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星;王红梅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面对医学类职业院校的特殊性,2008年两部委联合出台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类院校在实施上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本课题旨在探讨医学类职业院校如何将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建立起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模式.使医院和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奥硝唑治疗牙周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67例牙周牙髓病患者为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采取奥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氢氧化钙糊剂预备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达91.2%总有效率,而对照组有51.6%总有效率,进行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相对对照组有优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奥硝唑治疗牙周牙髓病患者,能够将病灶损害程度进一步降低和控制,有效改善临床疗效,让患者的换牙大部分保留,同时,也可以使用于特效药物,拥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苏楠;王英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对自发性腹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对照组23例,观察组29例,均给予抗感染、保肝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制剂,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指标Tbil、Alb、PTA及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好转,血清PCT水平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指标Tbil、Alb、PTA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制剂能够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降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鲁冰冬;何萍;王锦华;张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共选择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n =50)与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和外敷治疗(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6%,明显少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在西药常规应用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逢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经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66.67%)患者经治疗后,取得显著的疗效;17例(23.61%)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9.72%)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结论 积极、主动、合理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东升;阿依吐拉·艾买提;康兴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血清T3T4值对甲状腺毒症的诊断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5-10月间的正常人群20例、甲状腺毒症患者20例,两性甲状腺病变患者30例,均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检测,对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解,并且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人员的FT4以及T3水平有一定的差异,甲状腺毒症患者的FT4以及FT3水平相对于健康人群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较低,P <0.05.三组人员的T4及T3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对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血清T3、T4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王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治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68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配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在实施加强手术护理配合措施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不仅要给予实施常规的护理配合,更应该加强手术护理配合,能够明显的提高手术效果,加快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崔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45例门诊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通过对护理方法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疱疹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1.3%,对照组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彩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间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72例牙列间隙患者均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牙列间隙应在治疗前后用游标卡尺对其进行精确测量,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牙列间隙明显减小,纠正了牙齿畸形症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牙列间隙发生概率高的是中切牙,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效果完全满意者20例,比较满意者52例,2例患者在佩戴矫治器期间并发牙周病,停止治疗并积极治疗牙周病后再次给予正畸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满意;2例切牙先天缺失的患者经矫治后复发,给予重新矫治后进行义齿修复.结论 牙列间隙的发生率较高.所有患者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牙列间隙消失,前牙形态正常,左右基本对称美观,上下前牙中线协调一致,覆合覆盖关系趋于正常,牙齿畸形得到纠正,外形恢复自然美观,符合生理要求,经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后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妇在第一、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产程、产后出血、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106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根据产妇的意愿采取半卧位、侧卧位、蹲位、坐位等自由体位,接生时采用半卧位.对照组产妇进入分娩活跃期后采取床头抬高30°的仰卧位和截石位分娩.比较2组产程的长度、产后出血量、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产程缩短,阴道分娩成功率高.结论 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并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刘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56例先心病术后患儿加强循环系统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疼痛护理、体温监测、病情变化的观察、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发生并发症10例,主要原因肺部感染、肺不张,经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侯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西医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利用中医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时利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且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邹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该手术对病人的打击较大,且患者往往伴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针对82例围手术期胃癌病人不同特点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理想,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3年06月共进行胃癌手术82例,其中男性69例,女13例,大年龄84岁,小年龄33岁,均为进展期胃癌.口头询问病人家属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病人不知道自己已患胃癌,病人家属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保密.全部患者希望得到手术治疗有关知识的指导.
作者:张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75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25例,研究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甲氰咪胍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26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治疗显效,9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7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治疗显效,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伍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微小钙化形态征象及伴随征象,并与对应的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38例女性患者乳腺数字化摄影的X线影像资料分析,并且与其手术切除后的病理资料相对照.结果 乳腺微小钙化恶性率较高,手术或活检前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诊断乳腺癌准确率为87%.结论 单纯微小钙化、微钙化伴腺体结构紊乱,微钙化伴肿块是乳腺癌的主要征象,应高度怀疑乳腺癌的可能性.
作者:范建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急性肾衰竭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入院的58例急性肾衰竭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连续性肾替代疗法,另外26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 32例患者经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后26例患者病情好转,6例患者终死亡.26例行常规治疗的患者16例终死亡,5例转为慢性肾脏功能不全,1例好转.结论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急性肾衰竭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应给予积极应用.
作者:王生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48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试试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治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平;金明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依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附录B对街头快速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3台仪器进行正确度和精密度的估计.方法 街头快速检测系统microlab 300半自动生化仪为比较方法(y),以站内OLYMO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考方法(x)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重复测定稳定的ALT质控品血清.求得批内和批间均数(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数据采用Excel 2003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及偏倚计算,验证快速半自动生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的偏倚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确定半自动生化仪的不精密度.结果 3台ALT半自动生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比对结果的相关系数(r)均高于《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规定的可接受标准(r≥0.975或r2 ≥0.95),ALT医学决定水平处,microlab 300半自动生化仪的系统误差小于1/2CLIA' 88允许误差.半自动生化仪批内不精密度CV均小于5%,批间不精密度CV均小于6.7%.结论 3台ALT街头快速检测系统microlab 300半自动生化仪对献血者筛查ALT结果与OLYMO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偏倚为临床可接受,精密度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规定的可接受标准,可用于街头对献血者ALT的初筛.
作者:李俊霞;左志平;赵恒丽;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动静脉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搜集整理了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一年间收治的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影像造影的患者共72例,对于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通过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对于静脉血管造影的患者则通过下肢静脉进行对比剂注射,通过三维重建对其血管造影图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经过CT影像研究发现72例患者经过包括头部、颈部和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静脉在内的CT血管造影,诊断得出的病情分别有:2例动脉瘤、1例烟雾病以及1例动静脉瘘;1例颈部血管迂曲,1例椎动脉发生变异;2例肺动脉出现栓塞,1例患者主动脉发生变异;1例肠系膜上动脉出现栓塞,1例患者的肾动脉发生栓塞.此外,接受下肢静脉CT血管造影的14例患者其影响均显示下肢静脉呈现浅淡性血栓,其迂曲扩张的侧支循环血管影响可见,且健侧的影响显示良好.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于患者动静脉的血管病变情况的诊疗具有显著清晰准确等优势,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县幼儿园及私立幼儿园的1399名3-6岁儿童的“六一”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按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儿童肥胖和超重(排除继发性肥胖),对检出的75名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36%,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发生率为6.15%,女童发生率为4.50%),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低出生体重组(< 2500g)肥胖发生率为4.76%,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3999g)为4.86%,高出生体重组(≥4000g)为9.80%,而且以中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欲量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婴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运动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苟雪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