例体会

    目的 研究并分析米索前列醇用于绝径后妇女取宫内IUD的优势.方法 选择我院于2003年1月——2013年1月份收治的放置IUD的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在取器前3小时予米索前列醇放置阴道,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宫颈软化情况与取宫内IUD成功率.结果 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11例出现轻微下腹坠胀、12例有手足发麻感、15例有轻微胃肠道反应,未经特殊于处理均自行缓解,无明显腹泻、腹痛与呕吐病例,336例均取器成功,成功率达到100%.结论 前列醇用于绝经妇女取宫内IUD宫颈软化效果理想,成功率高,简单、有效、安全,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孙艳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和84.62%,均高于对照组的69.23%和61.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选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0名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6例,占总数的43.33%,有效32例,占总数的53.33%,无效2例,占总数的3.33%,无1例恶化,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8例,占总数的13.33%,有效15例,占总数的25.0%,无效29例,占总数的48.33%,恶化8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38.33%.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兰行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站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进展

    血站是采集血液、储存血液和向临床供血的特殊机构,是输血管理的基地.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逐渐发展,其所针对的对象为自愿无偿献血人员.为保证血液质量,加强临床输血安全,并开展成分输血,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血液,并使前来献血的人员有愉悦的献血心情,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和优质的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血站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并提出了优化质量管理的方法.

    作者:王星星;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支气管肺泡灌液中检出一粘质沙质沙雷菌

    粘质沙雷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来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本文报道了从一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到一株产红色色素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标本中分离得到的粘质沙雷氏菌的生化特性,本菌属于肠杆菌科,经微生物学鉴定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属.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粘质沙雷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磷酶素、克林霉素、利福平等敏感(S),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敏感性下降为中介[1],对头胞类、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等耐药(R).该菌株耐紫外线照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致病力.

    作者:杨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